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扬州高邮市2024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如下(部分染色体,无突变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为前期I,不会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B.乙为中期I,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和2套遗传信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核膜凹陷形成环沟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C.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与CO2的比值大于组织液中的D.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及果糖等物质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类囊体薄膜上有能合成ATP的酶B.植物根细胞膜上有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蛋白质载体C.人体线粒体内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蛋白质载体D.人体黏膜细胞表面有与某些病毒结合的蛋白质受体4.自由基的产生可引起细胞衰老。细胞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磷脂和蛋白质分子而损伤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某小组分别在正常温度、中度高温和极端高温条件下处理组织细胞,这三组细胞内的自由基产生速率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引起细胞损伤的过程体现了正反馈调节B.在处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三组中极端高温组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最强C.正常温度下细胞也会产生自由基,说明正常温度下细胞也会衰老D.该实验结果可说明,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细胞衰老的速率会加大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功能复杂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B.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和改良苯酚品红溶液等碱性染料C.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也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6.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诱导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A.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B.控制合成一种激素,诱导癌细胞分化为正常组织C.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D.控制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抗病大豆品种乙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诱变感病大豆,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性,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________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组别亲本组合F1F2抗病易感抗病易感实验一甲×易感018111348实验二乙×易感15027681据表分析,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依次为______________性性状。(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______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60℃以上容易分解,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近年来又发现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某科研小组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②将等量癌细胞分别接种到4组培养瓶中,适宜条件下培养24h后除去上清液;③向4组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④72h后统计并计算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青蒿素_________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现有四氯化碳(沸点1.5℃)和乙醚(沸点2.5℃),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___________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4)科研小组进行上述②-④步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下图为某正常生长的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解(①~⑤代表物质,Ⅰ~Ⅴ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Ⅰ中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的色素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以________________作图,所得的曲线就是该色素的吸收光谱。(2)物质②能为过程Ⅱ中的关键步骤提供________________,物质③和④依次代表________________。若将图中的光照撤离,则短时间内三碳酸的生成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若利用过程Ⅱ的产物进行细胞呼吸并在过程Ⅲ中产生了6个ATP,则过程Ⅱ的循环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轮。(3)过程Ⅱ从根本上受到光的驱动。在光照条件下,水的裂解使H+在类囊体腔内积累,同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传递的过程中,H+又被不断由________________运向类囊体腔累积,因此过程Ⅱ的几个关键酶的最适pH________________7(填“>”“=”“<”)。10.(10分)徒步探险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在户外复杂条件下,人体内环境依靠“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维持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高寒山区徒步探险中,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加强分泌______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产热抵御寒冷,此过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______调节。(2)在丛林探险中,人体容易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它是一种嗜神经性较强的病毒.其遗传物质RNA进入细胞在______的催化下合成DNA并在细胞中增殖后大量释放引发病毒血症。某些位于突触间隙的病毒与突触结构中的______上受体识别后进入神经末梢,在细胞中移动方向与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反向进行,最终入侵到神经中枢。(3)正常人体水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中激素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存在______调节。在缺少水源的荒漠戈壁中,若头部受伤失血且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伤者血量恢复正常更难的原因是______。11.(15分)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下合成糖,以淀粉的形式储存。通常认为若持续光照,淀粉的积累量会增加。但科研人员有了新的发现。(1)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__中被固定形成C3,C3在______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三碳糖,进而合成__________进行运输,并进一步合成淀粉。(2)科研人员给予植物48小时持续光照,测定叶肉细胞中的淀粉量,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反映出淀粉积累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3)为了解释(2)的实验现象,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一: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停止。假设二:当叶肉细胞内淀粉含量达到一定值后,淀粉的合成与降解同时存在。为验证假设,科研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的CO2吸收量和淀粉降解产物——麦芽糖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一种假设?请运用图中证据进行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进一步确定该假设成立,研究人员在第12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的淀粉含量为a,为叶片光合作用通入仅含13C标记的13CO2四小时,在第16小时测得叶肉细胞中淀粉总量为b,13C标记的淀粉含量为c。若淀粉量a、b、c的关系满足____________(用关系式表示),则该假设成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题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题目详解】A、甲为前期I,会因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而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错误;B、乙为中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与从细胞相对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此时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B正确;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和4套遗传信息,C错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细胞膜凹陷形成环沟,D错误。故选B。2、A【解题分析】
内环境也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减少来,促进走,会消除水肿;O2与CO2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题目详解】A.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是机体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清等内环境中,A正确;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错误;C.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CO2的比值小于组织液中的才有利于气体交换,C错误;D.果糖属于单糖,人体的血浆中可能出现果糖,但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明确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C【解题分析】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2、膜的组成成分可以转化,由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3、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4、许多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化学反应所需是酶提供了大量附着点,为化学反应提供了广阔的场所。【题目详解】A、类囊体薄膜能进行光反应合成ATP,因此膜上具有ATP合成酶,A正确;B、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C、线粒体运输丙酮酸,不运输葡萄糖,C错误;D、病毒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D正确。故选C。4、B【解题分析】
1、细胞衰老:细胞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人体是由细胞组织起来的,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在运动中不断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损伤,造成功能退行性下降而老化。细胞的衰老与死亡是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2、细胞衰老的原因探究细胞衰老是各种细胞成分在受到内外环境的损伤作用后,因缺乏完善的修复,使“差错”积累,导致细胞衰老。根据对导致“差错”的主要因子和主导因子的认识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学说,这些学说各有实验证据。【题目详解】A、自由基会攻击磷脂和蛋白质分子而损伤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这体现了正反馈调节,A正确;B、从图中结果可以看出,处理1~11d,三组中极端高温组细胞内自由基产生速率最大,其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受破坏最严重,B错误。C、正常温度下细胞也会产生自由基,说明正常温度下细胞也会衰老,C正确;D、高温诱导细胞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磷脂和蛋白质分子,使蛋白质的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加快,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物质运输和衰老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5、C【解题分析】
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靠膜上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来决定,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通道蛋白、糖蛋白等。2、染色体和染色质本质是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能将染色质(体)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溶液。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题目详解】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含有大量的磷脂,磷脂的作用在每种细胞膜中是相同的,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靠膜上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来决定,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通道蛋白、糖蛋白等,A正确;B、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是必修一中提到的,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对染色体染色是在必修二中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提到的,B正确;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应该是细胞质,C错误;D、染色体和染色质本质是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的有丝分裂前期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D正确。故选C。6、C【解题分析】
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与癌细胞的粘着性无关;A错误.
激素调节生命活动,并不能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错误.
根据题意,诱导RHOGDl2的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说明该基因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C正确.
控制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则癌细胞不能无限繁殖;D错误
【名师点睛】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粘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不利隐、显2非同源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2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解题分析】
1.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2.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甲乙杂交,F1自交,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否则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题目详解】(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或多害少利性等特性,故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据表中结果分析可知,甲×易感→子一代全是易感→子二代:易感:抗病=3:1,判断易感是显性,甲的抗病性状是隐性;乙×易感→子一代全是抗病→子二代抗病:易感=3:1,故判断易感是隐性,乙的抗病性状是显性性状。(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属于9:3:3:1变形,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能是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突变基因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4)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分析图示电泳结果可知:F2的1、4、7与甲均表现抗病,F2抗病个体的SSR与亲本甲的2号染色体相同,与14号染色体上的SSR无关联,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突变的特点等,解题关键是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8、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醚青蒿素在60℃以上易分解,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水浴防止有机溶剂挥发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在另一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解题分析】
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因此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题目详解】(1)由于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蒸馏挥发性物质,而青蒿素不易挥发,所以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
(2)根据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四氯化碳的沸点是1.5℃,乙醚的沸点是2.5℃,应选用乙醚作为萃取剂,因为青蒿素在60℃以上易分解,故应选择低沸点的萃取剂。
(3)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以保证青蒿素受热均匀,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4)设置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溶液加入癌细胞培养液中,统计癌细胞的增殖速率,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或者探究青蒿素的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关系,步骤③中需要设置一组空白对照组,处理方法是在另一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9、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这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能量和氢三碳糖和RuBP(或核酮糖二磷酸)减小18叶绿体基质>【解题分析】
光反应与碳反应的反应式如表所示。光反应碳反应水的光解:H2O→H++O2+e-CO2的固定:CO2+RuBP→三碳酸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三碳酸的还原:三碳酸→三碳糖NADPH的合成:NADP++H++能量→NADPHRuBP的再生:三碳糖→RuBP能量转化:光能→电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能量转化: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题目详解】(1)过程Ⅰ为光反应阶段,场所位于类囊体膜,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光合膜)上。以这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就是该色素的吸收光谱。(2)物质②为NADPH,能为过程Ⅱ(碳反应)中的关键步骤(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和氢。物质③为三碳酸还原得到的三碳糖,④为固定CO2的RuBP(或核酮糖二磷酸)。若将图中的光照撤离,RuBP(或核酮糖二磷酸)生成减少,短时间内三碳酸的生成速率将减小(底物变少)。若利用过程Ⅱ的产物(糖类)进行细胞呼吸,并在过程Ⅲ(糖酵解)中产生了6个ATP,1分子丙酮酸产生2分子ATP,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说明碳反应产生了3分子葡萄糖,而离开卡尔文循环(碳反应产生)的葡萄糖(C6H12O6)有3分子的话,说明有18个碳原子离开了卡尔文循环,1分子CO2参与1次卡尔文循环有1个碳原子离开循环,因此过程Ⅱ的循环需要进行18轮。(3)过程Ⅱ从根本上受到光的驱动。在光照条件下,水的裂解使H+在类囊体腔内积累,同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传递的过程中,H+又被不断由叶绿体基质运向类囊体腔累积,因此叶绿体基质中H+的浓度较低,过程Ⅱ为碳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因此几个关键酶的最适pH>7。【题目点拨】本题重点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和呼吸的联系,识图是关键。10、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TRH)分级逆转录酶突触前膜反馈调节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失水较多【解题分析】
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题目详解】(1)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光学》课程教学大纲
- 《行政管理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价小型租房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出售二级钢坯合同范本
- 园林绿化员工安全培训
- 2型糖尿病的查房
- 一例剖宫产个案护理
- 2024政府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卷闸门安装合同
- 中国爱情服务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HSE2015153附件一燃气常规工程监理记录表单旁站记录
- 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2020年-word版-可编辑-带水印
- 齿轮参数计算(内啮合)-内齿圈-行星轮
- 案例思念休闲吧
- 《外国航空运输企业航线经营许可规定》(CCAR-287)
- (完整版)《运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附命题意图说明
-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 普通发票销售清单
- 测量复核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