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_第1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_第2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_第3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_第4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土中国》

费孝通教育部统编教材高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乡土中国》的学术价值;2.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3.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4.学会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累阅读学术著作的经验。第一课《乡土中国》导读课第二课专题学习——梳理概念第三课专题学习——写好批注第四课专题学习——梳理思路第五课专题学习——拓展阅读录目课程小结学习任务资源链接激趣导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学术价值阅读策略第一课《乡土中国》导读课录目阅读计划单060405030102返回01激趣导入返回中国人的种菜天赋,

把外国人都惊呆了!返回中国耕地面积:占世界7%养活人口:世界20%粮食产量:世界第一蔬果产量:世界第一返回“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乡土本色》第32页中国人为什么爱种菜返回?02作者简介返回费孝通简历费孝通(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28年,费孝通考入当时的东吴大学,就读医学预科。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国家的苦难、普罗大众的悲惨命运,让立志科学救国的费孝通意识到,医学只能挽救人的生命,而社会科学才能让他真正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农村,从而找到救国的方法;1930年,他师从吴文藻,开始了社会学的学习。在老师吴文藻的影响下,费孝通认识到要想了解真正的国情,就必须通过田野调查,必须亲身到实地去考察,这点一直影响了费孝通的一生;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返回《江村经济》(1938年)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请允许我以此书来纪念我的妻子。1935年,我们考察瑶山时,她为人类学献出了生命。她的庄严牺牲使我别无选择地永远跟随着她。返回03写作背景时代背景学术背景时代背景20世纪中西碰撞,中国原有的身份认同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个是从政治上以自我为中心的“天下王朝”变为屈居一隅的“民族国家”,另一个便是从文化上无比优越的“礼仪之邦”变为愚贫弱私的“乡土中国”。直至20世纪后半期,中外学界仍强调以“农业国家”看待中国及其文化传统。如美籍学者萧公权、美国人类学家施坚雅都将中国直称为“乡土中国”。当时的中国社会的思想中,“乡土中国”暗含着一种性质:“落后”,所以无论单称或是特别强调,“乡土中国”都意味着“有待开化”。由此推论所激起的,便是一场自上尔下、由外及内的掀翻重建。起终点落实在与“乡土”关联的两个方面,即开化农村,改造中国。中国落后的原因与出路都在于“乡土”,于是要根本改变“落后”,须得先行改造乡土。于是一场规模浩大的乡村重建运动在中国各地推行开来。返回学术背景治农派(晏阳初)此种观点认为,中国的问题在于患了民族大病,而且病入膏肓,若要治病,重在乡土,要“先抓住国建的命根,治它的症结,培养它的元气。”晏阳初认为中国乡土几平找不出正面意义,相反存在着愚、贫、弱、私四大弊端,需要彻底改造重建。为此,晏阳初等人选择河北定县等基层乡村进行重建实验。具体措施是:通过乡村运动实现民族再造。以文艺教育治愚、生计教育治贫、公民教育治私,提升乡土民众的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从而达到拯救中国的日标。自治派(梁漱溟)梁漱溟认为,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其文化的根基在乡土;乡土不是中国的病体,而是传统的根基。在他看来,如果真要说“乡土中国”有病的话,其病根乃在国人“跟着近代都市文明的路,学西洋而破坏了乡村。”这里“破坏”一词表明,作为中国根基的乡土,原本是有其文化原创的;这文化之所以陷入病态,不在自身内部而是由于近代以来外力擢毁。基于这样的看法,梁漱溟先生所主张的乡村建设,其实起因于“乡村救济”。返回04学术价值返回学术价值“’这算不得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尝试什么呢?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乡土中国>序言》“《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显然,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字上的通俗易懂且内涵丰富,更为重要的还是它所揭示出来的中国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搁置许多空洞的讨论,成为直观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赵旭东《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返回05阅读策略返回浏览略读精读研读作者介绍、目录、序言和后记,整本书的编排体例、篇章格局。勾画圈点重要概念和观点,了解每一章的内容大意及基本结构。

一边阅读一边批注,记录下自己的分析、所得、所惑、所解等

。对在阅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质疑探究。阅读方法乡土了解理解把握返回06阅读计划单返回阅读计划单第一课:《乡土中国》导读课阅读任务: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完成概念梳理表(二)。第二课:专题学习——梳理概念阅读任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精细研读,写批注,至少有七处批注。第三课:专题学习——写好批注阅读任务:拓展阅读,用文本中的理论来分析现实案例。第四课:专题学习——梳理全书逻辑思路阅读任务:分小组,一个小组深入研读两个章节,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并用思维导图梳理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思路。第五课:专题学习——拓展阅读

在准确理解文本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理论来解读现实案例。返回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词差序格局团体格局道德观念代理者家族家庭社群社会圈子事业组织生活堡垒男女有别男女求同概念梳理表(二)返回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人治礼治法治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血缘社会地缘社会时势权力名实分离欲望需要紧张状态功能概念梳理表(二)返回视频导入专题目标课前准备展示交流布置任务第二课专题学习——梳理概念录目0405030102返回01视频导入“乡”字的演变返回乡村和农村是绝然不同的概念。农村是经济意义上的,乡村是审美意义上的。农村是现实的苍白的贫瘠的,乡村是诗意的文化的精神的。农村与乡村返回02专题目标返回专题目标能围绕关键概念在文中圈画出相关信息,理解概念,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概念含义。返回03课前准备返回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通读全文,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完成概念梳理表(二)。教师准备查看学生提交的概念梳理表,选择典型作业进行展示,从中发现学生还不太理解的概念,当堂交流点拨,从而辨清概念。返回04展示交流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差序格局第四章第九段第十一段第十二段在书本中圈画“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一种社会格局。特点是:1.个体是其社会影响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波及就发生联系;2.圈子范围大小依据中心势力的厚薄决定,具有伸缩能力;3.每个人在某时某地动用的圈子不同。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团体格局第四章第四段在书本中圈画“团体格局”是西方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格局。特点是:1.团体由个体组成;2.个体对团体的关系相同,事先规定团体中的组别或等级分别;3.团体界限分明。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家族第六章第七段第八段第十段第十一段第十三段在书本中圈画乡土社会中的“家”是具有长期可延续性,具备生育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宗教功能等,遵循单向父系扩大原则,排斥普通情感的可伸缩的事业组织。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家庭第六章第五段第六段第十二段在书本中圈画“家庭”即人类学中所界定的由亲子关系所构成的,以夫妇为主轴,两性合作,主要担负生育功能的,具有临时性和短暂性的生育社群。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男女有别第七章第九段第十段第十三段在书本中圈画在乡土社会中,为了寻求稳定的社会关系,男女之间的接触交往有严格限制,进而实现两性之间的隔离,阻止两性间的激动性感情给稳定秩序带来危害。传统社会中主要表现为强调男女应严守封建礼教。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男女求同第七章第十一段在书本中圈画“男女求同”强调两性之间在相异的基础上,寻求互相的充分了解,获得感情的激动,进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表现为恋爱的探索。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人治第八章第三段在书本中圈画“人治”似乎是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维持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治理方式。(不严谨)礼治第八段第十五段第十六段“礼治”是依靠文化传统的力量,通过教化把“礼”内化为个人习惯,使人主动服从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法治第八段第十六段“法治”是依靠国家权力来推行法律,从外限制人,使人被动服从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返回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横暴权力第十章第二段第四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第十一段在书本中圈画“横暴权力”是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强制维系压迫关系的权力。同意权力第三段第四段第六段第十一段“同意权力”是为保证社会分工的顺利进行,人们服从社会契约(也就是同意),在此基础上共同授予一部分人干涉他人的权力。关键概念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长老权力第十一章第一段第二段在书本中圈画“长老权力”是乡土社会的一种权力形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发生在社会继替的过程中,是一种教化性的权力。不同的文化区域有着不同的规律,每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要接受一番教化,从而明白并遵守规矩。2.有强制性。被教化者没有选择的机会。我们称作文化的,是先于被教化者而存在的,不需要被教化者的承认,也不承认未成年人有意志。3.依赖于稳定的文化传统。在几乎完全由传统规定下的乡土社会,教化才能发生效力。4.建立在长幼之序的原则上。长幼划分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因而也就产生了独特的“长老统治”。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时势权力第十三章第二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在书本中圈画“时势权力”是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第四种权力方式,它是用来描述乡土社会结构变迁的概念。时势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新旧交替,时势造就英雄,因而容易发生时势权力。在生活困窘的初民社会、动荡的战争时期和激烈变动的现代社会,容易发生时势权力,而在安定的乡土社会中,时势权力反而不容易出现。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血缘社会第十二章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十一段第十三段在书本中圈画“血缘社会”是乡土社会的一种结构形态。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育或者血缘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并且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2.文化缺乏变动,社会状态稳定。3.人际关系依靠多方面和长期的人情往来维持,权利和义务无法“清算”。因此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难以长久维持。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地缘社会第十二章第十三段第十五段第十六段在书本中圈画地缘社会是契约社会的一种结构形态,主要有以下特点:1.是从商业社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伴随着社会的变动和人际交往的复杂化,权利和义务“当场清算”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种“清算”就是商业。而寄籍在血缘性社区边缘的“陌生人”,就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从而发展出一种非血缘性的社会关系。2.人际关系以“契约”的方式维持,权利和义务的清算精密而确当。在商业活动中,人们用理性而非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陌生人之间订立契约,用信用和法律来保证契约的进行,完成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清算。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名实分离第十三章第十一段在书本中圈画“名”有名义、名称的意思,“实”则是客观存在的意思。在本章中,“名”指乡土社会中长老权力占主导地位的形式,“实”指随着社会变迁而注入变动内容的客观现实。“名实分离”指乡土社会中长老权力不容反对,反对慢慢变成了“注释”,即在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下注入变动的内容,以求得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这就是乡土社会的名实分离。返回关键概念概念对应篇章对应段落文本语句概念解说欲望第十四章第三段第六段第七段在书本中圈画“欲望”是人类行为的根据,它先于行为,规定了行为的方向,影响着人类在生活中进行取舍。此外,欲望是一种文化事实,它由文化而非遗传决定。欲望直接引导着人做出各种行为。需要第十三段“需要”是自觉的生存条件。当社会变动快,欲望无法满足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的发展时,人们会研究行为与目的间的关系,从而关注生存条件本身,这就是需要。返回05布置任务返回布置任务1.阅读导学资料:“批注的七种类型”与“批注示例”,掌握批注式阅读方法;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精细研读,写批注,至少有六处批注。返回名言导入专题目标课前准备批注类型与示例第三课专题学习——写好批注录目0405030102布置任务返回01名言导入返回名言导入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是尤其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

——叶圣陶返回脂砚斋批读《石头记》毛泽东批读“二十四史”批读返回不动笔墨不读书!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毛主席所藏的书中,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丝、双圈、三圈、叉等符号比比皆是。返回02专题目标返回专题目标1.了解批注阅读法,并学以致用;2.在批读中进一步理解概念,理论联系现实,深入探究文本。返回03课前准备返回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阅读导学资料:“批注的七种类型”与“批注示例”,掌握批注式阅读方法;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精细研读,写批注,至少有六处批注。教师准备1.研读全书,写批注,为学生提供示例,并准备好导学资料;2.查阅学生的批注,选择有价值的批注进行展示交流。返回04批注类型与示例返回批注的七种类型与示例批注类型批注内容批注示例阐释型批注对词语的阐释、对句子的理解、对段落的概括、对主题的把握赏析型批注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词句、篇章结构)质疑式批注在阅读时记下自己的疑问评价式批注针对文章的内容、情感、语言特点、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补充式批注可以补充作者论述的道理,或者补充支撑道理所需的论据,等等感受式批注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得来的收获联想式批注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写下由文章而联想到的文外知识返回阐释型批注返回赏析型批注返回质疑式批注【批注内容】

中国人平时可以为了小家而自私自利,但当国家遭遇大问题时,也有很多国人挺身而出,这又怎么解释呢?比如疫情期间扫购口罩的在外华人。返回评价式批注返回补充式批注【批注内容】

礼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曾子是以身护礼的典范。【批注内容】

真理!借钱给亲戚几乎就等于摧毁关系。返回感受式批注返回联想式批注【批注内容】

荀子讲学习,要积累,要坚持,要专注,但少了个前提:自制或强制自觉。返回05布置任务返回布置任务学以致用:熟悉批注的七种类型,继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精细研读,写好批注,至少有七处批注。返回学法导入专题目标课前准备参考示例布置任务第四课专题学习——梳理思路录目0405030102返回01学法导入返回思维导图(记笔记的好方法)1.绘制方式——手绘、电脑绘制2.制作软件:MindManager、IMindMap、Xmind、百度脑图、思维导图……3.绘制步骤:第一步:创建话题中心;第二步:确立二级主题;第三步:完善导图内容;第四步:思维导图优化。返回思维导图示例返回专题目标返回02专题目标1.分小组研读各个章节,初步感知每一章的段落大意和逻辑思路;2.以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探究文章的结构思路。返回课前准备返回03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分小组,一个小组深入研读两个章节,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并用思维导图梳理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思路。【教师准备】查阅学生的思维导图,挑选范例(有示范意义的批注与普遍存在问题的批注),制作PPT。返回参考示例返回04第一章乡土本色返回第二章文字下乡返回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返回第四章差序格局返回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返回第六章家族返回第七章男女有别返回第八章礼治秩序返回第九章无讼返回第十章无为政治返回第十一章长老统治返回第十二章血缘和地缘返回第十三章名实的分离返回第十四章从欲望到需要返回《乡土中国》的逻辑架构返回布置任务返回01布置任务1.重新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2.回顾《孔雀东南飞》,结合《男女有别》这一章的内容,运用书中的理论,从社会层面分析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3.观影《秋菊打官司》,联系《无讼》,思考:村长成了秋菊和孩子的救命恩人,最终却在秋菊孩子的满月酒席上被警车带走了。这反映了中国乡土社会与法治社会存在什么样的矛盾?返回专题目标课前准备典例分析1典例分析2布置任务第五课专题学习——拓展阅读录目0405030102返回专题目标返回01专题目标在准确理解文本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理论来解读现实案例。1.把握书中观点;2.用现实现象印证书中观点。返回课前准备返回02课前思考题1.回顾《孔雀东南飞》,结合《男女有别》这一章的内容,运用书中的理论,从社会层面分析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2.观影《秋菊打官司》,联系《无讼》,思考:村长成了秋菊和孩子的救命恩人,最终却在秋菊孩子的满月酒席上被警车带走了。这反映了中国乡土社会与法治社会存在什么样的矛盾?返回典例分析1返回03典例分析1《孔雀东南飞》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焦母棒打鸳鸯导致焦刘二人双双自杀殉情。结合《男女有别》这一章的内容,运用书中的理论,从社会层面分析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原因。返回男女有别:社会关系的稳定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感情的激动改变了原有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其实,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因为熟习所引起的亲密感觉。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不相同的。浮士德式两性情感的象征,两性关系越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就会越深,求同的阻力就越大,于是创造力和变革的需求也越强烈。在浮士德的立场中,生命力也越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越深。浮士德精神就在于不断克服阻碍,也不断发现阻碍,这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终点和结果。乡村社会是一个孤立的小天地,人们互相了解,同代人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年长的人同样了解年轻人的生活,因为稳定不变。由于永远划分着人们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因此这个社会强调的就是“男女有别”。乡土社会的家族式一个绵续性事业社群,以同性为主轴、异性为副轴。乡土社会是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一个安稳的社会。《男女有别》文本观点返回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使传统家庭的“事业”受到冲击。费孝通认为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是一项探险,是不停止的追求。刘兰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这使她有更多的情感和精神上的渴求,“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她会为不能与丈夫每日相见而愁怨。焦仲卿也将她视为知音,“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他们在情感上的相向而行,使以经济和生育为事业的传统家庭关系出现不稳定。“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焦仲卿对爱情的心满意足,削弱了他在仕途上进取的雄心。刘兰芝对情感的渴求也使她不满于整日织布的家庭劳作。这一切自然不会为家庭秩序的维护者焦母所容。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更威胁到了旧有的家庭秩序。不甘屈辱的刘兰芝提出遣归的要求,在“感情激动”之下,心疼妻子的焦仲卿替她在母亲面前申诉“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在焦仲卿的心中,感情的天平偏向了妻子,这令本来母子相依、母命儿从的旧有家庭序受到了冲击。费孝通在本章论述了感情的激动会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如果要维持看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因此,焦仲卿的行为只会坚定焦母对刘兰芝的态度。结合理论分析返回典例分析2返回04典例分析2观影《秋菊打官司》,联系《无讼》,思考:村长成了秋菊和孩子的救命恩人,最终却在秋菊孩子的满月酒席上被警车带走了。这反映了中国乡土社会与法治社会存在什么样的矛盾?返回秋菊的丈夫庆来想盖辣子楼,村长王善堂不批。庆来骂村长“下辈子断子绝孙还抱一窝母鸡”,村长一怒之下踢伤了庆来。已怀孕的秋菊带着医生证明,去找村长讨说法。村长不肯认错,秋菊挺着大肚子去乡里告状。经李公安调解,村长答应赔偿但不肯认错,把赔的钱当着秋菊面丢在地上。秋菊又先后告到县公安局、市公安局及市法院,都得不到想要的说法。最后向中级法院上诉,法院派人调查庆来伤情。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叫来在别村演戏看戏的村民,连夜冒风雪送秋菊去医院,秋菊最终顺利产下一男婴。孩子满月,秋菊一定要请村长喝喜酒。村长正准备去秋菊家,警车来了,以伤害罪将他拘留。故事梗概返回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无讼》文本观点解读《秋菊打官司》法律要走向熟人社会,有一条很漫长的路,曲折坎坷,那是一种文化的差别,是人际关系的铜墙铁壁。熟人社会可能不讲理,可是到了危急关头,却可以情浓于血;法律能给个说法,却法不容情,无情的裁决可能让真情消融。甚至试想一下如果法院的判决来得更快一些,很可能消失的是秋菊和孩子的生命。在乡村的结构、文化下,法律显得有几分苍白无奈。我们并不能因此说,法律错了。就像王善堂与秋菊之间没有对错的纠纷一样,这部电影从小小一瞥中反映了熟人社会和法制社会的纠缠不清的矛盾。情、理、法的冲突,古来有之。当现代文明走进乡村的时候,带来的究竟是一个新的文明秩序的重建,还是旧的情理秩序的破坏?理论解读返回从熟人社会走向法治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随着这个时代的物质文化,从简单走向复杂。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与纷争不再是祖先留下的习俗、惯例所能解决的。传统的熟人文化也不能在这个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保证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制代替情理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然而,我们面对的一个沉重的问题就在于,当我们“法不容情”的现代文明走进乡土中国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建立起一个人人互助、真诚相爱的和谐社会?我们从法制之路走向现代文明,却终究要回到邻里街坊、家长里短的生活原点。我们该怎么出去,又该怎么回来?这是秋菊的迷惘,也是影片带给我们的思索和憧憬。理论解读返回布置任务返回05布置任务阅读《宝玉挨打》,联系《名实分离》一章,回答问题。1.结合文本回答:贾政痛打宝玉的理由是什么?2.联系《名实分离》一章中的观点,分析贾政与宝玉之间的矛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返回【文本观点】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长老权力。长老代表传统,遵守传统也就可以无违于父之教。但是传统的代表是要死亡的,而且自己在时间过程中也会进入长老的地位。如果社会变迁的速率慢到可以和世代交替的速率相等,亲子之间,或是两代之间不致发生冲突,传统自身慢慢变,还是可以保持长老的领导权。这种社会也就不需要“革命”了。贾政打宝玉,最大的理由就是宝玉不孝。第33回回目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不肖,意即不像,不像自己的老子,也就是违背了自己的父亲,就是不贤。作为长辈心目中唯一继承人的贾宝玉,偏偏不走寻常路,让贾府陷入后继无人的局面,这就预示着贾府的衰败成为必然;在这场父子思想观念的斗争中,两败俱伤的结局也预示着矛盾的不可调和,正统的难以为继,也预示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参考分析返回课程小结学习任务资料链接录目030102返回《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课程小结返回1.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略读、速读、浏览、精读等阅读方法,学习和运用“先粗后细”读书法;2.能够掌握序目法、思维导图法、批注法、质疑法等读书法,学习带着阅读预期、结合个人经验与相关资料阅读学术类著作;3.能围绕关键概念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概念含义,能结合现实解读概念;4.能用思维导图等方法梳理全书的逻辑思路,能找出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说出其论证思路及语言特点;5.学习作者观察社会的方法,赏析该书说理的严谨与生动等特点。学术类论著,我们应该做这样读返回今天阅读《乡土中国》的意义费老先生在所有的文章中都很客观冷静地分析社会现象,从来没有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优劣做任何评价。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这种写作表达的客观眼光,都值得我们学习。本书已经成书八十年,出版也已七十年,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那些根植于中国人思维当中的习俗习惯,却没有什么变化。如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而“乡土性”对国民的影响还不知道有多么深远。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