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8分)2021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八个法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30多万无辜生命惨①_(A.chǎnB.cǎn)遭杀lù②(A.戳B.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石碑上深深甲(A.镌刻B.铭刻)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名字,更是84年前那段乙(A.永垂不朽B.不可磨灭)的血泪记忆。丙(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①()
②()(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
乙()(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②翻开这段血泪史,我们看到的,是中华儿女在绝望中绽放顽强希望的铮铮傲骨。③纪念,从不为宜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2.古诗文默写。(8分)(1)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渔家傲・秋思》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官兵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事。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冯唐持节”的典故,吐露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声;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运用“八百里”的典故,回忆军营生活。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B.“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涧、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对、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代指文学才华。D.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4.某班拟开展“我与青春有个约会”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1)纪念青春相识犹如昨天,离别的脚步却越来越近。回首逝去的日子,一起撒过汗水,度过欢乐。在最后的几个月,班级准备制作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设计一下班史的几大版块。①班级留影
②_______
③_______(2)自强青春学校准备举行“青春正好,自强不息”主题朗诵会,下列名句中不适合的两句是______(只填写序号即可)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②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③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④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青春榜样为了激发学生青春斗志,班级拟向同学们推荐三位榜样,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保尔·柯察金
海伦·凯勒
米开朗琪罗推荐语示例: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目失聪,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5.阅读材料,完成题目。(4分)《水浒传》是一部奇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了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这部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如金圣叹所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甲】武松被发配到孟州,在牢房中不肯行贿,差拨恼羞成怒道:“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时务!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乙】【丙】(1)请根据你的阅读,对比乙、丙两个主人公的异同。同: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早期的长篇白话小说,都是在宋元以来民间故事和说书底本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研读【甲】段,体会《水浒传》的语言风格。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5分)秋兴①[宋]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③。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④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背景:这首诗写于1183年八月,淳熙七年(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今各郡开仓放粮,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作。②迮(zé):狭窄。③遒:这里指迫近,尽。④画角:象征战争或军营。6.“醉凭高阁乾坤迮”一句中的“迮”字包含了哪些含义?(2分)7.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3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①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屫②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注释】①刘瓛(huán):南朝齐人。②芒屫(juē):草鞋。8.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A.闻寡人之耳者
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徒行于路C.既加冠
年未弱冠D.政通人和
博通经术9.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2)瓛甚奇之,亲为之冠。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11.【甲】文中宋濂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2.【甲】【乙】两文都写了古人勤奋求学的故事,但宋濂和范缜所表现的品质又略有不同,请简要概括。(2分)宋濂:____________________
范缜: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15分)干娘邹立文①大囤三岁的那年腊月,天冷得邪乎,呜呜的北风,石头一样硬。②一天早晨,有人蹲靠在院门外,衣着破烂,满头霜花,像是赶了一夜长路。他费劲地推门,要讨口水喝。大囤娘心肠软,见人气亏力乏,就在热水碗里,掰进了半块碎窝头。那人临走,从脏兮兮的裕兜中,摸索出一双开线裂帮的虎头鞋,说也没啥值钱物,路上捡了双鞋子,留下给孩子们穿吧。③满仓两岁的那年腊月,天冷得邪乎,呜呜的北风,石头一样硬。④偏偏那几天,满仓得了一场病,高烧气喘不见好转。他的干娘大囤娘带双虎头鞋来看满仓,见后心急如焚。她忙帮满仓穿上虎头鞋,用衣物裹紧抱在怀中,出门要去芜城的百草堂药铺,给满仓看病抓药。⑤呼啸的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大囤娘倒腾着一双小脚,临近晌午赶到了芜城西门。那天的城门口行人稀少,可站岗的官兵却比往常多。一番盘查登记,大国娘才进了城里的百草堂。看病,抓药,又勿忙抱着满仓往回赶。白色的日头歪在了西山,从满仓家出来的大囤娘,还没等走到自个儿家,就被乡长刘瘸子带来的人给抓走了,从此没了音信。后来,村西头的四哑巴比划着说,大囤娘被活埋在村南的河滩里。⑥满仓娘常说,满仓是捡了大囤娘的命才活下来,往后说啥别忘了到干娘的坟头磕头烧纸。满仓记死了娘的话,每年清明,都和大囤一起给干娘上坟。从未间断。⑦日子连着日子,一晃就是几十年。⑧有一年,芜城的烈士陵园扩建了展馆。开馆那天,县里邀来不少早年从家乡走出去的老革命。其中有位年迈的吴司令,还动情地给大伙讲了一个故事。⑨1936年的腊月,天冷得邪乎,呜呜的北风,石头一样硬。⑩一天晌午,有个抱孩子的妇人,被寒风裹挟着进了百草堂药铺。孩子病重,药柜伙计忙照方抓药。在等药的空当,妇人要借掌柜家的针线,补一补孩子裂帮开线的虎头鞋。掌柜说正好家眷在后房做棉衣,让她们帮忙缝一下吧。⑪那天午后,原本县委的十几名同志,要在百草堂的药库中开会,没想到被叛徒出卖,幸亏虎头鞋帮中藏的字条,才让大家及时撤离。⑫吴司令就是当年的百草堂药铺掌柜。那抱孩子的妇人,他只记得家在城西十里铺,名叫黄大妮。⑬过后,吴司令还安排身边的人,跟着县上和镇上的工作人员,去十里铺村了解黄大妮同志的情况。几番周折,才打听到黄大妮,原来是早已故去的大囤娘。⑭不久,镇上的领导依照优抚政策,给大囤家送来了一张盖着大红印的证书,和一个装有补助金的信封。⑮大囤和满仓商量着,要把娘的坟,从村北坡迁到村南河边。说这儿离娘的魂近些。⑯迁坟那天,烟花和爆竹腾空炸响,墓碑上的红绸随风舞动,两家老少几十口子,像是操办了一件大喜事。临了,大囤和满仓扶碑而立,俩人那早已佝偻的腰身,从没这般挺直,就如同娘的墓碑一样硬气。⑰又到清明。早春渐暖,林地四周已见桃红柳绿,菜叶儿返青。老哥俩祭奠完后,像往常一样对饮上几盅。然后,红着脸膛背靠在坟头上:跟娘说会儿话,那股温暖的劲儿,就像是依偎在娘的怀里。⑱看来以后,娘的坟,咱哥俩也上不了几年喽。大囤颤颤地说。⑲是啊,到那时,还怕干娘认不得我呢。满仓悠悠地应着。咋不认得,娘在里头,一年一年看着你长起来。大囤接了话茬。⑳那以后,谁还会记得娘的好呢?满仓弱弱地问。透过林间树木的枝条,大囤望了望西落的日头,大声回道:多着呢,除了我们的孩孙,那年娘舍命送信,多少人要喊她亲娘哩……——(选自《小小说微刊》2021年10月)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小说从大囤、满仓的视角讲述大囤娘的故事,使人物形象在多角度的叙述中更高大。B.第④段大囤娘帮生病的满仓穿上虎头鞋只是因为她心疼孩子,怕他冻着了。C.第⑰段画线句描写了早春景色,有历经苦难终于迎来新生活的美好寓意。D.文末大囤大声回道:“多少人要喊她亲娘哩……”,意味深长,又照应题目。14.第②段中的“虎头鞋”有什么特点?“虎头鞋”的这个特点对下面情节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1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1)天冷得邪乎,呜鸣的北风,石头一样硬。(赏析句子)(2)俩人那早已佝偻的腰身,从没这般挺直,就如同娘的墓碑一样硬气。(赏析加点词语)16.选文⑧-⑬段写吴司令回忆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17.假如你是《2021文学精粹》一书的责任编辑,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录进下面哪个专辑,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述理由。(2分)A.人物传记
B.红色印记
C.传统文化
D.成长之旅(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材料一:日前,河南省卫健委报告一例新增本土病例,系无症状感染者。一时间,“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核心传播人”的话题甚嚣尘上,引起公众不安。“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热、咳嗽、咽痛等临床症状,但是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感染者。相对有症状的确诊病例来说,这一类人群更为隐蔽,不易被发觉,却可以在无意间传播病毒给其他人。目前,依据现有标准,无症状感染者不算在确诊病例内,也没有公布行动轨迹。若不及时筛查出这一类人,很容易让公众置身于潜藏的风险之中;若不及时公开这一类人的相关信息,会造成公众新的恐慌,不利于疫情的精准防控。就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先发现确诊病例后,再通过倒推追查才得知。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要对来自疫情重点地区、从事医护工作等相关职业的重点人群进行检测筛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杜绝隐患;而不是等到发现确诊病患,再去倒推追查。即便检测无恙,并安然度过14天隔离期,也应对其进行密切跟踪观察,以确保万无一失。(摘自《“无症状”感染者”难防?重点筛查更要公之于众》)材料二:从“内防反弹”防控策略看,针对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感染他人的情况,必须保持警惕,严加防范,强化监控、检测、排查力度,“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将其传播病毒、感染他人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要强调,对无症状感染者无须过度紧张、恐慌。其一,在目前国内严密的疫情防控体系下,无症状感染者只是极少数、极个别现象。比如,新闻中曾有武汉出行史的无症状感染者刘某某,曾“自行隔离14天期满”。这意味着,刘某某是因“超长潜伏期”而成了个别“漏网之鱼”。而在大量感染者中,“超长潜伏期”的无疑只是极少数,不大可能改变“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的基本格局。其二,无症状感染者虽然也能传染他人,但相比有症状的确诊病例,其传染性相对较低。如专家所言,“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没有症状,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给别人的可能性较低”。此外个人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就不难做到防止感染。(摘自《对无症状感染者,要严防,但不必恐慌》)材料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得到了全面控制,各地也已全面复工复产。但日前广东河南甘肃再现多例本地病例,提醒我们对无症状感染者不容忽视,对目前疫情防控仍不可松懈。比如,甘肃新增1例湖北输入确诊病例。这一病例此前从湖北咸宁返兰,持有湖北健康“绿码”,3月28日确定为疑似病例,3月29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也就是说,不是绿码,肯定有问题。是绿码,未必没问题。对于各地防疫工作来说,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面对新的不确定性,“零增长”不代表“零风险”。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要尊重专业工作者的建议权,敢于让时刻出现的风险立即亮相,切莫将“零增长”作为一种指标压力传导到基层,从而带来防疫隐患。要切实做到,不官僚、不冒险、不隐瞒、不气馁。这给全国人民提了一个醒,现在仍然不到彻底放松的时候。张文宏有两句话非常值得重视,他说:“抗疫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此时不复工又待何时?最有效的药,就是人的免疫力。”也就是说,目前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防不胜防,这些人自身携带病毒,但自己可以自愈,他们传染的人,有的免疫力强,或者抵抗了病毒,或者成了无症状感染者。有的免疫力弱,必须进医院治疗。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出门戴口罩、坚持不参加非刚性需求的活动。既不要过于恐慌,也要有更多的耐心保持警惕。每个人做好自身的防控,才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防控,也有助于复工复产。(摘自《生活需要正常,防疫不可松懈》)18.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无症状感染者”相对有症状的确诊病例来说不易被发觉,却可以在无意间传播病毒给其他人。B.材料二认为在目前国内严密的疫情防控体系下,无症状感染者只是极少数、极个别现象。C.材料三“不是绿码,肯定有问题。是绿码,未必没问题。”意思是来自疫区的人员即使持有绿色健康码也极大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D.材料三认为个人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不难做到防止感染。因此,每个人做好自身的防控,才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防控,也有助于复工复产。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中加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解释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B.材料二加点的“不大可能”不能删去,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材料三加点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D.材料二说明“对无症状感染者无须过度紧张、恐慌”的理由时,用加点的“其一”“其二”表示顺序,是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20.针对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你会向疫情防控部门提出那些建议,请你写出两条。(4分)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在小事上一丝不苟,不留下漏洞;在无人看见的暗处也为人正直,处事公正;在陷入窘迫的境地也不放弃追求。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1)请以“我也是英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请你自拟题目,围绕“英雄”,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不套作,不抄袭。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8分)2021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八个法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30多万无辜生命惨①_(A.chǎnB.cǎn)遭杀lù②(A.戳B.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石碑上深深甲(A.镌刻B.铭刻)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名字,更是84年前那段乙(A.永垂不朽B.不可磨灭)的血泪记忆。丙(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①()
②()(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甲()
乙()(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②翻开这段血泪史,我们看到的,是中华儿女在绝望中绽放顽强希望的铮铮傲骨。③纪念,从不为宜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答案】(1)
B
B(2)
A
B(3)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4)C【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①惨:cǎn,.悲惨、凄惨;凶恶、狠毒;程度严重。故选B②杀戮:shālù,杀害、屠杀。故选B。(2)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甲处,镌刻:雕刻;铭刻: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铸在器物上面或刻在器物、碑碣上;深深地记在心中。根据“石碑上深深_____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名字”可知,此处应为“镌刻”,故选A。乙处,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不可磨灭: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结合“更是84年前那段______的血泪记忆”可知,此处应为“不可磨灭”,故选B。(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之一”,故修改后的句子为: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4)本题考查衔接排序。此题应按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考虑。回顾历史在先,因此②句“翻开这段血泪史,我们看到的,是中华儿女在绝望中绽放顽强希望的铮铮傲骨”应是第一句;然后①③两句比较,“从不为宣扬复仇的怨念”应与“民族的悲怆”相衔接,因此应①在前,③在后。由此可见,正确的语序是:②①③;故选C。2.古诗文默写。(8分)(1)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渔家傲・秋思》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官兵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事。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冯唐持节”的典故,吐露了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声;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运用“八百里”的典故,回忆军营生活。【答案】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蜡炬、寐、遣、麾、炙。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B.“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涧、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对、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代指文学才华。D.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雨果是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因此D选项错误。故选D。4.某班拟开展“我与青春有个约会”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1)纪念青春相识犹如昨天,离别的脚步却越来越近。回首逝去的日子,一起撒过汗水,度过欢乐。在最后的几个月,班级准备制作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设计一下班史的几大版块。①班级留影
②_______
③_______(2)自强青春学校准备举行“青春正好,自强不息”主题朗诵会,下列名句中不适合的两句是______(只填写序号即可)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②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③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④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青春榜样为了激发学生青春斗志,班级拟向同学们推荐三位榜样,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保尔·柯察金
海伦·凯勒
米开朗琪罗推荐语示例:贝多芬,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对音乐孜孜追求,在双目失聪,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创造了音乐史上辉煌的篇章。【答案】(1)
教师风采
同学画像/班级大事件(2)③④(3)保尔·柯察金,布尔什维克的勇敢战士,对革命事业忠诚,在病痛缠身的情况下,依然写下了《暴风雨中所诞生的》这样的励志名作。海伦·凯勒,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渴望光明与自由,在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情况下,书写了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米开朗琪罗,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政治动荡,亲情寒凉的情况下,依然留下了震惊世界的艺术作品。【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班史名字。为本班的班史纪念册取一个名字,要紧扣“离别”“班史”“纪念”“青春”等要素拟写,要表达对班级事情的关切和热心、对相处三年的老师的感激和留恋,和对同窗三年的同学们表达祝福和期待之情。所以可以拟写的名字为“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永恒的记忆”“匆匆那年”“水木年华”“同一首歌,同一颗心”等。任选其中一个。(2)①句意: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符合“青春正好,自强不息”主题;②句意: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我反复一百次;别人十次就能做到的,我反复一千次。意谓人应以勤奋不懈的努力,以弥补天资之不足。符合“青春正好,自强不息”主题;③句意: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但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体现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不符合“青春正好,自强不息”主题;④句意:泥土积累多了可以筑成城墙,美德积累多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就深厚了。讲的是做人修养,不符合“青春正好,自强不息”主题;⑤句意: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符合“青春正好,自强不息”主题;故选③④。(3)本题考查推荐语。要紧扣“自强不息”的主题。示例:保尔·柯察金,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因过度劳累等原因导致健康严重恶化,最后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仍坚持在床上基本靠口述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海伦·凯勒,美国现代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因突发的疾病猩红热丧失了视觉和听觉,却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的生命赞歌。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经历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却留下了体现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的艺术作品。5.阅读材料,完成题目。(4分)《水浒传》是一部奇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了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这部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如金圣叹所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甲】武松被发配到孟州,在牢房中不肯行贿,差拨恼羞成怒道:“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时务!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乙】【丙】(1)请根据你的阅读,对比乙、丙两个主人公的异同。同: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早期的长篇白话小说,都是在宋元以来民间故事和说书底本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研读【甲】段,体会《水浒传》的语言风格。【答案】(1)乙是鲁智深,他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丙是李逵,他头脑简单,直爽率真。(2)《水浒传》的语言风格贴近当时生活,活灵活现,多采用古代白话,多是白描式的语言,简洁洗练,极富表现力。【解析】(1)考查名著人物。乙图:图中一个胖大的和尚,拔起了一棵柳树。可知图中人物是鲁智深。表现的是“倒拔垂杨柳”一节。丙图中两人衣着相同,长相相近,都使板斧。其中一人身后写了一个“骗”字,另一个说:”俺才是真的,你这个冒牌货!”可知,丙中人物是李逵。表现的是“真假李逵”一节。鲁智深精中有细,豁达明理。如:在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智深三拳将郑屠找死,称其诈死,趁机逃脱。可见他的粗中有细。大闹野猪林一节中,鲁智深本欲将两位解差打杀,林冲一番解劝,他就打消了这种想法。可见他的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真假宋江一节中,李逵根本就没有经过调查,只是听了老汉的哭诉,就认定是宋江所为,回到山上,不由分说,砍倒了杏黄旗。后来真相大白,才知道是有奸人假冒宋江,转回头来又向宋江道歉。可见他的头脑简单,直爽率真。(2)考查赏析语言。根据甲文中的“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可知,《水浒传》多用古代白话,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与地方特色。语言不加装饰,多为白描式语言,简洁明了,贴近生活,极富表现力。如“你敢来我这里,猫儿也不吃你打了”一句,把差拨的羞恼刻画的淋漓尽致。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5分)秋兴①[宋]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②,病入中年日月遒③。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④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背景:这首诗写于1183年八月,淳熙七年(1180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今各郡开仓放粮,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这首诗就是闲居山阴后所作。②迮(zé):狭窄。③遒:这里指迫近,尽。④画角:象征战争或军营。6.“醉凭高阁乾坤迮”一句中的“迮”字包含了哪些含义?(2分)7.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6.既指山河残破、疆域渐狭的国家现状,又暗含辞官闲居、仕途渐窄的个人际遇,同时也流露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7.运用对偶或用典,表达作者空有报效祖国、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然而又壮志难酬,内心充满愁苦。【解析】6.本题考查词语含义。“醉凭高阁乾坤迮”,凭栏高阁之上,作者空怀满腔愤懑,只得借酒浇愁。“迮”是狭窄,结合南宋朝廷偏安于一隅的事实,“乾坤迮”一词,用其字面意思,指国土沦丧、山河破碎、金瓯残缺。从深层次讲,这里的“迮”,不仅指有形的国土残破,更有深层含义。此前,陆游多次被贬,反映了仕途蹭蹬,官场险恶。正因赵汝愚等人的弹劾陷害,陆游在官场上屡遭排挤与打击。一个“迮”字透入出了仕途的险恶,以及朝廷的腐败,引起了作者的无奈与感伤。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意为穿着铁甲衣历经沙场百战,时刻空自想着要报效国家;五更时从远处传来画角声,内心生出无穷无尽的愁怨。“百战铁衣”“五更画角”运用对比的手法;“百战铁衣”还引用唐代李白《从军行》的“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运用用典的手法,“空许国”表达作者空有报效祖国、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只生愁”表现出诗人的壮志难酬的苦闷。(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①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屫②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注释】①刘瓛(huán):南朝齐人。②芒屫(juē):草鞋。8.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A.闻寡人之耳者
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徒行于路C.既加冠
年未弱冠D.政通人和
博通经术9.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2)瓛甚奇之,亲为之冠。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11.【甲】文中宋濂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2.【甲】【乙】两文都写了古人勤奋求学的故事,但宋濂和范缜所表现的品质又略有不同,请简要概括。(2分)宋濂:____________________
范缜: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8.C
9.(1)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2)刘瓛认为他很奇特(认为他很不同寻常或对他感到非常奇特),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
10.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
11.“嗜学”
“家贫”
1
2.宋濂:诚信(尊师、恭敬、谦卑)
范缜:孝顺(精神强大、意志坚定)【解析】8.考查一词多义。A.使……听到\听说;B.介词,到\介词,在;C.帽子\帽子;D.通畅,顺利\通晓;故选C。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或,有时。其,他。叱咄,训斥。色,脸色。愈,更加。至,周到。以,来。复,回复。(2)甚,很。奇,以……为奇。亲,亲自。冠,举行加冠礼。10.考查断句。句意:生性诚实正直,喜欢说一些令人害怕的话,发表别人听不懂的议论,使一些读书朋友感到不自在。分析句意可知,“好危言高论”是“性质直”的表现。“不为士友所安”是结果。故断句为: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1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中的“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可知,作者的“嗜学”与“家贫”形成了矛盾。爱好学习,却因为家里贫穷而无法买书看。12.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甲文中的“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得:宋濂诚信。根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可得:尊师。根据“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可得:恭敬谦卑。根据乙文中的“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可得:范缜孝顺。根据“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可得:精神强大,意志坚定。【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乙】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阴人。范缜小的时候,没有父亲,家中贫困,他对母亲很孝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瓛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瓛特别赏识他,并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瓛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在他们中间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范缜通晓经学,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生性诚实正直,喜欢说一些令人害怕的话,发表别人听不懂的议论,使一些读书朋友感到不自在,惟独和外弟萧琛相处得很好。琛很有口才,擅长辩论,时常信服范缜说话简短但意思明了。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15分)干娘邹立文①大囤三岁的那年腊月,天冷得邪乎,呜呜的北风,石头一样硬。②一天早晨,有人蹲靠在院门外,衣着破烂,满头霜花,像是赶了一夜长路。他费劲地推门,要讨口水喝。大囤娘心肠软,见人气亏力乏,就在热水碗里,掰进了半块碎窝头。那人临走,从脏兮兮的裕兜中,摸索出一双开线裂帮的虎头鞋,说也没啥值钱物,路上捡了双鞋子,留下给孩子们穿吧。③满仓两岁的那年腊月,天冷得邪乎,呜呜的北风,石头一样硬。④偏偏那几天,满仓得了一场病,高烧气喘不见好转。他的干娘大囤娘带双虎头鞋来看满仓,见后心急如焚。她忙帮满仓穿上虎头鞋,用衣物裹紧抱在怀中,出门要去芜城的百草堂药铺,给满仓看病抓药。⑤呼啸的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大囤娘倒腾着一双小脚,临近晌午赶到了芜城西门。那天的城门口行人稀少,可站岗的官兵却比往常多。一番盘查登记,大国娘才进了城里的百草堂。看病,抓药,又勿忙抱着满仓往回赶。白色的日头歪在了西山,从满仓家出来的大囤娘,还没等走到自个儿家,就被乡长刘瘸子带来的人给抓走了,从此没了音信。后来,村西头的四哑巴比划着说,大囤娘被活埋在村南的河滩里。⑥满仓娘常说,满仓是捡了大囤娘的命才活下来,往后说啥别忘了到干娘的坟头磕头烧纸。满仓记死了娘的话,每年清明,都和大囤一起给干娘上坟。从未间断。⑦日子连着日子,一晃就是几十年。⑧有一年,芜城的烈士陵园扩建了展馆。开馆那天,县里邀来不少早年从家乡走出去的老革命。其中有位年迈的吴司令,还动情地给大伙讲了一个故事。⑨1936年的腊月,天冷得邪乎,呜呜的北风,石头一样硬。⑩一天晌午,有个抱孩子的妇人,被寒风裹挟着进了百草堂药铺。孩子病重,药柜伙计忙照方抓药。在等药的空当,妇人要借掌柜家的针线,补一补孩子裂帮开线的虎头鞋。掌柜说正好家眷在后房做棉衣,让她们帮忙缝一下吧。⑪那天午后,原本县委的十几名同志,要在百草堂的药库中开会,没想到被叛徒出卖,幸亏虎头鞋帮中藏的字条,才让大家及时撤离。⑫吴司令就是当年的百草堂药铺掌柜。那抱孩子的妇人,他只记得家在城西十里铺,名叫黄大妮。⑬过后,吴司令还安排身边的人,跟着县上和镇上的工作人员,去十里铺村了解黄大妮同志的情况。几番周折,才打听到黄大妮,原来是早已故去的大囤娘。⑭不久,镇上的领导依照优抚政策,给大囤家送来了一张盖着大红印的证书,和一个装有补助金的信封。⑮大囤和满仓商量着,要把娘的坟,从村北坡迁到村南河边。说这儿离娘的魂近些。⑯迁坟那天,烟花和爆竹腾空炸响,墓碑上的红绸随风舞动,两家老少几十口子,像是操办了一件大喜事。临了,大囤和满仓扶碑而立,俩人那早已佝偻的腰身,从没这般挺直,就如同娘的墓碑一样硬气。⑰又到清明。早春渐暖,林地四周已见桃红柳绿,菜叶儿返青。老哥俩祭奠完后,像往常一样对饮上几盅。然后,红着脸膛背靠在坟头上:跟娘说会儿话,那股温暖的劲儿,就像是依偎在娘的怀里。⑱看来以后,娘的坟,咱哥俩也上不了几年喽。大囤颤颤地说。⑲是啊,到那时,还怕干娘认不得我呢。满仓悠悠地应着。咋不认得,娘在里头,一年一年看着你长起来。大囤接了话茬。⑳那以后,谁还会记得娘的好呢?满仓弱弱地问。透过林间树木的枝条,大囤望了望西落的日头,大声回道:多着呢,除了我们的孩孙,那年娘舍命送信,多少人要喊她亲娘哩……——(选自《小小说微刊》2021年10月)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小说从大囤、满仓的视角讲述大囤娘的故事,使人物形象在多角度的叙述中更高大。B.第④段大囤娘帮生病的满仓穿上虎头鞋只是因为她心疼孩子,怕他冻着了。C.第⑰段画线句描写了早春景色,有历经苦难终于迎来新生活的美好寓意。D.文末大囤大声回道:“多少人要喊她亲娘哩……”,意味深长,又照应题目。14.第②段中的“虎头鞋”有什么特点?“虎头鞋”的这个特点对下面情节安排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1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1)天冷得邪乎,呜鸣的北风,石头一样硬。(赏析句子)(2)俩人那早已佝偻的腰身,从没这般挺直,就如同娘的墓碑一样硬气。(赏析加点词语)16.选文⑧-⑬段写吴司令回忆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17.假如你是《2021文学精粹》一书的责任编辑,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本文收录进下面哪个专辑,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述理由。(2分)A.人物传记
B.红色印记
C.传统文化
D.成长之旅【答案】13.B
14.第一问:虎头鞋的特点是开线裂帮。第二问:伏笔,正因为虎头鞋开线裂帮,才使后文缝补鞋子、发现字条的情节顺理成章。
15.(1)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恶劣,营造了阴冷的时代氛围(隐喻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镇压),体现了大囤娘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寒冷的“北风”比作硬实的“石头”,写出天气的恶劣,隐喻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镇压,体现了大囤娘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自选角度,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挺直”为“伸直、挺拔”之意形象地写出他们站立在大囤娘坟头前的姿态,表达了他们心中的喜悦和自豪。
16.补充交代了大囤娘抱着满仓去城里药铺看病并传递信息的过程,解释了大囤娘被杀害的原因,丰富人物形象(丰富情节或逐步深化主题)(意对即可)
17.选“红色印记”,这篇小说镌刻着革命年代的印记,彰显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为革命事业而舍生忘死的胸襟和奉献精神,这是我们要追寻并传承的红色精神。【解析】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B.错误。由⑪段“幸亏虎头鞋帮中藏的字条,才让大家及时撤离”可知,虎头鞋里还藏了字条,传递信息;故选B。1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与故事情节的作用。由第②段“摸索出一双开线裂帮的虎头鞋”可概括为:开线裂帮;由第⑩段“在等药的空当,妇人要借掌柜家的针线,补一补孩子裂帮开线的虎头鞋。掌柜说正好家眷在后房做棉衣,让她们帮忙缝一下吧”,第⑪段“幸亏虎头鞋帮中藏的字条,才让大家及时撤离”可知,虎头鞋为下文埋伏笔,正因为虎头鞋开线裂帮,才使后文缝补鞋子、发现字条的情节顺理成章。15.本题考查词句赏析。(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天冷得邪乎,呜鸣的北风,石头一样硬”可知运用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寒冷恶劣,结合第⑤段“那天的城门口行人稀少,可站岗的官兵却比往常多”可知,本处环境描写还隐喻当时的政治背景,隐喻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镇压,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屯娘依旧去药店传递消息,表现出大囤娘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挺直”指身体挺拔直立,写出了大囤和满仓扶碑而立,在大囤娘目前身体站立的样子,“俩人那早已佝偻的腰身,从没这般挺直,就如同娘的墓碑一样硬气”表现出两人内心的喜悦和自豪。16.本题考查记叙顺序。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选文⑧-⑬段写吴司令回忆的往事,交代了大囤娘抱着满仓去城里药铺看病并传递信息的过程,解释了第⑤段“从满仓家出来的大囤娘,还没等走到自个儿家,就被乡长刘瘸子带来的人给抓走了,从此没了音信”的原因;补叙丰富文章内容,更能表现出大囤娘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1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选“红色印记”。理由:首先,本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腊月,是革命年代的故事;另外,本文讲述了革命时期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为革命事业而舍生忘死的事情,表现出不怕牺牲、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是“红色印记”的表现,也传承了红色精神。(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材料一:日前,河南省卫健委报告一例新增本土病例,系无症状感染者。一时间,“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核心传播人”的话题甚嚣尘上,引起公众不安。“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发热、咳嗽、咽痛等临床症状,但是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感染者。相对有症状的确诊病例来说,这一类人群更为隐蔽,不易被发觉,却可以在无意间传播病毒给其他人。目前,依据现有标准,无症状感染者不算在确诊病例内,也没有公布行动轨迹。若不及时筛查出这一类人,很容易让公众置身于潜藏的风险之中;若不及时公开这一类人的相关信息,会造成公众新的恐慌,不利于疫情的精准防控。就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先发现确诊病例后,再通过倒推追查才得知。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要对来自疫情重点地区、从事医护工作等相关职业的重点人群进行检测筛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杜绝隐患;而不是等到发现确诊病患,再去倒推追查。即便检测无恙,并安然度过14天隔离期,也应对其进行密切跟踪观察,以确保万无一失。(摘自《“无症状”感染者”难防?重点筛查更要公之于众》)材料二:从“内防反弹”防控策略看,针对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感染他人的情况,必须保持警惕,严加防范,强化监控、检测、排查力度,“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将其传播病毒、感染他人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要强调,对无症状感染者无须过度紧张、恐慌。其一,在目前国内严密的疫情防控体系下,无症状感染者只是极少数、极个别现象。比如,新闻中曾有武汉出行史的无症状感染者刘某某,曾“自行隔离14天期满”。这意味着,刘某某是因“超长潜伏期”而成了个别“漏网之鱼”。而在大量感染者中,“超长潜伏期”的无疑只是极少数,不大可能改变“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的基本格局。其二,无症状感染者虽然也能传染他人,但相比有症状的确诊病例,其传染性相对较低。如专家所言,“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没有症状,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给别人的可能性较低”。此外个人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就不难做到防止感染。(摘自《对无症状感染者,要严防,但不必恐慌》)材料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得到了全面控制,各地也已全面复工复产。但日前广东河南甘肃再现多例本地病例,提醒我们对无症状感染者不容忽视,对目前疫情防控仍不可松懈。比如,甘肃新增1例湖北输入确诊病例。这一病例此前从湖北咸宁返兰,持有湖北健康“绿码”,3月28日确定为疑似病例,3月29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也就是说,不是绿码,肯定有问题。是绿码,未必没问题。对于各地防疫工作来说,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面对新的不确定性,“零增长”不代表“零风险”。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要尊重专业工作者的建议权,敢于让时刻出现的风险立即亮相,切莫将“零增长”作为一种指标压力传导到基层,从而带来防疫隐患。要切实做到,不官僚、不冒险、不隐瞒、不气馁。这给全国人民提了一个醒,现在仍然不到彻底放松的时候。张文宏有两句话非常值得重视,他说:“抗疫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此时不复工又待何时?最有效的药,就是人的免疫力。”也就是说,目前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防不胜防,这些人自身携带病毒,但自己可以自愈,他们传染的人,有的免疫力强,或者抵抗了病毒,或者成了无症状感染者。有的免疫力弱,必须进医院治疗。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出门戴口罩、坚持不参加非刚性需求的活动。既不要过于恐慌,也要有更多的耐心保持警惕。每个人做好自身的防控,才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防控,也有助于复工复产。(摘自《生活需要正常,防疫不可松懈》)18.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无症状感染者”相对有症状的确诊病例来说不易被发觉,却可以在无意间传播病毒给其他人。B.材料二认为在目前国内严密的疫情防控体系下,无症状感染者只是极少数、极个别现象。C.材料三“不是绿码,肯定有问题。是绿码,未必没问题。”意思是来自疫区的人员即使持有绿色健康码也极大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D.材料三认为个人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不难做到防止感染。因此,每个人做好自身的防控,才是最有效、成本最低的防控,也有助于复工复产。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中加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解释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B.材料二加点的“不大可能”不能删去,这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材料三加点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D.材料二说明“对无症状感染者无须过度紧张、恐慌”的理由时,用加点的“其一”“其二”表示顺序,是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20.针对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你会向疫情防控部门提出那些建议,请你写出两条。(4分)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C
19.C
20.
强化对重点人群的监控、检测、排查力度,及时检测并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并采取相关措施;
及时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信息,用公开透明稳定人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莫将“零增长”作为一种指标压力传导到基层。【解析】18.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根据材料三第1段“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得到了全面控制,各地也已全面复工复产。但日前广东河南甘肃再现多例本地病例,提醒我们对无症状感染者不容忽视,对目前疫情防控仍不可松懈”、“是绿码,未必没问题”的意思是持健康“绿码”的人有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但并未说“有很大可能”;故选C。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C.结合材料三第3段“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出门戴口罩、坚持不参加非刚性需求的活动”可知,此处意在说明我们在疫情期间如何去做的两大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属于并列关系,并非递进;故选C。20.本题考查信息提炼概括。由材料一第2段“若不及时筛查出这一类人,很容易让公众置身于潜藏的风险之中;若不及时公开这一类人的相关信息,会造成公众新的恐慌,不利于疫情的精准防控”可知,及时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相关信息,用公开透明稳定人心;由材料一第3段“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要对来自疫情重点地区、从事医护工作等相关职业的重点人群进行检测筛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杜绝隐患”可知,强化对重点人群的监控、检测、排查力度,及时检测并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并采取相关措施;由材料三第2段“对于各地防疫工作来说,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面对新的不确定性,‘零增长’不代表‘零风险’。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要尊重专业工作者的建议权,敢于让时刻出现的风险立即亮相,切莫将‘零增长’作为一种指标压力传导到基层”可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莫将“零增长”作为一种指标压力传导到基层。四、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在小事上一丝不苟,不留下漏洞;在无人看见的暗处也为人正直,处事公正;在陷入窘迫的境地也不放弃追求。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1)请以“我也是英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请你自拟题目,围绕“英雄”,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不套作,不抄袭。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答案】范文1我也是英雄中巴车开得飞快。我起头向窗外看去,窗外阳光明媚,光线透过枝叶的间隙洒落在大地上。哎,真是可惜了,今天这个好天气。“好了,游客们,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5至2030年中国紧密纺装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001
- profoscope钢筋保护层说明书
- numpy离散傅里叶变换
- 全面质量管理教学
-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三、《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教学设计
- 2024考研英语阅读text3题材类型
-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生物上册 5.1.5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冬季动火施工方案
- 个性差异与管理课件
- 营业收入的预测分析报告
- 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图形创意设计
- 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培训
-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试卷讲评(市一等奖)
- 无人机工艺技术方案
- 从赵紫宸的神学思想看基督教与中国社会之关系
- 船用VHF通信设备
- 红楼梦二十三回内容概括
- 急诊科的喉头水肿处理
- 劳务投标技术标
- 专车接送服务租赁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