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高中生物必修实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高中生物必修实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高中生物必修实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高中生物必修实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及高中生物必修实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生物种群和群落测试题一、单选题(2分×33=66分)1.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是()

A.元谋人、山顶洞人B.大熊猫、小熊猫C.大鲈鱼、小鲈鱼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A.种群B.群落C.生物圈D.生态环境3.按一对夫妇一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4.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6.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

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7.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8.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0.从理论上分析,草原灭鼠应注意避免鼠群增长曲线处于“S”型曲线的()A.即将增长的水平B.1/4K的水平C.1/2K的水平D.K的水平11.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

A.Ⅰ和ⅡB.Ⅱ和ⅢC.Ⅰ和ⅢD.Ⅲ和Ⅰ12.某细菌种群随时间延续营养物耗尽,由于突变的原因出现了新菌株,它们能够利用原来菌种产生的有害代谢废物。以下各图中能反映上述菌种发展趋势的是()(注:M代表菌种的数量)MMMM MMMMttttABCD.1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J”型、“S”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分别是()()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 0时间0时间0时间0时间ABCD14.2004年我国又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15.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 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16.在蝌蚪密度大的池塘里,蝌蚪能分泌有毒物质使小蝌蚪死亡率增加,对此,最好的解释是()A.竞争 B.种内斗争有利于种族生存C.种内斗争不利于种族生存 D.种内互助有利于种族的生存17.青霉菌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它能抑制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青霉菌与这些生物的关系是()(A)竞争(B)捕食(C)种内互助(D)寄生18.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19.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20.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1.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22.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是红藻,直接影响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23.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哪一项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A.面积大小B.分层结构C.是否落叶D.阔叶与针叶24.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强度B.土壤类型C.温度高低D.生物种群特征§25.在裸岩群落演替中,谁被称为地球开拓者()A地衣B苔藓C草本植物D木本植物26.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A水B光照C温度D无机盐年龄个体数甲年龄年龄个体数甲年龄个体数乙A.水分 B.阳光 C.温度 D.能量28.在冬季影响鹿群存活的关键因素是A.温度B.降水C.食物D.天敌2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三者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30假如要使菊花提前到“五·一”节开花,可对正常生长的菊花作如下哪种处理 A.高温处理 B.低温处理 C.短日照处理 D.长日照处理31.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取代的过程叫()A竞争B捕食C共生D演替3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二.多选题:(3分×11=33分)33.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34.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35.下列实例中,属于水效应因子的作用的是 A.草原黄鼠夏眠 B.仙人掌的茎肉质C.干燥种子不萌发 D.高山顶上生长针叶林36.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食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锷鱼逃走,下列关系中,属于种间斗争的是A.敌害与锷鱼B.鳄鱼与小鸟C.鳄鱼与小虫D.小鸟与小虫3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38.下列对于种间相互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间生态范围重叠越大,竞争越激烈B.激烈的种内斗争引起食性分化C.为保护雷鸟群,增加其数量,应尽量捕杀雷鸟的天敌D.受保护的没有动物牧食的草场,生产力大于有动物牧食的草场39.将叶片捣碎成汁,加入一些池塘中的泥,放置于黑暗中,在10d内,每天取样检查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右图所示,下述的结论成立的是:A.生物①②③④均不可能是生产者B.生物②可能以生物①为食C.生物②紧随生物①的出现而出现D.生物④可能是捕食者40.如右图中曲线1和2分别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温度下物种1竞争过物种2:A.温度在t1以下B.温度在t1~t2范围内C.温度在t2以上D.温度变化幅度很大41.如图表示a、b两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当环境温度在-2℃~40℃范围内呈季节性变化时:

A.只有b能够生存B.a和b都能生存

当环境温度在-2℃~42.右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43.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一、单选题(2分×33=66分)三、非选题(51分)44.试根据下列“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_________。

(2)图中I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特点是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

(4)当我们迁入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一回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对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环境___________量,使鼠群的_________曲线变化,转变成_________曲线。45下图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特性______________。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闰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

(4)当我们迁人刚建的新村美居,可恶的老鼠也一同悄悄“潜来”,它们咬坏衣物、偷吃粮食、毁坏家具、传播疾病……对其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中,请从a、b曲线的理论上存在的条件,推测有效灭鼠的措施___________,降低环境___________量,使鼠群的___________曲线变化,转变成________。46.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多选)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B.Ⅱ、I、ⅢC.Ⅲ、Ⅱ、ID.I、Ⅲ、Ⅱ(3)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四条思路中你最赞成的是

A.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走边发展边治理之路

B.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C.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地位上

D.地球自身有充分自我调节的能力,听其发展,顺乎自然(4)如果按照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排列,(3)的顺序是47.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表示变化趋势)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⑴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判断的依据是。⑵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在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都明显下降,主要的原因是。⑶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48.右上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生物总数(A)和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B)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⑴第10~20(年)是该生态系统向、和发展的时期,第40年开始进入时期,此时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性。⑵根据曲线A,分析曲线B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⑶若该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在10~20(年)中影响曲线B变化的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出生率增加和(或)死亡率下降出生率增加和(或)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和(或)死亡率增加环境阻力减少环境阻力增加人口过多人口过少人口容纳量(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_______。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50.下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l)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3)迁入种群第2年后,增长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51.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楼兰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草原生存着兔、蛇、鼠、狐、鹰等动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只是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保护作用。⑵.导致草原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⑶.大自然对人类进行报复,从惨痛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明白()道理。⑷.为什么楼兰没有按此生演替的方向,重新形成原来的样子?A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科学规律办事B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C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D此生演替在其后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演替为树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52.下图表示某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2)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并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为()A.大于100只B.等于100只C.小于100只D.约为75只(3)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群和群落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CBBDDDABBCCBADACB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ADBBBABDABCCBCDA一、单选题(2分×33=66分)二.多选题:(3分×11=33分)3334353637383940414243BCDABCBCDACDABBCDABCDACDACDACABC第二部分:非选题三、非选题(51分)44.提示:解答本题应综合运用生物学科内知识如性别决定、种群特征等。本题为应用型题目,由于人口发展问题涉及环境、历史、地理、政治等社会内容,必将成为综合试题的热点,理应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对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既要有所侧重,又要平衡发展。根据遗传学知识和种群变化的知识分析判断,图形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男性产生X、Y两种精子数目相等,且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等;Ⅰ阶段年轻的个体数量较多,说明出生率增高;Ⅱ阶段年龄小的个体较少,年龄大的个体多,说明出生率在不断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推行计划生育取得实效。

答案:见上

45.(1)a过度繁殖

(2)b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4)在进行灭鼠时,要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容纳a(或J型)b(或S型)46.(1)BC(2)A(3)C(4)CABD47(1)无机养分的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随无机养分量的变化而变化。(2)水温上升,光照逐渐增强,捕食浮游植物的浮游动物量少,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无机养分逐渐减少,浮游动物个体数增加,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消耗(3)被浮游动物捕食消耗48(1)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结果复杂化功能完整化相对稳定抵抗力稳定(2)消耗者(捕食者)的数量不断增加(3)光照强度49(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2)增加(3)出生率计划生育(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得分)50(1)sd(2)b(3)食物充足又无天敌(4)食物减少,天敌增加51.CBAD52.(1)B(2)B(3)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4)增长型种群幼年个体多,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RNA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V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

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实验五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

(9)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实验七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知识概要:制片观察加液观察加水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