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指导_第1页
202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指导_第2页
202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指导_第3页
202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指导_第4页
202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 答题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指导

考情综述

在历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说明文阅读往往被作为与议论文阅读按年轮考的内容。

因为说明文讲求的是“以知示人”,因此,说明文文本除了可以作为检阅考生阅读能力的材料之外,

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知识积累。

中考说明文文本大多选材“新热”,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高新科技类、揭秘自然类、生活科普类以及人文历史类等说明文文本较受命题者的青睐。其高频考点

主要包括: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提取概括指定信息

概括说明对象特征

梳理分析说明顺序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品味说明语言

另外还涉及理解词语含义,分析语段作用等的考查。

中考说明文阅读设题以3〜4题居多,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另有选择题、填空题穿插其中。

考点突破

考点一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点分析

所谓“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所谓“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

特点,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如果说明确说明对象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把

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则是搞清楚“怎么样”的问题。阅读一篇说明文,我们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

类别,进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该考点的设问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阅读全文,在文中XX空白处补写“XXX”的特点;

第二种,联系全文,概括XXX的特点。

方法点津

1.判断说明对象。

①看标题或首段,没有标题或标题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就要看文章的首段,首段的末尾处往往会点

出说明对象;

②看结尾段,标题和首段都找不到说明对象时,文章的结尾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③抓关键句,一般段首中心句或段尾总结句会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④总结归纳,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则需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第1页共8页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①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

②抓总结句、中心句、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

③结合标点符号,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问号、句号等,先归纳层意,再综合概括;

④摘抄整合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并作简要概述。

答题模板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有……的特征。

考点二分析说明顺序

考点分析

说明文在介绍说明对象时,必须采取合宜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

顺序三种。

近几年来,该考点在各省市中考考查时的设问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本文采用的说明顺

序是;第二种,第X段说明XXXX,作者是如何说清楚的?

方法点津

判断说明顺序,请按照下述方法步骤进行:

1.明确说明文类别。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

2.寻找语言标志。时间顺序一般会有朝代、季节、早晚等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一般由方位名词作标志;逻

辑顺序有“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性词语。一般情况下,

如果一篇文章找不出明显的时间、空间顺序的标志性词语时,便是逻辑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候一篇说明文会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因此在判断时,

要以主要的说明顺序为主。

答题模板

这篇文章采用了……的说明顺序。

考点三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点分析

说明方法是说明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和摹状貌等。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考点的“出镜率”相当高,一般要求我们先辨识指定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类

型,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其考查时的设问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画线语句运用了哪

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第二种,第X段介绍XXX,有何作用?

方法点津

应对此考点,请掌握下面的要领:

1.抓住词语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较多,且有着各自的名称和属性,我们必须牢记各种说明方法的内涵,

善于区分,特别是把握其“标志性”词语,比如,数据一一列数据,“例如”一一举例子,“比”一作

第2页共8页

比较,“如”“像”一一打比方等,从而准确作出界定。

2.远近结合分析。“远近结合”有两层含义,既指将某种说明方法的共性(一般)作用与在指定语境中

的个性表达作用结合起来,又指将指定语句的上下文与该语句自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而严密地分析

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

考点四提取概括指定信息

考点分析

阅读说明文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筛选、整合,继而得出有效信息的过程。基于此,提取概括

指定信息就成为说明文阅读的重要能力点。

近几年来,“提取概括指定信息”在各省市中考考查时的主要设问方式为:第一种,下列说法与原文

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第二种,本文围绕XXX介绍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第三种,第X段从哪

X个方面来说明“XXX”?

方法点津

应对此考点,我们应掌握提取概括信息的技巧:

首先,把握提取概括信息的标准一根据题干,审清题意。

其次,快速阅读,确认提取概括信息的区间,圈点勾画。在阅读中,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需求去

选取,才能有效率,才能准确。需求规定的范围,即信息的筛选要在确定的区间进行。

再次,通过抓关键词提取概括主要信息。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

“除此之外”等提示语。

最后,通过关键句提取概括主要信息。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

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效信息。

答题模板

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格式,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即可。

考点五品味说明语言

考点分析

说明语言讲求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说明过程中,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

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因此,品味说明语言(主要是修饰性、限制性词语)的准

确性,成了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基础而重要的考点。

“品味说明语言”考点相当受青睐,其考查时的设问方式主要表现为:第一种,加点的XX字词有何

作用(加点词语XX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第二种,XX字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字词?并说

明理由;第三种,第X段中“XX”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方法点津

应对此考点,在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时,要特别注意修饰性、限制性词语,且注意针对不同题型

第3页共8页

作出较为规范的解答。

题型1:加点的XX字词有何作用?

解题步骤:①加点字词的原意;②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X事物XX的特征/事理;③加

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题型2:XX字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字词?并说明理由。

解题步骤:①表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替换”);②原字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字词的意思或内容;④

换了以后意思有何改变,何处不符合实际;⑤XX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题型3:XX字词能否删去?

解题步骤:①表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删去”):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

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词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XX意思就变成了XX

意思,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考点六分析语段作用

考点分析

段落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语段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之一。说明文阅读中,“分

析语段作用”多考查说明文开头、中间和结尾段落的作用。

“分析语段作用”的主要设问方式有:第一种,文章第X段有什么作用?第二利I,文章第X段如果删

去好不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第X段能否删除)?请简述理由。

方法点津

1.开头段的作用。

内容上:①概括该段具体内容;②开篇点明说明对象;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引出说明对象。

2.中间段的作用。

内容上:①概括该段的具体内容;②点明说明对象某一方面的特征。

结构上:承上启下。

3.结尾段的作用。

内容上:①总结说明对象;②指出现状,提倡呼吁,引发思考。

结构上:总结全文。

答题模板

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格式,根据题干要求组织语言即可。

文体常识

一、说明文的分类

按事物说明文:以实在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

对类、功用等。如《苏州园林》中,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

象园林的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第4页共8页

分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

如《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产生、分布、特性等的介绍,证

明了陨石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

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恐龙无处不

有》用大量数据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

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运用修辞,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

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时间的脚印》这篇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原因以及记录时间的方式生动地向我们进行了介绍,并以丰富的

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启示人们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

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二、说明顺序

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常以表示时间的词语为标

志,如年代、年月日、早晚等。如《大雁归来》一文,在介绍大雁归来的特点和情景时,

先以秋天离去时作陪衬,然后写早春三月最早归来的雁群的样子,接着写4月雁群在沼泽

中集会的情景,再写5月暮春时节大雁的状况,最后从横向上谈每年3月各地区大雁活动

的一致性。

空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由远及近,依次进

间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如《蝉》一文,在介绍蟀的地穴时是按

顺照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进行的:第二至第三段先介绍地穴外部的情形,第四至第七段再介

序绍地穴内部的情形。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关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形式:

①由现象到本质。如《恐龙无处不有》一文,由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一现象说起,继

而追溯原因,“泛大陆”分裂带走恐龙,证明了地壳运动理论。

②由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第三至第六段紧扣第二段中的四个“讲究”,介绍了苏

州国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七至第九段则说明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

特点。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使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③由一般到特殊。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先介绍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介绍中国石拱桥,

最后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特殊的桥。

三、常见的说明方法

说明

知识归纳

方法

分类定义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若干类,然后按

第5页共8页

别照类别进行说明。

标志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表序数的词。

作用使说明条理清晰。

《大自然的语言》第七至第十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影响物候的四

示例

个因素。

定义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其中一种事物的特征。

标志比、相对于、与....相比。

作比作用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较《中国石拱桥》中“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

示例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发水时卢沟桥与两

岸河堤的情况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打比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

定义

性和生动性。

标志像、仿佛、犹如。

打比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梦回繁华》中“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

示例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

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定义用具体的数据准确说明某事物或某物体的特征和本质。

标志数字。

用具体的数字进行说明,突出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使说明更具体、准确,体现

列数作用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被压扁的沙子》中“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

示例变为普通沙子”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斯石英在特定温度下可以

转变为普通沙子,使说明更加具体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定义举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解释抽象的道理或深奥的科学原理。

标志例如、比如。

作用通过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举例

《恐龙无处不有》中“‘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

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板

示例

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印证了这种理论的科学

性和合理性。

下定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一概念的内涵作规定性的

第6页共8页

义说明。

标志这;^..、......A.o

作用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中“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

示例

高。这叫逆温层”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叫逆温层。

定义对事物的状貌进行描摹。

标志运用描写方法对事物进行具体描写。

摹状作用具体、形象、生动地介绍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

貌《苏州园林》一文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示例运用了攀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藤萝和枝干的形态,说明了苏州园

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加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文、俗语、名言警句等进

定义

行说明。

标志名人名言、诗文、新闻、传说等。

①引用名人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引资②引用诗文: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作用

料③引用新闻:丰富说明内容,使说明对象更加真实可信。

④引用传说:引出或突出说明对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唐朝的张篇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示例使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用唐朝张鹫的话,说明了赵州桥美观的特点,使文

章更具说服力。

匹、说明文的结构

形式典例剖析

文章先总说特征或特点,之后从各个角度进行说明。如《苏州园林》中围

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的特点,从五

总一分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

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总分式

文章先对事物的各个痢度进行细致说明,再总结出总体特征。《蝉》以小

分一总标题的形式,用“蝉的地穴”“蝉的卵”来组织成文,最后概括地写蝉的

生活历程。

总一分文章先总说特征或特点,再从各个角度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如《梦

一总回繁华》一开始先总写,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内容、规模,之后分写,

第7页共8页

具体介绍画作,最后总写,从多角度对画作进行赏析。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层地剖析事理。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五、说明文的语言

语言特点类别标志词语

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如《中国石拱桥》中“我国

袤程度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运用了“几乎”这个表程度的词语,说明了石拱

桥分布广泛。

当时、刚刚、迄今为止、自古以来、目前....如《大自然的语言》中使用

表时间T“几千年来”“到了近代”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人们利用物候知

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科学。

经常、常常、偶尔、有时……如《蝉》中“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

表频率物根须上”,使用了“常常”这个表频率的词语,说明了蝉选择建筑地穴

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