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規劃概述
1.1城市與城市發展1.1.1城市的產生與發展1.1.2城市的定義
1.1.3城市化1.1.1城市的產生與發展
1.城市的產生2.城市的發展1.城市的產生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社會的生產關係也就逐漸解體,出現了階級分化,人類開始進入奴隸社會。城市大都產生在這個社會發展時期。
2.城市的發展
1)近代城市發展2)近代城市的特點與變化3)近代城市發展伴生的負面效應4)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城市發展1.1.2城市的定義
人類按生產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點,按性質和人口規模可分為城市和鄉村兩大類。城市(城鎮)是以非農產業和非農業人口聚集為主要特徵的居民點,包括按國家建制設立的市和鎮。
1.1.3城市化
1.什麼是城市化和城市化水準2.中國城市化的道路
1.什麼是城市化和城市化水準
城市化一般講是指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由鄉村型向城市型轉化的歷史過程,表現為鄉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以及城市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又稱城鎮化、都市化。
2.中國城市化的道路目前我國城市化道路有以下三種類型和模式.
1)地方推動型——蘇南模式
2)市場推動型——溫州模式3)外資促進型——珠江三角洲模式
1.2城市性質與城市類型1.2.1城市的性質1.2.2城市的類型1.2.3分析確定城市性質的依據和方法
1.2.1城市的性質
城市性質是指一個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範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重要職能。
1.2.2城市的類型
我國城市按性質大體上分為7類:
(1)工業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
(3)商貿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
(5)綜合中心城市。(6)縣城。
(7)特殊職能的城市。
1.2.3分析確定城市性質的依據和方法
1.瞭解城市歷史情況
2.掌握城市的自然條件和資源
3.研究城市的現狀1.3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管理1.3.1城市規劃的任務和編制原則1.3.2城市規劃的工作內容和特點1.3.3城市規劃管理
1.3.1城市規劃的任務和編制原則
1.城市規劃的任務2.編制城市規劃應遵循的指導原則
1.城市規劃的任務
中國現階段城市規劃的基本任務是保護和修復人居環境,尤其是城鄉空間環境的生態系統,為城鄉經濟、社會和文化協調、穩定地持續發展,保障和創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適的空間環境和公正的社會環境。2.編制城市規劃應遵循的指導原則1)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原則2)歷史環境與未來環境相協調的原則3)城市環境中各社會集團之間社會生活和諧的原則1.3.2城市規劃的工作內容和特點
1.城市規劃的工作內容2.城市規劃的特點3.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城市規劃1.城市規劃的工作內容1)收集和調查基礎資料,研究滿足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條件和措施。2)研究確定城市發展戰略,預測發展規模,擬定城市分期建設的技術經濟指標。3)確定城市功能的空間佈局,合理選擇城市各項用地,考慮城市空間的長遠發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確定區域性基礎設施的規劃原則。
5)擬定新區開發和原有市區利用、改造的原則、步驟和方法。6)確定城市各項市政設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則和技術方案。7)擬定城市建設藝術佈局的原則和要求。8)根據城市基本建設的計畫,安排城市近期各重要的建設專案,為各單項工程設計提供依據。9)根據建設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實施規劃的措施和步驟。2.城市規劃的特點1)城市規劃是綜合性的工作。2)城市規劃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是需要各級領導嚴格審批的工作。3)城市規劃工作具有地方性特點。4)城市規劃是長期性和經常性的動態工作。5)城市規劃具有實踐性。
3.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城市規劃科學發展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和諧發展觀念和發展道路。規劃的科學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科學發展觀要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2)科學發展觀要求城鄉協調發展。
1.3.3城市規劃管理
城市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等管理工作統稱城市規劃管理。1.城市規劃管理機構體系。
2.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批程式。3.城市總體規劃的局部調整和修改。4.在編制城市建設各專項規劃時實施管理程式。
城市的對外交通2.1鐵路運輸2.1.1鐵路站場位置選擇2.1.2鐵路運輸的發展趨勢2.1.1鐵路站場位置選擇
1.中間站的位置選擇
2.客運站
3.貨運站
4.編組站
5.港口鐵路佈置
6.鐵路樞紐的佈置1.中間站的位置選擇客站與貨場佈置在鐵路兩側的示例見圖2-12.客運站1)客運站的位置圖2-22)客運站的數量3)客運站與城市道路交通的關係4)設立站前廣場5)混合式客運站場的佈置圖2-33.貨運站
在小城市一般設置一個綜合性貨運站或貨場即可。大城市可設置若干個綜合性和專業性貨運站。貨運站根據貨物性質分別設於其服務地區。
4.編組站作用佈置原則(1)妥善處理與城市的關係。(2)編組站位置應便利集納車輛。編組站在城市中的位置如圖2-4(3)選擇編組站的位置。5.港口鐵路佈置總體佈置圖示如圖2-56.鐵路樞紐的佈置在鐵路網的交叉點或鐵路網的盡端,有幾個協同作業的專業車站與線路組成統一管理調度的整體,叫鐵路樞紐。新城市規劃時,要統一研究各站場的有機配合與佈置。舊城改造時,應該注意對原有站場的利用。2.1.2鐵路運輸的發展趨勢1.設備現代化,表2-3為一些發達國家各類機車運量比例;2.改革運營管理;3.高速客運和行駛長大列車新線的建設2.2港口在城市中的位置2.2.1海港的組成及其平面佈置2.2.2河港平面佈置2.2.1海港的組成及其平面佈置1.海港水域要求2.海港陸域要求3.大連海港各作業區分佈舉例某沿海城市海港佈置圖1.海港水域要求1)設計低水位及水深2)進港航道3)錨地4)港內航行水域5)港內轉頭水域6)碼頭前港池順岸碼頭凸堤式碼頭2.海港陸域要求1)碼頭泊位數及碼頭泊位長度2)各類碼頭的間距3)碼頭前沿作業區寬度4)庫場區3.大連海港各作業區分佈舉例圖2-9大連海港平面佈置及各作業區分佈圖2.2.2河港平面佈置1.河港水域要求2.河港陸域要求3.河口港實例——上海港1.河港水域要求1)碼頭前沿高程2)碼頭設計低水位和水深3)航道寬度4)碼頭前沿水域及港池5)錨地2.河港陸域要求1)碼頭型式選擇2)貨運碼頭線長度的估算3)客運站3.河口港實例——上海港1)中轉物資碼頭儘量設在浦東。2)水深條件較好的地段辟建以外貿為主的作業區。3)沿海客運和外輪客運碼頭與市中心聯繫方便。4)市中心區的江岸線地段主要用作城市濱江綠化。2.3機場的位置與城市的關係2.3.1機場位置選擇2.3.2機場內的佈置2.3.3機場與城市距離和交通的聯繫2.3.1機場位置選擇1.機場用地應平坦,並有一定排水坡度。2.保證足夠的用地面積,保證淨空限制區內沒有障礙物。圖2-15。3.氣象特別是風向條件。4.機場位置宜在城市兩側,跑道軸線不穿越市區。圖2-16。5.避免附近電磁、飛鳥干擾;避免附近其他機場干擾;有發展餘地。2.3.2機場內的佈置空區與陸區。機場組成見圖2-17。1.跑道2.滑行道3.停機坪2.3.3機場與城市距離和交通的聯繫1.機場與城市距離2.機場與城市的交通的聯繫2.4長途汽車公路與城市的聯繫2.4.1公路線路與城市的聯結2.4.2站場的位置選擇2.4.1公路線路與城市的聯結至2000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14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萬公里。2.4.2站場的位置選擇佈置原則是使用方便,不影響城市生產和生活,與火車和輪船碼頭要有較好聯繫,便於組織聯運。
城市規劃中的工業佈置3.1城市中工業佈置的要求3.1.1城市中工業佈置的綜合要求3.1.2工業對交通運輸的要求3.1.3工業區與居住區合理距離的要求3.1.1城市中工業佈置的綜合要求1.城市工業用地的形狀和大小2.地形要求3.水源要求4.能源要求5.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要求6.某些工業的特殊要求3.1.2工業對交通運輸的要求1.鐵路運輸2.水路運輸3.公路運輸4.連續運輸3.1.3工業區與居住區合理距離的要求勞動人流是最經常也是最大的客流。分佈距離與交通工具。均衡分佈工業區,減少單向高峰交通量。3.2防止工業對城市環境污染的要求3.2.1減少有害氣體對城市的污染3.2.2防止廢水、廢渣及雜訊污染3.2.1減少有害氣體對城市的污染1.使散發有害氣體的工業不要過分集中在一個地段2.工業在城市中的佈置要綜合考慮風向、風速、季節、地形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3.設置必要的防護帶3.2.2防止廢水、廢渣及雜訊污染
1.防止工業廢水污染2.防止工業廢渣污染3.防止雜訊干擾3.3舊城市工業佈局的調整與改造3.3.1舊城工業佈局存在的問題3.3.2舊城調整改造的措施3.3.1舊城工業佈局存在的問題1.工廠用地面積小、廠址分散、交通不便。2.居住區與工廠混雜。3.近年來大量街道工業規模小污染嚴重。3.3.2舊城調整改造的措施
1.保留
2.改造
3.合併
4.遷建
3.4工業的分類與各類工業區的組成3.4.1工業的分類3.4.2工業用地在城市規劃建設用地中的比重3.4.3工業區的組成與類型
3.4.1工業的分類按工業性質
按環境污染程度
3.4.2工業用地在城市規劃建設用地中的比重
一般規定城市建設中工業用地應占建設總用地的15%~25%
3.4.3工業區的組成與類型1.工業區的類型及優點2.工業區規模3.5工業地帶組合城市
與城市群建設的形成3.5.1工業地帶形成加速組合城市的發展3.5.221世紀城市戰略規劃城市群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關係的研究3.5.1工業地帶形成加速組合城市的發展1.工業地帶2.組合城市1.工業地帶隨著現代化大工業和工業聯合集團化的趨勢,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有些地區,由於交通、資源和消費等有利條件,工業大量集中,城市之間幾乎連成一片,就形成了新的城市形態,稱工業地帶或城市集聚區。
2.組合城市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地帶的形成,將逐漸形成多個城市(鎮)的集合,稱組合城市。
2—23.5.221世紀城市戰略規劃城市群建設與
地區經濟發展關係的研究1.目前我國形成的三大城市群優勢與不足2.城市規劃要與經濟結構升級和產業集聚相適應3.衛星城的發展要給小企業發展留有生存空間,要使技術人才能量得到最大程度釋放4.城市規劃要給外資創造良好的配套能力1.目前我國形成的三大城市群優勢與不足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3)環渤海和東北城市群
2.城市規劃要與經濟結構升級和產業集聚相適應3.衛星城的發展要給小企業發展留有生存空間,要使技術人才能量得到最大程度釋放4.城市規劃要給外資創造良好的配套能力
城市倉庫規劃與佈置4.1倉庫的分類
4.1.1從影響城市衛生、安全觀點的4.1.2從城市使用的觀點或按倉庫職能的分類4.1.1從影響城市衛生、安全觀點的
1.一般性綜合倉庫2.特種倉庫4.1.2從城市使用的觀點
或按倉庫職能的分類
1.儲備倉庫2.轉運倉庫3.供應倉庫4.收購倉庫4.2倉庫佈置的要求4.2.1倉庫位置對自然條件提出的技術要求4.2.2不同類型、不同性質和不同用途的倉庫要求4.2.1倉庫位置對自然條件
提出的技術要求
對一般的倉庫,選擇其位置必須地勢高亢,地形平坦,有一定坡度,便於排水;地下水位不能太高,蔬菜倉庫地下水位須低於-2.5m;土壤承載力高,河岸、山坡建庫應注意滑坡。4.2.2不同類型、不同性質
和不同用途的倉庫要求1.儲備倉庫2.轉運倉庫3.為本市服務的倉庫 4.收購倉庫5.特種倉庫6.燃料、易燃材料和起灰塵建築材料倉庫
4.3倉庫規模的規劃與估算1.根據年吞吐量及計畫的年周轉次數,估算倉庫的容量或噸位(倉容噸位);倉容噸位=年吞吐量年周轉次數2.根據實際倉容噸位、進入倉庫的比例,可算出進倉係數,考慮倉庫單位面積的可承受荷載重和麵積利用率,計入層數及建築密度,可算得倉庫用地面積;倉庫用地面積=單位面倉庫面積
層建築積荷重利用率數密度倉容噸位
進倉係數
3.計算堆場用地面積堆場用地面積=倉容噸位
(1-進倉係數)單位面堆場面積積荷重利用率
城市道路系統規劃5.1城市交通對道路規劃建設
的基本要求1.道路建設、運輸要經濟2.區分不同功能道路性質,分流交通3.道路網規劃應注意城市環境的保護4.城市道路規劃應注意道路與建築整體造型的協調5.2城市道路的分類及主要佈局形式5.2.1城市道路的分類5.2.2城市道路網的佈局形式5.2.1城市道路的分類
城市道路一般分為主幹道、次幹道與支路。大城市劃分為六類:快速交通幹道、主要交通幹道、一般交通幹道、區幹道、支路及專用性道路。
5.2.2城市道路網的佈局形式1.方格形路網2.放射形路網3.放射環形路網4.自由式路網5.3城市道路規劃經濟指標及其測定1.道路網密度2.交通量3.道路通行能力4.道路通行能力的規定5.道路設計小時交通量的規定
1.道路網密度道路網密度表示城市建成區域或城市某一地區內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擁有的道路長度,單位為公里/平方公里。
2.交通量交通量是規劃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確定道路等級、車行道、人行道寬度和橫斷面組成的主要依據。
5—25—3
3.道路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指一條道路在單位時間內,在正常氣候和交通條件下,保證一定速度安全行駛時,可能通過的車輛或行人數量。一個車道的理論通行能力NP為
NP=3600v/L=3600/(L/v)=3600/ti
4.道路通行能力的規定路段通行能力分為可能通行能力與設計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
NP=3600/ti
設計通行能力
Nm=acNp5.道路設計小時交通量的規定
Nh=Ndak
5.4城市道路斷面的規劃設計5.4.1道路橫斷面紅線寬度5.4.2道路橫斷面設計原則與基本要求5.4.3城市道路橫斷面典型類型及基本尺寸5.4.4城市道路寬度的計算及各部分尺寸的決定5.4.5城市道路縱斷面設計基本原則
5.4.1道路橫斷面紅線寬度
沿著道路寬度方向,垂直於道路中心線所做的剖面,稱道路橫斷面。由車行道、人行道和綠化帶等部分組成。道路紅線寬度—城市規劃的控制線寬度。道路紅線寬度內的道路總寬簡稱路幅。
5.4.2道路橫斷面設計原則與基本要求1.保證車輛和行人交通的安全與通暢;2.橫斷面佈置應與道路功能、沿街建築物性質、沿線地形相協調;3.減少由於交通運輸所產生的雜訊、減少灰塵和廢氣等對大氣的污染;4.滿足路面排水及綠化、地面杆線、地下管線等公用設施佈置的工程技術要求;5.節約城市用地、節省工程費用、兼顧城防要求;6.考慮遠近期規劃與建設的結合及過渡。5.4.3城市道路橫斷面典型類型及基本尺寸1.單幅路橫斷面。如圖5—8所示。
2.雙幅路橫斷面。如圖5—9所示。
3.三幅路橫斷面。如圖5—10所示。
4.四幅路橫斷面。如圖5—11所示。
5—85—95—115.4.4城市道路寬度的計算
及各部分尺寸的決定1.機動車道路寬度計算2.非機動車車道寬度計算3.人行道寬度的計算4.分車帶寬度尺寸
1.機動車道路寬度計算
機動車道寬度=(Nh
/Nm
)
一條機動車道寬度
2.非機動車車道寬度計算
一條非機動車道可能通行能力:
Npb=3600Nbt/[tf(Wpb-0.5)]
一条非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Nb=
b·
Npb
非機動車道寬度=Nbh
/Nb
3.人行道寬度的計算
Wp=Nw
/Nw1
4.分車帶寬度尺寸分車帶由分隔帶及兩側路緣帶組成。
分車帶最小寬度及側向淨寬度等尺寸一般規定如表5—12所示。
5.4.5城市道路縱斷面設計基本原則1.道路縱斷面設計應根據城市規劃控制標高並適應臨街建築立面佈置和地面排水而定。2·為保證行車安全、舒適,縱坡宜緩順,起伏不宜頻繁。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縱斷面應綜合考慮土石方挖填的平衡,汽車運行的經濟效益,合理確定標高及坡度。4·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合行駛的車行道,應按非機動車爬坡能力設計縱坡。5·縱斷面設計應對沿線地形、地質、水文、氣候、排水和地下管線要求綜合考慮。5.5城市道路交叉佈置5.5.1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原則與規定5.5.2交叉類型與適用條件5.5.1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原則與規定城市道路交叉口應按城市規劃道路網設置。道路相交時宜採用正交,必須斜交時交叉角應大於或等於45。不宜採用錯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交叉口設計應根據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質、等級、計算行車速度、設計小時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條件等進行。前期工程應為後期擴建預留用地。交叉口設計應與交通組織設計、交通標誌、標線結合考慮。5.5.2交叉類型與適用條件1.平面交叉2.立體交叉1.平面交叉平面交叉口的類型有十字型、T型、丫型、X型及環型交叉。應根據城市道路的佈置、相交道路等級、性質和交通組織等確定。環型交叉口適用於多條道路交匯或轉彎交通量較大的交叉口,如圖5-12(a)和(b)所示。快速路或交通量大的主幹路上均不應採用環形平面交叉。坡向交叉口的道路縱坡度大於或等於3%時,也不宜採用環形平面交叉口。5-122.立體交叉
立體交叉設計應根據交叉口設計小時交通量、流向、地形、地質等具體情況綜合分析,進行技術經濟和環境效益比較後確定。有分離式和互通式兩大類。它們典型形式和適用條件如下:1)分離式立體交叉適用直行交通為主且附近有可供轉彎車輛使用的道路,如圖5-13(a)。2)菱形立體交叉可保證主要道路直行交通順暢,在次要道路上設置平面交叉口,供轉彎車輛行駛,適用於主要與次要道路相交的交叉口。如圖5-13(b)所示。3)部分苜蓿葉形立體交叉可保證主要道路直行交通順暢,在次要道路上可採用平面交叉或限制部分轉彎車輛通行,適用於主要與次要道路相交的交叉口,如圖5-13(c)所示。4)苜蓿葉形立體交叉與喇叭形立體交叉適用於快速路與主幹路交叉處。苜蓿葉形用於十字形交叉口,喇叭形適用於T形交叉口,如圖5-13(d),(e)
,(f)所示。5-135.6城市道路排除地面雨水系統1.雨水口2.雨水管道路面排雨水可分為明式、暗式和混合式。5-141.雨水口雨水口是設置在暗式雨水管道上彙集雨水的構築物。5-152.雨水管道雨水口進入的雨水,通過支管流入雨水管道。雨水管道多沿道路靠近人行道或綠化分隔帶的一側佈置。
5.7城市道路地下管線與地上杆線5.7.1城市道路地下管線5.7.2地上杆線
地下管線一般應佈置在路側帶下麵。用地不夠時,可佈置在非機動車車行道下面。快速路機動車車行道下麵不宜佈置任何管線。在主幹路、次乾路路側帶及非機動車車行道下麵埋設雨水管、污水管。在支路下麵可埋設各種管線。5.7.1城市道路地下管線圖5—16為給水管、排汙水管及雨水管、通信管沿城市道路鋪設地下管線平面圖
5-16圖5—17為給水管、排汙水管及雨水管、通信管沿城市道路鋪設地下管線埋入路下剖面示意圖5-175.7.2地上杆線
地上杆線按規劃橫斷面佈置平行道路中線設置,並滿足道路、建築限界要求。架空通訊線與電力線與路面(或地面)的最小垂直距離,如表5—18和表5—19所示。5.8做好城市交通規劃的同時
必須加強城市交通的營運管理
由於城市人口過於密集,用地十分緊缺,加上近年來汽車數量急劇增加,使城市交通緊張的困難更為突出。北京市開闢公交專用車道的成功,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公交優先”戰略思想的充分體現。“公交優先”決不僅僅是設置一條公共汽車專用車道,它的實施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現代文明的觀念、意識和概念,對今後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5.9當前我國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思考5.9.1產生城市交通擁堵的原因
5.9.2解決的戰略出路與具體對策5.9.1產生城市交通擁堵的原因1.各級道路網密度要與綜合區、居住區開發配套2.關於城區內交通停車位設計(設置)存在的問題3.城市公交線路吸引乘客不利5.9.2解決的戰略出路與具體對策
1.統一認識上的誤區2.戰略出路3.具體對策
1.統一認識上的誤區有以下5點誤區需要澄清:①重視道路、立交橋建設,忽視城市交通發展戰略。②重視車輛的機動性,忽視“人”的可達性。③交通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互相脫節。④重視道路交通“硬體”建設,忽視交通管理及政策等“軟體”建設。⑤重視局部道路改造、忽視道路整體系統性建設。2.戰略出路1)首先必須堅持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大客量的快速軌道系統。
2)步行優先戰略。3)開展交通需求管理(TDM)優先發展戰略的研究。4)加強立體化、網路化交通發展戰略。3.具體對策1)疏解2)減量3)截流
4)整治5)嚴管
城市規劃中的工程規劃6.1城市給水工程規劃6.1.1城市用戶用水總量測算
6.1.2城市供水流量變化曲線及給水工程設計流量計算
6.1.3輸水管、配水管直徑d的選擇與材料
6.1.4城市供水資源的選擇及節約用水規劃
6.1.5城市給水系統
6.1.6城市中水系統規劃6.1.1城市用戶用水總量測算
設計用水量是根據設計年限內用水單位數、用水定額和用水變化情況預測計算得到的用戶日用水總量。設計用水量包括下列用水:(1)綜合生活用水量Q1;(2)工業企業生產用水量Q2;(3)工業企業工作人員生活用水量Q3;(4)澆灑道路和綠地用水量Q4;(5)未預見水量和管網漏失量Q5;(6)消防用水量Qx
1.各項用水量計算計算公式
2.最高日用水量Qd
最高日用水量,是指標設計年限內用水最多一日的用水量。可由上述各項用水求和得到:Qd=(1.15~1.25)(Q1+Q2+Q3+Q4)(m/d)
36.1.2城市供水流量變化曲線
及給水工程設計流量計算1.用戶用水變化曲線2.確定設計流量1.用戶用水變化曲線
1)一年中日用水量變化曲線
Kd
=Qd
/Q或
Q=Qd
/Kd
全年總用水量W年:
W年=365Q=365Qd
/Kd2)最高日內各小時用水量變化曲線2.確定設計流量計算公式6.1.3輸水管、配水管直徑d的選擇
與材料1.管徑d的計算2.給水管的材料選擇1.管徑d的計算
d=
Ve
4qd=
V4q
q=
V=
d2
V/4可按管內經濟流速Ve的方法,估算輸、配水管道直徑,即2.給水管的材料選擇目前常用的給水管材有以下幾種:1)灰鑄鐵管2)球墨鑄鐵管3)鋼管4)鋼筋混凝土管5)塑膠管6.1.4城市供水資源的選擇及節約用水規劃
健康水迴圈,就是上游地區用水迴圈不影響下游水域的水體功能,水的社會迴圈不損害水自然迴圈的客觀規律。
節水措施:1.工業節水方面2.近郊農業用水節水方面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4.城市雨水的調蓄利用5.海水利用6.1.5城市給水系統
1.城市給水系統2.給水系統總體佈置形式3.給水管道管網的佈置4.輸水管(渠)佈置5.管網的自由水頭
1.城市給水系統
城市給水的取水、水質處理、輸水和配水等工程設施以一定方式組成的總體,稱城市給水系統。1)取水工程2)淨水工程3)輸配水工程2.給水系統總體佈置形式1)統一給水系統2)分質給水系統3)分區給水系統4)分壓給水系統5)有些工業用水可重複使用或迴圈使用,可佈置相應的迴圈式給水系統6-63.給水管道管網的佈置
4.輸水管(渠)佈置
從水源到水廠或水廠到管網的輸水管線稱為輸水管(渠)。輸水管(渠)的流量基本不變。輸水管道最好沿道路或規劃道路敷設。城市生活和消防用水輸水管一般應設置兩條以上,並設置連通管。必須保證任何一段輸水管發生事故時,仍能通過75%的流量。5.管網的自由水頭Hc=H0+Hv+
Hf6.1.6城市中水系統規劃1.城市中水系統概述2.中水系統規劃要求1.城市中水系統概述城市中水系統是指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一定處理後用作城市雜用,或工業用的污水回用系統。中水系統按規模可分:建築中水系統、社區中水系統和城市中水系統。
2.中水系統規劃要求1)中水系統主要為解決用水緊張問題而建立的。2)中水系統管網的佈置要求與給水排水網相似。3)中水處理廠應結合用地佈局規劃合理預留。4)中水系統比城市污水廠的回用處理顯得分散,投資和處理費用較高,回用面小,且難管理。今後原則上應使建築中水系統向社區或城市中水系統方面發展,增加回用規模,降低成本。6.2城市排水工程規劃6.2.1城市排水系統6.2.2城市排水制度的選擇6.2.3城市排水工程組成6.2.4城市排水系統的平面佈置6.2.5城市排水系統的縱剖面設計
(豎向規劃設計)6.2.1城市排水系統
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收集、輸送、處理和排放等工程設施以一定方式組成的總體,稱為城市排水系統。6.2.2城市排水制度的選擇1.分流制排水系統2.合流制排水系統1.分流制排水系統分流制是採用不同的管渠分別收集和輸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分流制排水系統包括兩套系統,其中彙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系統,稱污水排水系統;彙集和排泄雨水的系統稱為雨水排水系統。
2.合流制排水系統合流制是用同一管渠收集和輸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6.2.3城市排水工程組成
1.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設施2.工業廢水排除工程組成3.城市雨水排除工程的組成
1.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設施
1)室內(車間內)污水管道系統設備2)室外污水管道3)污水泵站及壓力管道4)污水處理廠5)污水出口設施2.工業廢水排除工程組成
車間內部管道系統工廠管道系統及設備污水泵站和壓力管道污水處理站出水口3.城市雨水排除工程的組成
房屋天溝、豎管及周圍雨水管溝等系統,居住區(廠區)雨水管渠系統,街道、廠外雨水管渠系統(包括雨水口、支管、幹管等),排洪溝和出水口(渠)。
6.2.4城市排水系統的平面佈置1.集中式排水系統佈置2.分區式排水系統佈置3.區域排水系統1.集中式排水系統佈置這種系統特點即全市只設置一個污水處理廠出水口,佈置在城市下游。2.分區式排水系統佈置3.區域排水系統6.2.5城市排水系統的縱剖面設計
(豎向規劃設計)
重力自流類的排水管道的縱坡是排水流速的主要影響因素,也是影響埋深挖方的影響因素,一般要經過經濟比較和管道平面佈置一起考慮。圖6—14為某城市污水管道縱剖面圖及其主要參數。
6.3城市電力系統規劃6.3.1城市電力負荷圖6.3.2變電所的選址與佈置6.3.3高壓線走廊在城市中的佈置6.3.4城市供電系統與通信線路的關係6.3.1城市電力負荷圖城市用電負荷圖的預測或規劃
1.工業用電負荷2.農業用電負荷3.市政及民用用電負荷6.3.2變電所的選址與佈置1.儘量接近用電負荷中心,或電力網中心。2.進出線走廊與變電所同時考慮,便於各級電壓線路的引入或引出。3.地基地質好,不受積水浸淹,儘量少占農田,樞紐變電所地面高程要高出城市百年一遇洪水位之上。4.要靠近公路和城市道路,但應有一定間隔。5.區域性的變電所不宜設在城市內。6.3.3高壓線走廊在城市中的佈置
高壓輸電線走廊的寬度根據下圖一般按下式計算
L=2L安+2L偏+L導6.3.4城市供電系統與通信線路的關係
城市供電系統與通信線路接近時,將對通信線路產生靜電和電磁感應影響,在規劃時,可參考表6—8中給定的最小距離佈置。
6.4城市供熱系統規劃6.4.1城市供熱系統及集中供熱的方式6.4.2熱力站佈置6.4.3供熱管網的佈置6.4.4供熱負荷的預測6.4.1城市供熱系統及集中供熱的方式
由集中熱源、供熱管網等設施和熱能用戶使用設施組成的總體,稱城市供熱系統。
城市集中供熱有兩種方式,即熱電廠供熱及區域鍋爐房供熱。載熱體有:水或蒸汽。6.4.2熱力站佈置
熱力站就是社區域的熱源,因此,它的位置最好在熱負荷中心,而對工業熱力站來說,則應儘量利用原有鍋爐房的用地。
6.4.3供熱管網的佈置1.地下敷設方式2.架空敷設方式3.供熱管道與其它管道的關係1.地下敷設方式
民用供熱管道一般為地下敷設。具體要求是:1)熱力管道在城市主要幹道或穿越主要幹道敷設時,要採用通行地溝或半通行地溝,其斷面尺寸應保證管理人員在溝內方便地進行檢修和維護工作。
2)沿一般幹道或居住區道路敷設時,可採用不通行地溝,其斷面尺寸應能滿足管道焊接及保護操作的最小尺寸。
3)對地下水位低、土質良好的一般道路,可採用無溝敷設。
4)供熱管道與其他管道一起敷設時,可設在通行地溝或綜合地溝內。通行地溝和綜合地溝的高度不得小於1.8m。
2.架空敷設方式
1)供熱管道架空敷設穿越公路和鐵路時,要採用高支架。管道的保溫層外底與地面垂直淨距跨越公路時要大於
4.5m,跨越鐵路時大於6m。
2)供熱管道架在人行頻繁的地段時,採用中支架,保溫層外底與地面淨距要大於2.5m—4.0m。
3)供熱管道設在不妨礙交通及人行的地段時,採用低支架。保溫層底與地面淨距大於0.5m—l.0m。此時要注意不妨礙交通,不影響建築物的天然照明,靠近鐵路、公路時,要保持一定距離。3.供熱管道與其它管道的關係
供熱管溝的中心和建築物外牆的最小水準距離
L=L1+L2+b/2=L1+(H-h1)ctg
+b/26-176.4.4供熱負荷的預測
預測工業生產工藝熱負荷可以採用設計熱負荷資料或根據相同企業的實際熱負荷資料進行估算。
對於民用熱負荷,主要指居住和公共建築的室溫調節和生活熱負荷。
6.5城市燃氣系統規劃6.5.1城市煤氣的供應形式6.5.2煤氣廠廠址、管網及其它設施在城市中的佈置
6.5.1城市煤氣的供應形式
根據煤氣管道用途分類根據輸氣壓力分類根據敷設方式分類
根據煤氣用途分為:
1.遠距離輸氣幹道2.城市煤氣管道1)輸氣管道
2)分配管道
3)支管和引入管
4)住宅內的煤氣管
3.工業企業煤氣管道根據城市煤氣管道輸氣壓力p可分為:
1)低壓煤氣管道:p≤5kPa2)中壓煤氣管道:5kPa<p≤300kPa3)高壓煤氣管道:300kPa<p≤800kPa根據煤氣管道敷設方式可分為:1)地下煤氣管道2)架空煤氣管道6.5.2煤氣廠廠址、管網及其它設施
在城市中的佈置
1.煤氣廠廠址2.煤氣管網3.儲氣站4.調壓站5.液化石油氣儲配站6.液化石油氣供應站7.灌瓶站1.煤氣廠廠址
煤氣廠址佈置主要考慮煤的運輸、儲存經濟因素及對城市污染的影響問題。如果煤是鐵路運輸,應距運煤專線較近且具有足夠儲煤場地;如是水運,廠址最好緊靠運煤河流碼頭。生產煤氣後有含酚量的污水和放出SO2氣體,因此廠址宜設在河流及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和與居住區之間應有足夠間距和防護帶。
2.煤氣管網
煤氣管網要考慮如下幾項原則:l)為使主要煤氣管道供應可靠,應逐步形成環狀管網進行設計。
2)煤氣管道避免埋在交通頻繁的幹道下,避免檢修困難和承受很大的動荷載。
3)煤氣管不能在地下穿過房屋及其他建築物。
4)煤氣管和其他管道、電纜敷設在同一地溝內時,需採取防護措施。5)煤氣管在居住區一般不允許採用室外架空支架方式。在工業區有時允許,可以沿建築物外牆架空支架,管道底距離人行道垂直距離應不小於2.2m,距廠區路面應不小於4.5m,距廠區鐵路路軌應不小於5.5m。6)地下煤氣管應埋在冰凍線下。坡度最好與路面坡配合,不應小於0.003。7)與其他管道垂直相交時,垂直淨距不應小於0.1m—0.15m,與電纜相交時不應小於0.5m(電纜在套管內時為0.20m),具體可參考表5-15。8)煤氣管道上的閥門應設在緊急狀況時便於操作的地方。
3.儲氣站
儲氣站是用來調節平衡周、日、小時不均勻煤氣用量的裝置,其位置選擇要注意安全,與住宅等建築要有一定距離。
4.調壓站
調壓站是輸送煤氣的調壓裝置,一般設在地上單獨建築物內。如煤氣進口壓力小於或等於150kPa時,可以設在地下單獨構築物內。如果自然條件和周圍環境許可時,也可設在露天,但要設圍牆。
6.6城市通信系統規劃6.6.1城市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6.6.2通信的類別6.6.3市話局所規劃6.6.4網路的構成
6.6.1城市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
城市範圍內、城市與城市之間、城鄉之間資訊的各個傳輸交換系統的工程設施組成的總體,稱城市通信系統。基本組成部分:1.發送設備
2.傳輸線路
3.接收設備
6.6.2通信的類別
1.用戶電報2.電話3.圖像通信6.6.3市話局所規劃1.局所規劃的主要內容2.局址位置的選擇
1.局所規劃的主要內容1)確定終期內局所的分區範圍,局所位置和數目,裝設交換機的容量以及建設年限。2)確定市話線路網在各個時期中的用戶線路、局間中繼線等各段落,應分配的線路傳輸衰減限值。3)確定新設局所和原有局所的相互配合關係以及交換區域的劃分界限,勘定新建局所的具體位置,決定近期工程機線設備的建設規模。2.局址位置的選擇1)局址地址條件要好,不可臨近地層斷裂帶、流砂層等危險地段。2)局址應選擇地形比較平坦、地下水位較低,且不會受到洪水淹灌的地點。在廠礦區設局時,應注意避開雷擊區及有可能塌方和滑坡的地方。3)局址應選擇周圍環境比較安靜、清潔、無干擾的地方。4)局所的位置應儘量接近線路網中心,使線路網建設費用和線路材料用量最少。5)局址應與城市建設規劃協調配合,避免在比較密集的居民區或有高層建築的地段建局,以減少拆遷原有房屋的數量和工程造價。6)要做到近期和遠期規劃相結合,以近期為主的同時考慮遠期,對局所建設的規模、所佔用的地等要留有一定的發展餘地。7)局址不宜選擇過於偏僻或出入極不方便的地方,以便於維護管理。6.6.4網路的構成1.電纜路由的選擇原則2.電纜路由不宜選擇的地段3.架空電纜的注意事項
1.電纜路由的選擇原則1)電纜路由應符合城市遠期發展總體規劃,使電纜路由與城市建設發展的總體部署相一致,以確保電纜路由長期安全穩定地使用。2)電纜路由應選擇在永久性的道路上敷設,儘量節省線路長度。3)主幹電纜路由的走向,應和配線電纜的走向一致,並在用戶密度大的地區通過,以便引上和分線供線。在多局制的電纜網路的設計時,用戶主幹電纜的路由一併考慮,使線路網有機地結合。4)電纜路由應符合和其他地上、地下管線以及建築物間最小間距的要求。通信電纜應與電力線路分開敷設,各走一側。5)重要的主幹電纜和中繼電纜,宜採用迂回路由,構成環形網路。6)電纜路由需要擴建和改建時,應首先選擇利用原有線路設備,以減少不必要的拆移使線路設備受到損壞。需要增加新電纜時,宜增設新的電纜路由。7)電纜路由的選擇應注意線路建築的美觀,除必須滿足近期需要外,還應考慮到遠期可能的調整、擴建和割接的方便,要留有發展餘地。
2.電纜路由不宜選擇的地段1)有流砂、冰凍層、翻漿等土質不好的地段,地下水位較高或容易積水的低窪地段,電纜有可能被腐蝕的地區。2)地下管線和設備較複雜,經常挖掘修理的地區。3)規劃建設或已有的快車道、城市主要幹道的下麵。4)規劃預留的發展用地和未定的地區。3.架空電纜的注意事項
不宜在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氣體的地方通過;遠離高溫、潮濕、震動和有高壓電干擾的地方;不要影響城市重要公共建築的立面美觀和城市綠化的地方。6.7城市防災與救災規劃6.7.1城市防洪規劃6.7.2城市防震規劃6.7.3城市消防規劃6.7.4城市防空規劃6.7.5城市生命線系統的防災規劃6.7.1城市防洪規劃1.城市防洪規劃的內容2.城市防洪標準3.城市防洪工程設計1.城市防洪規劃的內容廣義的城市防洪規劃應當包括:防禦靠近江河兩岸的城市,由於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厨师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本土人才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pets三级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经营人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博专业复试题目及答案
- 安宁疗护中的患者安全管理指南
- 讲解小数数学题目及答案
- 江西单招数学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心理学三级试题及答案
- 中央静脉置管术后护理安全策略
- 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归属法律问题研究
- 银行客户黑名单管理办法
- 安全应急培训课件
- 餐饮废水排放管理办法
- 2025年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作风负面清单管理办法
-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西餐厅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社保基金监督培训课件
- 国库科培训课件
- 与客户对账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