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含答案)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陈忠实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十三推磨(节选)

陈忠实

李十三和他的夫人运动在磨道上。两块足有一尺多厚的圆形石质磨盘,合丝卡缝地叠

摞在一起,上扇有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孔眼,倒在上扇的麦粒,通过这只孔眼溜下去,在

转动着的上扇和固定着的下扇之间反复压磨,再从磨口里流出来。上扇磨石半腰上捆绑一

根结实的粗木杠子,通常是用牲口套绳和它连接起来,有骡马的富户套骡马拽磨,速度是

最快的了;一般农户就用自养的犍牛或母牛拽磨,也很悠闲;穷到连一条狗都养不起的人

家,就只好发动全家大小上套,不是拽而是推着磨盘转动了。人说“拽犁推磨打土坯''是

乡村农活里头三道最硬茬的活儿,通常都是那些膀宽腰圆的汉子才敢下手的,再就是那些

穷得养不起牲口也请不起帮手的人,才自己出手硬撑死扛。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现在

把木杠抱在怀里,双臂从木杠下边倒钩上来反抓住木杠,那木杠就横在他的胸腹交界的地

方,身体自然前倾,双腿自然后蹬,这样才能使上力鼓上劲,把几百斤重的磨盘推动起来

旋转起来。他的位置在磨杠的梢头一端,俗称外套,是最鼓得上力的位置,如果用双套牲

口拽磨,这位置通常是套犍牛或二马子的。他的夫人贴着磨道的内套位置,把磨杠也是横

夯在胸腹交界处,只是推磨的胳膊使力的架势略有差异,她的右手从磨杠上边弯过去,把

木杠搂到怀里,左手时不时拨拉一下磨扇顶上的麦子,等得磨缝里研磨溜出的细碎的麦子

在磨盘上成堆的时候,她就用小木簸箕揽了。离开磨道,走到萝柜跟前,揭开木盖,把磨

碎的麦子倒入萝柜里的金丝萝子,再盖上木盖,然后扳动摇把儿,萝子就在萝柜里吭当吭

当响起来,这是磨面这种农活的象征性声响。

“你也歌一下下儿。”

李十三听见夫人关爱的声音,瞅一眼摇着拐把的夫人的脸,那瘦削的肩膀摆动着。他

抬起一只胳膊用袖头抹一抹额上脸上的汗水,不仅没有停歇下来,反倒哼唱起来了:

“娘……的……儿——”一句戏词没唱完,似乎气都堵得拔不出来,便哑了声,喘着气,

一个人推着磨扇缓缓地转动,又禁不住自嘲起来:“老婆子哎!你说我本该是当县官的材

料,咋的就落脚到磨道里当牛做马使唤?还算不上个快马,连个蔚牛也不抵……哎!怕是

祖上先人把香插错了香炉……”

“命……”夫人停住摇把,从萝柜里取出萝子,把要过的碎麦皮倒进斗里,几步走过

来,又回到磨道里她的套路上,习惯性地抱住磨杠推起来,又重复一遍,“命。”

李十三似接似拒的口吻,沉吟一声:“命...”

李十三推着石磨。要把一斗麦子的面粉磨光萝尽,不知要转几百上千个圈圈,称得“路

漫漫其修远兮”了。他的求官之路,类如这磨道。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令家人喜不自禁,

也令乡邻羡慕;二十年后的三十九岁省试里考中举人,虽说费时长了点儿,却在陕西全省

排在前二十名,离北京的距离却近了;再苦读十三年后到五十二岁上,他拉着骡子驮着干

粮满腹经纶进北京会试去了。此时嘉庆刚主政四年,由纪的任主考官,录取完规定的正编

名额后,又拟录了六十四名作为候补备用的人。李十三的名字在这个候补名单里。按嘉庆

的考制,拟录的人按县级官制待遇,却不发饷银,只是虚名黑了。等得牛年马月有了县官

空缺,点到你的名字上,就可以走马上任做实质性的县官领取县级官饷了。李十三深知这

其中的空间很大很深,猫腻狗骚都使得上却看不见。恰是在对这个“拟录”等待的深度畏

惧发生的时候,失望同时并生了,做官的欲望就在那一刻断灭。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

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

上泼了狗尿。

他依着渭河北部高原民间流行的小戏碗碗腔的种种板路曲谱,写起戏本来了。第一本

名叫《春秋配》,交给田舍娃的皮影班社,得了田舍娃的好嗓子,也得了他双手绝巧的“耍

杆子”的技艺,这个戏一炮打响,演遍了渭北的大村小庄……他现在迷在写戏的巨大兴趣

之中,已有八本大戏两本小戏供那些皮影班社轮番演出……现在,他和夫人合抱一根木杠,

在磨道里转圈圈,把田舍娃昨日晌午送来的麦子磨成白面,就不再操心锅里没面煮的事

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5段中,李十三重复了一遍夫人的话“命……”,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写戏

本是不得已而为之。

B.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推磨时依然哼唱着戏词,作者以这种强烈反差的笔触表现出李

十三对民间艺术的痴迷。

C.李十三虽然有很多作品走红,但生活依然拮据,唯一得到的物质实惠就是田舍娃送来的

麦子。

D.本文沉郁、慷慨、简劲传神地刻画了中国民间的风骨与正义。

2.小说的主人公李十三是一位写戏本的民间艺人,但作者在文中并未详写他是如何编写戏

本、却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这样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

3.经证实,李十三原型生于一七四八年,是陕西地方戏剧碗碗腔剧本的第一位剧作家。作

者将李十三的故事写成小说,有何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伴

陈忠实

在同一车厢的同一隔间里,两位旅客同时找到了自己的铺位,都是下铺。他们谁也顾

不得瞧对方一眼,忙着把随身带上车来的大包小包塞到货架上去,然后坐到车窗跟前来,

火车启动了。

他们先后坐下,掏烟,点火,嘘出一口浓烟,上车时的紧张忙乱情绪舒缓下来,这时

才转过头来,打量坐在对面的旅伴。两人的目光一经相遇,几乎同时惊奇地叫起来:

“啊呀!是你——”

这两个人,是高中读书时的同学和朋友。一个被同学们公认为数学王子,一个号称文

学天才。现在,二十多年以后,数学王子已经是国防尖端学科的研究人员了,而文学天才

也已是当代颇有点名气的工业题材的作家了。二十多年前,他们同时爱上了班里一位名叫

东芳的女生,那是个聪明而又动人的窈窕姑娘,大伙叫她东方美人,她是他俩心中的女

神这两个朋友也不能超凡脱俗,朋友关系破裂了,结下了怨。而时间的流水似乎可以

冲散一切感情的烦忧。现在,当他们在列车上握手、拍肩的时刻,心中虽然还有那么一点

不可言状的别扭情绪,却终究为理智所主宰了——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哇!

一阵闲聊之后,作家首先从尴尬的情绪里超脱了,谿达地说:“东芳现在好吗?”“怎

么.....你?”军事科学工作者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她不是嫁给你了吗?”

这样——真是哭笑不得——他们才相互闹明白,谁也没有娶到东方美人,二十多年的

误会,都以为对方和她结合了。

“噢!原来如此……”作家感慨起来,动情地说,“我当时感觉出来,她更喜欢你,说

你聪明、冷静。她说她母亲不喜欢搞笔墨文学的人,容易招灾惹祸……二十多年了,我一

直以为你们生活在一起……”“嗨!哪能呢……”科学工作者淡淡地笑笑,“我当时判断出

她更喜欢你。她常当我的面说你开朗、浪漫,有诗人风度说我太死板……”

火车在宽阔的北方原野上奔驰。大片大片的金黄的油菜间缀在一望无垠的碧绿的麦田

里,一排排白杨,从窗前掠过去,远处的山峦迷蒙在淡灰色的雾霭里。田野里春的温馨气

息灌进敞开的车窗里来了。

“我毕业以后,家里太穷了,'瓜菜代'也维持不住,舅舅把我带到青海,进了地质

勘探队。我肩上扛着标杆,爬遍青藏高原,兜里总没有忘记装着一本稿纸……我的生活就

这样开始了,第一次萌动的爱情却同时结束了!”

“我毕业后参军了。当了两年兵,从部队上了大学,再回到部队。在戈壁滩上'隐居'

了二十年,已经与'尘世'隔绝了。那年回家探望父母,听人说她和小赖子结婚了,我坚

决不信....”

"我也听说过她和小赖子结婚的话,也是不信。”作家证实说,“她怎么能嫁给他呢?

那么一个猥猥琐琐的侏儒!”

“看来是真的嫁给他了。”科学工作者说,“他虽然猥琐,可他当时比你比我都更优

越。他当了汽车司机,走南闯北,能弄到别人弄不到手的'进口'物资,别忘了当时是困

难时期……不过,我总不愿意这样想。”

作家显然激动了,创作的灵感顷刻之间激荡起来了,回味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心情往

往按捺不住。他拉开手提兜,取出一瓶酒,用牙齿揭掉瓶盖,在两只喝水的杯子里斟上酒。

科学工作者也急忙取出罐头和香肠,摆到小桌上。

“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误……”作家用富有哲理的口气说,“把一个俗不可耐的女人看

得太神圣了!”说罢举起酒来。

“可笑的是……”军事科学工作者冷静地说,“我们之间因此而曾经互相妒恨!”说罢

也举起酒来。

火车正以风驰电掣般的气魄,在北方的原野上疾进……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中的“旅伴”既是指两个人这一次火车上的旅行,也是指两个人共同经过的人生

之旅。

B.“女神”最后选择了汽车司机,暗示了所谓的“女神”是一个庸俗、追求金钱、心机深沉的

女人。

C.文中“作家”和“军事科学工作者”都没有具体的姓名,说明故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典型

性。

D.文章在讲述一个情感故事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对过去时代的反思,蕴含着深刻的内

涵。

5.小说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6.文中的作家开朗、浪漫,军事科学工作者冷静、严谨。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请

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①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

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

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

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

位差官只好等着。

②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

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前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

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

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

③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

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

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

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④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裙褴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

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

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

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

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

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

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

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

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

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

⑤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

随之带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

⑥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格桂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

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

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

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代过了。”朱先

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

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

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

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

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威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

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治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⑦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车裤裤,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

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⑧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

⑨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撒

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

⑩张总督立即传令备量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格褴里掏出食物,

大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建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喝了

一杯热茶,背起裕桂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

下格槎,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

脚放大,发较短

指甲常剪兜要浅①

⑪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

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格神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

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改)

注:①兜要浅,指不要过度搜刮百姓。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如朱先生的语言儒雅、文言化、书面化,非常符合他作为一

名“只读圣贤书”的“儒子”身份。

B.小说中写朱先生反复强调自己“闻不惯汽油味儿”,这种描写符合朱先生不畏权贵、低调

淡泊,而又落后于时代的特征。

C.作者在塑造心中的理想人物朱先生的形象时,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将人物放在典

型环境中加以凸显。

D.小说最后“脚放大,发较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的题词内容,不仅反映了民声,也表达了

朱先生对革命军破除陋习、清廉为政的期望。

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9.小说题为“朱先生退兵”,但是对朱先生如何退兵的情节又只字不提。作者为什么这样处

理?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A“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写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错。从后文“是他的性情使他

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

给祖坟上泼了狗尿。”可以判断当官并不是李十三的执念,写戏本才是他内心里真正的追求。

2.因为要吃一碗面,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要与夫人一同劳苦推磨,体现了生活境况的落

魄;但在推磨时,他却依然能够得意心形地陶醉于磨道中,又间接体现出李十三对戏本创

作的痴迷,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因此,推磨的细节越具体,越与其戏本创作状态形成反差,

因此,即使不着大量笔墨正面描写戏本创作过程,也能使读者感受到李十三保持着的文字

的敏感神经,感受到民间艺术创作的无限吸引力及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另外,戏本创

作也如“推磨”,需要长久的坚持。同时,对“推磨”的细节描写也照应了小说题目。

3.①李十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传承传统曲艺、尊重传统艺人的态度不能变。②尤其

是当今时代,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文化产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一些传

统曲艺失去了市场甚至濒临灭绝,令人担忧中国文化的传承。③作者借小说呼吁我们要重

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能传递民族的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4.B“说明了这个女性是一个庸俗、追求金钱的女人”分析错误,在生活困难时期,选择物

质充裕的生活,这是一个特殊时代下产生的悲剧,本无可厚非。“心机深沉”从文中并未看

出。

5.第一处:①在结构上呼应开头、结尾,引出了对北方原野景色的描写。②烘托人物心理,

暗示两人打开了心扉,为后文两人交流各自人生经历作了铺垫。第二处:①在结构上照应前

文,暗示两人尽释前嫌和时代快速发展。②以景语作结,使小说意味深长。

6.①语言描写。作家语言多带感慨,抒情意味浓厚,如“我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科学工

作者语言冷静,陈述事实较多。②神态描写。作家情感丰富,如“动情地说”;科学工作者

平静理性,如“淡淡地笑笑”。③携带的物件描写。作家带的是酒,科学工作者带的是罐头

和香肠,一个着眼于情绪表达,一个着眼于现实需求。

7.B"又落后于时代的特征”错误,“闻不惯汽油味儿”这一细节的反复呈现,一方面是朱先

生与张总督保持距离的理由,从而表现出朱先生的不畏权贵和淡泊低调的性格;另一方面

也可能是事实,但是不能主观地推断出朱先生“落后于时代”。根据朱先生留给张总督的赠

言“脚放大,发较短,指甲常剪兜要浅”来看,他并不是一个“落后于时代”的迂腐人物,而

是一个能够看清时代变化趋势的人物,因此说他落后于时代有误。

8.画线句运用了神态(外貌、肖像)和动作描写;“热泪涌流”神态描写,饱含悲悯之心,

泪为天下苍生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动作描写,为人干脆利落,毅然决然到清

廷营帐退兵,为了不让关中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勇敢从容的性格特征。

9.①从小说主题来看,小说重在突出朱先生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而如何退兵的情节没必

要再提。②从人物(关系)来看,小说重在表现朱先生与张总督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对

如何退兵的情节只字不提,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丰富人物形象。③从艺术

效果来看,对如何退兵的情节只字不提,起了留白的作用,也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能

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小说专题训练……《红楼梦》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王夫人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坑一溜三张椅子

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

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

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

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昧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

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

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

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

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

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

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昧

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黛玉---的都答应着。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选段二:

宝玉急得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

红紫了,也不暇问他①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

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

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

祥了,忙上前夺劝。

……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

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正说着,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

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

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

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

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

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

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

了?“袭人便把焙茗,注】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

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

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

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

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巡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

心性。”因笑道:②“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

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

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

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

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

觉比先畅快了。

【注】焙茗:宝玉的奴仆。他告诉袭人,贾政听到宝玉的坏话与贾环及薛蟠有关。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选段三: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

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

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

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

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

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

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

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

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

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

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

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

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

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

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

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

原是混帐话。”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1.选文二划线句①中的“优伶”是指。(人名)“母婢”是指。(人名)

2.下列情节中,不是发生在贾宝玉身上的一项是()

A.试才题对额B.听曲悟禅机C.魁夺菊花诗D.品茶松翠庵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对黛玉入座时再三推让的描写,体现她的细心观察、认真分析、谨慎答对,这

也是她内心自尊的反映。

B.宝玉被其父暴打后,袭人、宝钗表现各异。作者在刻画二人形象时均描写了外貌、语言、

神态、动作和心理。

C.宝玉挨打的情节,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突出表现了贾政和宝玉父子新旧两代人之间

两代人的思想冲突,展示了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D.三则选文都有精湛的人物对话描写,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简单话语,都能够准确地表现

出说话人的性格特点。

4.说话周密圆通是说话艺术的一种,选段二中画线处宝钗的四句话可谓刚柔相济、面面俱

到、入情入理,请结合选文二划线句②简要分析薛宝钗说话的艺术。

5.“三染法”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这里所说的“三染法”,是指先

对人物进行定基调式的介绍与描写;后随情节的展开,不断对人物形象加以充实,从而塑

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上面的选文,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三染法”塑造贾

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黛共读《西厢记》

①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

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

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

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

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

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园去,胸蹒再三,

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

外面书房里。

②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力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

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

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

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问去了。回

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③宝玉正踊隔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

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帝。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

起来,摞在那水里。我才摆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摆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

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

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④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

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

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蛛蛛,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

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

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

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⑤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

'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②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

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

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男舅母去。”

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

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亳

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

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

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锹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

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⑥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

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

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

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⑦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

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婢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③林黛玉听了,倒也十

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

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

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

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

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

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

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注]①《会真记》,唐代元稹作传奇,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来金元人把这

个故事演为诸宫调和杂剧,称为《西厢记》。也有仍借用唐传奇《会真记》旧名去称杂剧剧

本的。②《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倾城貌”。

③“原来姐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汤显祖《牡丹亭》。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将茗烟买来的书藏起来看,说明他对封建礼教并不完全认同,具有一定的反抗的意

识。

B.林黛玉对落花处置的见解和葬花的行为,可以见出其爱花惜花之心,体现出她敏感细腻

的性情和纯净高洁的品格。

C.宝玉将《会真记》藏起来,说“不过是《中庸》《大学》”,他内心慌张,极力掩饰,表

明他对林黛玉还不完全信任。

D.宝黛二人都对《会真记》爱不释手,也反映了两人思想情趣相投,也为小说后面的情节

做了铺垫。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贾宝玉的性格

特点。

B.本文虽然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但作者笔触细腻,尤其是对林黛玉心理描写细致,颇能吸

引读者。

C.小说多次引用《牡丹亭》戏文,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戏文本身的缱绻缠绵、典雅隽永

也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

D.小说前面写宝玉在身边时,黛玉多是“笑”,后面写“见宝玉去了”之后,黛玉尽是“愁”,

这样安排情节巧妙而有深意。

8.小说第②段对落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小说第⑤段写黛玉“眼睛圈儿红了”,第⑦段又写黛玉“眼中落泪”,请分析她两次情绪波

动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

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

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髡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

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

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

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

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

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

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也不

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

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

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

摩,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

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

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

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

的是光宗那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

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

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

干答应着。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

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

贾政也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

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

地?”两人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

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

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

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

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

人便说了事情原委,因又拉上薛蟠,宝钗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

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

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

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

的人。”袭人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

是去已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

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保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又回头对袭

人说道:“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你悄悄的往我

那里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

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回身去了。

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

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

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

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暧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

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馀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

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

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

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

从后院子去罢,回头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

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

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选编自《红楼梦》第三十三、三十四回)

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的探访,话语简短却意味深长。宝玉的回答,表现了两人的推心相与。他们能相

互理解,真心交流,是志同道合的知音。

B.小说中王夫人赶来后看到儿子遭痛打,心疼不已,大哭起来。贾政看到此景,最后也“向

椅上坐了,泪如雨下”。这一场冲突终因王夫人对儿子的袒护归于平息。

C.宝钗“托着一丸药走进来”,毫不避讳别人在场,并且交代调剂之法。显示了她的稳重安

详,也暗含着她急切地表现自己对宝玉感情的成分。

D.在宝玉挨打的过程中,宝玉一句讨饶的话都没有,表现了他不想改变自己的志趣,不愿

意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决心。

11.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稀的一项是()

A.宝玉挨打引起了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展现了这

场风波中的众生相。

B.宝玉挨打是一个急风暴雨的场面,贾政不审不查,火气上来就打,没有程序,但整个过

程又写得很有层次,很有区分,使挨打的种种都真实立体。

C.薛宝钗对被打的伤痕累累的贾宝玉感到“心疼”,作者通过宝钗的言行来衬托黛玉对宝玉

的纯真的爱情。

D.黛玉见宝玉,作者着力写了宝玉的心态、动作和体贴对方的话。采用反客为主的写法从

侧面表现黛玉对宝玉的爱情。

12.“宝玉挨打”这一事件表面是父亲教训儿子的一件小事,实质却体现了父子俩尖锐的冲

突。请联系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父子俩的冲突具体是因为哪些事件?并结合原著,谈谈贾

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蒋玉茜(琪官)金钏(儿)

2.C魁夺菊花诗是黛玉。

3.B“均描写了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错,刻画袭人形象是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

4.①宝钗先直言不讳地指出宝玉挨打的责任在他自己,态度鲜明,不姑息迁就;②其次替

自己的哥哥辩护,强调薛蟠不是“有心调唆”,自己不会因哥哥与此事有牵连而愧疚;③接

着宽袭人的心,表示其说出薛蟠可以理解,同时点出宝玉的细心,反衬薛蟠的直率大意;

④宝钗的几句话,既维护了自己的哥哥,同时也顾及宝玉和袭人的心意,刚柔并济,面面

俱到。

5.作者用“三染法”塑造王贾宝玉形象。

①一染,选文一林黛玉入贾府时,通过王夫人对宝玉的介绍,展现了宝玉顽劣异常,不喜

读书,喜在内闱厮混的特点,这是基本定调。

②二染,选文二中,宝钗探伤的情节,宝玉阻止袭人的话语,体现了他对姐妹们的关心和

体贴,尊重女性的形象特点。

③三染,选文三中宝玉不喜谈仕途经济,不爱和为官做宰之人交往,表现他对封建正统思

想的不满和反抗。通过多次点染,从而塑造了一个贾宝玉的立体形象。

6、C"表明他对林黛玉还不完全信任”错误,由宝玉“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

好歹别告诉别人去”这段话可知,宝玉之所以要藏并且谎称《中庸》《大学》是怕黛玉说出

去带来麻烦,不是“不信任”。

7.A“本文运用了肖像描写……和侧面烘托来刻画贾宝玉的性格特点”错,文中没有对贾宝

玉得肖像描写和侧面烘托,对宝玉只有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8.①情节上,为后文宝玉摆花、黛玉葬花的情节作铺垫。②环境上,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衬托出宝黛爱情的纯真美好。③艺术效果上,宝玉所见之景与所读之文巧合,增添了浪漫

气息。

9.(1)第⑤段中黛玉“眼睛圈儿红了”,表面是因为受宝玉言语轻薄后的委屈,其实是黛玉

明白宝玉爱意之后的感动。(2)第⑦段中黛玉“眼中落泪”,表面是戏文和诗句的感染力所

致,其实是联想到自己身世遭遇的伤感。

10.B"这一场冲突终因王夫人对儿子的袒护归于平息”说法错误,结合原文“正没开交处,

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

打死他,岂不干净了!,”,可见冲突平息的终极原因并不是王夫人对儿子的袒护,而是贾母

的到来。

11.C"作者通过宝钗的言行来衬托黛玉对宝玉的纯真的爱情”说法错误,薛宝钗对宝玉的感

情虽不强烈,但仍然有感情,宝黛二人的不同言行体现了她们的不同性格,所以通过宝钗

的言行来衬托黛玉对宝玉的纯真的爱情的说法是错误的。

12.(1)父子俩的冲突:

①宝玉在外与优伶结交,表赠私物,不读圣贤书。在遭到父亲痛打后,也不改初衷。

②贾政认为宝玉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是不孝的孽障,不能光宗耀祖,将来可能酿到“弑

君杀父”的地步。

(2)贾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的老路,就会损害家族利益,宝玉的

叛逆意识与宗法社会对立

小说专题训练……聂鑫森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证

聂鑫森

湘楚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师沈君默,满六十岁这一天,一上班就拿着申请退休报告,

急步走向馆长刘政和的办公室,似乎在这里一刻也不想驻停了,真是咄咄怪事。

沈君默个子不高,微胖,慈眉善目,满脸是笑,远看近看都像一尊佛。他不留胡须,

下巴总是泛着青光,也不留头发,一年四季都是光头。他说搞古籍修复,图的是一个干净,

以免工作时为掉落的一根两根须发分神。这辈子他修复过多少珍本、善本?数不清。无论

古籍损坏到什么程度,他都能令其起死回生。

沈君默的爷爷、父亲都是干这个行当的,他是从十八岁一直干到六十岁,整整四十二

年。儿子沈小默从大学的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特招进馆跟着他参师学艺,一眨眼也三十出

头了。

沈君默有孙子,刚刚四岁。有人问:“你孙子长大了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干祖传的手艺。”

修复一本破损的古籍,就有十几道工序:拆解、编号、整理、补书、拆页、剪页、喷

水、压平、捶书、装订……不光是补虫眼、溜口(补书口),这很容易。难的是把经水浸后

整本书页粘在一起的古籍,如“旋风装”“蝴蝶装”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逐页分离修

复,而且要修旧如旧,非高手不可为。

沈君默来到长廊尽头的馆长室门前,正要举手叩门,门却忽地敞开,走出笑吟吟的刘

政和。“沈先生,我在等着你哩,请进!托朋友从杭州买来的龙井'明前茶',已经给你

沏上了。”

“谢谢。”

刘政和原供职于历史研究所,调到博物馆来不到三个月。为人谦和,腹笥丰盈,而且

不拘私情,全馆上下对他印象颇佳。前任馆长章扬升迁为文化局副局长,在刘政和上任几

天后,忽然来馆里检查工作,顺带提出要借走库存的古籍《归隐录》回家去研究。刘政和

立马回绝,说:“章局长,这是不行的,你可以到这里来读,但古本书是严禁外借的。你

是这里出去的,应该知道这个规矩,请海涵。”章扬哈哈一笑,说:“我是想试试你,果

然坚持原则。”

沈君默和刘政和,在一个古拙的茶几边坐下来,玻璃杯里的龙井茶飘出清雅的香气。

“沈先生,请尝尝。”

“好。嗯,不错,是正宗的龙井村那块地方的货色。”

“沈先生,我知道你口袋里肯定揣着退休的申请报告。可你不能走啊,我想延聘你一

段日子。”

“唉,人老了,眼花了,干不动了。再说,馆里有我的学生、我的儿子,在修复古籍

上可以独立操作了。”

“恕我直言,他们比你还差点儿火候。馆里有一大册本地前代名人写的《归隐录》,年

代久远,水浸、虫蛀,不但粘连在一起,还破损厉害,你不想修复?”

沈君默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不……想,想也是白想。”

刘政和解开中山装的领扣,喉结上下蠕动,目光变得锐亮。大声说:“我调查过,你

曾向章扬提出申请要修复这本古籍,他说这书没什么价值,不批准。还说,库里要修复的

古籍多着哩,你为什么要单挑这本?你怎么回答?”

“我不能说。”

“我现在来替你说。我在历史研究所厮混多年,读过不少书,尤其是有关乡邦历史的

书。《归隐录》的作者,叫章道遵,字守真,清道光朝的史部官员。官方史书上称他为能臣、

廉吏,风头很健,五十四岁时,皇帝忽然下诏,允其多病之身告老还乡。他回乡后,意气

消沉,关门谢客,写了这本《归隐录》,没有付梓刻印,只是聘人手抄了十本,故传世稀少。

他是六十岁时辞世的。”

“对。”

“但在当时的野史中,也有人说到他任吏部要职时,暗中收贿,在老家置办田产、房

产。但没有佐证的史料,他的形象依旧光彩照人。因章道遵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敬儒知耻,

我揣测是不是《归隐录》中,有关于这方面的文字。”

“当然有!”沈君默蓦地站起来,大声说。

“你读过这本书?”

“我家有《归隐录》的半本残页,是我爷爷解放前收藏的,中间有数则写他忏悔平生

有过的不洁言行,以及皇上对他的宽宥,让他体面地回乡养老。”

刘政和喝一大口茶,拍了拍脑门,说:“我明白了,为什么章扬不让你修复此书,为

什么我任职之初他要借此书回家研究。他虽未读过此书,但害怕书中有什么不利先祖的文

字。因为,章道遵是章扬的先祖,章扬曾写过文章力赞先祖的德行。”

“刘馆长,章扬的为尊者讳,可笑。他的先祖却敢自揭其短,倒是令人钦佩。”

刘政和嘴角叨起一丝冷笑,缓缓地说:“恕我直言,你也把我小看了。我想延聘你修

复《归隐录》,你愿意吗?”

沈君默低头不语。

“你在想,博物馆隶属于文化局,章扬是分管我的领导,我定然不敢同意,是不是?”

“是。”

“还原历史的真相,是我们的责任。文天祥《正气歌》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

笔。'这个节操,我还是有的,有什么可怕的。你有什么条件,请讲。”

“我没什么条件。我到退休年纪了,请批准;延聘多长时间,由你定。我照常上班,

每月拿退休工资,不拿任何补贴。”

"我都依你。来,让我们以茶当酒,碰个杯,祝诸事顺吉!”

“好!我自个儿的归隐录,今天就是开篇第一章。”

半年过去了,《归隐录》已精心修复,又影印一百部准备分赠本市的档案局、历史研究

所、图书馆及本省、外省的有关部门。为此,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所请贵宾

手中的请柬,都是刘政和用漂亮的小楷所书。

贵宾中只有章扬没有到场。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问沈君默,孙子长大了干什么,沈君默说,长大了“干祖传的手艺”,这凸显了沈君

默对“古籍修复”事业的热爱。

B.章扬想要借走古籍《归隐录》,被回绝,但他并未责怪,而是哈哈一笑,赞扬刘政和坚

持原则,说明他对刘政和的做法由衷认可。

C.“人老了,眼花了,干不动了”是沈君默面对馆长挽留的肺腑之言,他愿意退休,想把更

多的机会留给他的学生和孩子。

D.刘政和亲自用漂亮的小楷书写请柬,既是对沈君默付出的肯定,也表明对发布会的重视,

更是为了突出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