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读书:目的和前提【教学目标】1.掌握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方法。2.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难点】1.筛选提取文章的主要观点,明确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重点)2.理解通过阅读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前提的原因。(难点)【教学方法】问题探讨,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只作适当点拨。【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想】《读书:目的和前提》是一篇有关读书的随笔,因此不宜把本文作为典范的议论文来教学。本设计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弄明白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进一步认识阅读文学经典的重要意义和正确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书:目的和前提》节选自《黑塞说书》。当时社会上有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出现了一种浮躁的心态,觉得读书是枯燥无味的,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学会享受人生。本文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随笔。作者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建议人们通过读书提高修养,以达到使心灵和个性完善的目的。1.作者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1962),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黑塞爱好音乐与绘画。他的很多诗都充满了浪漫气息,使他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代表作来探索人性,建议人们通过读书提高修养,以达到使心灵和个性完善的目的。有《在轮下》《荒原狼》《彼得•卡门青》《玻璃球游戏》等。其中《荒原狼》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黑塞写了不少歌咏自然景色的田园诗。他非常仰慕中国文化,特别崇拜孔子、老子、庄子。“老庄哲学”对他的创作有明显影响。2.黑塞与中国文学:“我在满三十岁以后,还压根儿不曾料到,世界上还有着一种如此美妙的中国文字,还存在着一种极富特性的中国人生观和人道精神,它们不仅为我所喜爱和珍视,甚至于变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归宿和第二故乡……我对中文一字不识,也从未到过中国,却有幸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经典中找到自己的种种预感证实,找到了一种精神气氛和故乡,一种我只是从自己的出身和语言所造成的世界里才获得过的感觉。”3.关于读书的名言: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
——高尔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4.名人读书观:鲁迅: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朱熹: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陈景润:三心:信心,决心,恒心。契诃夫(俄):三个头脑:天生一个,从书中得来一个,从生活中得来一个。刘向(西汉):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夜游。苏霍姆林斯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像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二、检查课前预习1.注意下列字词。狭隘(ài)跋涉(bá)慰藉(jiè)麻痹(bì)戕害(qiāng)卷帙(zhì)发掘(jué)时髦(máo)望洋兴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感到力量不够,无可奈何。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2.点出本文文学常识——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论,且不受字数限制。3.请概括: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教养”的特定内涵是什么?明确:作者把“真正的修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文章第1段)4.自读课文,筛选提取本文的主要观点。明确:(1)读书的目的是获得教养,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文章第1、2段)(2)读书要有个前提,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之心,有高尚的心灵,有爱心——读书的前提(文章第3、4段)(3)如何正确而恰当地选读世界文学。(文章5、6、7段)(4)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必须读杰作。(文章第8段)5.作者主张以什么样具体的方法去读杰作?请结合课文末段内容简明概括。明确: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在读的时候需要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三、讲评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教师点拨。问题一: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世界文学”?明确: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了。而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如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把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教养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要有“爱的阅读”?明确:(1)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善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个性,没有人格,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2)所谓“爱的阅读”,就是带着一颗善良之心、敬重之心,用温和慈善、悲天悯人的胸怀去阅读,否则也是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的。(主要从文章第4段提取这些信息,书面展示,展示形式为小黑板分条列举)问题三: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