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系地层划分_第1页
白垩系地层划分_第2页
白垩系地层划分_第3页
白垩系地层划分_第4页
白垩系地层划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垩系顶界划分白垩纪白垩纪〔CretaceousPeriod〕 中生代最后纪,始于1.455亿年前,结束6550万年前,历经8000万年。 大陆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 开花植物,最大的恐龙出现时期,许多新的恐龙种类开始出现。 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统治着浅海。 最早的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出现了。 确立全球界线层型(GSSP)是建立一个既无间断又不重复的标准“国际年代地层表〞、使人们在表述地质历史时有一个全球性统一尺度、从而获得共同语言的关键措施,是地层学开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义重大。 白垩纪、古近纪之交,发生过以恐龙为主体的生物集群绝灭等一系列事件。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同时也是中生界-新生界的界线,其层型的意义当不言而喻。 《国际地层指南》〔第二版〕对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的选择要求全球标准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层型应该选择在海相剖面中;区域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层型,必要时也可以选择在非海相剖面中。 然而恐龙的绝灭是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这一事件主要发生在陆上,陆相地层是恐龙绝灭等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

国际地层委员会地质年代分会前主席Odin指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代表着“地球历史一个特殊重要时刻〞,“单一的全球界线层型(GSSP)未必能够满足建立一个明确而可操作的界线标准的需要,它的定义不应只根据一个剖面来确定〞。他建议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建立“陆相等层型〞,即意义与GSSP等同的陆相层型。他认为一个包括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海相GSSP与对应的陆相等层型相结合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定义,将会大大改善对解释中生代、新生代之交生物戏剧性绝灭的许多理论的评价。 姑且不管在陆相地层建立白垩-古近系界线层型与通常要求在开阔海环境建立的GSSP的意义是否对等,由于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特殊性,为全球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确定一个标准,无论如何也是必要的,其意义和重要性实际上不亚于全球界线层型(GSSP)。 同时,陆相白垩系、古近系是我国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煤、盐类和铜等矿产的重要产出层位。解决好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更具实践价值和迫切性。 全世界已经证明是连续沉积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绝大多数集中在北美中西部内陆地区。 日本、新西兰也报道了有能和北美比较的连续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 除了新疆、西藏和台湾等的局部地区存在海相地层外,中国的白垩系、古近系均为陆相沉积,中国是世界上陆相白垩系、古近系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典型剖面:以南雄市地层为例1)53/52层之间2)49/48层之间3)43/42层之间4)30/32层之间方案1和2,分别主要根据介形类和腹足类组合把白垩-古近系界线划在大塘剖面的53/52层和49/48层之间、即上湖组的下部。然而,从上湖组的近底部开始就已有哺乳类化石发现,特别是从49层开始已出现时代为中古新世的阶齿兽(Bemalambda)动物群,而大塘剖面有正式报道的恐龙类化石的最高产出层位是第42层,因而该两方案有悖于目前还普遍被接受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划分的框架原那么。方案4根据孢粉把21m厚的白垩系-古近“界线段〞放在富含包括成窝恐龙蛋在内的恐龙类化石的浈水组(坪岭组)上段的30—32层之间。Buck等把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划在上湖组底之下101m处,他们的界线层位都落在30—32层之间。但从轮藻方面,大塘剖面的30—32层的“界线段〞上、下的轮藻组合没有质上的变化,都属于以个体瘦、小、螺旋细胞外表无装饰的类群占优势为特征的晚白垩世晚期的轮藻组合,之间不存在看得出的生物地层界线,更不可能有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存在。 方案3根据恐龙类的绝灭等把白垩-古近系界线放在大塘剖面的上湖组的底部(或近底部)、即43/42层之间。第43层含有的植物群已呈现明确的古近纪面貌。因此,从轮藻角度出发,把南雄盆地的白垩系与古近系的分界置于43/42层之间是比较适宜的。 但这条界线却无法满足成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的起码条件,因为43/42层之间沉积和生物地层记录不全。我的观点

白垩纪末物种大绝灭应该作为分白垩系-古近系地层的关键依据。 即火山爆发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等大批生物灭绝。 理由一: 火山爆发以及小行星撞击地球是确实发生的,世界各地有各个方面的证据可以说明这点。 尽管最新研究说明,在小行星撞击前25万年,地球上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并持续了50万年之久,喷出的岩浆覆盖了240多万平方公里地面。 但相隔50万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依旧可以算是等时的。理由二:

由这一事件引起的沉积事件、化学事件、生物事件具有全球性: 白垩系顶部有一粘土层为火山灰与行星撞击而形成的尘埃。 黏土层铱异常,铂族元素以及其他的痕量元素也出现含量上的异常。 最后,接近70%的生物灭绝导致“三米空白〞以及粘土层上下花粉类型的不同,都是生物学意义。理由三: 由于风化作用,陆相地层的连续沉积地层本来就是极其稀少的。以恐龙化石作为依据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粘土层以及元素铱异常的地层在全世界都有分布。 尽管某些地区确实该局部地层,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以该事件划分地层的合理性。理由四:

由于火山活动而形成的沉积矿床,撞击形成的储煤、储油的坑地,以及在撞击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金刚石矿坑等,都具有非常的经济价值。 所以以行星撞击-火山爆发事件作为划分白垩系-古近系地层的标准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当然这种观点有很多的漏洞,希望大家可以给与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参考文献:陈丕基,2004,富饶阶地表地层剖面刘耕武,2023,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