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校2024年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金 B.氧气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2.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锌、铁、钙、硒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铁、钙、硒都属于常量元素B.紫薯中富含油脂C.紫薯中主要供能物质是淀粉D.维生素主要通过人体合成3.糖尿病患者应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重要的储能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A.米饭 B.蔬菜 C.鱼 D.鸡蛋4.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5.近年来一项项“超级工程”的建成,彰显了中国建造实力。下列“超级工程”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中国天眼FAST反射面板——铝合金B.北盘江特大桥桥墩——钢筋混凝土C.港珠澳跨海隧道密封圈——GINA型橡胶D.上海金融中心幕墙——双层玻璃6.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不易观察的现象直观地反映出来。下列实验与这一思想方法不符合的是()A.用红墨水和水扩散研究分子的运动B.以木块移动距离表示钢球动能的大小C.用铁屑显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D.研究铁生锈7.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发生化工厂爆炸事故,爆炸物主要是苯(C6H6)及其系列物。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一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8.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观: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朝一日科学家能把水变成石油B.微粒观:过氧化氢(H2O2)是由H2分子和O2分子构成的C.守恒观:100mL的水和100n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为200mLD.分类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是由于都含有OH﹣9.食品包装袋的制造材料聚乙烯属于下列物质中的A.天然纤维 B.含成纤维 C.合成橡胶 D.塑料10.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CH2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C.甲、乙、丙都可能是氧化物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3: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它是世界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最长的跨海大桥,它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整座大桥设计采用最高标准打造,对防腐蚀技术也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大桥外侧使用的涂料是具有防潮防霉等性能的产品﹣一氟碳涂料,具备特殊的耐热、耐低温和耐腐蚀性,甚至具有荷叶一样的“自洁”功能!氟碳涂料成分为FEVE氟树脂,是由乙烯基乙瞇单体和氟乙烯单体交替联接构成。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乙烯基乙醚(化学式为C4H8O)属于_____(填“混合物”“化合物”之一)。②乙烯基乙醚由_____种元素组成。③乙烯基乙醚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④氟乙烯(化学式为C2F4)中,碳、氟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⑧乙烯基乙醚和氟乙烯两物质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前者_____后者(填“大于”“小于”“等于”“不能确定”之一)。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现有7.5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g。(友情提示: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求出:(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纯碱工业始于18世纪,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①NH3+X+H2O=NH4HCO3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①中的X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②所得的NH4Cl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肥。NH4Cl中N的化合价为_______。所制得的“碱”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14.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与O2反应生成水,同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请写出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pH将如何变化?如何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16.近年各大体坛赛事报道频繁出现一个名词“嗅盐”。某校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嗅盐”展开了系列探究:①嗅盐,是一种由碳酸铵和香料配制而成的药品,给人闻后有刺激作用;②嗅闻原理是碳酸铵晶体产生的氨气对人体有刺激作用,过量嗅闻不利健康;③碳酸铵[(NH4)2CO3]晶体受热易分解,产生NH3、H2O、CO2。验证“嗅盐”的化学性质甲同学进行了NH4+的验证实验: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在试管口放一张_____,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乙同学进行了CO32﹣的验证实验: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硫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实验后观察到了预期的现象。测定“嗅盐”中碳酸铵(NH4)2CO3的质量分数方案Ⅰ:取样品6.0克,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测量C装置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即为产生NH4+的质量:装置B的作用_____,装置C中普通漏斗的作用是_____,图2装置中不能与其起到相似作用的是_____。小组同学经讨论后,均认为用该套装置测量会导致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_____。方案Ⅱ:取样品6.0克,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利用F装置测量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请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装置D中橡胶管除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滴下外,还有_____的作用。该方案实验结束后,会有气体残留,不能完全进入量气管中,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通入N2将其中残留的气体排入量气管中,阐述你的理由_____。实验测得量气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58mL,该方案所测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已知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约为1.97g/L)。(请写出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1%)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因素会导致所测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填字母)a反应前量气管液面在0刻度处以下b实验结束后,调节两端液面相平读数c反应结束后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d反应前正确读取量气管中液体体积,反应后仰视读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题分析】
A、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2、C【解题分析】
A、钙属于常量元素,铁、锌、硒属于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B、由题干信息可知,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紫薯不含油脂,不符合题意;C、淀粉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维生素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常亮元素:CHONPKSKCaNaClMg微量元素:FeCuZnMnFISe3、A【解题分析】
A、米饭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B、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A。4、B【解题分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A、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故对;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故错;D、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错.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5、C【解题分析】
A、中国天眼FAST反射面板,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北盘江特大桥桥墩,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错误C、港珠澳跨海隧道密封圈,GINA型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D、上海金融中心幕墙,双层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6、D【解题分析】
A.分子的运动是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来证明,正确;
B.动能的大小我们直接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向下滚动的小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来说明,正确;
C.磁场的分布我们直接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铁屑的分布来说明,正确;
D.研究铁生锈的快慢是利用控制变量和比较的方法,错误。故选D。7、C【解题分析】
由题意,苯的化学式为C6H6,则有:A、苯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C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D、一个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式、分子式的含义,根据分子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分子的微观构成,有机化合物的概念,解题时由化学式入手进行分析,在进行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描述时要注意宏观由元素组成,微观由微粒构成。8、D【解题分析】
A、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石油中含有碳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无法变成石油,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C、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属于碱,溶液都都含有OH-,都能使酚酞变红,选项正确,故选D。9、D【解题分析】
A、天然纤维是天然存在的纤维,而聚乙烯则由人工合成,故A错误;B、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一种,聚乙烯不属于合成纤维,故B错误;C、合成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一种,聚乙烯不属于合成橡胶,故C错误;D、塑料的种类较多一般为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聚乙烯是其中的一种,故D正确;故选D。10、D【解题分析】
A、根据甲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结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H2O═C2H6O,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结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甲物质不含氧元素,不是氧化物;丙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也不是氧化物,只有乙物质是氧化物,结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丙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则该物质的中C、H、O元素的质量是:(12×2):(1×6):16=12:3:1.结论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合物。3。4:8:1。6:19大于。【解题分析】
①乙烯基乙醚(化学式为C4H8O)是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②乙烯基乙醚(化学式为C4H8O)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③乙烯基乙醚(化学式为C4H8O)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8:1。④氟乙烯(化学式为C2F4)中,碳、氟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9×4)=6:19。⑧乙烯基乙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00%≈66.7%,氟乙烯两物质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4%,所以前者大于后者。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40%66.7%【解题分析】
(1)碳酸钙(CaCO3)中钙的质量分数为:×100%=40%;(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x=5.0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66.7%答:(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66.7%;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CO2氮-3碳酸钠【解题分析】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①中的X的化学式为CO2;(2)反应②所得的NH4Cl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化肥中的氮肥;(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NH4Cl中N的化合价为x,则x+(+1)×4+(-1)=0,x=-3;(4)所制得的“碱”是指纯碱,化学名称为碳酸钠
。14、(1)2H2+O2=2H2O(2)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3)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解题分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电池工作时,H2与O2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2)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由于水的增多,使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碱性减弱,pH减小;(3)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题目点拨】电池工作时,H2与O2反应生成水,反应的条件不是点燃,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注明条件是点燃。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A和C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不能判断只能判断出镁>铁>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Fe+CuSO4===Cu+FeSO4【解题分析】
(1)A中,铁的活动性比氢强,故能将氢气置换出来,有气体生成;B中铜的活动性比氢弱,因此不反应;C中镁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气置换出来,有气体生成;D中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将铜置换出来,但铜是固体,没有气体生成;E中锌的活动性比铜强,能将铜置换出来,同样没有气体生成;F中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将银置换出来,但是没有气体生成。故选A和C。(2)F中是铜和硫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银,银为白色固体,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呈蓝色,故现象为: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从A可以看出活动性:铁>氢,从B可以看出:氢>铜,从C可以看出:镁>氢,从D可以看出:铁>铜,从E可以看出:锌>铜,从F可以看出:铜>银,综上,只能判断出镁>铁>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4)见(3)详解。(5)D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方程式Fe+CuSO4===Cu+FeSO4。16、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NH4)2CO3+2NaOHNa2CO3+2H2O+2NH3↑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防止液体倒吸入B中⑤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完全吸收(NH4)2CO3+H2SO4═(NH4)2SO4+H2O+CO2↑防止收集气体偏大不需要反应生成多少体积的气体,就有多少体积的气体进入量气管中40%c【解题分析】
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氨气,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碳酸铵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题目详解】(1)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即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2CO3+2NaOHNa2CO3+2H2O+2NH3↑;故填: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NH4)2CO3+2NaOHNa2CO3+2H2O+2NH3↑(2)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硫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预期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观察到了预期的现象。故填:澄清石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