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下列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状况说法正确的是()①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和使用磨制石器。②新石器时代,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③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④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国家已经产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远古时期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会简单的用自然火、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和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①项错误;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②项正确;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培育、种植水稻,从事原始农业,③项正确;大汶口遗址距今4000-5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仍处于部落时期,国家还未产生,④项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西周时期中国人形成了亲戚观念。父母,祖父母,叔伯、婶婶,姑姑是血缘关系中最近的亲人;外祖父母,舅舅、舅妈,姨妈是血缘关系第二重要的亲人。材料反映了A.宗法制影响了亲戚观念 B.西周亲戚体系较为庞大C.男尊女卑观念开始形成 D.宗族凝聚力在逐渐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最近的亲人、第二重要的亲人”等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近远疏划分的,也就说明了宗法制、宗法观念影响了亲戚观念,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周亲戚观念的形成而非亲戚体系较为庞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男尊女卑和宗族凝聚力的问题,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了重大发展,农业进步,工商业繁荣,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根源于()A.井田制的发展 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C.统治者的重视 D.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农业进步,工商业繁荣,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经济发展的根源是生产力的进步,即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经济发展,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排除A项;统治者重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并非根源,排除C项;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出现,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使得各流派的思想得以传播。这种现象促使()A.全社会文化水平整体提升 B.贵族政治得以确立C.形成比较自由的文化风气 D.法家学派居于主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随着私学的出现,知识分子有了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及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私学,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形成了文化风气开放自由的现象,C项正确;“全社会文化水平整体提升”表述不准确,夸大了百家争鸣的影响,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不断遭到破坏,使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法家学派居于主流地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5.在历史课上,一位学生在评价秦朝确立的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它)保持了与远古神祇圣哲强烈联想的这个称呼,恰当地象征了一个人的政治成就。该制度()A.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D.促进了文化交流交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保持了与远古神祇圣哲强烈联想的这个称呼”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C项正确;秦朝确立了官僚政治,家国同构的特点还有体现,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秦朝通过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但郡县制与远古神祇圣哲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一个制度,无法体现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6.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至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B项正确;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形成,并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湮灭,排除C项;秦朝并不属于早期国家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7.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期,淳于缇萦的父亲被诬告受肉刑,淳于缇萦上书称死者不能复生,断肢体不能再续,愿代父受刑。皇帝为之感动,并说不可未经教化就施刑,于是宽免其父并废除肉刑。从中可以看出()A.政府取消了对民众的刑罚 B.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 D.统治者重视德政和孝道【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汉文帝肯定缇萦救父的行为,强调教化为先,并废除肉刑的故事,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重视孝道,推行德政,D项正确;缇萦救父只是个案,西汉政府取消了残害身体的肉刑,并未取消刑罚,排除A项;材料与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排除B项;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才得以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8.某同学在历史笔记中列举了“推恩令”“初置刺史”“尊崇儒术”等措施。由此可知,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A.周武王推行分封制 B.汉高祖建立汉朝C.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D.汉光武帝重建汉朝【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推恩令”“初置刺史”“尊崇儒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汉武帝时期“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发展和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的政策,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所以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内容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汉高祖建立汉朝无关,排除B项;因“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9.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南方某地出现了亩产五石稻的高产纪录,南朝时亩产则增长到十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一斛即一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民南下,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B.政府推行重农政策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大批水利工程兴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三国时,南方某地出现了亩产五石稻的高产纪录,南朝时亩产则增长到十石”及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江南地区获得开发,从而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A项正确;政府的重农政策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水利工程兴建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0.据史书记载,北朝族际通婚十分普遍,其中鲜卑族与汉族联姻占绝大多数,“胡汉不同”“夷夏有别”的观念在两民族间已渐渐淡化。这主要是因为()。A.商鞅变法 B.唐太宗的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从而使夷夏观念在两民族间逐渐淡化,C项正确;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唐太宗时期,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北宋积贫积弱的问题,不涉及族际通婚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1.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和全国连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以后(中国)。据材料,大运河开通后,扬州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余杭从边境前哨发展为繁荣的商业城市等,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大运河对全国经济格局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开通大运河是在隋朝统一之后,排除C项;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唐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减。780年,政府开始推行两税法。该税制的推行A.消除了贫富差距 B.强化了人身控制 C.加速了白银流通 D.改变了征税标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中期均田制瓦解,租庯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简化了税收名目和增加了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两税法并不能“消除”贫富不均,排除A项;两税法减弱而非增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加速了白银流通,排除C项。故选D项。13.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此变化所反映的本质是A.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B.中央官员数量增多C.大臣分工逐渐明确 D.丞相负责军事责任【答案】A【解析】图一是三公九卿制度,图二是三省六部制,图片显示由一个丞相到三个丞相,主要是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A正确;B中官员多不是本质问题;C中分工不符合题意;D中丞相仍然专管政事,不是军事。14.下表内容为唐宋文学作品对两税法实施后的社会状况的记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实施两税法()内容出处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送张使君赴饶州》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卖翁。《贾客乐》兖州有民家妇,姓贺氏,里人谓之织女。父母以农为业,其丈夫则负担贩卖,往来于郡。《太平广记》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消弭政府对农民的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弃业长为贩卖翁”“丈夫则负担贩卖”及所学可知,两税法以钱代役使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这使得部分认为耕田不如经商获利快的农民转而经营商业,说明两税法有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农民的赋税负担有所减轻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C项;“消弭政府对农民的控制”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15.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个别人坚守道统而排斥异端之外(如韩愈),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这一现象。反映了()A.三教合一弥漫到社会各个领域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思想文化C.思想活跃、开放包容的社会现实 D.传统文化在交融借鉴中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个别人坚守道统而排斥异端之外(如韩愈),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这一现象。”可知,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不再单纯推崇儒家,而是深受佛道思想影响,这在唐朝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三教并存,内部意识形态方面始终保持着混合兼容的状态,进而反映出唐朝是思想、文化上最为宽松的时期,显示了当时思想活跃、不拘一格的社会现实,C项正确;材料的重点不是三教的融合,也未反映出社会各个领域受三教合一影响,排除A项;三教并存并不是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产生的,没有必然逻辑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借鉴,也未体现走向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
16.赵州桥凝聚了一代桥梁工匠李春的智慧、汗水和心血,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的空腹式单孔圆弧拱石桥,千余年来经历了数十次地震,依旧巍然屹立。这可以用来说明()A.战国时期赵国交通事业发达 B.秦汉桥梁建造技术世界领先C.魏晋时期小农经济的发达 D.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这表明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D项正确;李春是隋朝人,ABC项时间不符,排除。故选D项。17.下面的图表所示为宋太祖至宋真宗三朝年间禁军的数目。这一变化A.直接导致中央集权的衰弱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为后来财政危机留下隐患 D.改变了重文轻武国策【答案】C【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宋太祖至宋真宗三朝年间禁军的数目大大增加,这带来养兵费用剧增,造成了财政负担,故C正确;这和中央集权的衰弱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这无法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错误;重文轻武的国策没有变化,故D错误。18.20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说明绍兴和议()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使南宋与金实现永久和平C.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D.促进了宋金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并所学知识可知,绍兴和议使宋金边境实现了短暂的和平,有利于宋金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绍兴和议是南宋胜利背景下的和议,反映了南宋政府的软弱,排除A项;绍兴和议并未实现永久和平,排除B项;使南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另有民间谚语又云:“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的赋税重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江南粮食产量极高 D.南方经济地位重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材料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均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东南沿海赋税沉重,故排除A;材料说明宋代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而不是开始南移,故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江南粮食产量极高,故排除C。20.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下材料:“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行省制度”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南宋与金政权的对峙 B.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D.宋元思想文化高度繁荣【答案】B【解析】“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忽必烈建立元”、“实行行省制度”都与蒙古族有关,反映的是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故B正确;材料与南宋、金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排除C;材料也不能看出宋文化发展情况,排除D。21.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瓷窑各具特色,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两浙人欢迎;有的窑“器尚青白”,最受湖、川、广人喜欢;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受川、广、荆、湘人欢迎。由此可知()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 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宋朝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瓷窑各具特色……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受川、广、荆、湘人欢迎”,可知,景德镇面向不同的地区,生产不同特点的瓷器,进而推动制瓷业的发展,说明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B项正确;仅从景德镇一地,无法得出制瓷业的地域特点,排除A项;无对比,无法得出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制瓷业的经营方式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22.宋颁布《皇祐官庄客户逃移法》,规定只能役使客户本人,不能役其家属;不能强迫卖田、欠债者为客户;客户死后许其妻改嫁,允许客户自将女儿出嫁等。这反映出当时()A.庄园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B.主客户间矛盾消失C.官营手工业的弊端显露 D.主客户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守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规定只能役使客户本人,不能役其家属;不能强迫卖田、欠债者为客户;客户死后许其妻改嫁,允许客户自将女儿出嫁等”及所学可知,北宋时期以法令形式维护客户家人自由合理权益,佃农家属不受约束,不能强迫其卖田,这反映出宋代佃客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庄园经济的发展状况,庄园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是在魏晋时期,排除A项;“主客户间矛盾消失”表述错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上主客户之间的关系,并非官营手工业的经营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23.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即便在临终前的生病期间,仍是“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设立中朝 B.废除宰相 C.设置军机处 D.宦官专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朱元璋在明初实现了空前的集权之后,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集权与效率的矛盾。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是在超乎寻常的勤政中度过的”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朱元璋时期,废除宰相,所有政务集中于皇帝,导致皇帝应接不暇,B项正确;设立中朝是汉代的措施,排除A项;军机处是清朝的中枢机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朱元璋时期,并没有宦官专权,排除D项。故选B项。24.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需要停泊、晾晒货物等,经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同意,葡萄牙正式入居澳门。此后,葡萄牙人修造炮台,设官置署,筑室建房,进行移民。这反映出()A.明朝政府主权观念淡薄 B.儒家思想根深蒂固C.放弃了闭关自守政策 D.中国完全融入世界市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葡萄牙逐渐占据了我国的澳门,而在这个过程中澳门的地方官没有进行制止,反而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说明此时的政府主权观念淡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相关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闭关自守的政策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完全融入世界市场的结论,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5.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郑成功乘机进兵台湾,荷兰人乞和。他说:“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反映了郑成功进兵台湾的主观因素是()A.顺治帝驾崩带来机遇 B.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C.郑成功对台湾归属的认知 D.荷兰人战败请求乞和【答案】C【解析】根据“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可知,郑成功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荷兰应当归还中国,对台湾归属的认知是郑成功进兵台湾的主观因素,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BD项不是郑成功进兵台湾的主观因素,排除BD项。故选C项。26.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湖北江陵县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一群农村流氓抢劫了附近的富有人家。该户主认出了抢劫者,事后当即报官。但这样一个小小案件,换了五任地方官,居然还没有结案。这一现象揭示了()A.清朝盛世潜伏统治危机 B.明朝社会治安状况不佳C.清朝官匪勾结现象普遍 D.清朝官员缺乏实际权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乾隆四十三年,一个小小案件,换了五任地方官,居然还没有结案,这一现象揭示了清朝盛世下潜伏着统治危机,A项正确;清朝社会治安状况不佳只是材料现象,不是本质,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清朝官匪勾结现象普遍,排除C项;清朝官员缺乏实际权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7.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发展较快,如榨油业发达的石门镇,“居民尽逐绫绸之利”的盛泽镇及作为粮食集散地而闻名的平望镇。据此可知,江南市镇经济()A.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 B.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C.区域专业化经营明显 D.改变了传统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明代中后期,工商业市镇兴起,不同的市镇有专门的行业,这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经营的特征,C项正确;工商业市镇的发展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之上,并不会阻碍当地农业发展,排除A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并不一定会导致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排除B项;传统经济结构主要是种植结构,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8.清代作家刘继庄曾写道:“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作家焦循写道:“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体现了戏曲()A.遭到社会上层的抛弃 B.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C.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D.成为民间唯一的娱乐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可知,清代的平民多喜欢观看戏曲,观看戏曲已经渗透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说明戏曲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清代社会上层抛弃戏曲的结论,表述错误,排除A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夸大了戏曲的影响,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戏曲并不是民间唯一的娱乐方式,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29.鸦片战争前,诗人龚自珍曾写诗描述当时社会:“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昂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材料反映出当时A.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B.自然灾害比较频繁C.清朝吏治腐败严重 D.清朝边疆危机严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国赋三升民一斗”等信息可知,官府利用收取赋税的机会大肆搜刮老百姓,民众不堪重负,反映出当时清朝的吏治腐败严重,故答案为C项;材料未出现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信息,排除A、B两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边疆危机的信息,排除D项。30.魏源根据林则徐主持汇译的《四洲志》编写了《海国图志》,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表明()A.魏源完全抛弃了儒家思想 B.西方文化开始向中国渐进式渗透C.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出现新变化 D.了解西方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魏源根据林则徐主持编辑的《四洲志》编写了《海国图志》,被当时誉为了解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坚船利炮震醒了一批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出现新变化,C项正确;“完全抛弃”说法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西方文化渐进式渗透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唯一性”,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31.杨秀清在《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责问五十条诰谕》中写道:“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主张要消灭阶级差别 B.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C.正确认识到英国本质 D.主张与西方平等通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可知,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是主张与西方平等通商,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阶级差别,排除A项;材料主张与外国通商,不是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正确认识到英国本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2.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之日,罗拔诺夫向德、法两国驻俄使节声明:“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他正式邀请德、法两国参加共同对日干涉的行动。三国干涉还辽()A.成功遏制了日本侵华的企图 B.表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体现了列强在华利益的冲突 D.旨在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答案】C【解析】《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损害了沙皇等列强在华利益,故俄国联合德法进行干涉,C项正确;三国的干涉只是制约了日本的侵略,并没有成功遏制了日本的侵华的企图,排除A项;材料与瓜分中国狂潮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外交官所说的话是外交用词,并不是出于维护中国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33.19世纪后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不断深入。其强化入侵者的政治特权,欺压挟持官府,非法干涉政务,侵占房产土地,盘削中国民众。此外,教会还庇护恶徒,大力宣扬基督教,诋毁中国传统文化。材料可用来探讨()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影响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条件C.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D.列强推行“以华制华”的表现【答案】C【解析】19世纪后半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展传教活动,“欺压挟持官府,非法干涉政务,侵占房产土地,盘削中国民众”,“诋毁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反洋教斗争兴起,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C项正确;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排除B项;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体现了列强推行“以华制华”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C项。34.“沙俄得13037万两,占总赔款数的29%。德国9007万余两,法国7087万余两,英国5062万余两,日本3479万余两,美国3293万余两,意大利2661万余两,其余部分由奥、比、荷、西等国分食。”与上述赔款相关的条约()A.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通商口岸 B.实现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C.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0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辛丑条约》的历史信息。《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项正确;“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通商口岸”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了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B项;“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35.孙中山曾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许还要迟一年半载的。”这主要是因为四川保路运动()A.掀起了中国革命的高潮 B.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时机C.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推动了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1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许还要迟一年半载的。”及所学可知,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促进因素,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保路运动对武昌起义的促进作用,而不是强调保路运动掀起了革命高潮,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保路运动并没有推动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排除D项。故选B项。36.“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1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1905年孙中山组建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排除C项。故选D项。3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面粉业和纺织业迅速发展 B.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使西方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一战时期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迅速,A项正确;我国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未使西方列强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8.“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的运动A.提倡自强求富,建立近代工业 B.发动变法革新,主张君主立宪C.提倡民主共和,推翻封建帝制 D.宣传民主科学,一批判封建礼教【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实现民主共和。因此中华民国建立后为了解决“精神困惑”而掀起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批判封建礼教,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D;A是洋务运动,B是戊戌变法,都在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以前,排除AB;C是辛亥革命,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运动,和思想解放无关,排除C。39.据统计,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已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被卷入五四运动的浪潮。这说明五四运动()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开始C.是第一次反帝爱国的运动 D.促进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已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被卷入”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时期,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正确;1921年中共成立,排除B项;五四运动并非第一次反帝运动,在这之前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有反帝特征,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排除D项。故选A项。40.“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1935年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B.遵义会议的召开C.长征的胜利结束 D.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答案】B【解析】1935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毛泽东重新掌握了军事指挥权,B项正确;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排除A项;长征结束是在1936年,排除C项;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0分。4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材料二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宋朝开国后,统治者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创建“士人政府”,……为此,就要恢复作为“士大夫政府”附属物的科举考试制度,用以选拔数以万计的文官去填充它。——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变迁》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2)分别指出魏晋和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为创建“士人政府”采取的措施。(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答案】(1)朝代:西汉(汉朝)。流派:儒家。(2)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特点:分科考试;择优录取。(3)措施:实行重文轻武政策。(4)价值取向;以德取人;自由开放;公平公正。【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第一问朝代:结合所知识学可知,察举制出现于西汉时期。第二小问流派:根据材料“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及所学可知,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孝廉,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治国理念。【小问2】本题是列举、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至隋唐时期。第一小问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可得出分科考试;根据材料“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可得出自主报名;根据材料“由官府择优录取”得出择优录取。【小问3】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就要恢复作为‘士大夫政府’附属物的科举考试制度,用以选拔数以万计的文官去填充它”及所学可得出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小问4】本题是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可得出以德取人;根据材料“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可得出自由开放;根据材料“择优录取”得出公平公正。42.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凝聚和锤炼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小学生数学兴趣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 家庭环保行动指南迈向低碳生活的具体步骤
- 二零二五年度舞蹈比赛赞助与支持合同3篇
- 2024高端混凝土施工项目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最简化版艺术品销售协议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碎石供应链合同5篇
- 家居色彩搭配与装饰风格
- 2024高空施工安全简单协议书范本
- 2024高端婚礼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音乐学习期末报告模板
-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临床路径
- (完整版)市政工程施工工期定额(定稿).docx
- 商业发票INVOICE模板
- 2006年工资标准及套改对应表(共7页)
- 超声波焊接作业指导书(共8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PPT
- 双梁桥式起重机设计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PT课件
- 废弃钻井泥浆和压裂返排液无害化处理研究报告
- 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抢答器.doc
-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异议处理申请书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