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肿瘤 课件_第1页
颅脑肿瘤 课件_第2页
颅脑肿瘤 课件_第3页
颅脑肿瘤 课件_第4页
颅脑肿瘤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颅脑肿瘤颅脑肿瘤CT诊断慨述病灶的检出定位:脑内外、幕上下、室内外定性:准确率60%~80%CT表现:直接、间接征象

一CT平扫1.密度变化2.占位性改变3.脑水肿4.脑积水5.脑疝(肿瘤本身、脑水肿、脑积水)(1)大脑镰下疝(2)钩回疝(3)天幕孔上疝(4)扁桃体疝(低于枕大孔以下3mm)

二CT增强扫描(一).强化的机理:1.病变组织血循环丰富.2.异常增生的病理性血管导致血流量增加.3.病灶血脑屏障形成不良或遭到破坏.(二)强化程度与病变性质1.明显强化:20HU以上2.中度强化:10-20HU3.轻度(无)强化:0-10HU颅内肿瘤的CT诊断要点1.典型部位2.症状出现的年龄3.增强前后密度的变化4.肿瘤本身的形态及内部结构5.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胶质瘤

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胶质细胞)为颅内最常见肿瘤,占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瘤等。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良、恶性的相对性:浸润生长,无包膜局部浸润:主要累及血管周围间隙、软脑膜、室管膜、N.f束间转移:CSF转移一星形细胞瘤

占胶质瘤的70%。分类一:低分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母细胞瘤;分类二:

Ⅰ~Ⅳ级星形细胞瘤。

Ⅰ~Ⅱ级相当于低分级星形细胞瘤;

Ⅲ级相当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Ⅳ级相当于胶母细胞瘤。(一)低分级星形细胞瘤

低分级星形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占颅内肿瘤12~17%。多见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幕下。Ⅰ幕上星形细胞瘤CT表现:①相对较均匀的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楚;②无出血、坏死,可见钙化;③瘤周无水肿或水肿轻;④轻至中度占位效应;⑤增强示多无强化。Ⅱ幕下星形细胞瘤

占胶质瘤5~10%。细胞分化良好,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多见于脑干、小脑中线及附近,以小脑蚓部及半球多见。发生在小脑者常为囊性并有壁结节。发生在脑干及幕上以实性肿块为主。①囊肿性多见,85%,相对大的壁结节;②边缘清楚锐利,10%见钙化;③增强示壁结节或实性肿块轻至明显强化,延迟示囊内可有对比剂集聚;④瘤周水肿罕见,可见梗阻性脑积水。CT表现(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1/3,好发于中青年,位于白质区。

CT表现:①不均匀低密度肿块,边缘欠清楚;②钙化少见;③瘤周有水肿;④占位效应明显;⑤增强示肿块强化明显,环状或不完整环状,亦可呈局灶斑块状。(三)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为最常见脑肿瘤,占星形细胞瘤的50%,好发于中、老年,30岁前罕见。多发生在大脑半球,中心多坏死、出血,生长快,预后差。CT表现①混杂密度肿块,常见囊变、坏死及出血,罕见钙化;②边缘模糊不清,可跨越中线;③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④增强示不规则花环状强化,环厚薄不均。二少支胶质细胞瘤

起源于少突胶质细胞,占胶质瘤5~10%,多见于成年人。常位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生长缓慢,半数位于额叶,其次为顶叶与颞叶。肿瘤无包膜,与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楚,钙化50~80%。出血、囊变少见。CT表现①略高混杂密度肿块,边缘清楚,可囊变;②瘤内见钙化,条形、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弯曲条带状钙化为特征;可出现颅骨破坏;③瘤周水肿轻;④占位效应轻;⑤增强示轻至中度强化,或不强化。三室管膜瘤

起源于室管膜,占胶质瘤16%,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幕下占60~

70%,好发部位依次为四脑室、侧脑室、三脑室、导水管。CT表现①菜花状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灶;②位于四脑室时,可见新月状残存脑室,幕上则多见于脑室周围,顶、枕叶;③20%有钙化,单发或多发点状,幕下多见;④肿瘤常囊变,增强示中等强化;⑤可见阻塞性脑积水;⑥蛛网膜下腔转移灶亦被强化。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四髓母细胞瘤

颅内原发肿瘤的4~6%,儿童第2常见的脑肿瘤,75%在15岁以下,第二发病高峰为20~30岁,40岁上罕见。肿瘤几乎全部发生于小脑,75~95%在小脑中线,成人则多见于小脑半球(与髓帆发育有关)。Ⅰ儿童髓母细胞瘤的CT表现①小脑蚓部边缘清楚的类圆形略高密度肿块,

环以低密度水肿带,呈明显均一强化;②偶见小的囊变及小钙化点;③四脑室受压前移伴幕上脑室扩大;④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转移呈明显强化。Ⅱ成人髓母细胞瘤的CT表现①肿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密度稍高而欠均匀;②增强示肿瘤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③发生在中线时,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类似。脉络膜丛乳头状瘤

脉络膜丛乳头状瘤起源于脉络丛上皮细胞,少见,以小儿及青少年多见。占颅内肿瘤0.5~

0.7%。儿童70%发生于侧脑室,其次三脑室。成人好发于四脑室。CT表现①脑室内似漂浮于脑脊液中的边缘清楚、光滑或有分叶肿块,可经脑脊液自发种植转移;②平扫多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多均匀,偶见坏死区,钙化常见,点状或较大团块状;③脑室系统扩大(交通性脑积水);④增强示病变明显均一强化。脑膜瘤

起源于蛛网膜上皮细胞或硬脑膜内的上皮细胞,颅内原发肿瘤的第二位,占15~20%。好发于40~60岁,男女比1:2。

原因:与患者第22号常染色体缺失、放疗后、外伤等因素有关。

好发部位:大脑凸面、镰旁、蝶骨嵴、嗅沟、鞍区、桥小脑角、脑室内。脑膜瘤分类(增殖活跃程度及侵袭程度)1.典型脑膜瘤(88~94%)2.非典型脑膜瘤(5~17%)3.间变型即恶性脑膜瘤(1~2%)

典型脑膜瘤1.平扫呈均匀稍高密度(75%)、等密度(25%)的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晰,肿块钙化(15~20%),以点状或沙粒状多见2.附于硬膜表面(基底宽与硬膜成钝角),邻近骨质增生或侵蚀性破坏3.瘤周水肿:多与肿瘤最大平面不同一4.增强扫描:均匀一致、明显持续强化非典型脑膜瘤1.肿瘤内有各种形态的不均匀密度2.全瘤以囊性为主3.肿瘤完全钙化4.肿瘤呈分叶状5.多发性脑膜瘤间变型即恶性脑膜瘤1.肿块呈分叶状2.密度不均匀3.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晰4.局部颅板呈侵噬性破坏垂体瘤

垂体瘤主要指垂体前叶灶性增生,当增生较大时压迫周围间质,包膜形成时,即为垂体瘤。分类一有分泌激素功能和无分泌激素功能分类二垂体微腺瘤和垂体大腺瘤临床与病理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5%多见于成人男女发病相等催乳素的微腺瘤多见于女性CT表现

(一)垂体微腺瘤:(冠状位)肿瘤高度小于10mm者。1.直接征象增强早期,强化的垂体中可见局限性(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性)低密度,边界多不清。2.间接征象(1).垂体高度的异常(男小于7mm、女小于9mm);(2).垂体上缘膨隆;(3).垂体柄偏移;(4).鞍底骨质改变;(5).泌乳素腺瘤经溴隐停治疗,约75%瘤体可缩小。(二)垂体大腺瘤1.鞍内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囊变可见,钙化少见;2.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变薄、侵蚀或破坏;3.肿瘤向鞍上生长时呈“雪人征”、“束腰征”;4.呈明显均一或环状强化;5.急性出血(卒中)呈高密度。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起源于颅咽管残存的鳞状上皮细胞,占颅内原发肿瘤的3~7%,占鞍上肿瘤的50%。好发于20岁以下,30~60岁为第二发病高峰。

90%为鞍上,10%位于鞍内。25%延伸至颅前、中、后窝。CT表现①鞍上类圆形囊性肿块,可见囊壁弧线状钙化。实性者呈均一、略高密度肿块;②呈明显薄壁环状强化,或多环强化;③脑积水征;④冠状位扫描或重建可鉴别肿瘤来源。颅咽管瘤颅咽管瘤鉴别诊断①空蝶鞍②鞍区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及异位生殖细胞瘤、三脑室胶样囊肿,室管膜瘤;听神经瘤

占颅内肿瘤的5~10%,占桥小脑角区病变的60~75%,多为单发,可多发(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有包膜,多为实性,常伴有囊性变、出血,钙化少见。75~90%内听道口扩大。CT表现①圆形或分叶状低、等密度病灶,常伴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②75~90%有内听道漏斗状扩大,破坏;③瘤周水肿轻,有占位效应(桥小脑角闭塞,四脑室移位,脑积水);④90%有增强反应,多数呈明显均一强化或呈不均匀环状强化。三叉神经瘤

颅内肿瘤0.2~1%,起源于三叉N髓鞘,常见囊性变、出血坏死,有包膜,属脑外肿瘤。①起源于三叉N半月节,颅中窝硬膜外;②起源于三叉N根,颅后窝硬膜内;约25%位于岩骨尖,跨越颅中窝、颅后窝的硬膜内外。CT表现①颅中窝和颅后窝交界处类圆形或哑铃状高、等、低密度,或呈混杂密度;②多无瘤周水肿;③瘤体小则无占位效应,大可压迫鞍上池、四脑室;④呈均匀(小、实性)或环状强化(囊变);⑤有岩骨破坏等征象。

血管网织细胞瘤

又称为成血管细胞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2%,多为单发,好发年龄20~40岁。90%位于小脑。有囊性(60~90%)与实质性(10~40%)两种。CT表现①囊性低密度灶,边缘锐利。在大囊内可见小的等密度的壁结节,实体性呈等或高密度,边界清,瘤周水肿明显;②壁结节及实性肿瘤呈明显均一强化.;③有占位征象,脑积水;④多无钙化及出血征象。生殖细胞瘤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0:1,60-80%发生在松果体。10%为多发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可沿脑室壁“匍匐”生长,瘤组织易脱落,经脑脊液向蛛网膜下腔种植、播散。生殖细胞瘤对放疗敏感。CT表现①松果体增大,呈分叶状略高或混杂密度病灶,呈明显均一强化;②钙化常见,80%,小结节、点或斑片状;③三脑室后部受压,脑积水;④室管膜下转移者沿脑室壁可见线状高密度影,沿蛛网膜下腔播散表现为脑表面、脑池的线状、结节状强化。转移瘤

占颅内肿瘤的3-10%,以中老年多见,多发或单发。男性常见原发肿瘤为肺癌,女性为乳腺癌;其他常见原发肿瘤为胃肠道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

80%发生于灰质与白质交界处,颅骨、硬膜下、软脑膜亦可发生。CT表现①大脑皮质下区,类圆形,约65%为多发;②平扫呈等密度、低密度或高密度,若为较大低密度病灶,常见等密度外壁;③增强示中等至明显强化,结节灶强化均一,大病灶常环形强化,壁厚而不均;④瘤周水肿严重,尤为顶叶;⑤占位效应明显。肺癌小脑转移转移瘤脑膜转移脑膜转移转移瘤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几乎均为NHL,多见于老年人,AIDS或免疫功能受损者好发于40岁下。多位于丘脑、基底核、胼胝体、半卵圆中心,少见出血、坏死及囊变。75~85%位于幕上。CT表现①结节状或不规则略高密度肿块,少有钙化及出血。②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③呈明显均匀强化。松果体细胞瘤

来源于松果体细胞的少见良性肿瘤,肿瘤一般无坏死及囊性变,可有散在点状钙化,偶见钙化呈团块状。CT表现①松果体体积增大,等密度或稍高密度;②肿块内可见散在点状或明显团块状钙化;③左右侧脑室及三脑室前部扩大;④增强示肿块明显强化。成松果体细胞瘤畸胎瘤

占颅内肿瘤的0.5%,起源于内、中、外胚层,由其衍生组织形成。常见发生部位为松果体;其次为鞍上或脑内,可与实质细胞瘤混合存在。CT表现①混杂密度肿块,由不同比例脂肪、软组织及钙化或骨骼组成,边缘清楚;②增强示软组织部分可强化;③肿瘤囊腔破裂后,进入蛛网膜下腔,可产生“油滴”样影,进入脑室可见脂-液平面。松果体区畸胎瘤表皮样囊肿

颅内最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3%。好发于青壮年,以桥小脑角区最常见,其次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CT表现①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CT值0~15Hu,边缘清楚;②两种形态:扁平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