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入门——《世说新语》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后面的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解释下列加点字:1、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而日中时远也()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5、孔子不能决也()6、孰为汝多知乎()()()()二、句子翻译: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三、内容理解: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相传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所撰。2、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他们的可贵精神。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二、注音: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三、解释词语:(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2)内集:家庭聚会。(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速(7)欣然:高兴的样子(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四、翻译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五、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六、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参考答案: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4、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5、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风中舞。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注音: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二、解释词语:(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4)至:到(5)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6)乃至:(友人)才到。(乃:才。)(7)时年:这年(那时)。(8)戏:玩耍,游戏。(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11)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12)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3)信:诚信,讲信用。(14)礼:礼貌。(15)惭:感到惭愧。(16)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17)顾:回头看。三、翻译句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四、问题探究: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2、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参考答案: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3、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参考答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参考答案: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参考答案: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我觉得元方的做法值得赞赏: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或者我觉得元方的做法不太好: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6、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参考答案: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雪骤()柳絮()无奕()差可拟()尊君在不()谢太傅()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与人期行(5)未若柳絮因风起(6)相委而去(7)元方入门不顾(8)下车引之3.填空。【★★★】(1)《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均选自(人名)《》。(2)《世说新语》是____文学家____组织人编写的。主要记述了____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____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称为“____”。《世说新语》是六朝____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体作品的影响颇大。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5.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人的称谓,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称,哪些属于谦称?(填写序号)(1)敝人(2)卑职(3)陛下(4)令尊(5)寡人(6)足下(7)令郎【★★★★】(8)老朽(9)麾下(10)君(11)公(12)臣(13)愚(14)阁下(15)不才敬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当客人骂元方父亲时,元方的回答很是技巧,请品析其妙在何处。【★★★★★】(1)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给文中画线语句添上省略的部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9.翻译下列句子。【★★★】(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0.友人已经认错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无礼吗?说说你的理由。【★★★★】11.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也遇到了朋友不守信用的情况,你会怎样处理问题呢?【★★★★】【拓展延伸】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13.翻译文言语句【★★★】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
)方(
)欲(
)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非君子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①神:灵性。②厮:相互。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A.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1.解释画线词语。【★★★】(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处之不易①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解]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1.解释画线的词。【★★★】(1)辄拾以啖之
(
)
(2)盘外无余肴(
)(3)亦缘其性真素
(
)
(4)勿以我受任方州(
)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C.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解释加点词。【★★★】(1)前后类如此(
)
(2)是时(
)
(3)往往以多相夸(
)3.翻译。【★★★】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六一居士传(节选)
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1.解释:【★★★】揠(
)
归(
)
谓(
)
益(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请君入瓮》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ì):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一、解释加点的词。【★★★】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十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______________(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______________(3)、曹沫三战所亡地______________(4)、欲倍其约______________(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会活动总结范文15篇
- 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15篇)
- 法治社会+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初级会计实务-《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卷263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模考试卷110
- 二氧化硅壳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自润滑性能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离婚子女抚养权协议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健康产业养生顾问劳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净水设备售后技术支持与用户满意度提升协议3篇
- 软件行业美工工作总结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铁路局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学课件
- 2024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肖像绘画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6讲 阻燃纤维及织物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三创赛获奖-非遗文化创新创业计划书
- 封条模板A4直接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