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动物生理学题库(二)_第1页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动物生理学题库(二)_第2页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动物生理学题库(二)_第3页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动物生理学题库(二)_第4页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动物生理学题库(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动物生理学题库(二)

第二动物生理学(二)

200.正常情况下胃粘膜不会被胃液所消化,是由于()。

A.粘液一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

B.胃液中的糖蛋白可中各胃酸

C.胃液中不含有可消化胃粘膜的酶

D.胃液中含有大量HCO3-可中和胃酸

E.胃液中的内因子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答案:A

解析:不溶性黏液具有较高的黏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征,内衬于胃腔表面成为厚

约1mm的黏液层,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了“黏液一碳酸氢盐屏障”。当

胃腔中的H+向胃壁扩散时与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在黏膜中相遇,发生表

面中和作用,即使腔侧面pH低,黏膜仍处于中性或偏碱状态,阻止了胃酸和胃

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蚀。

201.瘤胃内的微生物可合成()。

A.维生素D

B.维生素K

C.维生素C

D.维生素A

E.维生素E

答案:B

解析:瘤胃微生物可合成多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一般情况下,即使日粮特

别缺少这类维生素,也不会影响反刍动物的健康。幼年反刍动物瘤胃发育不完善,

微生物区系尚未建立,有可能患B族维生素缺乏症。

202.小肠的运动形式不包括()。

A.容受性舒张

B.紧张性收缩

C.分节运动

D.蠕动

E.周期性移行性复合运动

答案:A

解析:小肠的运动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发生在进食后的消化期,有两种主要

的运动形式,即分节运动和蠕动,它们都是发生在紧张性收缩基础上的;二是发

生在消化间期的周期性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所以,容受性舒张不是小肠的运

动形式。

203.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答案:D

解析:胰液是消化力最强,消化功能最全面的消化液。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

的腺泡细胞和小导管细胞所分泌的无色、无臭的弱碱性液体,pH为7.2〜8.4。

胰液中的成分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中以碳酸氢盐含量最高,由胰腺内小导

管细胞所分泌。其主要作用是中和十二指肠内的胃酸,使肠黏膜免受胃酸侵蚀,

同时也为小肠内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弱碱环境。胰液中有机物为多种消化酶,

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分解酶等,是人体中唯一对蛋白质、糖类、

脂肪都能够进行消化吸收的消化液。

204.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重要物质是()。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本身

C.肠致活酶

D.盐酸

E.HCO3-

答案:C

解析:胰蛋白酶原分泌到十二指肠后迅速被肠激酶(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

被激活后,能迅速将糜蛋白酶原及弹性蛋白酶原等激活。

205.使糜蛋白酶原活化的物质是()。

A.糜蛋白酶自身

B.胰蛋白酶

C.肠致活酶

D.盐酸

E.HCO3-

答案:B

解析:激活后的胰蛋白酶可使糜蛋白酶原及弹性蛋白酶原等活化。

206.胰液的成分不包括()。

A.HCO3-

B.胰淀粉酶

C.胰脂肪酶

D.糜蛋白酶

E.脂肪酸

答案:E

解析:胰液中的成分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中以碳酸氢盐含量最高,由胰腺

内小导管细胞所分泌。有机物为多种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

白分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胰液中还含有水解多肽的竣肽

酶、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207.下列对胆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肝细胞分泌

B.含有胆色素

C.含有胆盐

D.含有消化酶

E.含有胆汁酸

答案:D

解析:胆汁是一种具有苦味的黏滞性有色的碱性液体。肝胆汁中水含量为96%〜

99%,胆囊胆汁含水量为80%〜86乳胆汁成分除水外,主要是胆汁酸、胆盐和胆

色素,此外还有少量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电解质和蛋白质等,但不含有消

化酶。

208.下列维生素的吸收与胆汁有关的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C

D.维生素A

E.维生素B6

答案:D

解析: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o维生素D、E和K的吸收机制与

脂类相似,需要与胆盐结合才能进入小肠黏膜表面的静水层,然后以扩散的方式

进入上皮细胞,而后进入淋巴或血液循环。维生素A则通过载体主动吸收,而小

肠中的胆汁,是维生素A乳化所必需的。

209.下列有关胆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非消化期无胆汁分泌

B.消化期时只有胆囊胆汁排入小肠

C.胆汁中含有脂肪消化酶

D.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

E.胆盐可促进蛋白的消化和吸收

答案:D

解析:胆汁成分除水外,主要是胆汁酸、胆盐和胆色素,此外还有少量胆固醇、

脂肪酸、卵磷脂、电解质和蛋白质等。除胆汁酸、胆盐和碳酸氢钠与消化作用有

关外,胆汁中的其他成分都可看作是排泄物。对于A,在非消化期间分泌的胆汁

存于胆囊中;对于B,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

指肠内;对于C,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于E,胆盐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10.胆盐可协助下列哪一种酶消化食物()。

A.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

C.胰脂肪酶

D.胰淀粉酶

E.胃蛋白酶

答案:C

解析:胆盐可协助胰脂肪酶消化食物,这是因为胆盐能够增强脂肪酶的活性,起

激活剂的作用。

211.胆汁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由于它含有()。

A.脂肪酶

B.胆红素

C.胆绿素

D.胆盐

E.胆固醇

答案:D

解析:胆盐的作用是:①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极细小(直径3000〜

lOOOOnm)的微粒,增加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加速其水解;②增强脂肪酶的活

性,起激活剂作用;③胆盐与脂肪分解产物脂肪酸和甘油酯结合,形成水溶性复

合物(混合微胶粒,直径4〜6nm)促进吸收。故胆汁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

收。

212.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于()。

A.食道

B.胃

C.小肠

D.结肠

E.大肠

答案:C

解析: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认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

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离子(钙、铁、氯等)也都在小肠前段吸收。

因此,大部分营养成分到达回肠时,已被吸收完毕。回肠有其独特的功能,即主

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21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是()。

A.十二指肠

B.空肠及回肠

C.十二指肠及空肠

D.十二指肠及回肠

E.回肠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214.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A.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B.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C.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D.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由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可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大类。其中经载体

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转运过程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是物质顺

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主动转运是消耗能量的、逆浓度梯度或电

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因此,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主动转运需要外界

提供能量。

215.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吞饮

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

答案:D

解析:小肠腔葡萄糖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吸收,是同向转运机制吸收。这是因为

Na+在细胞的分布具有细胞外浓度高而细胞内浓度低的特点,因此,肠腔的Na+

顺着浓度差扩散进入细胞;肠绒毛上皮基底部有Na+泵,通过消耗能量的主动运

输机制将细胞内Na+泵入细胞间液,维持细胞内外Na+浓度差。小肠黏膜上皮细

胞的刷状缘上存在着Na+-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它们有特定的与糖和钠结合的

位点,形成Na+-载体-葡萄糖复合体,通过转运载体的变构转位,使复合体上的

结合位点从肠腔面转向细胞浆面,释放出糖分子和钠离子。载体蛋白重新回到细

胞膜的外表面,重新转运。细胞内的钠离子在钠泵的作用下转运至细胞间隙进入

血液,细胞内的葡萄糖通过扩散进入细胞间液而转入血液中。此过程反复进行,

把肠腔中的葡萄糖转运入血液,完成葡萄糖的吸收过程。

216.小肠黏膜吸收葡萄糖时,同时转运的离子是()。

A.Na+

B.C1-

C.K+

D.Ca2+

E.Mg2+

答案:A

解析:小肠黏膜吸收葡萄糖时,同时转运的离子是N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刷

状缘上存在着Na+-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它们有特定的与糖和钠结合的位点,

形成Na+-载体-葡萄糖复合体,通过转运载体的变构转位,使复合体上的结合位

点从肠腔面转向细胞浆面,释放出糖分子和钠离子。

217.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泵转运

D.载体转运

E.吞饮

答案:D

解析: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载体转运,即通过与钠吸收相偶联

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机制,通过转运Na+-氨基酸同向转运载体,分别转运中性、

酸性、碱性氨基酸和亚氨基酸进入细胞,再经过基底膜上氨基酸转运体以易化扩

散的方式进入细胞间液,然后进入血液吸收。

218.关于消化器官神经支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B.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均以乙酰胆碱为递质

C.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

D.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无调制作用

E.内在神经丛存在于黏膜下和平滑肌间

答案:C

解析:去除外来神经后,当食糜对肠壁的机械和化学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时,

内在神经丛可通过局部反射而引起平滑肌的运动。因此,C正确。对于A,交感

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对于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为胆碱能纤

维,少量为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纤维;对于D,正常情况下,外来神经对壁

内神经丛有调节作用。对于E,内在神经丛由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肌间神

经丛和位于黏膜下的黏膜下神经丛构成,对小肠运动起主要调节作用。

219.下列激素不属于胃肠激素的是()。

A.胃泌素

B.胆囊收缩素

C.肾上腺素

D.促胰液素

E.生长抑素

答案:C

解析:肾上腺素不属于胃肠激素。胃肠道具有大量多种类型的内分泌细胞,分泌

胃肠激素,包括促胃液素族、促胰液素族和P物质族等。促胃液素族包括促胃液

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族包括促胰液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

肠肽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等;P物质族包括P物质、神经降压素、生长抑素

等。

220.下述关于胃肠激素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散在于黏膜层的内分泌细胞分泌

B.有些胃肠激素具有营养功能

C.仅存在于胃肠道

D.可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有些胃肠激素,除了存在于胃肠道外,还存在于脑组织内,而原来认为只

存在于脑内的肽,也在胃肠、胰等消化器官中发现,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被

称为脑一肠肽。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生长抑素、神经降压素等均属脑

一肠肽。因此,说胃肠激素仅存在于胃肠道是错误的。

221.下列与头期胃液分泌有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分泌的持续时间长

B.分泌量大

C.分泌的酸度高

D.与食欲无关

E.消化力强

答案:D

力析:头期分泌发生在食物进入胃之前。食物的形状、气味、口味以及食欲等是

引起头期反射活动、刺激胃液分泌的主要因子。头期反射中枢位于延髓、下丘脑、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兴奋通过两种作用机制:

一是迷走神经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二是迷走神经刺激G细胞和ECL细胞(肠

嗜铭样细胞)分别释放胃泌素和组胺,间接地促进胃液分泌。头期胃液分泌的特

点是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大、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高、消化力强。

222.胃期的胃液分泌是食物刺激哪个部分的感受器引起的()。

A.口腔和咽部

B.胃

C.十二指肠

D.回肠

E.空肠

答案:B

解析:胃期的胃液分泌是食物刺激胃的感受器引起的。食物进入胃,所产生的机

械性扩张刺激引起神经反射,使胃泌素释放,促进胃液分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

(肽和氢基酸)直接刺激G细胞释放胃泌素引起胃液分泌。胃期分泌的胃液酸度

较高,但含酶量较头期少,消化力较弱。

223.下列情况可抑制胃泌素释放的是()。

A.迷走神经兴奋

B.胃内pH值低于4

C.胃内pH值低于1.5

D.胃内肽和氨基酸浓度升高

E.扩张胃窦

答案:C

解析:随着胃液分泌和消化的进行,胃内pH将下降,当胃内pH=2时,胃泌素的

分泌受到抑制,而当pH降到1时,胃泌素分泌会完全消失。这样,胃酸的分泌

逐渐减少。

224.肠期的胃液分泌是食物刺激哪个部分的感受器引起的()。

A.口腔和咽部

B.胃

C.十二指肠

D.回肠

E.空肠

答案:C

解析:肠期的胃液分泌是食物刺激十二指肠的感受器引起的。食糜进入小肠前部

可继续引起胃液的分泌,但数量较少。

225.肠期胃液的分泌主要是通过十二指肠释放哪种胃肠激素实现的()。

A.胆囊收缩素

B.促胰液素

C.肠抑胃肽

D.胃泌素

E.生长抑素

答案:D

漏加:肠期胃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食物的机械扩张刺激和化学刺激作用于十二指

肠黏膜,后者释放胃泌素促进胃液分泌。

226.支配消化道的迷走神经兴奋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胃液分泌减少

B.小肠运动加强

C.唾液分泌减少

D.胰液分泌减少

E.小肠运动减弱

答案:B

解析:迷走神经兴奋加强小肠运动,而交感神经兴奋则抑制小肠运动。

227.机体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率()。

A.与身长成正比

B.与体重成正比

C.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D.与身长和体重的乘积成正比

E.与上述诸因素都无关

答案:C

力析: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称为基础代谢。基础代

谢的高低通常用基础代谢率来表示。基础代谢率是指动物在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

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在人通常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lh内

所产生或散发的热量,即kj/m2-h为单位。家畜常以代谢体重计算,即为

kJ/WO.75•h0

228.下列关于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率,错误的是()。

A.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B.随着使役强度的加大而增强

C.始终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D.与年龄有关

E.与性别有关

答案:C

解析:实验证明,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开始有所增加,在10℃以下,

代谢率便显著增加。环境温度低时代谢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反射地引起

寒战以及肌肉紧张增强所致。在20〜30℃时代谢稳定,主要是由于肌肉松驰的

结果。当环境温度为30〜45c时,代谢率又会逐渐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体内化

学过程的反应速度有所增加的缘故,这时还有发汗功能旺盛及呼吸、循环功能增

强等因素的作用。

229.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升高最为明显()。

A.糖尿病

B.细胞增多症

C.白血病

D.甲状腺机能亢进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基础代谢率是指动物在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

积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辅助方法,甲

状腺机能亢进时,基础代谢率可明显升高,甲状腺机能低下时基础代谢率则明显

降低。因此,选D。

230.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

A.寒冷

B.高温

C.精神活动

D.肌肉运动

E.进食

答案:D

解析: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以

及环境温度等。其中,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

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因此,答案选D。

231.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雄性动物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雌性动物高

B.幼畜的基础代谢率比成畜的高

C.老龄畜的基础代谢率低

D.体重相同的动物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

E.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

答案:D

解析:基础代谢率是指动物在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

积的能量代谢。因此,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而体重相同的

动物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的说法是错误的。

232.用冰袋、冰帽降温时加速了哪种散热形式()。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E.热喘呼吸

答案:B

力析: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机体深部的热量主要由血液流动将其带到皮肤,再由皮肤直接传给和它相接触的

物体。冰袋、冰帽较冷,温度比体温低,用冰袋、冰帽降温时加速了传导散热。

233.用酒精擦洗降温是通过哪种散热形式()。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E.热喘呼吸

答案:D

薛析: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用酒精擦洗患畜皮肤时,蒸发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

热量,使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因此,用酒精擦洗降温是通过蒸发散热。

234.当环境温度接近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散热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E.热喘呼吸

答案:D

解析:不管环境温度的高低,体表总是要蒸发水分的。在气温接近或超过体温时,

汗腺分泌加强,此时,体表蒸发的水分主要来自汗液,蒸发散热成为唯一有效的

散热方式,而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的热交换已基本停止。

235.最基本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

C.丘脑

D.延髓

E.脑干网状结构

答案:B

解析:最基本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在环境温度改变的情况下,动物通过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感受器、效应器等所构成的神经反射机制,调节机

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之达到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

236.当中枢温度升高时()。

A.皮肤温度下降

B.直肠温度升高

C.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D.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中枢温度升高时,中枢温度感受器感受到体核温度的改变,热敏神经元放

电频率增加。

237.生理学上所指的体温是机体的()。

A.体表温度

B.口腔温度

C.腋窝温度

D.直肠温度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动物的机体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是体温。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

的平均温度。而生理学上所指的体温是机体的直肠温度。

238.动物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种方式来增加热量()。

A.温度刺激性肌紧张

B.寒颤性产热

C.非寒颤性产热

D.肝脏代谢亢进

E.全部内脏代谢增强

答案:B

解析: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散热量显著增加,机体便通过寒颤性产热和非寒

颤性产热两种形式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其中寒颤性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中

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来产生热量。其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所

以不做外功,但产热量很高,是主要的产热形式。而非寒颤性产热是物质代谢产

生的热量。

239.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素

E.胰岛素

答案:C

解析: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如果机体暴露于寒冷环

境中几周,甲状腺的活动即明显增强,并分泌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而使代谢率增

加20%〜30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但持续时间长。肾上腺素、去

甲肾上腺素以及生长激素等也可刺激产热,其特点是作用迅速,但维持时间短。

240.通过下列哪项可完成肾脏的泌尿功能()。

A.肾小体和肾小管的活动

B.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活动

C.肾单位、集合管和输尿管的活动

D.肾单位的活动

E.集合管的活动

答案:B

解析:尿的生成是由肾单位和集合管协同完成的。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

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241.下列关于肾单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B.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机能

C.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D.近髓肾单位数量多于皮质肾单位

E.近髓肾单位与尿液浓缩和稀释关系重大

答案:D

解加:肾单位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其中皮质肾单位约

占肾单位总数的80%〜90%,数量多于近髓肾单位。

242.下列物质不能由肾小球滤过的是()。

A.葡萄糖

B.NaCl

C.KC1

D.蛋白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骨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除蛋白质分子以外的一部分水分

和小分子溶质依靠滤过作用滤入肾囊腔内,形成原尿。

243.关于尿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尿液渗透压均较血浆高

B.尿液的pH与摄食情况无关

C.正常动物尿液可检测出少量葡萄糖

D.正常动物尿液不能检测出蛋白质和红细胞

E.正常动物尿液可检测出少量红细胞

答案:D

解析:尿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和小分子溶质依

靠滤过作用滤入肾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除了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

其他成分与血浆基本相同。

244.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B.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E.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

答案:A

解析: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的量,叫做肾小球滤过率。它可作为衡量肾脏功

能的重要指标。

245.关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层组成

B.基膜对滤过膜的通透性起最重要作用

C.对分子大小有选择性

D.带负电荷分子更易通过

E.带正电荷分子更易通过

答案:D

解析: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肾小囊的脏层上皮细胞

层所组成。滤过膜虽然由三层组织构成,但总厚度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超过1

口口,加之各层都有孔隙结构,故滤过膜的通透性大。不同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

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分子的大小及其所带的电荷。一般来说,带正电荷的分子

更易通过,带负电荷的分子较难通过。

246.推动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球囊囊内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24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晶体渗透压+囊内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答案:C

解析:由于滤过膜对血浆蛋白质几乎不通透,故滤过液的胶体渗透压可忽略不计。

这样原尿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实际上只包括三种力量的作用,一种为促进血浆从肾

小球滤过的力量,即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其余两种是阻止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

力量,即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囊腔内液压(常称囊内压)。因此,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248.动脉血压波动于80〜180mniHg范围时,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恒定,这是由于

()。

A.肾脏的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E.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同时起作用

答案:A

解析:肾脏的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安静时,肾动脉血压波动于80〜180mniHg范围

时,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恒定,即使在离体的实验中也是如此。这是由于肾血流

量的自身调节,它是指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一定

的变动范围内能保持恒定的现象。

249.下述情况肾小球滤过率将升高的是()。

A.血压升至18.6KPa(140mmHg)时

B.血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时

C.血压升至26.5KPa(200mmHg)时

D.入球小动脉收缩时

E.肾血流量减少时

答案:C

解析:血压升至26.5KPa(20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将升高。因此,答案选C。

由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即使动脉血压在10.7〜24.IkPa范围内变动,肾小球

毛细血管血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但动脉血

压降到10.7kPa以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于是有效滤过压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也减小;入球小动脉收缩时或肾血流量减少时,均会引起肾小球滤

过率降低。

250.急性失血引起尿少的主要原因是()。

A.囊内压增高

B.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下降

答案:E

解析: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即使动脉血压在10.7〜24.IkPa范围内变动,肾小

球毛细血管血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但急性

失血时,如果动脉血压降到10.7kPa以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于

是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也减小。当动脉血压降到5.3〜6.7kPa时,肾

小球滤过率将降低到零,出现无尿。

251.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可出现()。

A.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答案:D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动,也不会对有效滤过

压造成明显的影响。给动物快速静脉内注射大量的生理盐水入血后,使血浆胶体

渗透压相应降低,导致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加大而出现尿量增加。

252.下述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的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答案:B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动,也不会对有效滤过

压造成明显的影响。如果动物营养不良或快速静注大量生理盐水,出现血浆蛋白

浓度降低,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时,会导致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

加。反之,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会导致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253.出球小动脉收缩时可出现()。

A.肾球囊囊内压升高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D.平均动脉血压升高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除受全身血压的影响外,还决定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

的舒缩状态,当入球小动脉舒张或出球小动脉收缩时,可提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血

压,故肾小球滤过率增多;反之,当入球小动脉收缩或出球小动脉舒张时,则会

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254.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毛细血管压增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球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肾小球动脉扩张,肾血流量增多

答案:C

解析:在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

和肾小球血浆流量明显减少,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255.重吸收Na+最强的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髓祥降支

C.髓祥升支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答案:A

解析:原尿中的Na+有96%〜9996都被重吸收,其中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率最

大,约占滤过量的65%〜70机

256.肾的近球小管前半段对Na+的重吸收是()。

A.与氢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B.与钠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C.由电位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D.由浓度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E.由于渗透作用而被动重吸收

答案:B

解析: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率最大,约占滤过量的65%〜70%,在近球小管前

半段,,Na+为主动重吸收:①大部分的Na+与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与肠黏

膜上皮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相同);②另一部分Na+与H+逆向转运(Na+-H+

交换),使小管液中的Na+进入细胞,而细胞中的H+则被分泌到小管液中。

257.关于近球小管重吸收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小管液中的Na+被动扩散至小管细胞内

B.Na+由小管细胞管周膜上的Na+泵主动转运至组织间隙

C.Na+的重吸收使水重吸收

D.Na+的重吸收为C1-重吸收创造了条件

E.重吸收过程是被动重吸收

答案:E

解析:原尿中的Na+有96%〜99%都被重吸收,其中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率最

大,约占滤过量的65%〜70%,在近球小管前半段,Na+为主动重吸收;在近球小

管后半段,Na+与C1-为被动重吸收,主要通过细胞旁路而进行。因此,其在近

球小管的重吸收过程不光是被动重吸收,还有主动重吸收。

258.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是()。

A.与氢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B.与钠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

C.由浓度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D.由于渗透作用而被动重吸收

E.由电位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

答案:D

解析:原尿中的水65%〜70%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水的重吸收主要通过渗透作

用。由于Na+、HC03-、葡萄糖、氨基酸和C1-等被重吸收后,降低了小管液的渗

透压,同时提高了细胞间隙的渗透压,于是小管液中的水不断进入上皮细胞,再

从细胞进入细胞间隙,最后进入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

259.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可促进下列哪一组物质的重吸收()。

A.K+、C1-

B.水、Cl->HC03-

C.H+、K+

D.H+、HC03-

E.水、H+、K+

答案:B

解析:①大部分C1-的重吸收是与Na+相伴的,在近球小管,由于Na+的主动重

吸收形成了小管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使C1-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②由于Na+

被重吸收后,降低了小管液的渗透压,同时提高了细胞间隙的渗透压,于是小管

液中的水不断进入上皮细胞,再从细胞进入细胞间隙,最后进入毛细血管而被重

吸收;③小管液中85%的HC03-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HC03-在血浆中是以钠盐

(NaHC03)的形式存在,在小管液中解离成Na+和HC03-。由于HC03-不易透过

上皮细胞管腔侧的细胞膜,它的重吸收要与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的活动结合起

来。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都能分泌H+到小管液中,并与小管液中的Na+

进行交换。这样小管液中的HC03-可与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结合,生成H2C03,

进而分解成为C02和H20。C02为高脂溶性物质,可快速通过上皮细胞的管腔膜

进入细胞内,在碳酸酎酶的催化下和H20结合生成H2c03,再解离成HC03-和H+。

细胞内HC03-可与Na+一起转运入血,H+再分泌入小管液中,再与Na+进行交换

和与HC03-结合。综上所述,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可促进HC03-的重吸收。

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对K+的重吸收无影响,对H+的分泌有影响。

260.关于HC03-重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B.与H+的分泌有关

C.是以C02形式从小管液中转运至小管细胞内的

D.HC03-重吸收需碳酸酎酶的帮助

E.C1-的重吸收优先于HC03-的重吸收

答案:E

解析:小管液中85%的HC03-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小管液中的HC03-是以C02

的形式被重吸收的。正因如此,小管液中的HC03-比C1-优先重吸收。

261.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功能的小管是()。

A.近球小管

B.远曲小管

C.集合管

D.髓裨降支

E.髓祥升支

答案:A

解析:近球小管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功能,小管液中100%的葡萄糖都在近球小

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其他各段都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

262.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

E.出胞

答案:C

解析:小管液中100%的葡萄糖都在近球小管重吸收。近球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

机理是:①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刷状缘中的载体蛋白上,存在着两种结合位点,

能分别与葡萄糖、Na+相结合,当载体蛋白与葡萄糖、Na+相结合而形成复合体后,

该载体就可将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和Na+快速转运到细胞内,这种转运称为协同

(同向)转运。②进入细胞内的Na+被钠泵泵入管周组织间液。转运入细胞内的

葡萄糖则顺浓度差被易化扩散到管周的组织问液,进而回到血液中。③小管上皮

细胞的管腔膜上的载体蛋白对葡萄糖和Na+的协同转运,是借助于Na+的主动转

运而实现的。因为抑制钠泵后,上述协同转运也被抑制。根据以上三点,故认为

葡萄糖在近球小管的重吸收是继发于Na+主动重吸收的转运过程,即为继发性主

动转运。

263.肾脏在下列哪个部位对水进行调节性重吸收()。

A.髓祥升支细段

B.髓祥降支粗段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D.近曲小管

E.远球小管

答案:C

言析: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很小,但可在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的调控下,使它们对水的通透性升高,参与机体水平衡的调节。

264.关于H+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近球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均可分泌

B.分泌过程与Na+的重吸收有关

C.有利于HCO3-的重吸收

D.可阻碍NH3的分泌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H+分泌增多时,K+分泌减少

答案:D

解析:NH3的分泌和H+分泌密切相关。闰细胞分泌的H+可与上皮细胞分泌的NH3

结合,形成NH4+,和小管液中的HP042-结合形成H2P04-。H2P04-和NH4+都不

易透过管腔膜而留在小管液中,是决定尿液酸碱度的主要因素。因此,H+的分泌

不会阻碍NH3的分泌。

265.原尿流经下列哪一部分后其成分将不再变化而成为终尿()。

A.近球小管

B.髓裨降支

C.髓稗升支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

答案:E

解析:原尿流经集合管后其成分将不再变化而成为终尿。因此,选E。尿的生成

包括三个环节: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形成终尿。

266.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渗透性利尿

C.水利尿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答案:B

解析: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渗透性利尿。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

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

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67.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C.神经垂体

D.中脑上丘

E.大脑髓质

答案:B

解析:抗利尿激素(ADH)也称血管升压素,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抗

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所分泌,经下丘脑一垂体束被运输

到神经垂体,由此释放入血。

268.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部位是()。

A.髓祥升支细段

B.髓祥降支粗段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D.近曲小管

E.远球小管

答案:C

力析: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提高其对水的通透性,

促进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产生抗利尿作用。

269.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有()。

A.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B.增加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C.使肾小管的髓祥降支对尿素的通透性增加

D.使近曲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增加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

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产生抗利尿作用。

270.关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

B.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腺垂体释放

C.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腺垂体释放

D.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

E.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

答案:A

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所分泌,经下丘脑一垂体

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由此释放入血。

271.下列因素可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E.血浆白蛋白含量升高

答案:B

漏苏: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就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272.大量饮水后,尿液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ADH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作用增强

C.醛固酮分泌减少

D.血浆胶体参透压升高

E.血浆晶体参透压升高

答案:A

解析:当动物大量饮用清水后,机体内水分过多,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

激素分泌则减少,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

收量减少,使体内多余的水分随尿排出。这种因大量饮用清水而引起的尿量增加,

叫做水利尿。

273.渗透压感受器所在部位是()。

A.大脑皮质

B.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C.神经垂体

D.中脑上丘

E.大脑髓质

答案:B

解析:渗透压感受器是哺乳类下丘脑中渗透压调节中枢,它随着血浆渗透浓度的

变化来调节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在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内有直径为

10~100微米的小泡称为渗透压感受器。

274.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是()。

A.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

B.动脉血压的改变

C.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D.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变

E.血容量的改变

答案:C

力析: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例如,如果动物大量

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使机体大量失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就会刺激渗透

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

透性增大,增加水的重吸收量,减少尿量,以保留机体内的水分。当动物大量饮

用清水后,机体内水分过多,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则减少,导

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吸收量减少,使体内多

余的水分随尿排出。

275.容量感受器位于()。

A.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

B.心房和胸腔内大动脉

C.主动脉弓

D.颈动脉窦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在生理情况下,心房壁的牵张主要是由血容量增多而引起的,因此心房壁

的牵张感受器也称为容量感受器。它位于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

276.容量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是()。

A.动脉血压的改变

B.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C.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

D.血容量的改变

E.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

答案:D

解析:容量感受器感知的是血容量的改变。例如,当体内血容量减少时,容量感

受器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下丘脑的冲动减少,对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抑制

作用减弱,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减少尿量;反之,当血容量增加时,抗利

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

277.血容量感受器兴奋可使()。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醛固酮分泌减少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血容量感受器兴奋时,经迷走神经传入下丘脑的冲动增加,对抗利尿激素

释放的抑制作用增强,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增加尿量。

278.醛固酮产生于()。

A.肾上腺髓质

B.肾上腺皮质

C.肾小球近球细胞

D.腺垂体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所分泌的一种激素。

279.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保钠排钾

B.保钾排钠

C.保钠保钾

D.排钾排钠

E.保钠排氯

答案:A

解析: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

进K+的分泌,此即醛固酮的“保Na排K”作用。

280.肾脏不能分泌下列哪种激素()。

A.醛固酮

B.促红细胞生成素

C.肾素

D.1,25-二羟维生素D3

E.前列腺素

答案:A

解析: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所分泌的一种激素,不是肾脏分泌的。肾

脏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

肽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281.醛固酮促进Na+重吸收和K+分泌的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髓祥降支

C.髓祥升支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E.输尿管

答案:D

解析:醛固酮主要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

K+的分泌。

282.肾素由细胞中哪种细胞产生()。

A.近球细胞

B.致密斑的细胞

C.间质细胞

D.内皮细胞

E.球状带细胞

答案:A

解析:肾素是由肾小球旁器的近球细胞所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进入血液后,

可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使之成为血管紧张素I(10肽),后者可刺激

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

283.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的是()。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B.氨基肽酶

C.竣基肽酶

D.肾素

E.肾上腺素

答案:D

解凉:肾素进入血液后,可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使之成为血管紧张素

I(10肽)。

284.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刺激作用最强的是()。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原

C.血管紧张素I

D.血管紧张素H

E.血管紧张素in

答案:E

骨析: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可刺激醛固酮的分泌。肾素是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

细胞所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进入血液后,可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

使之成为血管紧张素I(10肽),后者可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血管紧

张素I经肺循环时,在转换酶的作用下,成为血管紧张素H(8肽),具有很强

的缩血管活性,可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并可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细胞分泌醛固酮。血管紧张素n在氨基肽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III(7肽)。

血管紧张素口的缩血管作用比血管紧张素n弱,但它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

分泌醛固酮的作用比血管紧张素II强。

285.“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中,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尿量将显

著增加,其原因是()。

A.肾小管溶液中溶质浓度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醛固酮分泌增加

E.肾小管溶液中溶质浓度降低

答案:A

解析:“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中,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使家兔

血糖浓度迅速升高,近球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使肾小管液中葡

萄糖的浓度增高,提高了肾小管的渗透压,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

量增加。

286.关于致密斑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位于近球小管起始部

B.是Na+含量变化的感受器

C.是肾素分泌细胞

D.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E.是晶体渗透压感受器

答案:B

解析:致密斑是髓伴升支粗段远端部一小块由特殊分化的高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的

组织。一般认为致密斑是化学感受器,可感受小管液中Na+含量的变化,并通过

某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调节球旁细胞对肾素的分泌。

287.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于()。

A.近球小管

B.髓祥降支

C.髓祥升支

D.远曲小管

E.远球小管和集合管

答案:E

解析: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于远球小管和集合管。尿液的稀释主要

发生在髓神升支粗段,这与该段的重吸收功能特点有关。尿液的浓缩是小管液中

水分被重吸收进而引起溶质浓度增加的结果,主要发生在肾脏的髓质部。

288.关于肾髓质组织间液高渗状态的形成,错误的是。。

A.与髓祥、集合管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有关

B.外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C.内髓高渗的形成有赖于升支细段对Na+和C1-的主动重吸收及集合管对NH3

的被动重吸收

D.内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细段对Na+、Cl-的被动重吸收和集合管对尿素

的被动重吸收

E.近球小管基本上不参与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答案:C

iw:A项,肾髓质高渗状态的形成与维持与肾小管的特殊结构和各段小管对水

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有关;B项,外髓部肾髓质组织间液高渗状态是由髓神升支

粗段NaCl重吸收所形成的;CD两项,内髓部肾髓质组织间液高渗状态的形成主

要与NaCl在髓神升支细段被动重吸收和尿素在集合管与髓神升支细段间的再循

环有关;E项,外髓部、内髓部肾髓质组织间液高渗状态的形成与近球小管(包

括近曲小管和髓神降支粗段)基本无关。

289.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血管紧张素n

D.肾素

E.肾上腺素

答案:A

解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存在是尿被浓缩的基本条件。尿被浓缩和稀释的程度,

在正常情况下,是按照机体内水盐代谢的情况,由抗利尿激素调控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而实现的。

290.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完整性

B.不衰减性传导

C.单向传导

D.相对不疲劳性传导

E.绝缘性传导

答案:C

骨析: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如下5个特征,即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不衰

减性与相对不疲劳性。

29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答案:C

解析:决定动作电位的速度与幅度的是当时膜两侧有关的离子浓度差及膜对离子

的通透性,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与传到距离无关。

292.使用普鲁卡因麻醉神经纤维,影响了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

A.生理完整性

B.绝缘性

C.双向传导性

D.相对不疲劳性

E.单向传导性

答案:A

解析:使用普鲁卡因麻醉神经纤维,影响了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生理完整性。神

经纤维只有在其结构和功能都完整时才能传导兴奋,若使用普鲁卡因麻醉神经纤

维,损害了神经纤维的功能完整性,兴奋传导将受阻。

293.下列关于有髓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不衰减传导

D.双向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答案:E

解析: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是从一个郎飞结跳到相邻郎飞结的跳跃式

传导。由于动作电位只发生在郎飞结,因而减少了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中跨膜流入

和流出的离子数,也减少了将它们经主动转运返回时所消耗的能量。

294.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A.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B.与纤维的直径成正比

C.与刺激强度有关

D.与温度无关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力析: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纤维的直径有关,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传导

速度越快。这里的直径是指包括轴索和髓鞘在一起的总直径。

295.突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

A.单向传递

B.有时间延搁

C.可以总和

D.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

E.对某些药物敏感

答案:D

解析:突触传递的特征包括:①单向传递,即突触传递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沿轴

突传给突触后神经元,不可逆向传递;②总和作用;③突触延搁;④兴奋节律的

改变;⑤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⑥对某些化学物质的较敏感性和易疲劳。

296.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哪种离子的内流导致递质释放()。

A.Na+

B.K+

C.Ca2+

D.Cl-

E.Mg2+

答案:C

小析: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

时,前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末梢内,继而引发

一系列效应,最终导致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

297.对电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B.突触前后膜的电阻较低

C.为双向传递

D.为单向传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解析:电突触无突触前膜和后膜之分,一般为双向性传递。

29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极化

B.超极化

C.后电位

D.复极化

E.去极化

答案:E

解析: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

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99.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的通透性()。

A.Ca2+

B.C1-

C.K+

D.Na+和K+,尤其是Na+

E.C1-和K+,尤其是C1-

答案:D

解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原因是突触后膜在化学递质作用下,引起细胞膜

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由于Na+内流大于K+的外流,所以主要是Na+

内流,故出现细胞膜局部去极化电位。

300.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A.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

B.突触后膜去极化

C.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D.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薛析: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这

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0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A.Na+、Cl-、K+,尤其是K+

B.Ca2+、K+、C1-,尤其是Ca2+

C.Na+、K+,尤其是Na+

D.K+、C1-,尤其是Cl-

E.K+、Cl-、Na+,尤其是Cl-

答案:D

解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K+、C1-,尤其是C1-的通透

性增加所致,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配体门控

C1-通道开放。这种配体门控通道的开放引起C1-内流,结果突触后膜发生超极

化。此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K+通道的开放或Na+通道

和Ca2+通道的关闭有关。

30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因为()。

A.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B.突触后膜对C1-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C.突触后膜对C1-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D.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E.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答案:A

解析: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这

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形成原因是突触后膜在化学递质作用下,引

起细胞膜对Na+、K+等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由于Na+内流大于K+的外流,所以主

要是Na+内流,故出现细胞膜局部去极化电位。因此,答案选A。

303.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多巴胺

答案:A

解析: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304.支配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释放的递质为()。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儿茶酚胺

D.多巴胺

E.乙酰胆碱

答案:E

解析:现已确认,全部植物性神经的节前纤维、绝大部分的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全部躯体运动神经以及支配汗腺和舒血管平滑肌的交感神经纤维,所释放的递质

都是乙酰胆碱。

305.下列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是()。

A.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E.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答案:C

解析: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都是去甲肾上腺素,这类纤维又称

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306.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脂质

B.蛋白质

C.糖类

D.核酸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iw: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够与特定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递质等)结合

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特殊分子,一般为大分子蛋白质。

307.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是()。

A.a受体

B.P1受体

C.M受体

D.N受体

E.B2受体

答案:B

解析:B受体可分为B1和B1两个亚型。B1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肌,它与儿茶

酚胺结合后,对心肌产生兴奋效应。

308.下列活动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炎热环境下出汗

答案:A

解苏: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动物在出生后的生活

过程中,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反射,它没有固定的反射

途径,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或消失。

309.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下丘脑

D.大脑皮层

E.小脑

答案:A

解析: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延髓。

310.下列生理活动的基本中枢不在延髓的是()。

A.心脏活动

B.血管活动

C.呼吸运动

D.消化道运动

E.水平衡调节

答案:E

解析:延髓也叫延脑,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上接脑干;其主要功能为

控制基本生命活动,如控制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水平衡调节在下丘脑,

不在延髓。

311.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将出现()。

A.去大脑僵直

B.脊髓休克

C.上肢肌紧张下降

D.下肢肌紧张下降

E.死亡

答案:A

解析: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伸肌)的肌

紧张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这一现象称为去

大脑僵直。

312.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后,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半身

B.右半身

C.左侧头面部

D.右侧头面部

E.双侧头面部

答案:B

解析: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呈交叉支配的关系。但对头部肌肉的支

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

313.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不包括()。

A.维持平衡

B.调节肌紧张

C.协调随意运动

D.直接控制精细运动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解析: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

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不包括直接控制精细运

动。

314.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躯体运动的特征不包括()。

A.具有精确的定位

B.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C.刺激皮质运动区主要引起少数个别肌肉收缩

D.刺激皮质运动区可发生肌群的协同性活动

E.左半球运动区支配右侧躯体运动

答案:C

解析:大脑皮质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有如下特点:①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

体的骨骼肌,呈交叉支配的关系。但对头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②具

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刺激一定部位皮质会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③支配不同部

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有大小不同的定位区。运动较精细而复杂的肌群(如头部),

占有较广泛的定位区;而运动较简单且粗糙的肌群(如躯干、四肢),只有较小

的定位区。

315.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感受器是肌梭

B.基本中枢位于脊髓

C.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脊髓被横断后,牵张反射增强

E.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块肌肉收缩

答案:D

解析:肌肉受到牵拉时,螺旋状牵张感受器兴奋,冲动经肌梭传入纤维传入脊髓,

再经a-运动神经元传出,使其所支配的梭外肌纤维收缩。若脊髓被横断后,横

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的反射消失、肌肉紧张性减弱或消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