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导学案(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导学案(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导学案(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导学案(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导学案(无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下学期◆高一月日班级:姓名: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2-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习目标【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必要性及主要举措,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年表排序、事件分类、历史分析等方法,归纳梳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史料实证】运用史料探究中国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历史解释】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外交领域的开创性。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家国情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成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培养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课前自主探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条件都有哪些?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都有哪些?3、为什么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4、中华人民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5、阅读教材,为了巩固新政权,做了哪些努力?6、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的政权有何国内外的压力?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应对的?7、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是如何铸就的?8、根据材料分析土地改革的背景、目的、概况、实质和意义?9、毛泽东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第二次决战”?10、人民政权采取什么措施稳定了物价?结果如何?目的和实质是什么?11、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分析“银元之战”和“米面之战”的实质?12、通过材料对比新旧中国的外交有何不同?1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在建国初期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内涵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国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政策?14、用史实具体说明五十年代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哪些成就?具有什么意义?15、与“一边倒”相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特点?它的提出具有什么意义?16、根据“一五”计划的成就,说明“一五计划”工业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什么意义?17、根据“一五”计划成就巨大的原因?18、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概念解读】1、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消灭资本主义,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2、印度支那中南半岛,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半岛,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主主要包括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中国称为“中南半岛”,国际上称为“印度支那”,这次会议上主要想解决越南、老挝、柬埔寨与法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最后实现停战。3、过渡时期(1949-1956)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时期。两大任务: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课前自主探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1)政治条件: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2)政策上: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3)思想上: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4)组织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内容:①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建国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等几个重要文件;③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④规定国旗、代国歌、首都、国徽等2、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⑴决定:①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②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③接受施政方针《共同纲领》。⑵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3、历史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二、人民政权的巩固军事上:⑴肃清残敌,剿匪镇反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肃清土匪和反革命武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背景: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扰中国统一;③美国组成“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经过:①1950年10月,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同意进行谈判。③国内支援: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结果:1953年夏,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影响:①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巩固了新政权,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鼓舞了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国家而团结奋斗;④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经济上:⑴土地改革背景:①新中国成立时,全国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直接原因)②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目的: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一五计划”)开辟道路概况: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上完成了士地改革实质: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的调整)意义:①农民获得土地,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⑵平抑物价、统一财经背景:①国家财政困难②投机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物价飞速上涨,市场混乱。措施:①“银元之战”(行政、法律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治标实质:党和政府与资本家争夺市场领导权。②统一财政经济——治本结果:①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⑴外交方针: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结果: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掀起了第一建交高潮。⑵外交成就: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特点:包容性和开放性意义:①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B.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间:1954年4月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结果:①因美国的阻挠,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②由于中国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意义:显示了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C.亚非会议时间:1955年印尼万隆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成果:“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意义:①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②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经济领域: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提出:1953年目标:①第一个一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⑵实践: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②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2、民主法制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⑵政治制度体系的确立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3、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当堂检测一、选择题 1.下图为1950年澄海火柴厂的火花(即火柴盒贴画)。图中划船者是一位世代生活在广州市珠江上的水上人家女孩。据此可推知,该火花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描绘贫苦大众解放后的新生活B.记述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新变化C.展现三大改造的新成果D.彰显男女平等的新气象2.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3.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4.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5.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军管会在接管城市时明确要求:对旧政权人员一概不许称伪人员,对企业生产机关必要时可冠以“原”字,对学校除需要更改名称的外,仍称原名。这些要求(

)A.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工作原则 B.贯彻了团结建国的精神C.落实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 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要6.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B.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7.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对华贷款最多的国家不断变化,1840~1911年是英国,1911~1927年是日本,1927~1949年是美国,1949~1960年是苏联。对上述变化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国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B.世界上主要国家对华政策性质的变化C.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援依赖程度的变化 D.国际局势影响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8.1951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民主人士及大学教授愿意去看土改的,应放手让他们去看……吴景超、朱光潜等去西安附近看土改,影响很好,要将这样的事例教育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毛泽东指示(

)A.应赋予人大代表以充分的权力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调研D.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树立典型9.1950年9月,中共中央将《关于东北工厂迁移问题的意见》下发到东北局,10月初,东北南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兼有部分轻工业的23家工厂正式向北迁移,一个月之内相关设备和人员全部到位。这一举措是为了(

)A.平衡地区差异 B.调整工业结构C.应对朝鲜战争 D.恢复国民经济10.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11.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的财经工作方针。这一变化(

)A.促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3.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某国际会议上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作出的重要贡献有(

)A.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阐述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14.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15.东北机器制造厂尉风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

)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苏南行署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苏北与山东,他们对当地的方言、生活习惯存在隔膜感。苏南行署通过各级民政机关执行苏南区党委制定的抚恤措施,还通过发动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对解放战争中牺牲军人的家属提供经济补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这体现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B.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初步形成C.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步进行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运用17.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