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生活环境与行为偏好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初中生生活环境与行为偏好的调查与分析_第2页
初中生生活环境与行为偏好的调查与分析_第3页
初中生生活环境与行为偏好的调查与分析_第4页
初中生生活环境与行为偏好的调查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生活环境与行为偏好的调查与分析

一、元化社会话语中的学生自主选择高中生的兴趣测试包括很多开放题,其方向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兴趣有关。较之以往,初中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加多元化,主要出自学生的自主选择,也易受社会宣传(包括商业炒作和媒体宣传等)的影响。其中,既有同龄人非理智追捧的影响、有发泄和叛逆情绪的驱动,也有对现实社会和教育问题不满的抗争。教师和家长对此不能简单地否定,而应在真诚体验和了解实情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沟通。只有这样,教育和引导才会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进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一).了体制类型初中生喜欢的现当代作家分别是:鲁迅(占50.75%);冰心(占39.20%);朱自清(占29.40%);老舍(占28.14%);余秋雨(占20.85%);金庸(占14.82%);巴金(占14.32%);张爱玲(占10.68%);徐志摩(占9.92%);琼瑶(占8.42%);三毛(占8.17%);舒婷(占4.77%);海子(占4.40%);沈从文(占3.02%);钱钟书(占2.51%);亦舒(占2.51%);周国平(占2.14%);茅盾(占1.88%);王朔(占1.13%);张恨水(占1.01%);李敖(占0.75%);梁实秋(占0.63%);柏杨(占0.50%);王小波(占0.50%);郁达夫(占0.38%)。显然,初中生喜爱的现当代作家主要受语文教材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如他们对鲁迅、冰心、朱自清、老舍和巴金等作家的关注程度比较高;其次,也受到成人文学和图书市场的影响,如他们对张爱玲、徐志摩、金庸、琼瑶和余秋雨等作家的关注度也不低。此外,由于受知识量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初中生对一些文学作品因看不懂或无体会,从而引发对其作者的疏离,如对沈从文、钱钟书、茅盾、郁达夫和梁实秋等作家的认同和兴趣都较低。这既说明初中语文教学在开阔学生眼界方面的引导还存在问题,也说明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和选择能力还比较有限,学习兴趣还缺少定向。当然,该题的选项设计也存在问题,如缺少国外作家、科学类和传记类作家等,致使我们难以从更广阔的范围了解初中生的阅读兴趣。(二)作者人格特征对于喜欢的“80后”或“90后”作家,初中生的选择分别是:郭敬明(占50.63%);韩寒(占43.72%);郭妮(占23.24%);蒋方舟(占15.83%);张牧笛(占14.20%);落落(占11.06%);张悦然(占10.18%);阳阳(占8.29%);徐鹏(易水寒)(占7.91%);沧月(占7.29%);吴子尤(占5.78%);蔡骏(占3.77%);青夏(占3.39%);安意如(占3.14%);步非烟(占2.51%);张悉妮(占2.51%);孙睿(占1.76%);许豪杰(占1.76%);颜歌(占1.63%);春树(占1.63%);蒋峰(占1.38%);李军洋(占0.38%)。这些“80后”作家多数是在其初中或高中阶段就开始写作或发表作品,与当下初中生的现状有不少接近和互通的地方,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共鸣。他们的作品以学生生活、学校生存、另类思考、青春放飞、浪漫清纯、丰富想象、无忧无虑、挑战现实、颠覆传统、淡于世故等为主要内容与特色,对初中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初中生对于作者的追捧比较单纯,也不稳定:或基于作品,或基于市场宣传,或基于形象,或基于一时之好,他们对于成人关注的作者与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并不太在意。对此,学校应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引导。(三)调整提问方式该题很难获得较为一致的答案,因为选择面过宽,初中生的选择也更多元。用“最喜爱”(唯一的)提问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困惑,对于书与书间的比较,不仅初中生难以把握,成年人也同样如此,而且各类书也都存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局限,故应该调整提问的角度和方式。(四)“随图书比”对该题的点评同上题。通常,初中生对杂志的选择可能较图书更随意、更易变化。有时,某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就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或产生在学生群体中连带传播的影响,而与对杂志整体的选择并无更多关联。(五).课外书的使用在购买课外书方面,初中生平均每月的花费分别是:20-50元(占48.24%);不超过20元(占35.55%);50-100元(占11.93%);100元以上(占4.27%)。仅从平均数看,初中生每月购买课外书的花费并不少。通常,一般的图书10-20元一本,畅销书或应考的学习类书一般要20-30元,甚至更多。当然,如果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也许这些课外书大部分都是与教学有关的课程学习资料。此外,初中生购买课外书有季节性特点,如儿童节、新年、春节和寒暑假一般是学生集中购书的时间。除了购买图书外,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读书角和读报栏等资源可为初中生提供阅读条件,学校应加以利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不少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从家里带书到学校进行交换阅读,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这一做法值得提倡。(六)对奥运的崇拜最崇拜该题不好回答,原因在于初中生可能崇拜英雄、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等,也可能崇拜高年级的体育尖子,抑或是自己的父母,而要达到“最崇拜”的程度,不少学生缺乏这样的感觉与体验。(七)“被银行”“最喜欢”的原因现实中,娱乐明星的类别太多,而其中比较适合中学生希望展示自我、喜欢放松搞笑、追求色彩与活力等特点的明星,在一个时段内易被初中生追捧。由于市场的原因,娱乐明星的出现和消退的节奏加快,“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频出,因此,除了部分强势的“偶像派”明星外,多数明星很快会被初中生淡忘,也可能出现一个时期的“最喜欢”,而不是长久的“最喜欢”。过去,娱乐明星往往受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喜爱,而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初中生“最喜欢”的娱乐明星更具青年人自己的特点,在“超女”现象出现之后,他们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娱乐明星的追捧更有热情。(八)影响学生审美的原因对于体育明星的喜爱主要源于人们对力量、意志和技巧等的崇拜,但初中生还会在其中迁移不少对娱乐明星喜爱的原因。由于体育竞技的项目较多,所以对应学生特长与爱好的体育明星最容易受到关注与喜爱。(九).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有哪些?该题如果改成:你最喜欢哪一首或哪几首歌?或者:对于喜欢的歌曲,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可能会给初中生多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以往,一首内容、节奏与旋律俱佳的好歌可以影响几代人,但现在歌曲创作已经多元化了,对歌曲的欣赏也有了多元化的选择。(十).校园保护词在校园里,初中生和同学们常说的流行语是:晕(占44.22%);随便(占41.21%);有没有搞错(占29.02%);气死我了(占28.02%);OK(占22.11%);哇噻(占21.23%);囧(占20.60%);酷(占11.81%);雷(占10.05%);没劲(占6.78%)。这些所谓的校园流行语,在概念上并非简单等同于语言学上的“新词”,其生成过程受到国外流行艺术、社会流行文化和校园文化等的影响。而这些校园流行语的使用,有些体现了初中生的集体无意识和普遍情绪;有些则无实际意义,限于情绪语气,主要用于调节气氛,属于纯语言功能的变化。对于初中生使用流行语的特点,教育者应该注意把握和引导。(十一)物质生活的应用在课余时间,初中生喜欢做的事情分别是:看课外书(占71.61%);看电视、听音乐(占61.06%);上网聊天、打游戏(占35.93%);打球、溜冰等(占18.34%);写小说、写诗(占17.09%);睡觉、吃东西(15.58%);逛街、买东西(占14.95%);学习跳舞、画画和弹琴等(占13.69%);发呆(占13.69%);K歌(占7.54%);养宠物(占3.39%);扮靓(占1.76%);谈恋爱(占1.51%)。娱乐是初中生课余生活的首选,其次为读书与自我陶冶,第三是参加体育活动;睡觉、吃东西和发呆也是初中生课余生活的内容之一,这体现了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多样需要。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课余有了扮靓和谈恋爱等现象,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大,却折射出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十二)对体育类型的关注和分析初中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分别是:羽毛球(占41.83%);骑车(占31.66%);跑步(占27.01%);篮球(占25.63%);游泳(占25.00%);爬山(占22.49%);乒乓球(占19.97%);溜冰(占16.08%);跆拳道(占9.67%);不喜欢运动(占9.05%);足球(占7.66%);拉丁舞(占5.40%)。可见,初中生喜欢的体育运动的类型已出现更加多元和均衡的情况:因受各类“球星”的影响,爱好球类运动的比例在上升;便于开展的不受场地限制的羽毛球、骑车和跑步等活动受到关注;因受家长、同学或个人喜好影响,与考试和获得证书相关的拉丁舞等也成为学生的爱好。9%的学生“不喜欢运动”,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其原因或许多样,但相关的引导和帮助不可或缺。从喜欢的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看,初中生都大大超过小学生,但在传统性、地域性和职业性的体育运动如北方地区的滑冰和滑雪、部分地区的武术和骑术等的开展方面,也与小学生一样呈现不足,这也许与该题的设问方式有关,使调研者难以获得更为开放的回答。(十三)不在送出合理价值和小学生一样,初中生依然期待别人赠送礼物,但对“最喜欢”的礼物这一问题有些难以作答。初中生之所以喜欢别人送的礼物,或在于礼物的形态和质量,或在于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通,与小学生不同的是,初中生已开始注重送礼者的身份,如父母、亲戚、同学抑或朋友(包括同性或异性)。他们不在意礼物价格的高下,更看重因送礼者身份引出的特殊价值。这说明,初中生已开始走向成熟,懂得了感受物质之外的更深层次的价值。(十四)集成教育前后体重:20%该题可被视为上一问题的具体化,但也有这样的情况,玩具为学生攒钱自己购买,甚至是自己制作,不属于礼物。这些所谓“玩具”多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有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值得支持。(十五).中外主要指发达国家的差异比较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中,由于家长和教师对网络多心存疑惧,所以在对网站的感觉与判断上,初中生极不充分,在这方面,中外(主要指发达国家)的差异比较大。当然,在进入初中后,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增大,有不少学生进入网吧,因此,有一些学生接触到网络的不良信息,需要引起重视,但学校和家长不宜采取生硬措施加以制止,而应在如何选择网络资源以及如何规避网络风险等方面,对初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十六).玩游戏是抵制的网络游戏在初中生中盛行的程度并不像传说中那样严重。初中生每周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分别是:偶尔玩、玩2个小时以内(占45.98%);不喜欢(占38.32%);比较喜欢、玩2-5个小时(占12.06%);经常玩、玩5-10个小时(占2.26%);超级喜欢、玩10个小时以上(占1.38%)。80%以上的初中生对玩网络游戏是抵制和有节制的,这与家长和学校的限制力度较大有关。对近20%的有些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应积极引导、真诚关心,使其认识到,“有兴趣”、“喜爱”、“希望探索”与“沉迷”是有本质区别的。学校和家长对网络游戏不必一味地回避和排斥,重要的是应该帮助初中生提高对网络资源的识别能力,为他们在网络时代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和生活能力确立适宜的目标。(十七).游戏设计功能不容易让人数值不玩为好对于网络游戏,初中生的看法是:限于休闲娱乐、不沉迷就好(占72.36%);可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占58.92%);简单休闲类的游戏可以玩玩(占37.81%);因为影响学习会让父母担心(占14.57%);因为存在枯燥的练级会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占19.47%);因游戏设计往往很容易让人着迷而不玩为好(占9.55%);玩得好很酷、不玩老土(占3.64%)。从总体上看,初中生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大部分都比较理性。这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引导有关,也说明初中生的感知与判断能力逐渐提高,多数学生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并能在认识上和生活中有所取舍。这也进一步说明,如果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合理、得当,大多数学生乐意接受有节制地玩网络游戏的建议。了解初中生的兴趣倾向和内在追求,可以为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相关的引导与教育提供诸多借鉴。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倾向,初中生的兴趣和爱好也更为丰富。对此,学校和家长应意识到这些变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而学生多元化的兴趣倾向也会给学校和家庭带来更多元化的教育通道。可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效果会更理想,如果不关注他们的特点,教育的效果就会降低。二、关注和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心理疏导和生理状况一样,初中生的心理状态在这一时期也处于躁动、活跃的特殊阶段,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关心和帮助。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予以关注,并非是当其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时才进行,而应积极主动、因势利导地做好心理疏导,为初中生营造合理、宽松、和谐、尊重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变化的重要时期。不仅广大教师和家长要有相关的意识和知识,学生自身也应该全面地了解自我,如此,才能使相关的教育与自我成长更加和谐与有效。(一)针对学校和家庭的心理评估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提出了七条标准:(1)智能良好;(2)能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稳定;(3)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自觉、坚定、自制力强;(4)人际关系和谐,有安全感、满意感;(5)行为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6)人格完整和健康,积极进取;(7)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相适应。对照这一标准,初中生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分别是:心理比较健康,有时会有一些消极心理(占68.49%);心理非常健康(占28.99%);和标准对不上、算是有心理问题(占1.68%)。由于我国的初中生整体还比较单纯,学校和家庭生活还相对简单,所以,绝大多数初中生的心理状态都比较健康。初中生有时存在消极心理的现象非常正常,只要有积极的心态、良好的调整方法、和谐的学校与家庭的支持,多数学生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当然,在青春期的敏感阶段,因为生理、心理、环境、成绩和社会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原因,初中生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伤害,其情绪、意志乃至精神都容易产生波动;而由于初中生涉世未深,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容易冲动、过于敏感、自控能力弱,易受外界影响,人格还不够健全,由此可能引发一些激烈的反应或冲突,如果学校、教师和家长对此不了解,只想用简单的方法硬性调整,必然会产生不良的效果,甚至是悲剧。为此,在人生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加强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知识教育十分必要。(二)对中小学生“紧张”的反思由于中考竞争等因素,初中阶段的学习较小学阶段更为紧张,这是正常现象。面对这种紧张状况,初中生的感知心理分别是:有些紧张(占72.69%);并不紧张(占23.11%);紧张得一塌糊涂(占2.94%)。可见,初中生心理紧张的比例偏高(占76.89%)。这是“精英教育”时代的典型特点,也就是说,80%左右的学生是20%左右的学生的“陪读”。在全世界的教育进入大众化和全民教育的时代,首先应该检讨的不是学生,而是教育制度、教育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等本身。造成初中生“紧张”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考试成绩的优劣,再往深究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成绩评价等的问题,责任并不都在学生一方,但压力却集中在学生身上。对于如此高比例的“紧张”状态,仅有学校和教师的反思是不够的。这一状况如不切实调整,许多改革则无意义,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目标难以达到。(三)自卑心理和消极的封闭心理导致学习压力增加对于初中阶段给其带来的最主要的心理影响的问题,初中生的回答分别是:学习压力大,又要处理休息、锻炼、亲情、交友、情感、消费和外貌等问题,经常处于焦虑中(占69.75%);初中阶段冒出许多尖子生,自己原来的优越感完全被打消,产生自卑心理(占31.09%);学习竞争太激烈,很难不产生嫉妒心理(占22.69%);许多同学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因此,自己找不到朋友,在独来独往的清高后面存在孤独的封闭心理(占11.34%)。从总体情况看,初中生普遍有过焦虑情绪的体验,而且消极的心理影响过大。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与升学压力逐渐加大,学校往往因为过于关注升学业绩而忽略了许多需要及时教育和调整的问题,致使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待到严重问题发生时,后悔已晚。近年来,初中学生的自闭、自残和自杀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四).依赖、嘴唇或独立对于独立、依赖、逆反和封闭这四种心理状态,初中生的选择分别是:独立(占46.22%);依赖(占25.63%);逆反(占18.49%);封闭(占9.24%)。由于该问题为单选题,因此,笔者难有兼顾其他的判断。如,有些初中生“依赖”他人,而当依赖的目的不能达到时就表现为“叛逆”或“封闭”;而“独立”的学生又很容易表现为“叛逆”。此外,这样的简单选择题很容易造成学生消极的自我定位和不良的自我暗示,对于个体的发展不利,调研者需加以注意。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尽管表示“独立”的学生人数最多,但还不到50%,而其中间存在依赖、叛逆、自闭状况的可能亦有一定比例。由此要意识到,我国初中生的心理状况不够理想,潜在的问题比较严重,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五).自我发展能力不高对于现状,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分别是: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并不比别人差,分数说明不了全部(占61.34%);自己很优秀(占19.33%);自己尽管不算优秀,但觉得这样也挺好(占14.29%);自己什么都不行(占2.52%)。这个问题能较清晰地说明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与前几个问题相印证。从整体上看,初中生较为自信,并将学习成绩的优劣放在了个人素质与能力之后,这是一种进步,也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影响。而学校、教师和家长还缺乏对学生这种自我评价的宽容以及因人而异的指导,容易引发冲突与心理问题,需有所调整与反思。(六)大学生心理需求初中生最渴望获得的心理需求分别是:认同与肯定(占35.71%);平等与尊重(占26.89%);鼓励与支持(占23.11%);关怀与爱(占13.03%)。上述四项内容涵盖了学生心理需求的几个主要方面。认同与肯定、关怀与爱是浅层次的需求,而家长和教师往往在这些方面并不善于明确表达;平等与尊重、鼓励与支持是较深层次的需求,更容易触动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我们的教育却对此关注不够。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导向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的相关问题也绝非通过点上的调整就可以解决,还必须有面上的配合和制度的保障,以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作支撑。(七)不在校园和校园—初中生对“早恋”原因的看法“早恋”问题既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教师和家长较为敏感的问题。一般来说,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对于早恋,大多数初中生没有体验,因此,他们对“早恋”原因的判断多属于推测或基于自己的相关立场,其看法分别是:爱慕(仪表佳、成绩好)(占50.42%);愉悦(与异性交往的体验很愉快)(占30.25%);早熟(身心早熟)(占26.05%);好奇(不试试怎么知道)(占25.21%);媒体影响(网络、影视、书刊,到处都是情啊爱呀的)(占21.43%);逆反(越不让谈偏要谈)(占18.49%);从众(好多同学都在谈)(占18.49%);寻求放松(解除沉重的学业压力)(占17.65%);希望补偿(家庭不幸、学习受挫,找个寄托)(占14.71%)。在初中阶段,学生已接受“早恋”的概念,而且相当一部分初中生认为“早恋”也包含着真爱,并且他们已具备“早恋”的身心基础(如爱慕、愉悦、早熟等)。然而,初中生的“早恋”现象毕竟是少数,除了上述特殊的心理原因(如逆反、放松、补偿和好奇等)外,多数学生并不愿意“早恋”或将“早恋”公开化。究其原因,或源于教育的缺失,或源于环境的压力,或源于经济不独立,或源于惧怕异性。而其中,相关教育的缺位或不到位,则需引起足够重视。(八)家庭幸福、不适应社会、情绪失控对于见诸媒体的初中生离家出走、自杀或犯罪现象,初中生认为其涉及几方面主要的原因:成绩不好,学习、升学压力太大(占72.27%);心理有障碍(占65.55%);家庭不幸(占40.34%);不适应社会(占26.05%);失恋或一时情绪失控(占18.07%)。初中生普遍认为,在他们中间若出现离家出走、自杀或犯罪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多是因为外来压力过大,心理难以承受,而其中学习和升学的压力又排在首位,占到70%以上,这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其他原因主要源于各种社会关系冲突,如失恋、家庭不幸和情绪失控等,若将其统一归结为心理障碍,是可以说得过去的。对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就相关问题和问题群体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九)“平等,自主”是生存之本对于平等、自我、责任和享乐这些个人成长中的问题,初中生的认识分别是:实现自我(占43.28%);为社会和他人尽责任(占36.97%);追求平等(占15.97%);自己享乐(占0.84%)。多数学生追求“自我实现”和“平等”,这是其自我意识、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和社会公平意识萌发的直接体现,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成果。尽管如此,初中生选择“为社会和他人尽责任”的比例也较高,体现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同时,初中生在学习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作为社会人的要求是需要其明确的。对此,初中生社会意识的成长既需要学校教育有意识的培养,也需要社会规范和社会风气的陶冶。(十)不在工作方式的对话中使用现代通讯工具对于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和使用,初中生的态度分别是:以平常心对待,不过于依赖和沉迷(占78.57%);过于依赖手机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一旦通讯工具出现故障,会认为丧失安全感(占9.24%);认为网络聊天和手机短信多过面对面的交谈或通话,会逐渐失去口头表达能力(占5.88%);手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有时会让人窒息(占2.94%);互联网较易暴露人的隐私,致使社会充满虚假、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使社会充满恐慌(占2.52%)。从上述情况看,多数初中生对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和使用能保持平常心,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现代通讯工具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与选择。应当指出的是,该问题在现代通讯工具的改造完善和功能开发等方面缺少相应的选项设计,这与我国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