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胸腹部)_第1页
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胸腹部)_第2页
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胸腹部)_第3页
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胸腹部)_第4页
河北农大普通昆虫学-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胸腹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胸部的基本构造

一、前胸

(1)前胸背板

(2)前胸侧板

(3)前胸腹板第七章昆虫的胸部几种前胸背板特化的昆虫A.螳螂B.犀金龟C—J.角蝉二、具翅胸节

(1)背板

前脊沟(antecostalsulcus)

前盾沟(prescutal

sulcus)

盾间沟(scutoscutellar

sulcus)

端背片(acrotergite)

前盾片(prescutum)

盾片(scutum)

小盾片(scutellum)

前背翅突(anteriornotal

wing

processes)

后背翅突(posteriornotalwingprocesses)(2)侧板

侧沟

上前侧片(anepisternum)

下前侧片(katepisternum)

上后侧片(anepimeron)

下后侧片(katepimeron)

前上侧片(basalare)

后上侧片(subalare)

基前转片(trochantin)(3)腹板

前腹沟(presternalsulcus)

腹脊沟(sternacostalsulcus)

前腹片(presternum)

基腹片(basisternum)

小腹片(sternellum)

间腹片(intersternite):又叫具刺腹片(spinasternite)

翅前桥(prealare)

翅后桥(postalare)

基前桥(precoxale)

基后桥(postcoxale)。一、背部的内骨骼

悬骨(phragmata,单数phragma)

二、侧面的内骨骼

侧内突(ple-uralapophysis)三、腹面的内骨骼

腹内突内刺突第二节胸部的内骨骼昆虫胸部内骨骼示意图第三节胸足的构造与类型

一、胸足的基本构造

基节臼(或称基节窝)(coxalcavity)

(1)基节(coxa,复数coxae)

(2)转节(trochanter)

(3)股节(femur,复数femora)

(4)胫节(tibia,复数tibiae)

(5)跗节(tarsus,复数tarsi)

(6)前跗节(pretarsus,复数pretarsi)昆虫胸足基本构造G,H.蜜蜂前足上的净角器KK.示中爪I.示单一爪L.示爪间突和爪垫J.示双爪M.示中垫E.猎蝽科昆虫胫节上的海绵沟F.蟋蟀胫节上的听器二、胸足的类型

根据足的结构与功能,可把昆虫的足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类型有8种。

(1)步行足(walkinglegs):

(2)跳跃足(jumpinglegs):

(3)捕捉足(graspinglegs):

(4)开掘足(digginglegs):

(5)游泳足(swimminglegs):

(6)抱握足(claspinglegs):

(7)携粉足(pollen—carryinglegs):

(8)攀握足(clinginglegs):跳跃足步行足游泳足捕捉足开掘足抱握足携粉足攀握足第四节翅

一、翅的起源

昆虫翅的起源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影响较大的学说有3种。1.气管鳃翅源说(trachealgilltheory):

2.侧板起源说(pleurontheory)1983年Kukalova-Peck提出:原翅----翅

3.侧背叶起源说(paranotaltheory)1875年Mllüer、1876年Woodward发现,1898年Packard提出,1916年Crampton完善学说。被广为接受的学说。二、翅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一)翅的基本结构翅一般近三角形,所以有3缘3角。

前缘(costalmargin)

后缘(innermargin)

外缘(outermargin)

肩角(humeralangle)

顶角(apicalangle)

臀角(analangle)。

基褶(basalfold)、臀褶(vannalfold)

轭褶(jugalfold)

腋区(axillaryregion)、臀前区(remigium)、

臀区(vannalregion)、轭区(jugal

reg-ion)。昆虫翅的基本结构(二)翅的类型

(1)膜翅(membranouswing)(2)毛翅(piliferouswing)(3)鳞翅(lepidoticwing)(4)缨翅(fringedwing)(5)半覆翅(hemitegmen)(6)覆翅(tegmen,复数tegmina)(7)半鞘翅(hemielytron,复数hemielytra)

(8)鞘翅(elytron,复数elytra)

(9)棒翅(halter)三、翅脉与脉序及翅室

(一)翅脉及其类型

1.翅脉的概念

2.翅脉的类型:

(1)纵脉(longitudinalvein)

横脉(crossvein)

(2)凸脉(convexvein)与凹脉(concavevein):

(3)副脉(accessoryvein)

闰脉(intercalaryvein)

系脉(serialvein)

(二)脉序、假想原始脉序、脉的变化

1.脉序(venation)

2.假想原始脉序(hypotheticalprimitivepatternofwingvenation):其包括7条主纵脉、6条横脉。(1)纵脉:前缘脉(Costa,C)

亚前缘脉(Subcosta,Sc)径脉(Radius,R)中脉(Media,M)肘脉(Cubitus,Cu)臀脉(Analvein,A)轭脉(JugalveinJ)假想模式脉序图(三)翅脉的变化

1.翅脉的增多

2.翅脉的减少

(四)翅室(cells)

翅室(cells)

闭室(closedcell或enclosedcell)

开室(opencell)四、翅的关节、运动及翅的连锁

(一)翅的关节(articulation)

1.肩片(humeralplate)

2.腋片(axillaryplates或axillarysclerites)

第一腋片第二腋片第三腋片第四腋片3.中片(medianplates)

外中片(outermedianplates)

内中片(innermedianplates)

(二)翅的运动1.翅的折叠与张开折叠:第三腋片第二腋片张开:前上侧片第二腋片2.昆虫飞行时翅的运动

(1)上下拍动:

(2)前、后倾斜:间接翅肌{背腹肌:背纵肌:直接翅肌{前上侧肌后上侧肌(三)双翅化与翅的连锁

1.双翅化(dipterization)

昆虫飞行,前后翅的作用有三种情况:(1)两对翅均用于飞行,且不相关连蜻蜓、蜉蝣、脉翅目等,飞行能力较差(2)只一对翅用于飞行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等,飞行能力较强(3)两对翅均用于飞行,但以一对为主,前后翅间具有连锁结构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大多数昆虫以一对翅或两对翅在机能上连成一对进行飞行,此现象称为双翅化。2.翅的连锁

连锁器(couplingapparatus)

连翅器(claustrum,claustra)

(1)翅抱型(amplexiform)

又称翅肩型、膨肩型、贴接型

A.翅抱型B.翅扼型(2)翅扼型(jugateform)鳞翅目轭翅亚目昆虫(3)翅缰型(frenateform)缰鬃刺型飞行时前、后翅以翅缰或翅缰鬃连接起来。缰鬃刺型缰毛型C.缰钩型缰毛型缰钩型(4)翅褶型(foldform)A.褶刺型B.褶钩型C.褶褶型褶刺型褶钩型褶褶型(5)翅嵌型(mosaicform)

前翅腹面爪片的端部具夹状构造,后翅前缘中部向上弯曲并加厚似铁轨,飞行时,嵌入前翅的夹状构造中。

半翅目昆虫所特有五、翅的变化及适应

翅的变化主要包括翅的退化、消失、大小、形状及质地的变化、多型与畸形的出现等,这些变化与昆虫本身的遗传物质的改变、环境条件的影响密切相关,有时形状与质地的改变常引起翅功能的转变。

翅的消失{外寄生昆虫:食毛目、虱目、蚤目社会型昆虫:蚂蚁、白蚁其它:蚜虫、介壳虫、尺蠖、蓑蛾等翅的退化:短翅型翅质地变化:膜翅、复翅、鞘翅、半鞘翅等翅形状变化:

并胸腹节(propodeum):膜翅目细腰亚目昆虫,第一腹节向前移,与后胸合并,此节称为并胸腹节。

第一节腹部的基本结构

一、腹的外部形状

昆虫的腹部大多近纺锤形或圆筒形,常比胸部略细,以近基部或中部最宽,但也有一些奇特的形状。

第八章昆虫的腹部二、腹部的节数及分区

(一)腹部的节数

昆虫腹部原始的节数应为12节(11腹节加尾节)。一般昆虫腹部节数为9-10节,但也有节数减少的现象。(二)腹节的分区

1.脏节(visceralsegments):1--8或9节2.生殖节(genitalsegments):8、9节

3.生殖后节(postgenitalsegments):10—11节第十节:第十一节(臀节){尾须(cerci)肛上板(epiproct)肛侧板(paraprocts)中尾丝(mediancaudalfilament)三、腹部的外骨骼

昆虫腹部有发达的背板及腹板,但侧板却很不发达。

缨尾目和蜉蝣稚虫腹部具侧板,这是原始的结构;

大多数昆虫腹节的侧板与腹板愈合为侧腹板;

背板向下延伸,将气门围在背板内;

气门位于背板分离出的侧背片(鞘翅目幼虫);

侧背片与腹板愈合;

少数昆虫的某些腹节骨化成环状;第二节外生殖器及锁钥学说

昆虫的外生殖器(genitalia)是昆虫用以交配与产卵的器官,雌性外生殖器称产卵器(ovipositor),雄性外生殖器称交配器(copulatoryorgan)。

一、产卵器

(1)基本构造

产卵器常为管状构造,由3对称为产卵瓣(valvulae,单数valvula)的瓣状构造组成:

第一产卵瓣、腹产卵瓣、第一生殖突

第二产卵瓣、内产卵瓣、第二生殖突

第三产卵瓣、背产卵瓣(2)产卵器的变异与适应

低等昆虫(如原尾目昆虫)无特化的产卵器;高等昆虫仅有一个产卵孔,产卵器形状变异大:土中产卵:凿状、锥状、矛状植物组织中产卵:刀状、锯状寄生性昆虫产卵器:细长针状植物表面产卵:无特化的产卵器有些昆虫的产卵器特化,而使功能变化,如蜜蜂、胡蜂等的产卵器变成了自卫或进攻猎物的器官。二、交配器

(1)雄性外生殖器的类型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可分两大类,一类为比较原始的昆虫如原尾目、蜉蝣目及部分革翅目昆虫所具,其外生殖器具有成对的阳茎(见下图A,B),另一类为多数有翅亚纲的昆虫所有阳茎为单一的管状或叶状构造。A.一种古沅的雄性外生殖器B.一种扁蜉蝣雄性外生殖器(2)雄性外生殖器的基本结构

①阳茎(phallus);

②抱握器(har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