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5篇)【教材分析】
《梅花》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这首诗从神态、颜色、香味3方面描写了梅花的特点: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树冒着寒冷单独开出了洁白的花朵,远远看过去就知道那不是雪,由于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虽仅有20字,却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色洁如雪、暗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高洁、顽强的性格。此诗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大班幼儿的语言构造敏感性有了明显的进展,本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朗通,感受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顽强的品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和梅花的特点,知道“凌寒单独开”的寓意。
2.能根据古诗的的律、节奏有感情地明通。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梅花高洁、顽强的品行。
【活动预备】
自制课件《梅花》、古等曲(渔舟唱晚)、“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拥抱冬天)。
【活动建议】
1.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
(1)引导幼儿争论画面内容。
提问:画面中是什么季节?梅花盛开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2)简洁介绍古诗的名称、。
教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2.请动儿倾听古诗,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1)教师有感情地朗通古诗,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特有的的律和节奏。
(2)组织幼儿沟通、争论,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
提问:寒冷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哪句古诗突出了梅花的特点?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结合幼儿的答复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忙幼儿理解诗的意境。例如: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几枝梅花在墙角顽强地直立着,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由于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
3.鼓舞幼儿尝试按节奏和的律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的律美。
(1)引导幼儿尝试仿照教师朗读通的的律、节奏,和教师一起看图朗通古诗。
(2)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朗通,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3)组织幼儿通过个人、小组、集体、配乐等形式进展朗通表演,体会古诗的意境。
(4)组织“小诗人朗通会”,鼓舞幼儿大胆朗通古诗。
4.引导幼儿感受梅花高洁、顽强的品行。
请幼儿围绕“你认为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为什么”进展争论、沟通,感受梅花高洁、顽强的品行。
【活动延长】
幼儿自主阅读《拥抱冬天》第14页,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附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小资料
梅的生长很有特点:先开花,后长叶。它的花也很有特色,假如你认真地数一数,就会发觉它的花是5解,或者是5的倍数,散发出淡淡的芳香。有的梅果,有的不结果,假如它的花只有一层,那么它有很大可能鲇果,它的果子味道酸;假如它的花有两成两层以上,就很少结果,只能供人欣赏了。梅花有大红、红、白色、黄色等多种色,植物学家们还新培育了其他顺色的梅花呢。梅花在百花调本的冬天给大家带来更多美的事受
中班奥尔夫音乐唱歌《小黄鸭合唱队》优质课视频+课件+教案+音乐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季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风光,第一、二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风光点缀得颜色鲜亮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其次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曲折、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慨。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颜色鲜亮,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爱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自学、小组合作
学法:自主、小组合作争论
五、教学预备
卡片、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赠刘景文》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争论沟通,教师相机点拨想到了什么。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沟通自己的体会,沟通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像,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像-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季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其次课时
《山行》
(一)小组合作,争论自学
1.依据学《赠刘景文》的阅历,争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二)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争论解决。
(三)启发想像。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读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读,一个个人朗读。
附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于刘径残君菊霜寒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预备
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
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现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见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奇)
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今日,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乞”三声,区分乞──气)
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四人小组沟通、抽说、补充。见124页)
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
2、学“霄”(“霄”夜。上“雨”字头,下“肖”)
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
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①四人小组沟通、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加沟通补充。
②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③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见后
④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再出示故事课件)
5、出示简笔画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
四、读诗,理解大意。
1、依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
2、四人小组沟通,师参与。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
4、读诗、背诗
①齐读
②竞赛朗读(男女生)
③同桌互读
④齐读
⑤背(提示:依据第1.2句意)
a、自背
b、相互抽背
c、齐背
五、拓展
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见一次。
其次课时
一、引入课题,讲嫦娥故事,体会丰富的想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其次首古诗《嫦娥》。齐读课题。
2、依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
①四人小组沟通(出示资料)讲故事,师参与。
②抽讲,其余补充或教师补充。
③出示嫦娥神话故事课件(师配说白,见后。)
④每生自己讲讲(再次出示课件)
⑤从这个神话故事,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二、学诗及生字
1、读诗留意生字读音
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
“烛”(翘音,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所以“火”字旁,右“虫”。)
“晓”(天快亮时,左“日”旁,右“尧”右上没一点)
3、学诗
①依据课前预习自学诗意,四人小组争论,(争论沟通不懂的地方),教师参加。
②抽说,师生一起依据上下诗意和信息理解诗意。(启发:“第一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可知是人间。“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上映着烛影,说明是夜晚。)
诗意:烛影映在云母屏风上,快天亮了,仆人公都没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独,猜测嫦娥应当懊悔吃了不死仙药。
③读诗、读诗
a、自读
b、互抽读
c、齐读
d、背
三、拓展
课后搜集其它神话或明间故事,预备园地八故事会讲。
资料:仙人嫦娥来到人间后怕死,丈夫羿经过千辛万苦到西王母那里要了一粒不死仙药,西王母叫他们夫妻吃了长生不老,嫦娥不想当凡人想成仙,就把灵药一人吃了,她立即飘起来,朝窗外飞去。丈夫羿飞回急得喊起来,嫦娥身不由己越飞越高,懊悔不该私自吃了药。飞到南天门她怕称赞,就转身向月亮飞去。月亮里有一只玉兔,一棵桂花树和一只蟾蜍,她感到很冷清,很懊悔,很多年后,吴刚被罚到月亮砍桂花树。现在,玉兔、嫦娥、吴刚还住在月亮里。不信,你朝月亮看看。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读两首诗
2、说诗意
二、讲讲另外的神话故事(四人小组)
三、写字
1、自己分析音形义(行用学过的方法分析)
2、抽说易错,应留意的地方
区分乞──气”晓”右上角不要添一点,“霄”上扁,盖住下。区分偷──愉
3、写
4、评比。
四、作业:回家听写。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解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绽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解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沟通。
二、学习《赠汪伦》
1、叙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出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爱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常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愿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同意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仆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1)依据课文解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登记来。
(2)小组争论、沟通,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沟通自学状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意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教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意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忱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每天用美酒盛情招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忱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招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着村民踏歌相送。全部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假如采纳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方可用感慨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感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方和夸大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方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方“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师:这里运用比方、夸大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意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
③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赠汪伦》。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赠汪伦》
二、学习《回乡偶书》
1、解题:理解“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及背景。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家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顺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3、教师范读,学生思索: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
4、学生读熟古诗,借助课文解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
5、小组内沟通自学状况。
6、当“小教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教师”发问,“小教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答复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忙。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转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8、指导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四、作业
熟读古诗并背诵。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存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精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悟是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存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具预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衬托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颜色。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课件庐山画面。)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诞生字读一读,留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索: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沟通,教师随机点拨。
4、组织沟通或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展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忙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教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沉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似乎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三、图文对比,熟读成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让学生看图读文,依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相互背。
四、稳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状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以下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沟通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教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局部与“云”的区分,右下局部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4、学生先观看范字,再书写,教师巡察指导。
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两行描写看到的景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后两行是的想象。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竞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提醒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供应合同范本
- 企业修路合同范本
- 2025年衡水驾驶员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中介交易服务合同范本
- 会展项目服务合同范例
- 2025年昆明道路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官方题下载
- 修车配件合同范本
- 出租合同范本版
- 农村水源地租赁合同范本
- 与演员合作合同范本
- 收费站稽查管理制度
- 老年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
- NB-T31056-2014风力发电机组接地技术规范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重点总结
- DL5190.5-2019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
- 农信银支付系统文档
- 华为认证HCIA-Security安全H12-711考试题库及答案
- 建筑工地春节前安全教育
- (正式版)YST 1682-2024 镁冶炼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 DL-T 5148-202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条件-PDF解密
-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