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如何做选择题课件36张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如何做选择题课件36张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如何做选择题课件36张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如何做选择题课件36张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如何做选择题课件3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6

选择题一、解读高考1.考查重点: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③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④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⑤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⑦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常考题型:多年来,题目的数量一直是3个。题型有三种: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值为15分。3.热点预测:①对作品内容的分析综合;②对作品形象的赏析;对情节安排的作用的分析;③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2.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小说知识梳理】4.小说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说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篇幅及其容量分,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按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按写作体例分,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语言形式分,可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等。5.小说的发展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上古到先秦两汉,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我国古代小说萌生于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唐代出现了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等。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故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明、清出现了章回体长篇小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批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6.我国古典小说的特点: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二、考点探究6选择题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C.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答案C。解析

A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不恰当,这是对马兰花的一种关心和提醒,属于人之常情。B项,“世故圆滑、反复无常”不正确,马兰花丈夫的行为是小市民普遍会有的。D项,“精明”在文中并没有明确体现。(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日规汪曾祺西南联大新校舍对面是“北院”。文学院的学生走过北院,将出侧门时,往往都要停一下:路边开着一大片剑兰!这片剑兰开得真好!花很大,比普通剑兰要大一倍。什么颜色的都有。可这些花谁也不能碰。这是化学系主任高崇礼种的。高教授是个严格方正、不讲情面的人。他除了科学,没有任何娱乐嗜好。可他爱种花,只种一种:剑兰。大家都知道:他的花绝不送人。现在他的花更碰不得,是要卖钱的!这样,高教授的生活质量就提高了不少。他家的饭桌上常见荤腥。高教授家汽锅鸡的香味时常飘入教授宿舍的左邻右舍。哪位说:教授卖花,未免欠雅。那是您不知道抗战期间,大后方的教授穷苦到什么程度!中文系主任,当代散文大师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他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粗毛氆氆一口钟穿在身上御寒。有些著作等身的教授,因家累过重,只能到中学去兼课。高教授卖花,皆无非议。大家对这片剑兰增加了一层新的看法,更不敢碰这些花了。只有一个人可以走进他的花圃,蔡德惠。他一毕业,就当了生物系助教,坐办公室。生物系办公室和化学系办公室门对门。他俩朝夕见面,关系很好。蔡德惠是个非常用功的学生。生活上很刻苦,联大四年,没有在外面兼过一天差。联大学生的家大都在沦陷区。教育部每月发一点儿生活费。大部分学生在外面找个职业,对付着过日子。像蔡德惠这样没兼过一天差的,极少。联大男生大多数不衫不履,邋里邋遢。蔡德惠的衣服倒是一直比较干净整齐的。他四五年来没有添置过什么衣服,——除了鞋袜。他的衣服都自己洗,换洗得很勤。后来一些同学在回忆起蔡德惠时,总是想到蔡德惠在新校舍井边洗衣裳,见熟同学走过就微微一笑。衬衫的肩头穿破了,缝好了依然是件完整的衬衫。蔡德惠在中学时就立志学生物。他对植物学尤其感兴趣。到了大三,对植物分类学着了迷。植物分类学在许多人看来是门很枯燥的学科。蔡德惠觉得乐在其中。有人问他:“你干吗搞这么干巴巴的学问?”蔡德惠说:“干巴巴的?——不,这是一门很美的科学!”他是生物系的高才生。系里就决定让他留校。高教授对蔡德惠很有好感。蔡德惠选读过高教授的普通化学。蔡德惠的成绩很好,高教授还记得。但真正使高教授对他产生较深印象,是在他当了助教后。每天高教授来剪花的时候(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还在高卧),发现他已坐在窗前低头看书,做卡片。虽然在学问上隔着行,高教授无从了解蔡德惠在植物学方面的造诣,但他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会有出息的,是个真正做学问的人。高教授也听生物系主任和几位生物系教授谈起过蔡德惠,都认为将来可望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每天高教授和蔡德惠点头招呼,眼睛里所流露的,就不只是亲切,甚至可以说是敬佩。高教授破例地邀请蔡德惠去看看他的剑兰。蔡德惠当然很喜欢这些异国名花。他时常担一担水来,帮高教授浇浇花;用一个小薅锄松松土;用烟叶泡了水除治剑兰的腻虫。蔡德惠简直是钉在办公室里了,他很少出去走走,但并不孤僻。他的杭高老同学会到他的办公室来坐坐。同住一屋的外系同学,也有时来。有人问他要两片木蝴蝶标本夹在书里当书签,他会欣然奉送。在蔡德惠那里坐了一会的同学,出门时总要看一眼门外朝南院墙上的一个奇怪东西——日规。蔡德惠自己做的。他找一点儿石灰,跟瓦匠师傅借一个抿子,在墙上抹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长方形的正中,垂直着钉进一根竹筷子。筷子的影子落在雪白的石灰块上,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蔡德惠做了这样一个古朴的日规,一半是为了看时间,一半也是为了好玩,增加点儿生活情趣。蔡德惠不是那种把自己的决心公开表现给人看的人。不过凡熟悉蔡德惠的人,总觉得这个现代古物和一个心如古井的青年学者,倒是十分相称的。人们在想起蔡德惠时,总会很自然地想起这个日规。蔡德惠病了。不久,死了。死于肺结核。他的身体原来就比较孱弱。生物系的教授和同学都非常惋惜。高教授听说蔡德惠死了,心里很难受。这天是星期六。吃晚饭了,高教授一点儿胃口都没有。高太太把汽锅鸡端上桌,汽锅盖噗噗地响,汽锅鸡里加了宣威火腿,喷香!高崇礼忽然想起:蔡德惠要是每天喝一碗鸡汤,他也许不会死!这一天晚上的汽锅鸡他一块也没有吃。蔡德惠死了,生物系暂时还没有新的助教递补上来,生物系主任难得到系里来看看,生物系办公室的门窗常常关锁着。​​​​​​​蔡德惠手制的日规上的竹筷的影子每天仍旧在慢慢地移动着。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结尾一段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规”情节,且传达出斯人已逝、精神尚存的意蕴。B.文中两处写到高教授家汽锅鸡的“香”味。第一次重在写教授“卖花”后家里生活得以改善,香气里有种暂时摆脱困窘的喜悦;第二次重在引出高教授对蔡德惠死的悲痛与愧疚C.文中用了较多篇幅写联大师生生活窘迫,为了生计大都挤时间去兼职。这样写就是用来证明高教授“卖花”无可非议。D.作者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高崇礼教授对蔡德惠因贫困而死有种“斯人也有斯疾也”的痛心,同时也表现出他的自责,觉得自己未能尽力帮助蔡德惠。【答案】C【解析】C项,解读不全面,除了用来证明高教授“卖花”无可非议,也是对故事的发生做背景式的铺垫,还突出了蔡德惠的勤奋好学、对学问酷爱的程度,给读者提出生活困境两种选择的思考。此题虽然设分只有3分,但其考查的内容相当广泛。1.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脱离小说的情节,故意歪曲小说内容,牵强附会地强加因果关系。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时,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3.核对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解答这类试题,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4.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命题人往往从牵强附会、曲解原文、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角度设置陷阱。【技巧点拨】(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巩固训练】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老范:“为啥?”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老季:“不为老汪。”老范:“为啥?”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是()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塾师的他迂腐无能。B.文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C.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答案D解析

A项,“迂腐无能”错误。老汪讲不清楚,不代表他肚子里没有东西,这不是无能的表现;文中也没有写老汪迂腐。B项,由文中老范问老汪“怕不是你爹吧”以及“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可知,“才真相大白”的说法不准确。C项,“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错误。小说主要塑造了老汪的形象,其他形象大都一笔带过。禁指斯继东好像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吧,来看曾先生的人忽然多了起来。除了弹琴的弄音乐的,还有搞书画的,自称作家的,报社电视台的,后来甚至还来了当官做生意的。各种回绝。曾先生有点儿烦。我宽解他,别人欢喜琴,你应该高兴啊!你看他们是真心喜欢琴吗?一个个穿戴得今不今古不古,三不像六样生。曾先生说。还有,我什么时候变成大师了?一夜之间我怎么就生出这么多的徒子徒孙啊?还不是拉虎皮扯大旗,行坑蒙拐骗之实?曾先生说。一只手明明有五个指头,为什么要立一个禁指,他们知道吗?曾先生说。为什么啊?我问,我也好奇。我只知道禁指就是小手指,曾先生从来不让它碰琴弦。《说文》上讲,琴者,禁也。立一禁指,就是告诫世人,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曾先生说。生气归生气,人来了,曾先生照例还是客客气气。这其中,小余于曾先生是个例外。曾先生在上海时,读大学的小余是琴听得最多的一个。小余每年中秋过年两节必到,平时来也从不空手。小余来,曾先生都留饭,我得加一荤一素,曾先生也会多喝一汤碗黄酒。一老一小端着酒碗,不聊别的,就聊琴。讲得最多的是《文王操》。曾先生这些年翻来覆去在打的古谱就是《文王操》。据曾先生讲,古籍中就有周文王渭水之滨访吕尚而作《文王操》和孔子向师襄学弹此曲的记载,之后历朝历代文士琴人的诗作琴论中每有提及。重奏此三百多年前的绝响,一直是近世琴人的梦想。但《文王操》有据可考的曲谱有十多种,各种版本曲名不一、段数不同、曲调相异、或有辞或无辞。这中间的甄别、择选和糅合,远非简单的打谱所能一言道尽。面对这块无处下嘴的硬骨头,诸多琴人不是望而却步便是半道折返。这抱憾的琴人中,就有曾先生时时念叨的自己的古琴老师张先生。曾先生总说自己是在混吃等死,要说有什么心事未了,那大概就是《文王操》了。某一日,曾先生终于把《文王操》打好了。同一年的秋天,还发生了另外一些事体。我陪曾先生去体检,曾先生说一带两便,让我也做做。曾先生执意,做做就做做。过几天去拿体检结论,曾先生没事,倒是我查出了问题。曾先生拿了我的化验单去问主任医生,问了很长时间。出来曾先生只说有几个指标不太好。小医院靠不住,我们去上海看看。曾先生说。我会吃会困上好贴通一个人,空劳劳去什么上海啊?我不答应了。我带你去瞧瞧外滩,看看东方明珠塔。曾先生说,顺便查一查,放心些。曾先生平时不太用手机。这次找出电话本打了不少电话。送到医院,一切就都由不得我了。曾先生托了熟人,在住院部住下来后,胸透、CT、核磁共振、生化全套、胃镜切片一样一样做。我虽然识字少,阵势还是看得出。是癌吧?我问曾先生。曾先生倒也不瞒我,问题出在胃里,好在发现得早。我请了上海最好的医生给你做手术,侬勿要怕,胃跟韭菜差不多,割了就长。临了大事,曾先生照旧泰悠悠,不慌不忙。手术前后,曾先生一步勿脱守在床边,怕不周到,还请了个陪护。虽然请了陪护,事情曾先生还是抢着做。原来曾先生也不是只会弹弹琴。“这倒好,变成你服侍我了。”我对曾先生说。曾先生把手上的书放下来,笑眯眯回对我:“不着慌,不着慌,等你病好了,还让你原模斯样服侍我。”“这么久没摸琴,你郁屈煞了吧?”我问曾先生。曾先生呆了呆,说:“还好还好。”前前后后住了一个多月院。曾先生没食言,出院后当真带我去嬉了外滩,爬了东方明珠塔。在塔前,我俩还合了个影,是曾先生提议的。我后来才知道,其实曾先生也是第一次爬东方明珠塔。归到家的那个晚上,曾先生破例没有弹琴。第二日一早掸尘时我才发现,搁架上的琴——不见了。我慌急慌忙喊曾先生。曾先生关了门在卫生间冲澡。洗得干干净净出来,曾先生无事似的答了句:“你住院期间,我托小余把‘晦庵’卖了。”什么?我杵在那里。“秀琴啊……”曾先生喊我一声,“人也好,琴也好,总有一天是要脱手的。”我的泪水又一次不争气地蹿了出来。那天早晨,曾先生又跟我提起了张先生。他说张先生惜物却又不恋物,“文化大革命”初期,前明陈圆圆的琵琶被砸,“虎啸龙吟”被盗。别人问起来,张先生淡然一笑:“这天下都今天你明天他的,一张琵琶、一床琴又算什么?”曾先生说,张先生的书房里挂有马一浮先生持赠的一幅字,其中有两句他近年总会时不时想起。我问哪两句。曾先生破例用普通话吟了出来——他日移居山溪里,取琴为我召阳春。之后,一直到过背,曾先生的手指再也没有碰过琴弦。(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琴是本文的线索,将“我”和曾先生连接起来,无论是曾先生和“我”谈琴,还是因为“我”住院卖琴,都与“琴”相关联。B.小说使用了不少方言,不仅没有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富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生活气息浓郁,给人以雅俗共赏之美。C.小说由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语调沉静,既把古琴文化叙述得合情合理,又增加了传奇色彩,把日常生活叙述得具体而丰富。D.文章将笔下的人物放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最后曾先生卖掉心爱的古琴这一情节,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人间温情,令人感叹。【答案】C【解析】C“传奇色彩”错误,作者所写为日常之事,无传奇色彩,无中生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聂志红肖伟从银行出来,又走到对面的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向老婆请示:“钱取出来了,现在就给汪宏明送去?”“你这木头,还犹豫什么?!”老婆没好气地吼道。肖伟连连答应,接着便挂了电话。正准备离开时,肖伟忽然听见从旁边的电话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百万够不够?我现在就给爸爸送去,随便他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也让他在那边享享福……”一百万!肖伟闻言倒抽一口冷气,偷偷瞟了一眼,只见这个年轻女人果然提着一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若非素耳听到,谁也不敢相信这个并不出众的女人居然用一个普通的塑料袋提着一百万的巨款!一个想犯罪的冲动念头在肖伟的脑海中升起,但他知道若在这闹市之中付诸行动,等待他的立刻就是牢狱之灾。肖伟买了礼品,在巴士站等车时又遇见了那个女人。肖伟站在她身后,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想,如果这一百万属于我,就算买一幢豪华别墅也不在话下了!那还用得着低声下气去求那狗日的江主任吗?而现在,为了一个分房指标,已倾尽全部积蓄去给他“上供”,但谁知这两万元又会不会打水漂呢?车来了,女人上了车,肖伟想也没想就鬼使神差地跟着她上了同一趟车。女人上车后,很随意地把塑料袋搁上行李架就坐了下来。真是天助我也!肖伟分析了一下情势,决定用调包计智取。他一眼瞥见车上果皮箱旁边有一些备用的黑色塑料袋,便悄悄取了一个,套在了自己装着钞票与礼品的袋子外面,然后走过去,也把袋子往行李架上一搁,和女人的袋子挤在一起,不仔细分辨还真辨不出彼此来哩!当汽车在第三站停下时,肖伟觉得时机已成熟,便从容地站起来,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然后堂而皇之地下了车。他知道自己没拿错,因为袋子的分量明显沉了许多。肖伟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蹦出来了,他没想到刚才的两万转眼间就变成了一百万。当然,他知道现在要做的就是逃离这里,越快越好!他伸手叫了一辆的士,要司机火速送他到城南。到城南后,他又换了辆的士到城西,再换车到城东……最后,他爬上一辆开往郊区的大卡车出了城。也不知驶出了多远,肖伟在一座山边下了车。看看四下无人,他提着袋子往山上走去。翻上一个山坡,肖伟确定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除了一个死人外,因为他发现坡顶上伫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坟。肖伟走过去,背靠着墓碑坐下,大口地喘着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汪宏明啊汪宏明,要不是我老婆逼我,我本来就不愿求你的!现在老子一百万都有了,一辈子也不会求你了,你他妈的爱分给谁就分给谁去吧!痛快地骂了一通之后,肖伟感觉真是扬眉吐气!他拿过那只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开始小心地拆开它。拆开一层后,里面还有一层,再拆第二层……就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终于找到你了!”肖伟反过头一瞧,只见从墓碑后探出一颗头来,脸色惨白惨白的……他大惊失色,立即弹了起来。这才发现,来者居然是那个携带巨款的女人!肖伟扫视了她身后一眼,发现并没有公安时,便对她说了一句“我不认识你”,接着就提起袋子往山下没命地跑。女人在后面喊道:“哎,你的东西,还有钱……你手里那钱……是我的,你拿了也没用……”最后一句话让肖伟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对呀,这个袋子是无论如何也装不下一百万的。那到底是什么呢?当他拆开袋子,看到那些钱时,立即魂飞天外——全是一捆捆的纸钱!难怪这女人如此神通广大——即使我逃到这荒山野岭她也能神鬼莫测地在我身后出现,原来她是……鬼!!肖伟立刻四肢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