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甘肃省酒泉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考试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二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截至2023年10月9日,“夸父一号”已平稳在轨运行365天,其主要用于观测和研究太阳的“一磁两暴”,“一磁”指太阳磁场,“两暴”指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爆发现象。下图示意“夸父一号”运行轨道位置。完成下面小题。1.与绕地运行的“夸父一号”天体类型相同的是() A.太阳 B.月球 C.火星 D.哈雷彗星2.不包括图示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太阳系3.当太阳上的“两暴”剧烈爆发时,可能导致地球上() A.各地地震频发 B.各地极光绚烂 C.短波通信中断 D.全球农业歉收【答案】1.B2.A3.C【解析】【1题详解】绕地运行的“夸父一号”属于卫星,与月球天体类型相同,B正确;太阳属于恒星,火星属于行星,哈雷彗星属于彗星,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图示天体系统位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故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都包括图示天体的天体系统,BCD错误;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并列的天体系统,不包括太阳系,A正确。故选A。【3题详解】“两暴”指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爆发现象,故“两暴”指的是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其爆发时,会导致地球磁场扰动,产生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导致短波通信中断,C正确;不会导致地震频发,A错误;极光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B错误;在太阳活动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D错误。故选C。【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早期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乙丁甲丙 B.甲乙丙丁 C.乙丙丁甲 D.丁丙乙甲5.图中丙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A.蕨类植物 B.海生藻类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答案】4.A5.D【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鱼类化石,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故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为乙、丁、甲、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出现在新生代,新生代是被子植物繁盛时期,D正确;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海生藻类出现在前寒武纪,裸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ABC错误。故选D。【点睛】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下图1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a~d为地球内部圈层)。图2为媒体报道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依据图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可知()①地震发生时,震区的人先感受到水平晃动,后感受到上下颠簸②在地幔,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③在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降④在地球内部,纵波传播速度最快的位置属于地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7.关于图1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是岩石圈 B.b存在软流层 C.c是下地幔 D.d圈层压力、密度极小8.下列关于图2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出的烟雾会进入水圈、生物圈等 B.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一般认为来自岩石圈 D.火山喷发只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答案】6.B7.B8.A【解析】【6题详解】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的速度快,因此震区的人首先感受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①错误;地震在经过莫霍面以下的地幔部分时速度都增加,②正确;由于古登堡面以下为外壳,呈液态或熔融态,横波无法穿过,纵波的速度也减慢,③正确;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部分是在地幔,④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a为地壳,A错误;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顶部,在b圈层,B正确;c层是外核,C错误;d为内核,压力、密度大,D错误。故选B。【8题详解】火山喷发出的烟雾会进入水圈、生物圈,A正确;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B错误;火山喷发的岩浆一般认为来自软流层,C错误;火山喷发会造成人员伤亡,但也会带来肥沃的土壤和矿产资源,D错误。故选A。下图示意我国某地貌实景。完成下面小题。9.在图示地貌拍摄地区还可能广泛分布的地貌是() A.海蚀柱 B.峡湾地貌 C.钙华湖 D.新月形沙丘10.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主要原因是() A.上部沉积显著 B.下部侵蚀强烈 C.上部结构松散 D.下部结构紧实【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由图可知,图示景观为风蚀蘑菇,该地区气候干旱,最可能是西北地区,该地区还可能广泛分布着新月形沙丘,D正确;海蚀柱主要分布在海边,峡湾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海岸上,钙华湖是喀斯特沉积地貌,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造成图中“蘑菇状”景观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主要原因是上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下部岩石相对不太紧实,且近地面风的磨蚀和吹蚀更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红柳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灌木,秋天红柳落叶,在地面形成枯枝落叶层;春夏季刮大风时,风沙流挟带的沙粒遇到红柳丛的阻挡产生沉积,形成不同厚度的沙层;年复一年,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交替堆积,红柳越长越高,从而形成红柳沙包。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具有红柳沙包的形成条件。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红柳沙包最可能成片分布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利用红柳沙包的交替堆积层可推测该地区() A.物种变化 B.气候环境变化 C.月相变化 D.地球年龄【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红柳沙包由红柳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交替堆积形成。由图可知,①②位于山麓地带,沙源相对缺乏,排除AB;④位于沙漠腹地,沙源丰富,但是水源过于缺乏,不适于红柳生长,因此形成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较少,排除D;③位于河流下游,周围沙源充足,且适宜红柳生长,可以形成成片分布的红柳沙包,C正确。故选C。【12题详解】红柳沙包的交替堆积层可以反映气候环境的变化,形成枯枝落叶层时说明气候相对湿润,形成风沙层时说明气候相对干旱,B正确;年复一年由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交替堆积,红柳越长越高,形成红柳沙包,并没有物种的变化,排除A;月相变化与红柳沙包的交替堆积层相关性小,排除C;红柳沙包与红柳生长息息相关,红柳这一植物生存时间相对地球年龄而言非常短暂,因此红柳沙包的交替堆积层无法推测地球年龄,排除D。故选B。图1示意我国某地地貌景观,该类地貌景观一般会历经图2所示的四个演变阶段。完成下面小题。图1图213.目前图1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图2中的() A.渗穴期 B.洼盆期 C.锥丘期 D.残丘期14.形成图1地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溶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答案】13.C14.A【解析】【13题详解】图1所示的喀斯特地貌,既有地上喀斯特也有地下喀斯特,峰林林立,呈锥形,与第Ⅲ时期锥丘期相同;第Ⅰ时期是刚开始溶蚀的时候,尚未发育喀斯特地貌,第Ⅱ时期没有广泛发育峰林,第Ⅳ时期地表完全被溶蚀,形成残丘,综上可知,目前图1地区地貌所处的演变阶段是图2中锥丘期,C对,ABD错。故选C。【14题详解】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外力是流水溶蚀与淀积作用,A对;海浪侵蚀作用发生在沿海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冰川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BCD错误。故选A。下图为某地冰川地貌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甲地貌是() A.刃脊 B.冰川槽谷 C.冰斗 D.角峰16.下列地貌中,与图示地貌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 B. C. D.【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图中甲呈金字塔形的尖峰,为角峰,D正确;刃脊指由冰斗或两条相邻冰川的槽谷不断扩大、后退,使相邻的冰斗或槽谷间的山脊变成刀刃状;U形槽谷是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冰斗是在冰川源头,由冰雪侵蚀作用造成的三面环山、后壁陡峻的半圆形或圆椅状洼地,AB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据上题可知,图示地貌是角峰,为冰川地貌,主要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甲图的主要成因是流水侵蚀作用,A错误;乙图的主要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B正确;丙图主要成因为流水沉积作用,C错误;丁图的主要成因为海浪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图1示意太阳及其大气结构,图2示意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1)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____年,其主要发生于太阳大气层的____层(填图1中数码);太阳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____,其主要发生于太阳大气层的____层(填名称)。(2)描述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3)说出太阳黑子峰年两极地区极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原因。【答案】(1)11③耀斑④.色球(2)太阳黑子相对数较大时,温带乔木的年轮宽度也较宽,二者之间呈正相关。(3)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强烈,太阳大气抛出的大量高速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作用,冲入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大气相互碰撞,使大气电离,产生发光现象。【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标志、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其主要发生于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③,太阳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耀斑,其主要发生于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年轮宽度呈正相关;太阳黑子相对数较大时,温带乔木的年轮宽度也较宽。【小问3详解】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太阳黑子高峰年,意味着太阳活动强烈,太阳大气层中的日冕层向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多,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冲入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大气相互碰撞,在两极夜空形成了美丽的极光现象。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1)根据图示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影响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2)分别从地理环境、人类生产、生活三个角度,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答案】(1)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地形。(2)地理环境: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等。人类生产: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提供能量等。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供我们使用等。【解析】本题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中的数值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加,其中最高值出现在青藏高原,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的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为盆地地形,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雾天气,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烈,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影响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小问2详解】太阳辐射影响地理环境:根据课本知识点可知,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太阳辐射自然界中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导致地表不同纬度受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光与热,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等。太阳辐射影响人类生产活动:如通过太阳发电,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能源;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辐射,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利用太阳能路灯提供照明等。太阳辐射影响人们的生活活动:如人类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供人们使用;利用太阳能灶为人们提供一日三餐煮饭所需能量等,直接利用太阳辐射晾晒衣物等。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a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图,图b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c为某地貌的卫星影像。(1)图b附近的河流河谷多呈____(填“V”或“U”)字形,流水____(填“下切”或“堆积”)作用强烈。该区域的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请从耕地和自然灾害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2)图b为河流出山口处的冲积扇地貌,请从坡度和沉积物粒径两方面描述该景观的主要特点。(3)指出图c所示地貌的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答案】(1)V下切河流阶地地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水源,取水方便;不易遭受洪水威胁;排水条件好等。(2)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3)河流出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解析】本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和地貌景观图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b为冲积扇地貌,主要位于山区,落差较大,河流流速较快,以下蚀作用为主,表现V型谷。河流阶地既靠近水源,取水方便,便于灌溉,又地势较高,不会被洪水淹没;河流阶地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出现涝灾等,适合作为耕种的场所。【小问2详解】读图可以看出,图b显示的地貌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