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时作业一、单题1.如表所示为9世纪初至9世纪中叶唐朝部分皇帝在位时的宰相数量及进士出身宰相所占比例情况。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时期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宰相总数29147—24152321进士出身宰相所占比例58.6%64.3%100%79.2%80%87%95.2%A.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 B.人才选拔来源渐趋匮乏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逐渐减弱 D.宰相职位具有不稳定性2.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考课”。《汉书·严助传》记载“旧法,专使丞奉计岁”,这些审计人员还可以由郡国长官推荐;《唐六典》则规定,国家官员的考绩由吏部下设的考功司专门负责。这种变化反映了唐代(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官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官员管理的制度化 D.官员考核程序的规范3.纵观科举的产生,可谓是历史的必然和进步,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产生是时代的选择,它成为打破门阀政治的有利工具,虽然科举制度也帮助加强了皇权统治,但它也给下层士子带来了公平的机会和标准,更给历史带来了自我更新的公平。这说明科举制度客观上A.扩大了统治基础 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4.宋景德四年(1007)《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

)A.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 B.科举竞争日益激烈C.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 D.科举制度更加完善5.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这种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 B.世官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6.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韩琦无疑全是声名卓著的宋朝宰辅,他们的女婿中居然有五人门第不足称道,以至家世难于考索。这些小小的八品芝麻官竟然做了宰辅家的乘龙快婿,这与唐代宰相往往“女为王妃,男尚主"相比,差别显而易见。以上变化主要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繁荣 B.门阀世族的衰落C.科举制度的发展 D.自我意识的觉醒7.宋代,江西民间“为父兄者,以其子与文为咎(过错);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福建民众“多向学,喜讲诵,为文辞”。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中央集权加强 B.陆王心学受到尊崇C.市民阶层壮大 D.科举制度趋于完善8.元朝科举中蒙古、色目人人数与汉人相差悬殊,但进士分配名额一样。其考试科目也少而简单。考试程序,汉人三场:第一场明经,在《四书五经》内出题;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第三场策。而蒙古、色目人只有汉人的第一和第三场。由此可见,元朝的科举制A.满足了蒙古贵族仕途的愿望 B.改变了考试制度的基本规则C.导致了汉族士人活力的衰退 D.减缓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9.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以下不能体现隋唐宋“开放性”的是A.隋唐实行科举制 B.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C.宋代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D.宋朝地方行政实行路、州、县三级制10.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据此可知,汉朝察举制(

)A.依然是官僚贵族世袭制 B.削弱了贵族身份世袭制C.大大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有效抑制地方豪强势力11.从察举制实行之初到东汉末年,选官大致是以举荐为主的阶段;往后直至隋末,是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阶段;到了宋代,则以自由投考为主。据此可知A.察举制不利于选拔人才 B.考试程序日益严密C.科举制提升了选官标准 D.选官方式趋向客观12.西汉对于官僚权、利的约束较为有效,如荐官有责、上计考课、设刺史以查地方、职务回避制等做法,都从制度层面对官吏用权加以制衡,使得权力不至妄为,因而“政平讼理,百姓无愁怨,”这体现了西汉A.官僚制度臻于完善B.官僚约束较为有效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由人治向法治转变13.有人讲到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时,指出:“流风所及,绝对的道德化更易令奸狡之徒竞相奔逐,以刻意伪饰的德行示人,沽名钓誉,以此来博揽声望,求取名利,由此投机矫饰行径渐起,士风为之败坏。”下列选项中,关于此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B.其形式是以德举士C.促成了社会重学风气 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情形14.“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记录于(

)A.《左传·襄公十四年》 B.《晋书·段灼传》C.《韩非子·有度》 D.《后汉书·伸长统列传》15.“唐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唐朝的进士科,是做官的阶梯,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但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做官,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唐朝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确立 B.科举制对于英国文官制度有借鉴作用C.科举是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 D.科举取仕制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16.如图是小史同学的读书笔记。据此推断,他所记录的主题是A.世袭制 B.军功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17.据学者研究,西汉孝廉及岁举、特举,除少数人因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大多数是通经入仕。东汉时期,民间舆论对人物仕进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并体现出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

)A.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 B.儒家思想日益世俗化C.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强 D.延续了原始民主传统18.《汉书》记载,颍川太守黄霸以“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秩二千石”。《后汉书》记载,丹阳太守李忠“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其中有70人升迁与黄霸、本忠相类。”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察举制逐渐被时代淘汰 B.官吏选拔程序日趋规范C.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政府重视社会经济发展19.唐代出现了以山林、寺院为中心的大规模的民间讲学组织——书院,书院不但有名师,有图书,有学舍以居诸生,而且有仓縻以给诸生。这说明唐代(

)A.私学教育繁荣 B.科举取士的衰落 C.教育体系完善 D.社会教育多样化20.明代对官吏的考课,不但考其政绩,还重视对工作量的考察,把工作的繁简不同作为考课奖惩的依据之一。下列属于明朝考核制度的是(

)A.上计制 B.吏部考核 C.考满、考察 D.考课制度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时间事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乃立九品官人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选官制度名称,并结合所学概括其选官主要标准的变化。(2)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的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五:“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当时,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间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不过,在1714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它只是少数主要大臣参加的会议。此后国王也没否决过内阁的决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位置就日益突出,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世界史资料丛刊》(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秦朝创建了何种制度?具体包含什么内容?(2)结合史实,说明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在选官制度上的体现?带来了什么影响?(3)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习知识,概要说明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制的区别。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制度简介选举制在原始民主发展阶段,主要选举部落联盟领导人。商朝时是地方基层官员的一种选任方式;西周则“士、中士、下士、府、史、胥、徒,取诸乡贤与能,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春秋战国时期,荐举选官日益普遍,大批贤能之士通过荐举步入仕途,取得高位学仕制即由学入仕。夏商周三代,无论是卿大夫以上世袭的官员和从士中选拔的官吏,都需要通过学校进行培养世官制即古代贵族世代承袭官职的制度,主要存在于夏商西周到春秋初期军功制是春秋战国时期按照作战功劳大小赏给爵位和官职的制度。盛行于魏、韩、楚、赵、燕、齐、秦等国,而以秦最为发达客卿制指在一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人,被以客礼相待,以客的身份入仕。“客卿”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战国,其中燕、齐、赵、韩、秦等国均有客卿,秦国最为活跃。与客卿制密切相关的是养士制,由政府或执政的高官豢养一批具有特殊知识或技能的士人,作为人才储备,为己所用——摘编自齐秀生《先秦官吏选拔制度述略》材料二

两汉实行察举制,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央和地方官吏按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应举者或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宰相、九卿等策试,最后根据对策成绩授官。魏晋时期,为了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推出了“九品中正制”,即在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其本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地方士人,评列为九品,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该制除考察士人的经学、德行、乡间清议外,还增加了家世、实才等内容。隋唐时期,废九品中正制而行科举制,即官府定期举行考试,通过明经、进士等科考查学子经义、时务策和诗赋等,并根据考试成绩的优劣来选取人才。该制度下,不问出身,学子均可参加官府的逐级考试。——摘编自姜国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化浅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时期选官制度发展的背景。(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隋唐科举制的历史意义。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2.A3.D4.D5.D6.C7.D8.C9.D10.B11.D12.B13.B14.B15.B16.D17.A18.D19.A20.C21.(1)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变化:从以德行为主要标准到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2)影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等。22.(1)大变动: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2)体现:实行科举制。影响: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私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3)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要集权与皇帝一身。做法:唐太宗时宰相先集体议政,再由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4)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5)区别:明朝内阁只备顾问,无真正的决策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的内阁权力逐渐增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