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题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旧石器时代”生活着一群早期人类,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通过狩猎和采集植物果实获取食物。考古发现,他们已经学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这群早期人类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神话传说中人物与发明对应相符的是(

)A.黄帝——创造文字 B.炎帝——发明纺织C.嫘祖——发明算盘 D.隶首——养蚕缫丝3.国都的确定往往需要参考诸多因素。商汤灭夏后,国都几经变更,最终商王盘庚把国都迁到(

)A.亳 B.洛邑 C.殷 D.阳城4.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A.生产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C.统治阶级的残暴 D.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5.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任用贤臣管仲进行改革,国力更强……在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之会上,周天子也派大臣与会……表明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得到巩固 B.周朝中央集权加强C.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D.周王室势力衰微6.近代学者认为,在百家争鸣时期,已经出现了民本思想。下列选项中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非攻” C.以法治国 D.无为而治7.“(战国)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针对此种现象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这(

)A.巩固了秦朝大一统的统治 B.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8.“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人民疲劳困顿)……财匮力尽,民不聊生。”从这则材料中你能解读到的准确信息是(

)A.秦朝实行暴政,滥用民力 B.农民赋税不断减轻C.秦末农民暴动频繁 D.秦朝疆域辽阔9.《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尊崇儒术 D.光武中兴10.“那时候,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有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为此,汉武帝(

)A.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B.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C.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 D.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11.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 B.民族政权并立 C.东汉走向衰亡 D.东汉灭亡12.“□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至今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应填(

)A.设置西域都护 B.甘英出使大秦 C.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13.9月25日,由河南省台办主办的2021“百年圆梦豫来豫好”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走进了南阳市,两岸媒体人拜谒了“医圣”张仲景,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史记》 D.《齐民要术》14.李明在查阅课外资料时,看到书中对某一战争的描述有“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据此可知,该战争是

)A.涿鹿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5.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16.《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宗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A.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 B.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C.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 D.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17.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几乎在各朝各代,中国人都有过规模相当大的迁徙。西晋末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八王之乱相互混战,人民逃离 B.诸侯争霸C.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D.统治者软弱无能18.西晋灭亡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东晋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司马懿 C.孙权 D.司马睿19.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交战双方是(

)A.前秦与西晋 B.前秦与东晋 C.曹操与袁绍 D.曹操与刘备20.为纪念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国际数学联合会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这主要源于他(

)A.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B.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C.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D.书法艺术高超,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21题14分,22题13分,23题16分,24题17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王朝更替我知道】材料一:夏①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商②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昏庸无道,为搏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制度变革我分析】材料二: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治乱兴衰我感悟】(1)请将材料所缺内容写在下面。(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3)材料二所述是西周的哪一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制度实施后产生的政治作用。(4)夏、商、周朝代的更迭,对我们今天治国理政有何启示?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材料三: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说说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朝初期社会出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材料三,归纳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资治通鉴》(1)材料一记载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除了“断诸北语”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材料一:中国地区的人类,至晚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定居的聚落。北方的粟作农业及黄土房屋,与南方的稻作农业及竹木建筑,都是因地制宜,各有特色。——许倬云《万古江河》材料二:读下图。

春秋时期的铁农具材料三:刘邦(汉高祖)规定税收十五而税一,汉文帝又减其半,成为三十税一,此后又于公元前167年下令“其除田之租税”,连免税收十三年……虽然汉景帝即位后又恢复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但文帝的轻税收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多少被汉景帝继承下来,终于使得东亚大陆被秦帝国和秦末战争严重斫伤的社会元气得以恢复。—《文景之治:帝国失去的好时代》材料四:东晋南朝对北方流民最初给予减免租役的优待;农民垦荒,给予若干年的赋税优待。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南方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地方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粟作农业”与“稻作农业”的典型代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2)根据材料二,铁农具的出现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从汉高祖到文景时期的赋税征收有何变化?这主要得益于汉初实行的哪一政策?(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1.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B项正确;元谋人不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排除A项;河姆渡人、半坡人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生,排除C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B项正确;仓颉创造文字,排除A项;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排除C项;隶首发明算盘,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C项正确;汤建立商朝,定都亳,排除A项;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排除B项;禹在位时,在阳城修建城池,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夏朝到西周,青铜器种类越来越丰富,工艺越来越高超,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B项正确;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统治阶级的残暴,排除C项;青铜器能够代表手工业水平的提高,不能代表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之会上,周天子也派大臣与会……表明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D项正确;这一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排除A项;这一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周朝中央集权减弱,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王室衰微,并未反映“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主张是“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此民贵君轻反映的是重视国民的民本思想,A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排除B项;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不体现民本思想,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老子的主张,要求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战国)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我们可以知道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而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目的是为了巩固了秦朝大一统的统治,A项正确;秦朝已经统一了中国,不再是诸侯国之一,排除B项;“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题干中的内容无关,排除C项;推行“车同轨”“书同文”不能促进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根据材料“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人民疲劳困顿............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可知,这反映了秦朝实行暴政,滥用民力,A项正确;秦朝时,农民赋税不断减轻,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农民暴动频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秦朝疆域辽阔,排除D项。故选A项。9.B【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期,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因此导致题干变化的重要因素是文景之治,B项正确;楚汉争霸是刘邦与项羽之间争霸,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在思想上措施,排除C项;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措施,使得社会出现比较安定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根据题干中“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对盐铁业实行政府专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A选项涉及的是治国方略及法律,与题干中的经济问题无关,排除A项;B选项涉及的是农业政策,与题干中的经济问题无关,排除B项;D选项涉及的是文化教育政策,与题干中的经济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外戚专权现象。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C项正确;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民族政权并立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虽然外戚宦官专权加速了东汉的衰亡,但东汉最终灭亡的原因是黄巾军的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12.D【详解】根据题干“口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D项正确;西域都护是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长官,排除A项;甘英出使大秦与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无关,排除B项;张赛首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B项正确;《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排除A项;《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排除C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14.D【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和赤壁之战有关。208年,曹操为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组成孙刘联军,对抗曹操。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周瑜打黄盖”后,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程昱等人就劝曹操要谨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从而导致上当中计,兵败赤壁,因此题干战争是指赤壁之战,D项正确;涿鹿之战,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与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无关,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与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无关,排除B项;官渡之战是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的战略决战,与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后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A项正确;三国鼎立局面确实造成了封建国家的分裂,但这一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后来的全国统一,排除B项;三国鼎立时期,虽然民族关系紧张,但三国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并未导致民族关系的彻底破坏,反而为后来的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三国鼎立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三国统治者都在一定程度上重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晋时期既有内乱又有外族入侵,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故B符合题意;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汉时期全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A项正确;诸侯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苻坚统一黄河流域是在西晋灭亡后,排除C项;统治者软弱无能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8.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D项正确;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排除A项;司马懿生活在东汉末年,排除B项;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9.B【详解】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企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士兵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淝水之战中前秦被东晋打败。B项正确;前秦与西晋、曹操与袁绍、曹操与刘备均不是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排除ACD项。故选B项。20.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A项正确;祖冲之他还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擅长机械制造,制造出指南车、千里船等,但这些与题干“国际数学节”并无关联,排除B、C项;祖冲之是科学家,不是书法家,排除D项。故选A项。21.(1)①桀②纣。(2)末代君主的残暴昏庸。(3)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4)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详解】(1)填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商纣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昏庸无道,为搏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2)共同原因:根据材料一“夏①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商②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昏庸无道,为搏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并结合所学概括可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的残暴昏庸。(3)制度:根据材料二“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所述是西周的分封制。周初时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4)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朝代的更迭,对我们今天治国理政的启示是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22.(1)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2)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实施“推恩令”。(3)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中华民族。【详解】(1)举措:根据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是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根据材料一“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上,秦朝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2)问题:根据材料二“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可知,汉朝初期社会出现的问题是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诸侯国实力强大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实施“推恩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3)影响:根据材料三“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可以得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是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根据材料三“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可以得出,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根据材料三“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可以得出,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中华民族。23.(1)商鞅变法。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实现了“家给人足”;“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激励人们“勇于公战”。(2)北魏孝文帝。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3)改革要符合国情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详解】(1)改革:依据材料一信息“(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战国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家给人足”原因: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由此实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的原因: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主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由此激励人们“勇于公战”。(2)“魏主”:依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