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1课故都的秋激趣导入不同的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对秋天会有不同的感受。既有“轻寒正是可人天”的惬意,“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畅快;也有“悲哉,秋之为气”的“悲”,“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愁”,“天凉好个秋”的无奈。而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熏陶的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了散文精品《故都的秋》。素养目标1.了解郁达夫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2.概括并鉴赏文中的五幅秋景图,掌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3.分析并鉴赏文章中的衬托和对比手法,学习并应用到写作实践中。4.体会作者对故都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情的由来,从而深层次理解本文的丰富内涵。01.知人论世02.初读感悟03.深度探究04.思考延伸课堂环节01知人论世走近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据说他家藏书4万卷,郁达夫在少年时就全都翻阅过,打下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大学期间开始接触外国文学,又增加了丰富的外国文学与文化的素养。走近郁达夫郁达夫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写作背景解题“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秋”是作者全文描写的内容,是描写的核心。思考:题目释义:文题中“故都”指的就是当时的北平,那为何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明确
“故都”之“故”有落寞沧桑之意,无比眷恋之情;“故都”更有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故都”二字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心,亦非京都繁华之地,但却是拥有数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的旧都。“故都”与“秋”所组合的标题,既让人肃然感受到故都的苍凉和凄清,也会很自然地读出作者心中对这座历史名城的珍爱、赞叹及深情的眷恋和向往。了解“散文”散文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②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达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③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同时,又兼具简洁质朴,自然流畅的特点。分类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散文的鉴赏技法第一步:识“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第二步:抓线索,理思路,明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第三步: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散文的鉴赏技法第四步: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第五步: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第六步: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02初读感悟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潭柘寺(zhè)一椽(chuán)点缀(zhuì)落蕊(ruǐ)露出脸(lòu)
平平仄仄(zè)譬如(pì)廿四桥(niàn)着着(zhuó)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息列索落:形容细小琐碎的雨声,拟声词。平平仄仄:文中指推敲字的声韵。活动指引任务活动
整体把握,理清结构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任务活动思考1: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2)通过比较指出北国之秋的特点。第二部分(3-12)描摹了故都北平的清秋景象。第三部分(13-14)再次总结写出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任务活动思考2:在作者眼中故都的秋有何特点?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并分析其效果及作用。
明确
“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效果:①排比手法,文气顺畅;②先用两个单音节词"清""静",又以一个双音节词"悲凉"结尾,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作用:概括全文意旨,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下文。任务活动思考3:作者为什么对故都的秋强烈向往?明确
身在异地,心感冷落,思念故都;古今中外秋文化及中国文人“秋情结”;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03深度探究活动指引任务活动一抓住意象,品画面美任务说明:“画面美”可以理解为由生动典型的意象,引发读者的创造性想象,进而营造出意境特点鲜明、景物彼此和谐、情感意蕴充沛的完整的画面,并从之得到的审美体验。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意象带来的整体意境美。“味魔洁之诗,诗中有画”说的就是文学作品的“画面美”。把握住意象,体会“画面美”,能够让读者在联想中走近作品深处。任务活动思考1:这些景物组成了几幅“秋景图”?明确
五幅图画:小院秋晨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胜日秋果图。鉴赏:小院秋晨图思考: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用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古都之秋的情怀。鉴赏:秋槐落蕊图思考:分析下面选段的写景角度以及艺术效果。“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明确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听觉形象、嗅觉形象;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在欣喜、闲适之中,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眷恋故都之秋的情怀。鉴赏:秋蝉残鸣图思考:分析下面选段写了什么?如何写的?有何效果?写了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雨,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活灵活现。同时,在“秋语图”里加入“都市闲人”,“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他们的形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秋雨讲南方的秋雨与北方的秋雨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北方的秋雨“奇”“有味”“更像样”的特点,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都市闲人运用细节描写,写都市闲人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刻画他们懒散、闲适的特点。作者用有着京腔京调的平民来丰富自然风物,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烘托北国的秋味,反映了作者心中隐含的对故都的深厚情感。鉴赏:秋蝉残鸣图分析下面话语的平仄变化及效果:yízhènqiūyǔyízhènliánɡ一阵秋雨一阵凉yìcénɡqiūyǔyìcénɡliánɡ一层秋雨一层凉规律: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相隔,音调急促)规律:仄平平仄/仄平平作者从平民口语中品出了诗味。拓展(1)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春望(唐代·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2)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拓展(3)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鉴赏:胜日秋果图思考:为什么单写枣树?明确
因为枣树是北方人家院落中极为常见的树种,可作为北方果树的代表,并且枣生长颜色的变化,恰好反映了北国之秋的变化,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一致,代表了作者心中故都的秋色。任务活动思考2:在这些景况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清”、哪些地方突出了“静”、哪些地方突出了“悲凉”?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这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写秋蝉“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这里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任务活动思考3:作家所描写的故都秋天的景物有些什么独特之处?明确
没有详细地描绘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北平著名景点,而是着重描写牵牛花、槐蕊、秋雨、冬枣一类平凡细小的事物,以一种独特而细腻的视角,描述不一样的北平之秋。以独特的文人视角,描绘了一幅更具生活气息的北国秋景图。任务活动思考4: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钟情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以评析。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主观方面①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②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③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任务活动思考5:鉴赏分析文章的最后两段。明确
主要写了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秋,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都秋的无比恋之情。最后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任务活动总结《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将故都的秋色和个人心中的悲凉巧妙融合,温婉地表达了对故都的深深眷念及落寞情怀。在选景时,作者以情驭景,情寓景中,做到客观色彩与主观色彩的完美融合,很好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活动指引任务活动二锤炼语言,曲径探幽任务说明: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更替,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企盼达到的艺术高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要内涵即是“炼字与炼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品鉴诗词的语言,是鉴赏诗歌之美,品鉴诗人之情的重要方法。任务活动思考1:鉴赏语言—分析表达效果①“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明确
三个短语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后面的“来得悲凉”似乎应该比前面两句更舒缓而深沉。任务活动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明确
此句前后都采用排比的写法,从不同的方面说南方之秋无可欣赏之处,反衬北国之秋的美好。顿挫分明又气势连贯,表情达意非常充分。
任务活动③“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明确这些描写性的名词短语,一个短语就是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成为“故都的秋”的美妙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神往之情溢于言表。
任务活动④“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明确
用口语化的表达,将作者津津乐道的样子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充分地表达了赞美之情。
任务活动⑤“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明确以具体的事物来说理,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任务活动思考2:分析语言特点明确
①音节搭配的节奏美。本文大量运用了四音节的短语,且其构成丰富多彩。如“不远千里”、“疏疏落落”、“息列索落”、市闲人”、“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等。四音节的短语符合汉语的习惯,自然和谐。同时,本文还运用了不少三音节的短语,如“看不饱,尝不透”,使得文章具有了活泼柔和的节奏美。②在句式上多用整句,兼具整散结合的特点。“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是典型的整句。然而文章中更多的句式是整散结合整齐中有变化的。“看那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谅”“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两组句子中的分句都是由结构相同的补充短语构成了整齐的排比句式,整散结合。③声调富于变化,平仄交替灵活。平仄问题是诗歌尤其是律诗特别注重的问题现代散文一般不管平仄,但如果在散文中适当地注意平仄,特别是两个分句中对称的词语和句尾停顿的地方,避免用同一声调的字就可以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活动指引任务活动三分析特色,学以致用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等等。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任务活动思考1: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选取了哪些平常景物进行了描写?有何作用?明确
(1)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三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地展开描写。①秋声(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扫帚声、衰弱的蝉声、风雨声、人声,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②秋色(清):碧空、蓝朵、青布、淡绿微黄,都是冷色调。作者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③秋味(悲凉):疏疏落落、落寞、衰弱、凉风、微叹、清秋,处处流露出悲凉、忧伤。(2)作者从声、色、味的角度很好地表现了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品其韵,如入其境。任务活动思考2:具体鉴赏下面语段“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明确
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之情。任务活动思考3:鉴赏前两段的手法及情感。明确
北国:清、静、悲凉;南国:慢、润、淡。用了对比手法,衬托突出了北国秋的特点,表达了对北国秋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思考4:第二段和第十三段,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
作者分别抓住南方秋天“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自然段,后者在第13自然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任务活动思考5:“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中四对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明确
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秋的平淡北国秋的浓味;稀饭之与馍馍,比喻淡薄和厚实;鲈鱼之与大蟹,比喻柔软和刚烈;黄犬之与骆驼狭小和范围大。突出了北国之秋比南国之秋秋味更浓、回味更永。更符合作者的心境。任务活动思考6: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体现在哪里?其作用是什么?明确
作者由故都的秋写到江南的秋,由故都秋中的槐树、蝉声、果树写到南国秋中的“二十四桥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由现实中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感受,写到外国著名诗人、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对秋的描写。作用:在对比、映衬中,突出了故都的秋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了在这一时期作者的苦闷、忧愁的思想感情。任务活动思考7:找到文中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明确
原句:“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效果:作者在这里用了“下得......下得......下得”这样的排比句,将“奇、有味、更像样”三个中心词的间距拉长,让读者在阅读中有充分的回味余地,同时渲染了气氛,感伤之情由此便散发开来。任务活动思考8: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为什么要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明确①作者从赏景中体验和感悟到了文化气息,他以热情洋溢的文字表达对古今中外赏秋诗文的珍爱,这些议论集中体现了这种珍爱之情。②作者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③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拓展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主题。④反驳有些批评家说的观点。⑤强调“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这种感受的普遍典型。任务活动思考9:思考第12自然段的议论有无必要?明确
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活动指引任务活动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不用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任务活动北平的四季郁达夫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季节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跋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任务活动北平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任务活动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的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的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得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任务活动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三四,点钟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阴阴要穿单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的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午睡,就有点儿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了一道了,所以在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象是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任务活动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有删改)任务活动思考:本文和《故都的秋》都写到北平的秋天,有何异同?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简要分析。明确
同:都写到秋味浓和秋的悲凉,都表达出对北平的秋的喜爱。异:①《故都的秋》侧重描写清、静、悲凉的冷色调景象,本文描写有秋高气爽、风和日晴的景象;②《故都的秋》主要写城里的景,本文则主要写郊外的景。04思考延伸思考延伸卜白袁良才①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②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③在报社,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交通安全员聘用与事故处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spa馆品牌授权合作协议2篇
- 2025版能源领域:反商业贿赂廉洁能源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4年度专业护理月嫂服务合同范本大全3篇
- 2025年油气水输送管材专用料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硫精砂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度招投标部门全面职责及权限明确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餐饮业股份合作简单协议书样本
- 2025版凯悦酒店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及检测合同6篇
-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年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创赛获奖-非遗文化创新创业计划书
- 教你成为歌唱达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分娩镇痛ppt课件完整版
- 少年宫篮球活动教案
- 国有建设企业《大宗材料及设备采购招标管理办法》
- 民间秘术绝招大全
- N掺杂TiO2纳米管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二沉池设计说明书
- (完整版)展厅展馆博物馆美术馆设计标招标评分细则及打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