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字句是事象界变的解析性陈述式
“把”文义的语法意义是什么?“朱”一词是汉语中常见的短语,但它是英语、日语和俄语等语言中无的短语。像“被”字句、“比”字句、“使”“让”“叫”字句所表达的被动义、差比义、致使役在英语等语言中也同汉语一样,被形态化为某种特定的句式(是否等义则是需另加研究的重要问题),而“把”字句却在这些语言中没有相应的句式表达。这种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其语言类型学的价值何在?关于“把”字句,已有的主要学说有“处置”说、“提前宾语”说、“致使”说、“影响”说、“位移”说、“主观处置”说、“焦点标记”说1等,同时,关于“把”字句也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2。这些不同的学说、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不同的时期,基于不同的学术理念,从不同的方面对汉语“把”字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很有价值的前行性研究。本文在这些前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类型学的角度,以“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为核心话题,对“把”字句的认知类型学的价值进行讨论。语言认知类型学是认知类型学的一部分。认知类型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的经验结构的符号系统。语言不同,其被语言形式所凝结、所携带的经验结构也有所不同。在语言所表达的经验结构中,认知表达的方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句式是语言认知表达的基本定式。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句式,而不同的句式也反映着因语言不同而形成的认知表达框架的类型学上的不同。汉语的“把”字句,正是汉语认知类型学特征在句式上的表征之一。一“把”文字量表的语义结构是一个有层次的复合命题体1.1语态特征指“把”字句的句式整体特征。这可从两方面讨论:一是“把”字句的句式语法意义,一是“把”字句同相关句式的比较。1.1.1从“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上看,首先要讨论的是“把”字句的内部语义结构的构成,即“把”字句是由几个命题组成的呢?是一个命题还是两个命题,抑或是更多的命题?而且,“把”字句中的命题是以怎样的方式组合的呢?已往的研究大多把“把”字句看作一个命题。比如,“提前宾语”说从句法平面上分析“把”字句,对“把”字句的语义结构没有细究,显然是把“把”字句作为一个命题处理的。“处置”说从语义上界定了“把”字句的意义,但并未对“把”字句的语义结构的内部构成进行深究,可以认为也是把“把”字句作为一个命题处理的。“致使”说主张“把”字句的核心语法意义是“致使”,并明确主张“把”字句是由“致使事件和被使事件这两个有致使关系的事件构成”3的。把“把”字句的语义结构理解为复合命题,比起单命题说,这显然是一个进步。因为这深化了人们对“把”字句的理解。比如,“致使”说认为,“小王把杯子打碎了”是“小王打杯子”且“杯子碎了”的命题复合;而且还认为,“小王打杯子”是因,“杯子碎了”是果,从事件发生的时间上,因先于果。这确实深化了对“把”字句的认识。不过,“致使”说并没有解决以下几个重要问题:(一)并不是所有的“把”字句都可以用“致使”的概念加以解释。如:(1)a.他把钱包丢了。b.她去年把老公死了。显然,我们不能认为,“他”致使“钱包丢了”,也更难认同“她”致使“老公死了”。也就是说,“把”字句所表达的事象界变并不都是因“致使”产生的,有些事象的变化是自然发生的。这也正是通常被指责的、“致使”说所不能解释的问题。(二)“致使”并非“把”字句的本质性句式义。很多以驱动意象图式为基础的句式,诸如兼语句式、使役句式、动结性句式等都可用“致使”解释。(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把”字句的语义结构中的命题,并不是两个,而是多个。而且“把”字句中的命题组合呈现出立体交织的不同类型。我们把这种结构图式为:从这个图式我们可以看到,“把”字句的语义结构是一个有层次的复合命题体,其最外层是说话人对N和S之间的缘由关系的主观认定,其中间层是“事象界变”S,其底层表达的是有界变关系的、表达客观事象的单纯命题S1和S2。“把”字句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N和S的关系上,“把”字句的事象界变性主要表现在S内。1.1.2“把”字句的语态特征在同其他相关句式的比较中会显得更加明确。这是“把”字句的外部特征。首先,我们把“把”字句最外层的特征公式化为:公式1:N把S。N和S分别代表有“主观认定”关系的事象。其中,N代表说话人所认定的、对S有“缘由”关系的主体,S指被“主观认定”了的、由两个命题组成的、有变化关系的事象。“把”字句的作用就在于说话人在陈述一个变化了的事象S时,同时认定了其同N间的缘由关系。“把”字句的这种高层次的“主观认定”义,在同其他相关句式的比较中就会突显出来。试比较:(2)a.老师命令学生写作业。b.妈妈喊孩子回家。(兼语句)(3)a.她给老师说哭了。b.他给小王打了。(“给”字句)(4)a.孩子被妈妈说哭了。b.学生被老师批评了。(“被”字句)(5)a.她把孩子说哭了。b.他把作业写完了。(“把”字句)(6)a.妈妈让孩子买酱油。b.这个消息使他很高兴。(使役句)(7)a.小王去商店买东西。b.他去图书馆看书了。(连动句)这里所举之例都是典型例句。可公式化为:公式2:N1V1N2(X)V2(C/O)公式2是汉语上述句式的共同的初始语符。这些句式都有很多下位类型,每一个句式都是一个系统。但我们认为,这些句式共同构成了汉语表达具有“系联—驱动”关系的复合命题所需要的句式系统。从认知图式角度看,系联和驱动是两个不同的初始意象图式。系联图式指对两个意象间的关联属性的概念化、意象图式化。判断句、关系句等就是这种图式在语言中的表征。驱动图式指具有动力传递关系的意象图式,语言中的“施事—动作—受事”之类的句式就是其表征。一般地说,系联图式的主观性是高于驱动图式的。因为在系联图式中,反映着说话人对两个意象间的关系的认定。而所谓“系联—驱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命题之间通过整合和变形所形成的意象图式,同时在历时平面上也表现为一种虚实交错的语法化过程。这种复合意象图式是汉语表达复杂的关联事象的认知基础,也是认知中的“系联—驱动”这样的意象图式在汉语句式中的显现4。在公式2中,V1是句式的节点(node)之一,因其变化会得出不同的句式。这样,我们综合公式1和公式2可得到:公式3:NɑS。其中,N表示系联—驱动源类型,ɑ表示驱动力类型,S表示驱动结果的事象类型。按照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程序,我们可得出如下流程:公式2→公式3→公式1,即:N1V1N2(X)V2(C/O)→NɑS→N把S我们认为,上述流程反映了汉语“把”字句同其他相关句式间的逻辑关系及历时演变进程。关于历时的演变进程需做专项研究,而本文着重讨论“把”字句同相关句式间的共时系统内的逻辑关系。1.2依据认知语言学理论,从动力类型、动力模式、动力结果等方面来看,汉语的“系联—驱动”结构至少可分为:直接驱动/间接驱动;客观驱动/主观驱动;正向驱动/逆向驱动;实驱动/虚驱动;驱动行为/驱动结果。我们可用这几组特征描写“把”字句及其相关句式:连动句是直接驱动型的“系联—驱动”句式,这是连动句同其他“系联—驱动”句式不同之处。连动句的N所发出的动力一贯到底,不需动力转换,动源体和动作实现体同一。同时,连动句是一种客观的、正向的、实义的、并非必有结果的句式。兼语句是一种非直接的、客观性的、正向的、实义的、非结果驱动的句式。所谓非直接的,是指动源体和动作实现体不同一。比如,“老师命令学生写作业”这个句子中的动源体是“老师”,动作实现体是“学生”。所谓客观的,是说兼语句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所谓正向的,是说兼语句的动力传递方式是一种由前向后的方式;所谓实驱动是说兼语句中的ɑ是实义性的;所谓非结果是说兼语句的S一般是驱动一个动作过程(如:小王劝小李买东西)。使役句是一种非直接的、客观性的、正向的、虚义的、结果驱动可有可无的句式。使役句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其动力源是正向的,这一点是同兼语式一样的。但使役句是一种虚驱动,所表示的是一种致使关系。而且,使役句既可使役过程(妈妈让孩子写作业),也可使役结果(妈妈让孩子写完作业)。“把”字句和“被”字句也是非直接驱动的,因为“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结果实现体和动源体并不同一。“把”字句和“被”字句与其他句式不同之处在于“把”字句和“被”字句强制要求一种结果性的驱动,也就是说,“把”字句和“被”字句一定要有一个结果性的界变。撇开主观性问题不谈,“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不同在于驱使方向,“把”字句是正向的,“被”字句是逆向的。在现代汉语中,“给”字句有受益“给”字句和把/被义“给”字句。把/被义“给”字句指“小王给小李打伤了”这样的句子。这种句子有处置和被动两种理解,其句式义解释也就有如“把”字句或“被”字句的解释。如果仅就致使驱动关系而言,我们还可以撇开“给”字句和连动句,用如下简洁的形式概括“把”字句同兼语句、被动句、使役句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如下例句说明:(8)妈妈让孩子写作业。(虚义致使行为)(9)领导叫她上楼。(实义致使行为)(10)她被妈妈说哭了。(虚义致使被动变化)(11)妈妈把她说哭了。(虚义致使主动变化)我们可借用公式2加以说明,在公式2中有两个节点,一个是V1,一个是V2(C/O)。当V1是实义使役动词时,句子为兼语句。当V1是虚义“被”字时,句子为被动句;当V1是主动“把”字时,句子为“把”字句。另一方面,当V2补足成分为O时,句子为致使行为句,当V2补足成分为C时,句子为致使变化句。对于这些“系联—驱动”句式所表达的复合事象间的关系,“致使/使役”说,“操控”说等也有一定的解释力。“致使/使役”说可以解释“把”字句、“被”字句以及其他可有动补结构的“系联—驱动”句式中的动补式的语义,也可以解说像“公司派他去中国”之类的兼语句。但是“致使/使役”说难以解释像“王冕七岁时把父亲死了”之类的“把”字句以及“他有一个哥哥在北京”这样的宽式兼语句5。“操控”说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解释汉语的兼语句。但“操控”说也难以解释像“他把钱包丢了”“她把眼睛都哭红了”之类的“把”字句6。本文采取“系联—驱动”说,因为“驱动”说可以解释连动句的动力流程;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的划分又使连动句同其他句式的不同得以澄清;而主观驱动和客观驱动的划分又使“把”字句的主观性得以显现。同时,“系联”说又可解释像“他把钱包丢了”“他有一个哥哥在北京”之类的N1V1N2(X)V2(C/O)句。因为我们可以认为,在“他有一个哥哥在北京”这种句中,“有”是存在性系联,“在”是零驱动。显然,“系联—驱动”说有更广泛的解释力,可以在认知层面上揭示汉语不同句式间的相关性,并给予一个统一的解说,同时也能使我们在此基础上对“把”字句的认知特征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二视觉世界的变化2.1“把”文义的性质一是“把”字句的主观性问题,一是“把”字句的客观核心语法意义。暂且不论“把”字句的主观性问题的话,我们认为,“把”字句的核心语法意义是事象界变。传统语法对“把”字句的描写中有一条规则,即“把”字句的V不应是光杆谓语形式7。在正常语序和语调下,“把”字句的信息焦点,亦即语义重心在“把”字句的VC上。但为什么“把”字句的V不能是光杆形式呢?在“把”字句的句式义的概括中,应当而且必须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在“把”字句的公式1(N把S)中,S一定要是一个有变化的事件,简而言之,即事象界变。我们认为,这是“把”字句的V不能是光杆形式的理据所在,也是“把”字句最重要的句式义特征。也就是说,“把”字句是一个表事象界变的句式8。我们可把这种事象界变按公式2抄写为:公式4:S=N2(X)V2(C/O)公式4反映了“把”字句的界变事象S的内在结构。其间,每一种以V2为核心的简式组合都可认为是一种界变(张黎,2003a)。所谓界变,既包括质变,也包括量变。但界变不是哲学术语,而是指语句所表达的意象或事象的转换和变换。界变有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把”字句中的界变是一种事象界变。2.2要区分边界和现象的边界,必须区分以下情况(一)形态、变化、状态两者虽然说的都是变化,但是属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变化。这正如分子、原子、量子是不同水平的物质构成要素一样,作为语义类型,变化是同活动、状态相并列来描写事象类型的语义范畴。不过我们认为,变化同动作、状态是不同层次的范畴。状态同活动是初始事象,变化是复合型事象,包括完结型变化和达成型变化。完结型变化指活动实现了同一界面的全过程,达成型变化指活动或状态实现了不同界面间的转变。这些都是动词语义结构内的类型划分。(二)“把”文的第二,必须是“一+量+名”形式的“整体化”事象界变指N2(X)V2(C/O)所表示的事件的整体变化,既包括(X)V2(C/O)变化,也包括N2的变化。这也就是说,“把”字句的事象界变包括两部分,一是(X)V2(C/O)所表示的动相性界变,一是N2的变化。在“把”字句中,这两种变化缺一不可。对说话人来说,N2有两个:一个是变化前的N2,一个是变化后的N2。如:(12)小王把碗打碎了。变化前:碗没碎变化后:碗碎了(13)雷声把她从梦中惊醒了。变化前:她睡着呢变化后:她醒了(14)她把钱包丢了。变化前:钱包没丢变化后:钱包丢了N2的变化前状态是已知的,是作为前提而存在的。N2的变化后状态是新知的,是作为传达的重点而存在的。“把”字句的N2在承受动作后一定是一个变体,如果N2没有变化,“把”字句不成立。如:(15)a.小王没把书还了。b.小王没把杯子打碎了。“把”字句一般没有否定形式的原因就在于“把”字句的否定说的是N2没有变化。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一般认为N2应是有定的。但研究发现,N2有时也可以是“一+量词+名词”的形式,如:(16)a.她把一杯水端到我面前。b.他把一本书递给了我。杉村博文(2002)对这种无定“把”字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证实了无定“把”字句并非个例。其实,有定、无定,有指、无指这样的概念是需进一步梳理的,更何况在语言交际中,由于人有容错、猜探的能力,致使很多语言形式上的无定形式在具体交际中被理解为有定的成分。如:(17)a.他把水递给了我。b.妈妈把碗洗了。这两个“把”字句的N2都是泛指的普通名词,可在交际中,我们却可以把它们理解为有定成分。其实,“把”字句的N2不在于其是否是定指成分,而在于其是否在指称上是被整体化成分。所谓指称整体化,是说“把”字句的N2至少对说话人来说在指称上应是一个界线分明的整体。如:(18)a.小王把三封信烧了。b.小王把那三封信烧了。c.小王把三封信都烧了。例(18a)中的“信”在客观上是三个整体,但在指称上是三个个体,这是数量词的计数功能,因此(18a)不能说;而(18b)和(18c)由于用“那”和“都”使“三封信”得以指称整体化,因此可以说。我们认为,上文所说的有定的形式,“一+量+名”形式,泛指的普通名词形式之所以可充任“把”字句的N2,其原因就在于指称的整体化。而我们则进一步认为,“把”字句的N2之所以要求指称整体化,乃是因为事象界变的要求:因为没有整体化的N2是不能成为事象界变的变化体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马真(1985)所指出的,即“把”字句的动词为什么不能带动态助词“过”。试比较:(19)a.她把苹果吃了。b.你把碗端着!c.她把北京去过。同是动态助词,“了、着”可进入“把”字句,而“过”不行。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其原因就在于“把”字句的动词加“了、着”后表达事象界变,而“过”并不表达事象界变。(三)从知事象呈现新情况,场景转换成无到有这种不同如下所示:事象界变1→2新情况出现0→1场景转换1→1这就是说,事象界变是从一已知事象变为一新知事象;新情况出现是无到有,即从未知事象呈现新知事象;场景转换是从一个新知事象转到另一个新知事象。请看例句:新情况出现:(20)a.下雨了b.着火了c.花红了d.天冷了场景转换:(21)a.前面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和老道。(童谣)b.下雨了,冒泡了,王八犊子带草帽了。(童谣)事象界变:(22)a.他把碗打碎了。b.他把钱包丢了。2.3从不同的角度来看,“li”一词中的视觉边界发生了变化2.3.1从v2x2co的总体意义特征来看,“支配”一词的意象可分为两种类型(一)动作恶意/结果意愿,导致“结论”(23)小王把信写好了。(动作有意/结果如意)(24)小王把地址写错了。(动作有意/结果不如意)(25)孩子的哭声把妈妈吵醒了。(动作无意/结果不如意)(26)远处飘来的歌声把孩子逗乐了。(动作无意/结果如意)致变型“把”字句的S1是行为句,S2是状态/结果句,S1和S2之间有致使和被致使关系。有意致变句带有施动者的意图性,而动作结果的如意性(如意或不如意)则是说话人的视点。(二)s1与s13的关系(27)小王把钱包丢了。(28)他去年又把老婆死了。自变型“把”字句的S1是存有现象句,S2一般是与S1相对的现象句,S1和S2之间没有致使和被致使关系,而是一种自然变化关系。2.3.2从结构类型来看,“ji”一词中的xv2co表示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类型(一)隐性语义结构从形式上说,就是“V了”型界变,这是最小形式的界变。张黎(2003b)指出,汉语动词除了具有郭锐(1993)所提出的显性过程结构外,还具有隐性的语义结构。就动作的现实性的过程结构而言,动词内部的隐性语义结构类型不同,其在“把”字句中的句法表现也不同。比如:(29)a.他去年把丈夫死了。b.他把那个问题想了。c.她把她是了。他昨天把钱包丢了。她把他喜欢了。小王把她有了。a类“V了”中的V是状态动词,“V了”表示动作实现后的结果状态持续。“V了”的前后,动作的界面状态不一样,发生了界变。而b(心理动词)和c(关系动词)的“V了”形式一般是不单独说的,其原因就在于这类动词的语义结构类型不能使“V了”呈现出界变。动词的隐性语义结构对“把”字句的句法表达是有很大影响的。请比较(参见张伯江,2000)例句:(30)a.把衣服脱了。b.把衣服穿了。(31)a.把书还了。b.把书借了。(32)a.把房子拆了。b.把房子盖了。“穿—脱”“借—还”“盖—拆”之类的对义词共同构成了一个动作过程。“脱”蕴涵着“穿”,“还”蕴涵着“借”,“拆”蕴涵着“盖”。即“脱→穿”“还→借”“拆→盖”,反之则不然。因此从这种对义词的潜在的概念整体结构来说,“穿、借、盖”可谓动作逻辑过程之开始,“脱、还、拆”可谓动作逻辑过程的结束。正因为如此,后者加“了”表结果性界变,可以说;而前者加“了”表动作实现,但不是结果性界变,因而不说。再举一类例子(参见吴葆棠,1987)。比如:(33)a.把手烫了。b.把他骗了。c.把庄稼涝了。d.把衣服湿了。在这种所谓的“违愿义”“把”字句中,V的隐性语义结构中有一个同“违愿义”相对的“意愿”义,如“烫了—不愿被烫”“骗了—不愿被骗”“涝了—不愿涝了”“湿了—不愿湿了”。这种“愿—不愿”的对立正是这种“违愿义”“把”字句中V的语义结构中的隐性的心态“界变”。“把”字句的VC的最小形式是:把N2V化:把问题简单化把水净化把N2V了:把饭吃了把茶喝了为什么“把N2V化”和“把N2V了”是最小形式呢?一个明快的回答是,“V化”和“V了”都是最简形式的界变。(二)把自己当了自己主要指“把”字句的V所及的及物性成分(O)的界变。如:(34)小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李。(对象)(35)他把面都包了饺子。(结果)(36)小李把橘子剥了皮。(受事)(37)他从没把我当个人。(系事)(38)他把那些米过了秤。(工具)(三)称谓词的标记方法主要指“把”字句V后的非及物性成分(C)或V前的修饰性成分X与V所构成的界变。如:(39)a.你把这杯子端着。b.你把自行车扶着点。(V着点儿)(40)a.小王把酒喝多了。b.田中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V得/C类)(41)a.你把这封信看看。b.你把马遛遛。(VV类)(42)a.他把那封信看了一下。b.他把衣服试了一下。(V一下)(43)a.他把手一扬。b.你把胳膊往上抬。(XV类)c.你把手往上举。d.田中把钱往兜儿里揣。句中加标记的部分是界变所在。调查表明,只要加上类似上述的标记,几乎所有类型的谓词性短语都可出现在“把”字句中。上述(X)V2(C/O)型界变的特征是通过添加成分展现V在物理上的变化,或位移、或及物、或性状化、或增减量、或保持状态、或呈现结果。总之,(X)V2(C/O)型界变同“了”型界变不同,呈现的不是V本身的变化,而是与V相关的外界变化。三“把”字的认定任何句式都是主观化的定式,只是不同的句式的主观化程度有不同。“把”字句是主观化程度较高的句式。沈家煊(2002)认为“把”字句是一种“主观处置”,并从说话人的情感、视角、认识等方面对“把”字句的主观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邵敬敏、赵春利(2005)不同意“主观处置”说,认为“把”字句的主观性主要在于凸显说话人关注的焦点9。而我们认为“把”字句的句法主观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对变化事象的解析。从句式义整体看,“把”字句呈现出的是一种陈述义。而从句式的主观化等级来看,陈述句的主观化量度是低于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因为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是直接表达说话人心态的。因此在一般意义上说,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主观性是强于陈述句的。但是,“把”字句不同于描写性陈述句,“把”字句是一种解析性陈述句。描写性陈述句一般按照客观事理、客观时序来描写一个事象,而解析性陈述句虽然也描写一个客观事象,但在描写中铸合了说话人的认识。在汉语“把”字句中,蕴涵着一种对事象界变的解析,即:N1→事变缘由,“把”→潜性主观认定,N2→变体,(X)V2(C/O)→结果性界变。在一个句式中,对一个事象的变化作如此清晰明了的解析和交待,这不能不说是汉语“把”字句的主观性所在之一。也可以说,“把”字句有一种潜主观性,即在“把”字句中,已经把对事象界变的解析铸合在句式中。因此,“把”字句虽然是一种陈述句,但其句式的潜结构中已包含着对“系联—事象界变”的主观认定。二是对事象界变缘由的不同类型的主观认定。我们认为这种主观性的认定表现在对“事象界变”缘由或责任者的主观关系上。在“N把S”中,“把”字的作用是表达说话人主观认定事象界变S的缘由在于N。当然,N和S的关系有不同类型。这主要包括:(一)施动型(44)a.小王把信邮走了。b.田中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处置说的原型句,也可以叫有意“把”字句。从语义制约关系上看,这种“把”字句的事象界变应是施动者可控的事象。请看例句:(45)a.*他去年把复旦大学考上了。b.*父亲把儿子的信收到了。这两句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考上大学”和“收到信”不是施动者自主的、可控的事象。(二)责任型(46)a.小王把题搞混了。b.田中把人弄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填报志愿合同书范本
- 削铅笔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女式开襟短上衣产品供应链分析
- 多元文化节庆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5G智能水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4.3诚实守信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上册
- 磁铁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2合理利用网络(1)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上册
- 智能手机用稳定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录像带发行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
- 清明节(节气)主题课件
- 家长会课件: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课件
- 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普小知识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社会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VTE护理预防新进展
- 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 医学检验质量管理手册
- pu注塑成型工艺
- 腾讯游戏公司企业分析报告
- 元代青花瓷工艺美术鉴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