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二中学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二中学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二中学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二中学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二中学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二中学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液氧作为助燃剂 B.用铜制作导线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二氧化碳灭火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如图是某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则该元素的周期数为(

)A.2

B.4

C.3

D.53.下列仪器,在过滤时用不到的是()A.玻璃棒 B.铁架台 C.蒸发皿 D.烧杯4.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般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阳离子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微粒一定是阴离子D.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原子结构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个的原子结构一定是不稳定结构6.第48个世界环境日,中文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人人争做美丽中国建设行动者,共同守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B.为治理雾霾,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D.研制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7.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我国的“节水标志”是()A. B. C. D.8.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B.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9.青春期的青少年成长速度较快,需要补充大量的钙。这里的“钙”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金属单质10.铁遇稀硝酸可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其反应为Fe+4HNO3=Fe(NO3)3+X↑+2H2O,X的化学式为()A.N2 B.NO C.N2O D.NO2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2CO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BNaCl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CCu粉Fe粉用磁铁吸出DKClKClO3加入少量MnO2,加热A.A B.B C.C D.D12.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13.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液体加热C.闻气味 D.液体读数1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A.火焰为蓝色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产生大量白烟D.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15.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硅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所用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气体的装置为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构成。(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18.(8分)下图是一种氮肥的标签:净重50kg主要成分: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4%密封阴暗处保存请计算:这包化肥的纯度(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杂质中不含氮元素)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普通千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4)在冰箱、汽车内放入活性炭可以除去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5)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6)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①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③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

A、用液氧作为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B、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C、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

D、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故选D。2、B【解析】

由某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该粒子质子数=20,核外电子数=2=8+8=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4;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的周期数为4。故选B。3、C【解析】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详解】A、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过滤时需用铁架台固定漏斗,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过滤时不需要进行加热,无需使用蒸发皿,故选项符合题意。D、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C【解析】

A、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此选项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此选项正确;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此选项错误;D、用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此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A【解析】

A、燃烧一般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丝的发光、发热,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故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碳酸钠等,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阳离子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阴离子,电子也带负电,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原子结构是稳定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时,2个电子是稳定结构,故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个的原子结构不一定是不稳定结构,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解析】

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的做法,利用环境保护,以此来解答。【详解】A、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会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故说法正确;B、为治理雾霾,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故说法错误;C、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节省了能源,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故说法正确;D、研制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故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7、D【解析】

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不符合题意;D、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符合题意。故选D。8、A【解析】试题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考点:物质的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9、C【解析】青少年成长需要补充大量的钙,这里的“钙”不是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10、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可得,反应前有:Fe、4H、4N、12O,反应后有:Fe、4H、3N、11O,且反应后X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1,因此,X的化学式为:NO,故选项B符合题意。11、D【解析】

A、CO通过灼热的CuO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Fe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2、C【解析】

A、氮气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错误;C、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正确;D、二氧化碳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错误;故选C。13、C【解析】

A、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B、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手不能握住试管夹的短柄,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D、读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故选C。14、D【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选D15、C【解析】

A、一氧化碳有毒,CO大量排入大气中,会使人中毒,不会形成酸雨,故A错误;B、二氧化硅是固体,不会形成酸雨,故B错误;C、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增多,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C正确;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试管集气瓶2KMnO4K2MnO4+MnO2+O2↑AC或E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气管B【解析】

(1)①.试管。②集气瓶。(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或E。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堵塞导气管。(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故选B。【点睛】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及水溶性选择收集装置。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H2ONa+、Cl-31:8【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