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件_第1页
发展经济学课件_第2页
发展经济学课件_第3页
发展经济学课件_第4页
发展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导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与演变1.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概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1.1概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只研究发展中国家*研究范围较宽*1.1.2发展中国家何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发展中国家的共有特征何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OECD国家或工业化国家*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UnderdevelopedCountries)、欠发达国家(LessdevelopedCountries,简写为LDC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ies)*“第三世界”国家*“南方”与“北方”国家*“穷国”和“富国”*发展中国家的分类联合国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最不发达国家、非石油输出国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经合组织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IndustrializedCountries,简写为NICs)*世界银行则按地理位置将发展中国家分类*中国是怎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有特征发展中国家各自有其相异之处,有时差异甚至很大*但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可以在颇为相似的框架内去观察它们”共有特征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产率水平人口负担严重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二元结构明显出口以低级产品为主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低下的生活水平存量(三个数据)和增量的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存在大范围的贫困*其他方面生活水平都低*教育水平低下,人民文化水平低*发展中国家人民享受现代生活的机会也少*低下的生产率水平要素和体制的约束*1998年,发达国家每个劳动力实现产值52556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591美元人口负担严重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率高*人口赡养负担(DependencyBurden)重*童工现象也非常严重*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公开失业率高*严重就业不足*劳动力不得其用*二元结构明显什么是二元结构?*发展中国家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差距*社会、文化、制度安排等都存在二元结构,并且二元结构的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引发大规模的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出口以低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食品和农产品原料)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而进口主要是制成品,因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底层,主要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经济结构因而畸形发展受到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发达国家的体制和文化也给发展中国家不断带来冲击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却流向发达国家1.1.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两个范畴衡量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指标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两个范畴两个概念的渊源两个概念的含义两个概念的关系两个概念的渊源经济增长并非古已有之,直到近现代才出现*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如刘易斯、罗斯托、雷诺兹*20世纪50和60年代,经济增长与许多社会问题的不协调逐渐凸现出来*70年代以后,发展的含义得到扩充,如古雷特、阿马蒂亚•森*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制度等也被纳入发展的概念*两个概念的含义学术界对于增长和发展的概念虽有争议,但还是有不少地方达成共识的*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增长侧重于数量,而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多维体系概念两个概念的关系一般而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当然也有个别的例外)*但仅有增长经济不一定能发展*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增长*衡量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人均GNP或GDP的增长率这一指标的优缺点*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指标体系人均GDP指标综合发展指标体系人类发展指数人均GDP指标优点是简单明了但缺点很多:如统计项目和价格不够真实;无法反映分配状况:汇率问题(购买力平价);不能反映GDP增长过程中的社会代价等*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尼维阿罗斯基(Niewiaroski,N.H.)14个变量的体系、阿尔德曼(Adelman,I.)和莫里斯(Morris,C.T.)41个变量的体系、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提出的16个变量的体系*优缺点*人类发展指数(HDI)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1990年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简称HDI)包括三个变量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社会教育水平、人均收入,再取平均值*优缺点*1.2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与演变发展经济学的“最老”和“最新”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发展经济学的演变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2.1发展经济学的“最老”和“最新”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是最老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发展经济学又是最新的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发展经济学是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1.2.2发展经济学的兴起诞生标志发展中国家的意愿

发达国家的意愿

发展经济学的诞生二战及战后重建的影响标志性的三本著作*尚未形成体系发展中国家的意愿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急切愿望*经济独立和发展与政治独立不同,需要专业的解答发达国家的意愿早期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研究殖民地经济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增强*研究发展问题,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仅是道义方面的原因(对殖民统治还债),更重要的还有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1.2.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第一阶段(1940s末至1960s初)

第二阶段(1960s中期至1980s)

第三阶段(1980s至今)

发展经济学的第一阶段唯资本论唯工业论唯计划论带来的现实问题唯资本论认为投入三要素中资本的多寡及其形成的快慢是发展中国家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代表性的理论,如纳克斯(Nurkse,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Nelson,R.)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缪尔达尔(Myrdal,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莱宾斯坦(Leibenstein,H.)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罗斯托的“起飞”理论,钱纳里(Chenery,H.B.)的“两缺口”理论等*唯工业论工业化的好处*代表性理论,如刘易斯(Lewis,W.A.)的“二元经济”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赫希曼(Hirschman,A.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普雷维什(Prebisch,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等*唯计划论理论(市场不完全、凯恩斯主义、丁伯根技术)和实证(苏联)的支持*在“大推进”理论、平衡增长理论等思想中,计划化、国家干预等都是应有之意带来的现实问题受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影响,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大多走的是一条封闭式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核心、高度计划化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虽其中有些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经济发展并未达到预期结果,反而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反倒是经济比较开发、注意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出口导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长*第二阶段的大调整对发展有了更广泛的认识(范围扩大)*对经济计划化的得失重新评价(缺陷)*纠正对农业的偏见重新评估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开放的作用纠正对农业的偏见农业成为“糟糕经济学的很大牺牲品”(舒尔茨)农业不仅仅是工业扩张的工具,农业本身的发展,农业现代化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对就业的作用*只要采取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及合适的政策,农民利用土地、劳动和技术的能力是明显的、巨大的*重新评估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三方面的作用*与计划机制相比,市场机制是一种更为可取的经济发展工具重视市场不等于取消计划和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应与利用市场机制相结合强调对外开放的作用发展经济学家对进口替代战略的批评*出口鼓励战略的好处,如普雷维什、哈伯勒(Haberler,G.)等的观点*东南亚和东亚一些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的经济成就第三阶段的多样性结构主义思路新古典主义思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激进主义思路结构主义思路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结构理论*贸易条件的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均衡的结构异质还具有刚性的特点*必须实现工业化,实行进口替代战略*新古典主义思路理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适用*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经济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和谐的、累积的过程*经济发展均衡状态是稳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边际调节,而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重视资本的积累,认为储蓄率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认为贸易自由化、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技术扩散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利。主流思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发展最需要的是努力推动有利于发展的制度变迁*现实的世界交易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履约成本)为正*除了“看不见的手”,还有“看不见的脚”在阻碍“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激进主义思路对新古典主义的批评比结构主义还要尖锐和彻底*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状态是由不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所造成的,形成了“支配—依附”的关系*“新马克思主义者”*1.2.4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单一经济学”的观点独立的发展经济学是需要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单一经济学”的观点用新古典经济学既可以研究发达国家的增长和发展问题,也可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和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独立的发展经济学是需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同质性要远远大于异质性*正像“经济学是经济学家做的事情”一样,“发展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家做的事情”*由于最近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拉丁美洲债务危机等,人们开始反思新古典发展理论。新增长理论和日益增多的大数据库的可得性使人们对增长和发展的学术兴趣又“复活”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更趋具体化*研究范围区域国别化*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融合*本章小结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那些同质性?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衡量增长和发展的指标有哪些?发展经济学的兴起有哪些历史背景?发展经济学经过那几个演变的阶段?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主要有哪几种?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经济增长罗伯特•卢卡斯(Lucas,R.)在剑桥大学所作的“马歇尔讲座”上的讲话印度的收入每50年翻一番,而韩国每10年翻一番。平均来说,一个印度人的收入将是他祖父的两倍,而一个韩国人的收入将是他祖父的32倍……我无法想象一个人看到这些数字时不会认为其代表了巨大的可能性。印度政府是否能采取某些行动使印度的经济像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经济那样增长?如果能,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政策呢?如果不能,那么到底是哪些‘印度的特性’使其无法这么做呢?这些问题中间所包含的人类福利含义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就发现很难再去思考其他问题

经济增长是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经济增长理论介绍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的阶段和限度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的三次大发展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产生和发展(1940s)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产生和发展(1950s)

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80s)

1.1哈罗德—多马模型

理论基础前提假设基本方程式三个增长率和两个哈罗德问题经济含义理论缺陷一个运用1.1.1理论基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理论*哈罗德(Harrod,R.F.)和多马(Domar,E.D.)将其动态化、长期化*1.1.2前提假设全社会只存在一个生产部门,一种生产技术,只生产一种产品*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两者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v代表资本—产出率,v=K/Y=ΔK/ΔY,由外在因素决定*规模受益不变*劳动L以不变的外生比率n增长

资本没有折旧,所有的投资都形成新增资本储蓄S与国民收入Y呈简单的比例函数关系,S=s•Y,s是储蓄率,也由外在因素决定

1.1.3基本方程式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投资等于储蓄,I=S于是,I=S=ΔK两边同除以ΔY,得ΔK/ΔY=v=S/ΔY=s•Y/ΔY于是可以得G=ΔY/Y=s/v这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基本方程式。由于v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因此储蓄和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1.1.4三个增长率和两个哈罗德问题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一定时期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由实际发生的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率来决定:G=s/v

有保证的增长率

由人们想要进行的储蓄水平和令投资者满意并与资本存量相一致的资本—产出率决定的增长率。由于增长率是在资本存量得到充分利用条件下实现的,所以被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公式表示:Gw=Sd/VrSd是人们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力求保证的储蓄率Vr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认为理想的资本—产出率

自然增长率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长期最大增长率格式表示是:Gn=Sn/Vn=n+σn是人口增长率,σ是技术进步率,也都是由外在因素决定

第一个哈罗德问题既然同时n、σ也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那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之间难于一致。两者不一致时,经济也会波动。如果Gw>Gn,将会出现资本过剩,生产实际水平将低于预期水平,于是企业将在下一个时期减少投资,储蓄将大于投资,引起资本剩余或投资不足,引发经济衰退。Gw<Gn则会引起资本短缺、需求膨胀的累积性经济扩张,产生通货膨胀和结构性失业。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的长期均衡增长,这种被罗宾逊夫人称为的“黄金时代”只有在“偶然的乐观情况下”才会出现。这就是第一个哈罗德问题。

第二个哈罗德问题G=Gw这种均衡是“刀刃上的均衡”。因为一旦两者发生偏离(事实上是经常发生的),偏离不但不会自行矫正,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这也就是所谓的“不稳定原理”,后人称其为“第二个哈罗德问题”。举例来说第二个哈罗德问题的举例举例来说,假定s=10%,Vr=4,于是Gw=2.5%,假定实际增长率G比有保证的增长率高0.1%,为2.6%,那么伴随2.6%的产出增长,加速器原理将要求4×2.6%的国民收入追加投资,投资将达到产出的10.4%,而储蓄被限制在10%,于是实际增长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0.1%导致投资超过储蓄0.4%。而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任何投资超过储蓄都将带来设备短缺、存量减少、刺激更多的投资,带来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扩张。因此实际增长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将导致实际增长率更快增长。反之亦成立。对均衡的偏离不是自行矫正,而是自行加重。1.1.5经济含义哈罗德—多马模型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把这一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提出了一个经济增长理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长期增长问题的研究,开创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先河

模型提出储蓄或资本的形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变量,一个经济的增长能力依赖于一个经济的储蓄能力,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储蓄水平、刺激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该模型强调了经济不稳定的内生性,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就是其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并且这种不稳定的周期波动具有“累积”的效应。于是,政府的干预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1.1.6理论缺陷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从而资本—产出率不变这一假定是不现实的*该模型过于强调储蓄和资本积累的作用,从而将经济增长推向“唯资本论”的方向*没有考虑到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干预的结论带有浓厚的凯恩斯主义的色彩,而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所忽视*1.1.7一个运用罗斯托(Rostow,W.W.)提出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之一:生产投资从占国民收入的5%或不足5%提高到超过10%。这一数值从何而来呢?

推算罗斯托假设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经济,资本—产出率为3.5,每年人口增长率为1%-1.5%。要使按人口计算的国民生产净值保持原有的水平的话,国民生产也得按1%-1.5%的速度增长。根据s=G×v,所以储蓄率必须保持在3.5-5.25%的水平。在相同人口增长和资本—产出率条件下,如果人均收入要提高到2%,国民生产值就要按3-3.5%的速度增长,那么储蓄率就要提高到10.5%-12.25%(方法同上)。这就是罗斯托10%以上比例的来源。

1.2新古典增长模型模型简介前提假设基本方程式平衡增长储蓄率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索洛模型与哈罗德问题

经济含义理论缺陷1.2.1模型简介索洛(Solow,R.M.)于1956年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修正了哈罗德—多马模型而得出了新的模型。索洛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最重要代表,因此人们经常把索洛模型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同义使用。而索洛也因此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2.2前提假设生产函数为新古典生产函数:Y=F(K,L),F’>0,F’’<0*规模收益不变,即F(nK,nL)=nF(K,L)两种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资本折旧率为δ

劳动以不变的外生速度n增长1.2.3基本方程式人均资本(资本—劳动比)为k=K/L,人均产出为F(K,L)/L=F(K/L,1)=F(k,1)=f(k)

1.2.3基本方程式基本方程式也可以写作表明人均储蓄被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使资本深化,使每个劳动者配备的资本量增加,另一方面式是资本广化,使资本存量随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及用于折旧

1.2.4平衡增长而当储蓄量等于投资量时,资本—劳动比的变化率等于0,资本—劳动比将保持在不变的水平上。图示此时,经济处在一条平衡的增长路径上,k是常数,因此相应的人均资本、人均产出也都是常数,不会增长。此时稳定状态下的总资本K、总产出Y和总人口都保持同样的外生的增长率n平衡增长是收敛的无论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初始状态,最终都将回到平衡增长路径上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古典假设资本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且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如果初始的人均资本—劳动比高于K*,随着经济增长,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递减,产出的增长率就会递减,储蓄和投资增长率也会下降,此时人口增长率不变,人均资本——劳动比例将降至K*;反之亦是如此。但由此推出的一个推论却是“令人不愉快的结果”,即在人口增长为0的经济中,经济增长率也会趋于0。

1.2.5储蓄率变化对产出的影响提高储蓄率s会使实际的投资线向上移动,并引起上升,如图

但到达新的K*以后,在此点它又将保持不变。因此,储蓄率的变化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它改变了平衡增长路径,并改变人均产出水平,但它不会改变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总会稳定下来,与人口增长率相一致。这就是“趋同”假说,即无论什么国家,无论储蓄率差异有多大,在长期总产出的增长率都会与人口增长率一致1.2.6索洛模型与哈罗德问题

索洛模型解决了第一个哈罗德问题如不考虑折旧,索洛模型的平衡增长意味着sf(k)=nk两边同时处以k,则sf(k)/k=n根据资本—产出比的定义,F(K)/K=1/v从而n=s/v这就意味着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经济稳定的趋向平衡增长的轨道。原因是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s、v、n都是外生的常数,而在索洛模型中,资本—产出比是可变的,经济可以调整到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的特定的资本—产出比上

索洛模型与第二个哈罗德问题第二个哈罗德问题是有保证的增长率一旦与企业家预期结合在一起,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偏离不会自行矫正,而会加剧。索洛认为只要放弃了固定的资本—劳动比,“刀刃上的均衡”问题就消失了。但阿马蒂亚·森指出之所以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不稳定问题在索洛模型中没有出现,是因为索洛模型没有独立的投资函数,所以被回避掉了1.2.7经济含义发展中国家不能只重视资本数量的积累,应更关注资本质量的提高*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无论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初始状态,市场机制只要是完全的,就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本—产出比,来保证充分就业索洛模型中经济增长是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使用量的函数,人口增长是通过影响每个工人使用的资本量来影响产出水平的。索洛是较早的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济学家1.2.8理论缺陷“令人不愉快的”推论*增长率结论与现实有不符的地方*总量生产函数不能准确的描绘现实*“长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1.3新增长理论理论来源主要观点几种主要的思想经济含义1.3.1新增长理论的理论来源新增长理论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缺陷的直接反应*新古典的结论与自工业革命20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不符*实证研究也对新古典增长理论提出了挑战

实证研究的挑战两种研究方法:少数国家长期数据分析与多数国家短期数据分析*研究结论:生产率和人均GNP的增长率的长期趋势是递增而非递减;富国和穷国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人均GNP增长率的跨国差异也一直很大;储蓄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他一些相关性;资本也没有出现像新古典增长理论预期的那样从富国流向穷国的现象*

1.3.2新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

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因素,而是由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来决定的,这些因素可以被人们控制*由于各国的这些内部因素不同,所以各国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趋同的现象上述因素具备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人均产出可以无限期增长,而且增长率可能随时间变化而递增由于技术是内生的,政府也不再是无所作为的实体,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和促进经济增长*

1.3.3新增长理论的几种主要思想阿罗(Arrow,K.)的“边干边学”的思想

技术内生化与技术扩散思想

规模收益递增思想

人力资本思想

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思想

“边干边学(Learningbydoing)”的思想理论意义(最初尝试与思想源头)*来源于飞机制造工程师怀特的发现,L等于N的立方根*阿罗的解释(经验知识的积累)*“边干边学”的两个假设*递增的边际生产力*技术内生化与技术扩散不同于新古典技术外生的理论,认为技术是内生的*技术进步分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又有两种)*无成本的技术扩散有负的外部性*垄断是合理的,必须采取专利保护的制度*规模收益递增新古典理论认为要素规模收益递减或不变(以种卷心菜为例)*如果加入第三个要素——技术,就可以否定李嘉图定律*可以解释一系列问题*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舒尔茨(Shultz,T.)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卢卡斯将人力资本引入生产函数*人力资本具有受益递增的性质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源于亚当•斯密*艾伦•杨的发展劳动分工可以实现收益递增(管理专业化、地理分布、迂回式(Roundabout)生产方式)*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供求互联、规模扩大、效率提高、分工深化)*1.3.4经济含义强调了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技术的“外溢”、赶超式发展、跨国公司的作用)*强调了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政策的重大不能放在熨平经济周期,应放在如何促进和发展新技术和创新上(罗默的话)*第二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什么是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主要的几种分析方法2.1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源于1950s-1960s美国经济学家对“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日本和欧洲”问题的研究定义: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因素,并度量它们所起作用的大小,以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与方法2.2主要的几种分析方法总量生产函数分析法余值分析法全要素生产力增长分析及其应用2.2.1总量生产函数分析法索洛于1956年提出Y=F(K,L)总量生产函数分析法σK表示国民收入中归于资本要素的比例σL表示国民收入中归于劳动要素的比例这样经济增长率便分解为资本投入的增长率与资本产出弹性之积加上劳动投入的增长率与劳动的产出弹性之积2.2.2余值分析法总量生产函数分析法的不足丹尼森(Denison,E.)提出余值增长(Residualgrowth)(1962,1967)*索洛的改进,提出余值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使生产函数向上移动余值分析法索洛修正了生产函数,用技术进步表示余值余值分析法索洛对1909-1949年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实证分析(12.5%:87.5%)肯德里克(Kendrick,J.W.)对美国1889-1957年间经济增长率的实证分析(48%:52%)2.2.3全要素生产力增长分析及其应用余值增长不仅包括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力增长丹尼森的分析应用(美日对比及东亚奇迹)TFP增长余值增长不仅包括技术进步,还包括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技术引进等余值增长为全要素生产力(TotalFactorProductivity)增长,简称TFP增长丹尼森将TFP增长分解为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步丹尼森的计算结果1929-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3.33%,其中TFP增长率贡献1.52%(占45.6%),再分解资源配置改善贡献0.29%(占8.7%),规模经济0.36%(占10.8%),知识进步0.92%(占27.6%)1948-1981年TFP对总增长率贡献率上升到66%,在TFP中知识进步占47%,教育因素占19%TFP增长的应用(1)为什么1950s-1960s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日本和欧洲?丹尼森发现要素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与TFP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之比美国是60%/40%,日本和欧洲为40%/60%,知识、技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TFP增长的应用(2)东亚奇迹:从1965-1990年,东亚地区(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泰国)等经济增长率高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世界银行认为东亚经济增长中有2/3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教育有利于人类资本积累,而另1/3为TFP增长,主要源于它们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管理,而高水平的劳动力能够保证企业理解、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实现赶超式发展第三节、经济增长的阶段和限度经济增长的阶段经济增长的限度3.1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以前的阶段理论(斯密、李斯特)罗斯托的六阶段及其特征经济起飞的条件促进经济起飞的政策历史上的经济起飞对经济起飞理论的批评经济含义3.1.1罗斯托以前的阶段理论亚当•斯密分为“狩猎社会”、“畜牧社会”和“农业社会”李斯特在斯密基础上又加上“农工业社会”和“农工商社会”3.1.2罗斯托的六阶段及其特征传统社会阶段及其特征*为起飞创造条件的阶段及其特征*起飞阶段及其特征*成熟阶段及其特征*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及其特征*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及其特征*3.1.3经济起飞的条件经济起飞是发展中国家的转折点,一般20-30年*条件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条件二:主导部门(详解)条件三: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部门资本稀缺的结果主导部门的要求(高增长率、经济地位、技术能力、带动作用)*带动作用的表现:内外规模经济、有利于新部门的产生、扩大出口*历史上的主导部门(美、英、丹麦、澳大利亚等)3.1.4促进经济起飞的政策(1)储蓄部门现代化合理消费控制人口引进外资,防止资本和人才外流促进出口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起飞的政策(2)建立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和制度建立专利制度政府投资基础产业意识形态方面社会阶层结构方面扩大市场3.1.5历史上的经济起飞与特殊的刺激有关,如英国(1783-1802)、法国(1840-1860)、日本(1878-1900)、美国(1843-1960)、俄国(1890-1914)、德国(1850-1873)1950s-1940s日本、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中国*3.1.6对经济起飞理论的批评以库兹涅茨为代表,认为该理论缺乏经验和统计数据的验证以诺思(North,D.C.)等历史学家为代表,认为定义含糊不清,一些时间区间的确定(如美国)有误3.1.7经济含义理论上揭示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若干特点,如有次序的阶段序列、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战略有指导意义*3.2经济增长的限度古典和新古典的观点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限度理论米香的“反增长”理论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理论评述3.2.1古典和新古典的观点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最终将受制于人口增长3.2.2罗斯托的观点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以后,经济增长动力开始减弱*经济进入大规模群众高消费阶段以后,其他因素出现*3.2.3米香的“反增长”理论1960s的背景1967年米香(Mishan,E.J.)出版《经济增长的代价》一书人类效用的多元化*经济增长的代价是人类生活质量下降*单纯的经济增长是不值得的3.2.4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罗马俱乐部及《增长的限度》*影响经济增长的五大因素*世界模型及世界末日*改善人类处境的措施*3.2.5理论评述悲观主义色彩过浓,预期也大都没有出现*警醒作用*理论意义(新概念、增长的后果影响增长本身等)*值得发展中国家重视本章重要的概念哈罗德的三个增长率、刀刃上的均衡和第一个、第二个哈罗德问题

索洛模型与哈罗德问题边干边学技术内生化全要素生产力(TFP)经济起飞经济零增长本章小结哈罗德—多马模型及其意义索洛模型及其意义新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主要的几种思想主要的几种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及经济起飞理论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及经济增长的限度第三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在经济落后国家,发展问题的核心就是资本形成。——纳克斯(Nurkse,R.)主要内容资本及资本形成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及其发展战略一、资本及资本形成资本的概念何谓“资本形成”1.1资本资本的定义*资本的分类*物质资本*物质资本代表本期的生产能力,并同其他互补的生产要素一道代表未来的生产能力1.2资本形成什么是资本形成*资本形成的本质*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先前的理论综述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改良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结论2.1先前的理论综述斯密的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条件*麦迪逊(Maddison,A.)和纳迪里(Nadiri,M.)等的实证研究*2.2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对该理论的批评2.2.1主要观点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由此得出了著名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countryispoorbecauseitispoor)”.2.2.2具体分析供给方面:人均收入低→生活消费比重高,储蓄低→资本形成不足→生产规模小,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需求方面:人均收入低→低消费、低购买力→市场需求有限→投资引诱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2.2.3政策含义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2.2.4对该理论的批评认为储蓄和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观点过于乐观和简单(储蓄结构和消费习惯)*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2.3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对该理论的批评2.3.1主要观点1956年,纳尔逊(Nelson,R.R.)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2.3.2具体分析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低水平均衡陷阱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如图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率低*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均收入到一定水平后,人口增长率稳定下来*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如图在经济增长初期,人均收入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低水平均衡陷阱将两图结合,可以清楚的开出三个变量的关系人均收入低于OE时*人均收入超过OE,但低于OF时*E是低水平均衡点(收敛)*越过F点才能跳出陷阱*2.3.3政策含义资本形成不足→人均收入低→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越过F点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出陷阱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2.3.4对该理论的批评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2.4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及其改良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改良2.4.1“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的主要观点1957年,莱宾斯坦(Leibenstein,H.)提出了“最小临界努力”理论,扩展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产生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的“降低收入的力量”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使人均收入滑回陷阱摆脱陷阱必须有一个初始阶段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一个最小临界努力,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推动经济跳出陷阱2.4.2该理论的改良瑟尔瓦尔提出经济摆脱陷阱不一定需要“最小临界努力”那么大的投资,较小量的投资也可以逐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如图,考虑到时间的因素人均收入完全可以通过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在没有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渐进式增长突破OF的限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2.5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2.5.1主要观点缪尔达尔(Myrdal,G.K.)在1957年出版的《富国与穷国》和1968年出版的《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的贫困问题研究》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循环积累的结果。他也因此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5.2具体分析分析方法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分析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分配不均分析方法缪尔达尔反对新古典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认为应采用制度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也不是新古典认为的由单一或少数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多因素决定的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呈现“循环积累”的发展态势,即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初始变化),引发另外的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强化先前的因素(次级强化),使经济沿原先因素发展的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分析人均收入低→贫困→社会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卫生保健条件差、文化教育落后→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是一个多因素循环积累的过程最重要的因素产生低收入的原因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均2.5.3政策含义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收入平等,增加亲人的消费,提高投资引诱并增加储蓄,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水平,提高人均收入这样发展中国家将从低收入的循环积累过程中解脱,进入良性的循环积累的过程*2.6结论这些理论的积累是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根源在于资本形成不足因此,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约束条件,而摆脱贫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提高投资水平三、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资本来源于储蓄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私人储蓄政府储蓄3.1资本来源于储蓄一个国家能够获得的资本总量是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之和。本章先介绍资本的国内来源—国内储蓄,资本的国外来源在以后的章节中介绍3.2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储蓄率总体上有所上升*储蓄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呈倒U型关系*储蓄率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差异很大*3.3私人储蓄国内储蓄分为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私人储蓄又分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3.3.1家庭储蓄什么是家庭储蓄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什么是家庭储蓄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余额家庭储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资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收入水平*社会分配状况*消费习惯*宗教信仰*年龄结构*经济环境*3.3.2企业储蓄企业储蓄来自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利润。除去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以新换旧),余下的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来源发展中国家除少数几个(巴西等)以外,现代企业部门通常较小,因而企业储蓄也较少3.4政府储蓄一般政府储蓄政府强制储蓄3.4.1一般政府储蓄什么是一般政府储蓄1950s-1960s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储蓄的实践什么是一般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减去政府的支出(经常性开支、转移支付等)后就是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1950s-1960s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储蓄的实践当时的理由相反的结果和原因当时的理由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私人储蓄率低政府部门的消费倾向小于私人部门,因此增加税收可以将更多的国民收入集中到政府手中,增加储蓄相反的结果和原因除日本是成功的以外,没有其他的成功案例,相反税收较低国家经济增长高于高税收国家原因三方面:发展中国家低收入水平限制了税收的提高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会高于私人部门*增加税收将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及储蓄、投资的回报率,改变税基,同时还会“挤出”私人储蓄3.4.2政府强制储蓄什么是政府强制储蓄价格结构调控制造通货膨胀什么是政府强制储蓄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强制将一部分可能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转化为储蓄常见的强制储蓄手段包括价格结构的调控和制造通货膨胀价格结构调控定义效果弊端什么是价格结构调控政府通过计划手段随价格结构进行调节和控制,压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或抬高非生活必需品如高档消费品的价格,以缩小消费规模,增加储蓄比如中国在1980s以前长期压低食品、日用品、住房、教育、医疗、生活用能源及各种生活服务(理发、洗澡等)的价格价格结构调控的后果降低了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增加储蓄同时可降低了居民收入(工资),企业利润提高,政府通过征税或收缴利润获得更多的国民收入,可转化为政府储蓄这一政策的弊端价格结构的调控人为扭曲了市场价格,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增长不健康*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制造通货膨胀效果副作用制造通货膨胀的效果政府可将多发行的货币直接用于投资品的生产,促进资本形成*通胀导致名义收入提高,在累进税制下,政府的税收提高企业成本增加慢于收益增加,利润上升,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上升*制造通货膨胀的副作用通货膨胀一旦启动很难自行结束,温和的通货膨胀会演变为恶性通货膨胀扰乱价格信息,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改变人们的预期,使人们多消费少储蓄,多投资于保值资产,减少生产性投资,并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在汇率固定的开放经济中,通胀将刺激进口,抑制出口,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严重的通胀将破坏货币信用机制,极端的情况下将使人们回复物物交换,增加交易成本*四、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及其发展战略信贷市场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发展中国家信贷市场的改革4.1信贷市场的重要性一国的金融市场(包括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等)负责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直接、间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完善,信贷市场起着主要的投融资作用。下面以农业和农村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为例加以说明4.2发展中国家的信贷市场三种需求两类供给者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4.2.1三种需求固定资本需求*运营资本需求*消费信贷需求*在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运营资本和消费信贷非常重要*4.2.2两类信贷供给者正式的放贷者非正式的放贷者正式的放贷者什么是正式的放贷者正式的放贷者的缺点什么是正式的放贷者又称机构放贷者,包括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信贷机构,一般实行公司制,有正式的机构和组织正式的放贷者的缺点缺乏关于其客户及其活动的私人信息,无法精确的监督客户如何使用贷款*由于存在较高的赖帐率(原因),机构放贷者往往要求贷款抵押,而这成为穷人无法获得正式信贷的障碍(原因)*非正式的放贷者哪些是非正式的放贷者非正式放贷者的优势在一些国家,非正式的放贷者超过正式的放贷者哪些是非正式的放贷者亲戚、朋友*信贷合作社*关联型放贷者*非正式放贷者的优势正式的放贷者不愿接受的抵押物,非正式的放贷者愿意接受(地主对土地)由于关系密切或经常接触,非正式放贷者获得信息及监督的成本大大低于正式的放贷者在一些国家,非正式的放贷者超过正式的放贷者1951年,印度的正式放贷只占所有信贷的7.2%1975年,泰国的非正式放贷占所有信贷的90%,到1980s下降到50%在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几乎完全靠非正式部门放贷4.2.3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特点原因分析非正式信贷市场的特点分割性*关联性*利率存在巨大的差异*信贷配给*排他性*原因分析信息差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市场分割*利润最大化*4.3发展中国家信贷市场的改革金融深化和自由化(以后章节再介绍)边际创新边际创新何为边际创新主要的创新何为边际创新承认在以农业和农村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非正式放贷比正式放贷更切实实际,也更有效率。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克服这种机制的一些缺陷,使其更为完善主要的创新正式的放贷者与非正式的放贷者之间的“垂直”联系正式的放贷者模仿并发展非正式放贷垂直联系以垂直联系取代水平替代*效果:在非正式放贷者之间制造竞争,使农民在借贷时借贷条件有所改善*案例:泰国的“农业生产力计划”*正式的放贷者模仿并发展非正式放贷典型的案例效果业绩典型的案例1980s,默罕默德•约纳斯(MohammedYunus)在孟加拉国建立了格莱明银行(GrameenBank)它的特点是向一组人依次放贷,一旦小组中一个人赖帐,其他人将不得借贷(类似于我国古代的连坐制度)效果小组组成时实行积极的选择性匹配*低成本监督*避免全部赖帐的占优选择*业绩还贷率高达97%本章重要概念资本及资本形成贫困恶性循环低水平均衡陷阱私人储蓄与政府储蓄强制储蓄正式与非正式放贷者格莱明银行本章小结研究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几种主要的理论影响私人储蓄的因素政府强制储蓄的效果和弊端发展中国家信贷市场的供给方、需求方及主要特点发展中国家信贷市场主要有哪两种边际创新第四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Schultz,T.W.)主要内容人力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就业与经济发展教育与经济发展一、人力资源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先天同质与后天差异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1.1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又称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知识、技能、体力等质量因素之和这种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就是潜在的劳动生产力;发挥出来,就是现实的劳动生产力1.2人力资源的先天同质与后天差异先天同质后天差异1.2.1先天同质人的先天能力有差别,但根据大数法则,人的能力的分布在群体、国家和地区之间大体相同*古典经济学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人力资源,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是同质的*1.2.2后天差异劳动力不同质,差别由后天造成*后天的生产能力可以通过医疗保健和营养、教育和培训等获得*获得后天能力必须支付成本,进行人力投资*1.3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余值增长率的分析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结论1.3.1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1940-1960s期间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舒尔茨认为主要原因在人力资源的差异,日本和西欧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在战争中保存,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素质低,所以外资利用效果不同*1.3.2余值增长率的分析余值增长率及其细分研究*丹尼森估计人力资源占余值增长率的60%1.3.3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一个人的收入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呈正比*收入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劳动生产率水平,于是可以建立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除了私人收益以外还有社会效益,也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1.3.4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卢卡斯生产函数卢卡斯生产函数将卢卡斯生产函数与常量相对风险规避效应函数联列以后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因是人力资本积累,而人力资本的积累取决于学习的效率1.3.5结论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1960s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4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数量方面,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大量的人力资源处于不得其用(Under-utilized)的状态,这就涉及到人口与就业两方面的问题质量方面,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如何改进就必须研究教育问题二、人口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

人口转变

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2.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

世界人口增长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的结果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

2.1.1世界人口增长

公元元年,世界人口为2.5亿,此后到1750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0.05%,到1804年才达到10亿10亿(1804)到20亿(1927年)共花了123年,此后分别花了33年、14年、13年和2年增加到30亿、40亿、50亿和60亿目前世界人口60亿2.1.2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的结果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世界人口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具有巨大的惯性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世界人口增长率1960年-1979年,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1.9%,发展中国家为2.3%,发达国家只有1.9%1980年以来,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1.6%,发展中国家为1.9%,发达国家只有0.7%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中国13亿人口,印度、印尼、巴西、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人口都过亿,单中国和印度每年就给世界增加2500万人口当然,中国已经为世界人口增长率下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的人口增长已从1980-1990年的1.5%下降到1990-1997年的1.1%。撇开中国,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要高得多,每年均在2%以上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具有巨大的惯性人口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使人口增长出现“回声效应”*支配人们的生育观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1.3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趋势

按目前的人口增长率,世界人口每35年翻一番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50年,如果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能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将达80亿,否则将达120亿新增的人口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一半以上在亚洲(南亚)2.2人口转变何为人口转变(Demographictransition)

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与人口爆炸2.2.1何为人口转变什么是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按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动关系,联系社会经济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将人口增长和演变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之间的相继转化即称为人口转变2.2.2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

如第93页图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阶段*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2.2.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如第94页图1950s以前是第一阶段*1950-1960s中期进入第二阶段*1960s中期以后发生分化*2.2.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与人口爆炸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第二阶段被拉长,渐进的人口转变没有导致人口爆炸*发展中国家由于借助外力,第二阶段缩短,因而出现了人口爆炸*2.3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微观层面也有惯性生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其他因素

2.3.1生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生育子女带来的效用生育子女的成本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育的成本—收益比较生育子女带来的效用劳动—经济效益*养老—保险收益*消费—享乐收益*维系家庭的地位*承担家业兴衰的风险*维系家族昌盛*生育子女的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将子女也视为一种消费品*收入效应:一个家庭收入增加将导致对所有消费品(包括子女)需求的增加替代效应:收入增加意味着生育子女的机会成本提高,子女变得昂贵了,父母将以其他消费品替代子女*图示(第97页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育的成本—收益比较效用比较*成本比较*所以发达国家出生率低,而发展中国家出生率高2.3.2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其他因素

对婴儿死亡率的认识*对性别的偏好*政府补贴的外部性*家庭的结构*社会习俗*2.4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最适度人口2.4.1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马尔萨斯的悲观观点*人口增长与储蓄率负相关*人口增长与不平等和贫困*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人口增长与失业*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实证研究的质疑*2.4.2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人口、需求与创新(比如农业和制造业)*人口、多样性与创新*人口与产出2.4.3最适度人口使人均收入最大化的人口规模*使总福利最大化的人口规模*现有资源能够养活的最大人口*使边际产出为零的人口规模*2.5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已给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人口战略唯一的途径是降低人口出生率*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2.5.1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扩大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教育、住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费用*实行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提高婴儿存活率*加强现代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宣传*三、就业与经济发展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不足的种类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

3.1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尤其是资本积累能自行解决就业问题。但事实证明这一观点站不住脚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实施适当的就业政策的必要性*3.1.1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充分就业是减少贫困、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最有效的策略*改善就业,对现有生产力更充分的利用,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就业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必由之路*3.2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劳动力供给迅速增长劳动力供给已经远远超过解决创造就业的能力,从而引起人力资源的大量闲置就业形势不容乐观3.2.1劳动力供给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增长率1950s为1.6%,1960s为1.8%,1970s为2.2%,1980s为2.2%,1990s为1.8%,而同期发达国家为0.9-1.2%1970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总数为10亿,1997年为23亿,2000年为25亿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率过高3.2.2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大量闲置1960-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与失业19601970197319801990就业(百万)507617658773991失业(百万)36.448.854.165.688.7失业率(%)6.77.47.67.88.2失业加就业不足(%)252729--两个发现发展中国家失业率持续上升就业不足现象更为严重3.2.3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资本、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高于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新的技术进步往往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量的失业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3.3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不足的种类公开的失业(自愿与非自愿失业)*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形式上在工作但实际上不得其用(Visiblyactivebutunder-utilized)(伪装的就业不足、隐蔽失业)*健康受损*无生产性的劳动(Unproductive)*后四种是非公开失业3.4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降低人口增长率,减少劳动供给*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纠正要素价格扭曲*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的三种形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战略4.1教育的三种形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广义的教育有三种形式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4.1.1广义教育的三种形式学校正规教育*非学校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狭义的教育只包括学校正规教育4.1.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舒尔茨和丹尼森等利用余值增长率分析法,算出教育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20.6%(1929-1969)和33%(1929-1957)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超过其他投资的收益率定性分析教育从三个方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正相关、能否胜任、人力资本积累)*教育还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也能推动经济发展(预期寿命、传播文明、思想改变、对妇女的教育)*4.2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投资的私人成本和收益分析教育投资的社会成本和收益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的比较4.2.1教育投资的私人成本和收益分析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教育的私人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教育成本C与教育收益V的比较另一种方法上述方法的缺陷是贴现率r的选择有随意性另一种方法假设C=V求出内部收益率i,与其他的投资收益率(证券、存款、房地产等)比较,如果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较高,则教育投资就是合算的4.2.2教育投资的社会成本和收益分析方法与私人的分析方法相似教育投资的社会受益和成本往往与私人收益和成本不一样。在发展中国家,私人收益大于社会受益,而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4.2.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教育投资收益率的比较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高的*随教育程度的提高,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逐渐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各级教育的私人收益率都高于社会受益率,但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受益率(公费与自费)妇女的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男性4.3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现状主要问题4.3.1现状教育投资增长迅速(1960年2.2%,1980年3.9%,1995年4.5%),且低收入国家增幅最大。但人均水平仍很低*入学人数和入学率都大幅增加*成效显著(文盲率降低)*4.3.2主要问题辍学率很高*教育脱离实际*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的性别差异*教育反映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数字鸿沟*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智力外流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无限*政府被迫扩大教育供给*发展中国家正规部门创造就业机会有限*知识失业*知识失业反过来又助长了教育深化*知识失业与教育深化的循环作用造成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不当*智力外流现状*原因*“外在的”和“内在的”智力外流*“内在的”智力外流后果更严重*4.4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调整教育投资的主要方向*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补贴*改革各级学校的教育体制*改变教育以外的刺激*采取切实措施防止智力外流*本章的重要概念人力资源人口转变最适度人口公开的失业(自愿与非自愿失业)、就业不足(Under-employment)、形式上在工作但实际上不得其用(Visiblyactivebutunder-utilized)(伪装的就业不足、隐蔽失业)、无生产性的劳动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智力外流本章的主要内容(1)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情况怎样?与人口爆炸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发展中国家微观生育的成本与收益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哪些影响?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战略?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就业战略?本章的主要内容(2)分析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私人和社会成本与收益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发展战略?第五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这个世界从工业革命以来区别于以往世界的不同点就是,它把科学和技术系统的、经常的、逐步的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服务业方面——罗斯托(Rostow,W.W.)主要内容什么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一、什么是技术进步科学、技术与技术进步三次技术革命1.1科学、技术与技术进步什么是技术科学与技术什么是技术进步1.1.1什么是技术技术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手段与方法的总和,既包括生产工艺、技能和生产工具,也包括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等1.1.2科学与技术科学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手段*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1.1.3什么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指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能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技术进步的研发与应用阶段*技术进化与技术革命*1.2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1760s-1860s)*第二次技术革命(1870s-1930s)*第三次技术革命(1940s-)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前两次的区别*主要领域*特征是信息革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变迁技术进步、创新与社会发展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体现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的移动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技术进步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大为缩短

2.1.1技术进步体现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的体现*产出不变,要素投入节约*要素投入不变,要素产出效率提高,经济增长*2.1.2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的移动要素投入的变动表现为生产函数曲线上点的位移技术进步表现为生产函数曲线的整体移动,如第138页图*2.1.3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表示一国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出组合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如第139页图*真正到达生产可能性边界还要受其他因素制约*2.1.4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丹尼森指出知识进展对1948-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47.5%×62.6%=29.7%库兹涅茨指出19世纪下半叶到20实际上半叶1000多年来,7个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有50-70%来自技术进步引发的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发展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