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高二语文高效助教课件_第1页
《包身工》高二语文高效助教课件_第2页
《包身工》高二语文高效助教课件_第3页
《包身工》高二语文高效助教课件_第4页
《包身工》高二语文高效助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身工夏衍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导入新课】打工人,又称打工仔,是现在很多上班族的自称。一句“你好,打工人!”是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更是年轻人在平凡岗位上耕耘属于自己一片新天地的决心。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同样有一群人,他们没有作为个体的尊严,没有生存的权利,没有像样的衣食,在工厂的夹缝里苟延残喘,他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包身工。《光明》创刊号的社评曾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这“新的记录”自然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包身工》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它比较充分、完美地体现出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它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抓往文章线索,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3、学习课文点面结合和在复杂的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法。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学会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12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林家铺子》《祝福》等3【作者简介】《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的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写作背景】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知识拓展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报告文学的特点123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

制度的罪恶。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解题】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一部分(1—8):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他们恶劣的居住条件。第二部分(9—17):记述包身工早餐情景,描述他们恶劣的饮食条件。第三部分(18—25):记述包身工上工情景,描述工厂条件的恶劣。第四部分(26—33):总结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6、(四点一刻)起身

7-11、包身工的来源、身份---------包身工制度的形成12-14、(四点半后)早餐

15-22、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包身工制度的发展23-32、(五点)上工恶劣的劳动条件35-47、(十七点)放工48-50、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33-34、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的膨大——包身工制度的膨胀榨干最后一滴血汗恶劣的饮食条件恶劣的住宿条件

以时间为序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叙事的顺序双线交织,虚实相生以时间为主线组织材料,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片段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主线文中穿插(补叙、插叙)着背景资料,以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恶果为副线,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副线文章线索快速浏览全文,作者从哪些方面再现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吃、穿、住、行速读全文,找出关键信息1.吃(12-13):“洋铅桶浆糊一般的薄粥”“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里面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2.穿(23):“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脏了的湖绿乃到青莲的短衫,下面是无色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3.住(3):每间工房七尺宽,十二尺长——面积约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4.行(21):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总结:包身工没有尊严。她们过着猪狗不如、猪猡一般的生活,被犹如泥土一般的作践”本文通过对包身工一天生活遭遇的描写,概括了包身工的全部悲惨生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并指出了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必将来临的历史趋势。文章主旨研读文本,学习技巧

“芦柴棒”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文中几次提到三次的“芦柴棒”,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思考1

第一次,由除老板外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

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作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剥削者为了不减少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

第三次写她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决不放地回去。

“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虐待和侮辱的缩影。作者虽然只写了一个“芦柴棒”,但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

文章通过对“芦柴棒”的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123选材精当结构安排恰当语言生动有力4点面结合思考2写作特点1.选材精当有感性地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2.结构安排恰当(1)线索分明、内容充实。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将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2)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插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3)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3.语言生动有力(1)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交错使用。(2)点面结合所谓“面”,是指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的“点”,是指典型的人物、事件、场面等。如课文里说包身工悲惨的普遍现象(面),将“芦柴棒”和“小福子”的典型事例详写出来(点)。点面结合↓↑主要是人物的群体描写,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进工厂等等。(血肉)点:典型人物、事件、细节、场面面: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骨架)主要是具体事物描写,芦柴棒、小福子等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探究争鸣

《包身工》自发表距今已80多年了,包身工制度在中国被废除也已经70多年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为了让年轻人记住一段历史,一段国家贫弱、国民苦难的历史明确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可以发挥警钟的作用,警醒人们,防止包身工制度死灰复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生举例,并谈见解感受夏衍告诉我们:工人给资本家当牛马、当虫豸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先人曾付出了无数的生命、血汗和眼泪。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从《包身工》所引起的回忆拓展延伸先人曾付出了无数的生命、血汗和眼泪。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她们所处的旧时代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而我们却拥有这些。为什么?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意义。我们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共享汗水浇灌下的幸福,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要珍惜、不辜负这个时代。总结:夏衍的笔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剖那个时代的“脓疮”,对那个社会进行“刮骨疗毒”,他要告诉世人那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世界,是怎样的真相,进而呼唤善良的人起来抗争。夏衍凭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在黑暗中探索光明。他告诉我们,苦难,是新生,也是希望!《包身工》在选材上注意______,在结构上,以______为顺序,巧妙地将包身工的全部遭遇浓缩在______的生活中。在顺叙的同时,间以______和______,介绍了包身工的来历、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它的发表,对当时提倡的报告文学运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迁移运用填空1.“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揭露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