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拔尖人才考试题_第1页
2023年拔尖人才考试题_第2页
2023年拔尖人才考试题_第3页
2023年拔尖人才考试题_第4页
2023年拔尖人才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拔尖人才考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80

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卷上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

号、姓名和科目。

2.在作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在作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对的的,请

将对的选项填在答题卡内)

1.中国佛教协会组织协会成员去考察其发源地,他们去哪儿了

同卡警人

W加拉湾'苏美尔人

2.对下面一组图片解读错误的是

A.组图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B.图一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C.图二和图三反映了农业的发展D.图二和图四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

3.《明史•选举志》:“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

《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记载中不能获取的明朝信息是

A.科举考试答卷有规定的文体B.考试的命题内容为四书五经

C.考试科目设立沿袭唐宋制度D.科举考生需熟悉儒家学说

4.对以下文学著作解读对的的是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B.是古典小说创作初期的成果

C.内容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繁荣D.表现手法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5.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以下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图一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B.图二明显新增地区是西域都护

C.图三的西藏地区是元朝正式行政区D.图四的西藏由驻藏大臣独立管理

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

基础上参与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对的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因素B.客观指出了中英鸦片战争的性质

C.认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D.说明研究角度影响史学研究的结果

7.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清政府接受这

一条款,表白

A.开始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C.战败后对列强产生崇敬心理D.开始积极接受西方文化

8.192023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

以下历史人物,可归入材料所说“制造派”的有

A.左宗棠B.梁启超C.严复D.陈独秀

9.蒋介石在1938年终讲到:“以四川为最后根据地,北固陕西,南控湘、黔、贵诸省,稳扎稳打……如此,日本

则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的发言可以反映

①国民政府联共抗日的决心②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③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正义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10.对《我国城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A.自1950年后,城乡人口大部分时间处在增长趋势

B.建国初国内安定与“一五”计划推动城乡人口增长

C.由于“文革”动乱使城乡人口大幅减少

1950I96019701980(年)

D.改革开放城乡化建设加快导致城乡人口快速增长

H.在最近频繁的中印外交活动中,国情相似共谋发展成为双方共识。两国相似的国情有

①都是人口大国②都曾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③都曾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外交方针④在全球化浪潮中

都面临机遇和挑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可以按一定的层次排列,如:十月革命一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一一攻占冬宫。以下对历史事件

的排列,与示例一致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一土地革命战争一一南昌起义

B.初期资产阶级革命一一法国大革命一一拿破仑帝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一巴黎和会一一《九国公约》

D.经济全球化趋势一一西欧经济一体化一一欧盟建立

13.学习历史的意义之一在于从历史事实中结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形成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B.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C.1942年苏美英等签署《联合国家宣言》I).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

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

以形成。”他要表达的重要观点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的联系B.交通和通讯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C.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D.通讯网络的作用比交通工具的作用大

15.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192023秋针对时局感慨“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其含义是

A.欧洲因电力系统瘫痪陷入黑暗B.欧洲会因战争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C.俄国趁战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D.资本主义制度会由于战争而崩溃

18.2023

年中俄两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了会晤,发表《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以下可以体现两国

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有

①1689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②1950年《中苏和谐同盟互助条约》③2023年《中俄睦邻和谐合作条约》④

2023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

19.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

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也许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

台北的关系。”这段记载不能体现的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两国共同规定B.中美关系改善有助于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美关系改善有助于台湾问题解决D.中美关系改善后两国将合作对抗苏联

20.下列对世界政治格局的结识,史实和推论都对的的是

序号史实推论

192023在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构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及远

A

赛和约》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945年苏、美、英、中首脑举行雅

B为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奠定了基础

尔塔会议,签订一系列协定

1949年北约建立后,1955年华约建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

C

立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的格局

D1991年苏联解体

正式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计40分)

21.(12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产发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以下材料,探究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一般

规律

(1)请分析图一和图二与图三有何内在联系?(3分)

材料二棉纺织业在明代从南方推动到北方……苏州是明朝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到清代已拥有三

万多台织机。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明清的商人,以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他

们的足迹遍及南北各地,甚至远至海外……明代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

力”的“机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我国出现了。

一一根据人教版教材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依据有哪些?(4分)

材料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

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一一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沙皇政府为什么要改革“这种制度”?说明“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含义。(3分)

材料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

断组织,促使了生产率的提高和科技创新

——根据人民版教材整理

(4)请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2分)

22.(14分)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转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在商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化。世界上本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

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各国掀起了占有亚洲物产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殖民浪潮从此

愈演愈烈……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愈益增长……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渴望谋取政治

地位,从而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上册

(1)据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4分)

材料二大约1870年后,欧洲文明己经扩展到整个世界……那些大民族国家,如今依仗科学和工业的占压倒性优

势的新力量夺得了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到192023后,所有国家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到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欧洲的“压倒性优势”。(2分)并分析殖民地在世界市场中的经济地位。(2分)

材料三

美国产品苹果第5代Ipad共有451个部件,苹果在全球有数百家供应商,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

马来西亚、泰国、捷克以及美国等地,但是大部分产品是在中国组装。它的利润分派如图所示

美国产品苹果第5代Ipad共有451

个部件,苹果在全球有数百家供*S塞

2葬

本K

应商,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台人

5S燮

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1.

国、提克以及美国等地,但是大

部分产品是在中国组装。它的利

海分配如图所示

(3)材料三表白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在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哪些?(2分)

23.(14分)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文明的发展、交流、融合应当是史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以下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1)对比材料中的遗迹遗址,说明亚历山大帝国与这一现象的联系。(3分)

雅典遗迹示意图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的西亚建筑遗址

材料二中国的三大发明……一般来说,印刷术成为欧洲新教复兴的工具;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使

得地理大发现成为也许……这一切都预示着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马克思

(2)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四大发明西传的意义。(2分)

材料三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并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

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

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

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成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一一《重读伏尔泰》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借助中国儒家学说和英国政治制度,分别表达启蒙运动的哪些具体主张。(4分)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

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民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曾赴日本考察,192023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在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

容并包”作为北大的办学方针。2023代赴美考察期间,作过题为《东西文化联合之趋势》、《东西文化结合》等演讲。

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大师,都精通东西画法,如林风眠的画风近于壁画与年画,又带有油画、粉画和瓷器

画等韵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材料四

(4)根据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2分)综合以上相关材料,从文明

史观的角度说说中国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3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B2.D3.A4.A5.D6.D7.B8.A9.C10.C11.C12.A13.B14.C15.B16.D17.A18.C19.D20.C

非选择题

21.(12分)

(1)(共3分)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促使封建生产关系出现(2分)新兴的地

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规定实行变法。(1分)

(2)(共4分)条件:手工业规模的扩大;手工业中心的出现;商品市场的扩大(任答其中一点1分,总分不超过

2分)(或者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分);依据: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出现。(2分)(出现了“机户出

资,机工出力”的“机房”给1分)

(3)(共3分)封建农奴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1分)俄国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分)

(4)(共2分)生产力的发展规定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1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分)

22.(14分)

(1)(共4分)商业领域革命性的变化;(1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分)欧洲掀起殖民浪潮;(1分)由于资

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将到来。(1分)

(2)(共4分)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欧洲,其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2分)殖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