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河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数据采集试题(试卷满分: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材料中的“深厚文明”不包括()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中国文明2.某电视台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摄制组采编了以下一组内容,给该专题片拟定恰当的节目名称是()金字塔种姓制度公民大会会场圆形竞技场A.《大河古国》 B.《海洋文明》 C.《建筑遗迹》 D.《文明之路》3.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国家是()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吉利C.①拜占庭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葡萄牙 D.①阿拉伯帝国②德意志帝国③西班牙4.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出中国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A.实行土地公有制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经济自给自足 D.居民都是自由农民5.“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学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大学()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6.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B.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C.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7.“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在太平洋上,我们有3个月零20天没有补充营养,只能吃碎成粉末、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这可能是下列哪个船队的航行记录()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8.一位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写道:“英国的贸易是一个建立在非洲基础之上,由美洲商业加海军力量组成的宏伟的上层建筑。”在17—18世纪的英国贸易体系中,非洲地位是()A.生产烟草、蔗糖等原材料 B.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劳动力C.生产火器、机械制品等商品 D.发展海军力量,进行海外扩张9.纪念碑是为了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保存于后人心中而树立起来的建筑,下图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位于美国莱克星顿的一座纪念碑,位于哥伦比亚玻利瓦尔广场的一座纪碑座上是一尊手握步枪的民兵铜碑座上的人物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10.“时而是院士,时而是英雄,时而是航海家,时而是木工,他以一颗包罗万象的心,充当皇位上永不停歇的劳工。”诗人颂扬的这位沙皇推行的改革给俄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B.赶上了西欧发展水平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开启了俄国现代化进程11.有历史学家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A.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君主专制制度都得以废除C.都实现了民族解放独立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2.19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13.下列有关文学与艺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B.西班牙画家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C.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20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D.但丁的《最后的晚餐》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14.工业化的标志,就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农业到工业的转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从1928年到1940年的12年里,苏联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数量,在其他国家需要30至50年。与苏联劳动力快速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废除封建农奴制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推行新经济政策 D.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5.华为从1987年成立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全球设立了17个研究所,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大力推行员工本地化。产品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中国经济呈现本土化趋势 B.地区经济呈现区域化趋势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世界局势呈现多极化趋势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0分,共40分)16.写读书笔记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下面某位同学的读书笔记及相关图片、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读书笔记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相貌英俊,擅长狩猎,13岁师从亚里士多德。他的一生一直处在连续不断的胜利之中,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他先后进攻波斯帝国、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进入罗马帝国。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公元前331年,他进入两河流域与波斯大军再度会战并灭亡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被称为“马其顿帝国”(1)在读书笔记中,存在两处史实性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材料二:拜占庭通过检送古籍,接纳西方学者留学以及在拜占庭领土上开展希腊化学术活动等渠道,使古典文化与意大利保持了密切联系。拜占庭文化长期在意大利的渗透,为公元13、14世纪兴起的研究古籍之风创造了条件,是晚期拜占庭学者的大量到来,他们将希腊语、人文主义思想和新艺术风格带到了意大利。——乔丹《论拜占庭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拜占庭“为公元13、14世纪兴起的研究古籍之风”创造了哪些条件?(2分)材料三:阿拉伯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合部位,8世纪中叶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又横贯东西,因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一方面从西方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另一方面又从东方吸收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因此阿拉伯文明兼有东西方文明的特征。——选编自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教材(3)根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的地理因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一例说明其“桥梁”作用。(1分)(4)综上,三则材料反映了古代文明交流的哪两种方式?(2分)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了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恩格斯《德国状况》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联盟的伟大革命。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为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列宁《论尤利乌斯的小册子》(1)依据材料一,恩格斯肯定拿破仑的原因是什么?(一点即可,1分)根据材料二,列宁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的是怎样评价的?(2分)材料三:美国的建国者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2)材料三中的“分权理论”源于哪个运动?(1分)美国通过什么文献实现了“分权和制衡”?(1分)材料四: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是这场变革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3)材料四中“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的这场变革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2分)依据材料四回答,这场变革对英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材料五: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4)材料五中提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体指什么?(1分)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样,它(列强)的野心没有尽头……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天边才是它们的界限。而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退,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1)根据材料一,概述列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1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英国“国势日衰”的原因是什么?(1分)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1分)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1)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这场革命”爆发带来的影响?(1)材料四: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4)请为“一战促进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结论举一例。(从领导人、事件、影响三个方面展开)(4分)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斯福“新政”初期,工商界攻击它是社会主义,他们提出的理由,主要是联邦政府干预经济过多。但“新政”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法西斯主义,那“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学者指出,1933至1938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1)据材料一,回答“工商界攻击它是社会主义”的原因。(1分)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某学者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材料二: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渐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劣势,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初期,处于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能制止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是什么?(2分)此处禁止答题材料三:日本在偷袭珍珠港后才通知美国,停止日美谈判。愤怒的美国人奋起参战。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轴心国对美宣战。美国、中国、拉丁美洲国家对德国、意大利宣战。——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影响。(2分)材料四: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战后和平致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摘编自张晓明《冷战及其遗产》(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根本原因(1分)指出美苏两国20世纪40年代“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在欧洲的表现。(2分)
沈河区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数据采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3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DACACDBCDDDADC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19题10分,共40分)16.(10分)(1)罗马帝国改为埃及(2分);马其顿帝国改为亚历山大帝国(2分)。(2)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籍,接纳西方学者留学,开展希腊化学术活动(任选两个,2分)(3)阿拉伯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合部位(1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经阿拉伯传到世界各地)(1分)(4)战争与征服(1分)、和平交往(1分)17.(10分)(1)拿破仑传播革命思想、摧毁欧洲封建制度、将《法典》推行到欧洲各国(1点即可)(1分)拿破仑早期对外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1分),后期对外战争为军事侵略性战争(1分);(2)运动:启蒙运动(1分)文献:1787年美国宪法(1分)(3)“动力革命”:改良蒸汽机;(1分)“运输革命”:发明火车机车(1分)影响:从农业国变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面租赁合同修复协议书
- 长租公寓租赁合同协议书
- 防护网工程销售合同范本
- 法人替公司还款合同范本
- 消防项目安全施工协议书
- 瑕疵生态板出售合同范本
- 物流人力合作合同协议书
- 销售咨询服务合同协议书
- 用于工作安置的合同协议
- 电梯门框安装合同协议书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经济学(本)》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6)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 CJ/T 30-2013热电式燃具熄火保护装置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巩固)
- 调岗协议书合同补充
- 2025香河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果蔬产业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春季高考)全省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护士考试理论知识整合试题及答案
- 门诊部医保管理制度
- JT-T 329-2025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