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化学的教案精选15篇中学化学的教案精选15篇
教案是老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学化学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1
第六单元金刚石、石墨C6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把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熟悉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熟悉。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⑵石墨: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洁,学生比较容易把握。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把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定反应类型;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定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洁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平安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正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详细、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育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头,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现,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育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爱好,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现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叙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育,留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育和进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头,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发现了金属跟酸反应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直到现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仍然选用金属跟酸反应。那么用哪种金属,用哪种酸为最好呢?
一、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实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应猛烈,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应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应速率过快,不便利收集;Fe反应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合适。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制备装置: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的确定,要依据反应原理,特殊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应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应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
(讨论)但这种发生装置的缺点是必须当锌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种完全反应后该反应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气体的过程连续呢?
实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掌握反应,
长颈漏斗下部必须浸泡在酸液中,为什么呢?
此时将导气管一端堵死,观察实验现象。如学生看不清晰,可重复几次,并提示学生应留意的问题。
(请同学简述现象,分析原因)
展现启普发生器,介绍部件名称,作用,介绍使用方法。
2.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该气体的收集方法而定。氢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向下排空气法(由于氢气密度最小)和排水法(由于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如图(E)、(F)所示。
假如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于验满,因此收集氢气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留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以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氢气;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倾斜,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时砸破试管底;对产生的氢气阅历纯后再收集或直接应用;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置在桌上,防止氢气很快逸散。
三、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实验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假如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检验,至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
留意事项:当开头收集的氢气经检验不纯,这时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下一步要采纳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再去收集、检验氢气。否则刚用于检验氢气的试管内的火焰可能没有熄灭,立即用这个试管去再收集氢气时,可能会点燃导管口不纯的`氢气,引起装置爆炸,发生危险。
四、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中“置换”的涵义是:反应物之一的单质中所含元素,代换了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表达式: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种,且一定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两种,一种一定是单质,另一种一定是化合物。把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够正确地判定置换反应。
(讨论)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哪些区分?
五、原子团的概念: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在锌与硫酸进行反应时,反应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锌均有相同的集团,即:
H2SO4和ZnSO4中的画线部分。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似乎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常见的原子团有:
KClO
3氯酸根
KMnO4
高锰酸根
NaOH
氢氧根
H2SO4
硫酸根
KNO3
硝酸根
探究活动
1用废旧的可乐瓶(塑料)、吸管、粘合剂,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制作一个简易装置。
2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三套类似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
3设计一个储存氢气的装置,便于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便于实验中使用氢气。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以锌粒与较浓的盐酸反应,用气球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气球瘪了,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盐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金属活动性挨次判定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3)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力目标:
培育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实验对比,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盐的溶解性、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镊子
药品:FeCuCuSO4溶液FeCl3溶液AgNO3溶液BaCl2溶液CaCO3固体NaOH溶液盐酸硫酸
其它:投影仪
学生背景:
1、知识背景:把握了铁的性质、酸碱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挨次。
2、能力背景:基本会用离子的观点分析溶液的组成;把握了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3、学习动机:对生活化学和动手操作较感爱好。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导入
讨论实验
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
得出结果
讨论应用
问题:
1、酸和碱为什麽具有通性呢?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盐?
3、它们是否会象酸类和碱类那样具有通性呢?
引言:盐的组成中没有相同的成分,所以没有通性但由于组成的相像,却具有相像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盐的性质
二、盐的性质
1、溶解性
学生先总结,然后投影展现
a、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
b、盐酸盐中只有AgCl不溶于水
c、硫酸盐中只有BaSO4不溶于水
d、碳酸盐大都不溶于水,除钾、钠、铵盐外
2、盐的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找出有盐类参加的反应
①展现药品(投影展现药品名)
②小组讨论(找出有盐参加的反应)
③请学生演示实验(说明现象写方程式)
④得出结论(盐的3条性质)
(1)盐与金属的反应
反应的条件:
金属:金属活动性挨次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置换排在后面的金属
盐:必须是盐溶液
(2)盐与酸的反应
(3)盐与碱的反应
盐与盐之间能反应吗?
实验: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
结论:有白色沉淀,能反应
4、盐与另一种盐的反应
请判定以上反应有哪些类型?
酸、碱、盐等物质之间是不是都能发生
复分解反应呢?
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生成物中假如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麽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练习P.176第四题
举出几种制备硫酸锌的方法(最少四种)
作业:举出几种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多少不限)
经过思考回
答建立新旧
知识的联系
找记忆的规律形成对盐的溶解性知识的建构
学生小组讨论后上台实验
学生写方程式强化基本技能
回忆“湿法炼铜”的情景
建立与酸碱性质的联系
建立与“硝酸银检验氯离子”情景的联系
用离子的观点分析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反应
投影小结
盐
组合项
化学方程式
盐的性质
CuSO4
AgNO3
FeCl3
BaCl2
CaCO3
金属
Fe、Cu
Fe+CuSO4=Cu+FeSO4
Cu+2AgNO3=2Ag+Cu(NO3)2
1、盐与某些金属反应
酸
HCl、H2SO4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CaCO3+2HCl=CaCl2+CO2↑+H2O
2、盐与酸反应
碱
NaOH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3、盐与碱反应
盐BaCl2
CuSO4、AgNO3
FeCl3、CaCO3
2AgNO3+BaCl2=2AgCl↓+Ba(NO3)2
CuSO4+BaCl2=BaSO4↓+CuCl2
4、盐与另一种盐反应
板书设计
二、盐的性质
1、溶解性
2、盐的化学性质
(1)盐与某些金属反应
条件:金属:前置换后;盐:盐溶液
(2)盐与酸反应
(3)盐与碱反应
(4)盐与另一种盐反应
3、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假如有沉淀、气体、水生成,那麽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作业:举出几种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多少不限)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4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水的污染与防治。
2.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
[能力目标]
1.培育学生的新闻记者能力,自学能力。
2.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第二部分描述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说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本节内容是培育学生各种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重点]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由于水和空气一样,也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的不行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阅读请结合下列问题阅读课本第44页—第47页:
⑴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淡水资源有多少?
⑵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⑶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术防治和保护?
板书
第一节水
一、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提问根据同学们看书和你对水的了解回答问题⑴
小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还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气中以及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仅江河海就占了地球表面积的3/4。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1%。
板书
1.主要存在于江河、湖泊、海洋,约占了地球表面积的3/4。
2.在人体和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
3.在地层和大气里也存在有许多的水。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地理知识,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的?我国是缺水的国吗?
叙述我国的淡水资源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国东南部地区湖河流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就较少。虽然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的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而且我国还是耗水量很大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属于缺水国。
板书
二、水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
提问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你对水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了解,说说水有哪些用途?
小结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种化工产品。农业用水浇灌,粮食、水果、蔬菜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洗澡、各种饮料食品,生病了吃药、打针等。
设想,假如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板书
三、保护水资源
叙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原来就是有限的,随着现代工业、农业进展,淡水在许多城市已面临短缺的危机。同时大量的各种废水、废气、废渣,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的污染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己归纳总结工业、农业、人类生活三方面对不源造成的污染,并讨论分析带来的危害以及怎样防治这些污染。
板书
1.水污染的形成
⑴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⑵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⑶生活污水
2.水污染的危害
⑴可以使人生病、中毒甚至死亡
⑵破坏生态环境
3.水污染的防治
⑴工业上掌握“三废”进入水体
⑵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提倡节水农业
⑶生活上合理用水
⑷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淡水在自然界分布很方,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B.动植物体内及大气中的水,起着维持生理活动及气候的作用
C.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可饮用水
D.水不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要节约用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水
B.工业三废中只有废水可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C.有些地区流行甲状腺肿大病和龋齿病,原因是饮用水中缺少碘和氟元素
D.热电厂和工业冷却水,不会造成水污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色透明的水都是纯净物
B.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C.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工农业生产中常利用水来溶解物质
4.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520立方米,我国则为______立方米。
5.水在自然界分布分很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但地面淡水仅约占总水量的____。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量的_____。
6.工业生产中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活______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______、______随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受到污染。
7.假如一个水龙头每秒滴水2滴,平均20滴水为1毫升,试计算一昼夜漏掉多少升水?
8.某工厂每日排出20吨水,其中30%未经处理。已知每吨废水可污染140吨清水,该工厂每日将造成多少吨清水被污染?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把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定反应类型。
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定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洁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平安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正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详细、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育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头,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现,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育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爱好,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现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叙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育,留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育和进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头,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发现了金属跟酸反应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直到现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仍然选用金属跟酸反应。那么用哪种金属,用哪种酸为最好呢?
一、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实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应猛烈,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应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应速率过快,不便利收集。Fe反应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合适。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制备装置: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的确定,要依据反应原理,特殊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应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应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这种装置是最简洁的氢气发生装置。
(讨论)但这种发生装置的缺点是必须当锌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种完全反应后该反应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气体的过程连续呢?
实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掌握反应。
长颈漏斗下部必须浸泡在酸液中,为什么呢?
此时将导气管一端堵死,观察实验现象。如学生看不清晰,可重复几次,并提示学生应留意的问题。
(请同学简述现象,分析原因)
展现启普发生器,介绍部件名称,作用,介绍使用方法。
2.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该气体的收集方法而定。氢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向下排空气法(由于氢气密度最小)和排水法(由于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
假如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于验满,因此收集氢气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留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以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氢气。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倾斜,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时砸破试管底。对产生的氢气阅历纯后再收集或直接应用。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置在桌上,防止氢气很快逸散。
三、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实验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假如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检验,至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
留意事项:当开头收集的氢气经检验不纯,这时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下一步要采纳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再去收集、检验氢气。否则刚用于检验氢气的试管内的火焰可能没有熄灭,立即用这个试管去再收集氢气时,可能会点燃导管口不纯的氢气,引起装置爆炸,发生危险。
四、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中“置换”的涵义是:反应物之一的单质中所含元素,代换了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表达式: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BC=AC+B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Zn+H2SO4=ZnSO4+H2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种,且一定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两种,一种一定是单质,另一种一定是化合物。把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够正确地判定置换反应。
(讨论)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哪些区分?
五、原子团的概念:
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Zn+H2SO4=ZnSO4+H2
在锌与硫酸进行反应时,反应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锌均有相同的集团,即:
H2SO4和ZnSO4中的画线部分。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似乎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常见的原子团有:
KClO3氯酸根
KMnO4高锰酸根
NaOH氢氧根
H2SO4硫酸根
KNO3硝酸根
探究活动:
1用废旧的可乐瓶(塑料)、吸管、粘合剂,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制作一个简易装置。
2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三套类似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
3设计一个储存氢气的装置,便于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便于实验中使用氢气。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以锌粒与较浓的盐酸反应,用气球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气球瘪了,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6
课题名称: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8-1金属材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详细事例,熟悉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进展的亲密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3、熟悉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重点、难点:
1、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2、熟悉合金。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导课:我们家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由金属制成的,泥了解金属材料吗?氢大家阅读——
学生阅读:书:P2-3。
学生讨论:书P3讨论题。
学生分组讨论后沟通回答。
师问:通过上述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
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过度:我们在生活中用的金属制品都不是纯金属,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
一、合金
请同学们阅读关于合金的初步介绍。
演示实验讲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提问:通过上述阅读和实验,你知道了合金的哪些特点以及它比纯金属的优越性的。
学生回答问题。
化学技术社会:阅读并想象形状记忆合金的用途。
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好,抗腐蚀性能也更好,合金往往有更广泛的用途。
课堂练习:书P8?1、2、3
作业:课本P8-94、5、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洁、贴近生活,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重难点
课题1内容主要是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及盐的命名、种类和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定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以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熟悉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制碱先驱—————候德榜,激发爱国热忱和学习激情。几种常见盐的性质及应用。本节重点是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材内容分析及难点突破方法
本课题是从盐的用途熟悉氯化钠,由此引出粗盐提纯,学习蒸发操作,娴熟溶解、过滤操作;熟悉碳酸盐性质和用途,了解含有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检验方法,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会判定酸碱盐之间是否反应,把握盐的化学性质。
重点突破: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学生娴熟书写常见酸与盐、碱与盐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播放flash动画,动态演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能力。难点突破: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体会归纳出酸与盐、Na2CO3与Ca(OH)
1、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通过合作探究实验:NaOH能与CuSO4或FeCl3反应、NaCl与AgNO
2、Na2SO4与BaCl2都能发生反应,并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有这些已知反应的生成物特点,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播放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形象、动态地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所具备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条件的判定,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先对盐类进行分类和命名,让学生建立起盐的概念。第二课时介绍常见盐氯化钠的提取,复习过滤的操作,熟悉蒸发这一实验操作;第三课时继续介绍常见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并把握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的鉴别方法;第四课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进行探究并总结盐类的性质。
三、教学设计过程
1、课题引入
展现“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出盐的组成特点及化学性质,分析归纳熟悉的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
初三的学生,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能力,为了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纳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度。通过flash动画,动态展现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是如何进行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
3、归纳总结
通过书写常见盐的化学方程式与置换反应的特点的比较,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类型。
4、实验探究
通过CuSO4与NaOH、FeCl3与NaOH、AgNO3与NaCl、Na2SO4与BaCl2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碱与盐、盐与盐发生反应有沉淀生成,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了感性熟悉,将感性熟悉转化成理论知识,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必要“敬重客观事实”、“化学知识以实验为基础”的道理,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熟悉。
5、拓展提高
通过教学设计中的详细练习,在巩固复分解反应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能力。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渗透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总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同学理解和把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并且对二氧化碳的实际应用有所了解。
2.培育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3.培育学生实事求是、专心细致、信任科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熟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把握相关反应方程式。
难点:使学生灵活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课前打算
投影设备,药品,实验仪器等。(事先要估计要同学可能的答案,设计实验)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子目标
导入新课
导入:
1、先播放一段FLASH,叙述二氧化碳气体的趣闻。“死狗洞”(上节课结束时,已经讲过这个故事,这次以FLASH的形式再讲一遍。)
2、让同学通过试着提出可能的解释。
3、归结同学的答案,写在黑板的左侧。
4、提议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迷。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爱好。
探求新知
1、首先取出实现制备好的二氧化碳气体,装在透明的集气瓶中,说这和那个山洞一样的气体。
2、让学生根据自己同意的答案,分成小组,按分组情况可零时调整座位。
3、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设计出验证实验(课前已经作为作业布置任务,让同学回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其中验证的实验只要求对之前接触和学到过的一些验证方法,从颜色,比重,气味,酸碱性,氧化性,和助燃性等来考虑)。
4、按同学的想法,进行实验的演示
老师进行实验操作,对于某些
实验辅以用多媒体演示。
打算比重实验,与水的实验(滴加酸碱指示剂),与石灰水的实验,灭火实验,小白鼠实验等
5、要求学生归结实验现象和给出结论。
6、老师对同学的回答作出一些必要的修正。
老师板书:写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物理性质:无色略带酸味气体无毒能溶于水,固态为干冰
化学性质:氧化性,酸性氧化物,不能燃烧
7、要求学生回忆以前接触过的气体,让学生判定是不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某种气体:氢气,氧气。
8、给出整个揭密的讨论过程,以FLASH播放,当地的一些地质考察情况,和山洞的剖析图。
9、最后,把蒙在试剂瓶标签上的黑纸揭开,向同学展现标签“二氧化碳”,叙述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备这种气体。讲到,科学家还要做大量工作,测定此分子中所含的元素和分子量,以后再其中有现代的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等,这些将在以后的课程中穿插介绍。
10、将黑板上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下面,添上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CaCO3+HCl=CO2↑+CaCl2+H2O
CaCO3=3CaO+CO2↑
CO2+HO2=H2CO3
CAOH2+C02=CACO3+H20
1、学生按自己同意的解释,分成小组,进行学习。
2、学生观察,明确实验方法和留意点。
3、每组派一位同学来叙述自己的实验设想。
通过小组学习、探究,使学生知道学会观察问题和设计实验,学会正确的判定。
探求新知
4、学生观察实验
5、学生把实验现象记录在纸上并进行沟通。
6、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推选出一名学生汇报沟通。
7、学生回答以前的学过的气体的性质,经过比较,得出结论:不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气体。
8、学生专心听讲,做好笔记。
使学生熟悉二氧化碳的性质。培育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探求新知实践应用
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你还想知道什么?
思考:
(1)二氧化碳的灭火是应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2)汽水中的小气泡是什么气体?
(3)进入久封的地窖,应事先做什么小实验,才能知道下面是否平安?
3.希望学生根据今日的内容,自学二氧化碳的应用。
1.学生说一说今日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培育学生实事求是、专心细致、信任科学的科学态度。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把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熟悉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熟悉。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⑴金刚石:
⑵石墨:
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
(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
(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
(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还原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
a还原反应,
b、氧化反应
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洁,学生比较容易把握。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10
第六单元金刚石、石墨C6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把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熟悉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熟悉。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⑵石墨: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
(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
(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洁,学生比较容易把握。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11
目的要求:
1.熟悉氢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把握氢气的化学性质,
并结合性质了解氢气的用途。
2.理解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的原理,把握验纯的方法。
3.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4.培育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推导问题解决问题,综合
及归纳等思维能力。
5.使学生初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以及对立统一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难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观察分析,结合多媒体直观形象化,学生为主体。
教具打算:
多媒体电脑一台;实验室制取氢气仪器一套;试管;铁架台;
尖嘴和长玻璃管各一个;酒精灯;塑料罐;烧杯;火柴;氧化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提问:一般来说,空气中不含有的气体有:
A.氧气B.氢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
(学生回答)
引言:为什么空气中一般不含有氢气呢?由于它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很少,主要存在于化合物中。为了获得氢气,上节课我们用什么方法制取了氢气?(展现一瓶氢气)它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气体?
这属于氢气的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氢气还有其它什么性质呢?
氢气又有何用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
提问:我们看到肥皂泡迅速上升,这说明白氢气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53页第一自然段(阅读后由学生回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引言:在化学上更重要的是熟悉物质的化学性质,那么,氢气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的实验。
投影:[观察思考]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产生什么物质?
如何用文字表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从实验中得出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播放CAI录相: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
师生活动:结合观察思考题及放大的`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及写文字表达式,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氢气的可燃性。
引言:是否点燃氢气都能安静地燃烧呢?让我们观察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完成氢气和空气混合引燃爆炸实验。
学生讨论:1.对比爆炸实验和燃烧实验,在反应原理上有何特点?
2.同样是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何产生不同的现象呢?
请回顾第一章学习的爆炸的知识思考讨论。
(先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老师评价)
播放CAI动画:演示并解释为什么纯净的氢气与不纯的氢气点燃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引言:是否只要氢气中一旦混有空气,点燃就一定会爆炸呢?
讲解:爆炸极限知识及使用可燃性气体的平安知识。
引言:在实验室,我们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验纯工作,否则易引起爆炸。
我们怎样才知道氢气是否纯净呢?请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边演边讲实验室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方法及判定方法,并向学生说明此操作是很平安的。
学生活动:学生用笔代替试管模拟操作,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验纯操作并判定是否纯净。
引发思考: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而需要再检验时,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才能再收集检验,否则易发生危险,这是为什么呢?
演示实验: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听到尖锐爆鸣声后,将试管横放浸入水中,让水从试管口缓缓流入,将管内未熄灭的火焰赶出,并用纸条置于管口点燃,纸条可燃烧。
提问:为什么纸条会燃烧?说明白什么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时,需要这样做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注解①)
小结:请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点,老师予以补充。
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2题1、2、3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哪些性质?点燃氢气前为何要先验纯?
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演示实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投影:[思考讨论]
1.实验观察到什么现象?
2.为什么氧化铜会变成铜,而氢气却变成水?
3.在反应中氢气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氧化铜又发生了什么反应,表现了什么性质?
4.氢气和氧化铜两者存在什么反应关系?
5.试管口为何向下倾斜?通过氢气的导管为何要插到试管底部?
6.为什么要先通人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后要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为止?
播放CAI录相: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结合录相播放,学生思考讨论上述问题)
加热
板书:氢气十氧化铜铜十水(置换反应)
(H2)(Cu0)(Cu)(H20)
电脑CAI动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老师边播放边组织讨论并讲解)
板书:(2)还原性(写在文字表达式上方)----------用于冶炼金属
得氧,被氧化
加热
氢气十氧化铜铜十水
失氧,被还原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
还原反应:含氧化含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小结:氢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作业布置:课本58页第4、5题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12
知识技能:
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
能力培育:
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熟悉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育、巩固学生应用概念熟悉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熬炼学生的记忆力。
科学思想:
在学习元素化合价的知识更新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敬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科学品质:
随着课堂上对化学问题的层层置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猜想探究的精神,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组讨论,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制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科学方法:
在对元素化合价的学习中,使用科学抽象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熟悉方法。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请确定H2O、MgCl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请两个同学分别回答,其他同学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化合如何表示?正确读法是什么?
倾听,思考。
引出新课题。
[板书]5表示方法及读法
+1-1?+1-2?+1-6-2?+1-2
NaCl、?H2O、H2SO4?、H2SO4
读法:+1价的钠元素
—2价的氧元素
—2价的硫酸根
练习标化合价,练习读法。
NaOH、?HCl、Al2O3?、Cu、?S
应用概念熟悉新事物能力的培育、再现、巩固知识。
[引言]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有亲密的联系,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同样,运用化合价知识,可以正确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倾听,领会
引出新课题
[板书]四、化合价的应用
1.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点拨]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并且正、负化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举例](1)已知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化学式:FeCl3
(2)课本第81页例1、例2、例3。
练习写化学式:
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练习写给出不同的化合价的物质间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氯化钠(镁、铝)、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其余同学做练习。分小组讨论,全体同学一起订正。
再现、巩固新知识。加强应用概念熟悉新事物的能力。
培育学生相互帮助集体合作精神。
[板书]
2.推断某元素化合价
例:试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查表得知:钾为+1价,氧为—2价,氯有—1价、+1价、+5价、+7价等不同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
+1+x+(—2)=0
x=+2—1=+1
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练习:
KClO3----中Cl________价
KMnO4中Mn________价
K2MnO4中Mn________价
H2SO4中S________价
Na2CO3中C________价
Ba(OH)2中Ba_______价
巩固新知识。
强化应用概念,熟悉新事物的能力。
培育学生实事求是、敬重科学的态度。
[板书]
3.根据化合价判定化学式的正误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班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叙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班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沟通,活动探究,培育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布满化学,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化学式,知道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应用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
对于九班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字的基本运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这为化学式的有关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规律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奇怪 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纳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进展规律,采纳学生参加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采纳谈话法与讲解法。采纳问答法时,特殊注意面对全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四周世界亲密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乐观培育学生学习爱好和动机。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把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殊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前面学过的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我们前面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深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阅历,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猎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新授
1.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81页相关内容,对于化学式的定义有一个初步熟悉。然后以H2O为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化学式的意义,老师进行指导并准时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讲解,得出化学式的定义及其意义。
讲解结束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我进行归纳总结: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不同,由于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呈现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进行指导并归纳总结,从而引出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需要留意
的事项。
2.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学习了化学式,为化学价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不是这个数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引导学生看课本83页表4-6“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针对表格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问题如下:
(1)化合价有几种?是哪几种?(让学生明白元素化合价有下负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多少价?氢元素通常显几价?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多少?
(4)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
在此基础上,组织两个活动。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竞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评出“记忆之星”;活动二:让学生编写能帮助记忆的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活动结束后,展现同学们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通过活动,可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乐观性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学习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之后,应用化合价来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练习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识的学习。练习如下: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元素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价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练习结束之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CO2读作二氧化碳。
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引导学生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相对质量。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关内容。由于计算比较简洁,启发学生自己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订正错误。
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教学完成之后,可让学生传看几种商品(如医药、化学试剂、洗涤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14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分;
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
4.简洁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判定空气的组成;
2.能区分简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课堂练习:
1.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氧气,氦、氖、氩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
A.碳酸氢铵B.空气C.海水
D.加碘食盐E.氮气F.土壤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中学化学的教案篇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洁的计算。
(2)熟悉定量讨论对于化学科学进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乐观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育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熟悉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根据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育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熟悉到定量和定性讨论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育学生根据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讨论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洁计算
[老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洁计算,今日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展现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K2MnO4+MnO2+O2↑
2×15832,
x==0.6g。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思考]根据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园区生态防护林工程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护理年终总结范例800字(33篇)
-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拉链中心线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环保自动喷香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央处理部件CPU》课件2
- 2024至2030年中国梅花坑砚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钓鱼眼线瓷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热能阀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浪涌保护断路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大学怎么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承继合同范本
- 小学学校规范教材和教辅资料征订管理暂行办法
- 摩根大通的监管合规应对措施
- 2024上海市高三英语一模各区《完形填空》分类汇编
- 扫黄打非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三-国开(HB)-参考资料
- 物流基础(第二版)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物流运输
- 服装技术研发部门框架设计方案
- 2024年煤矿探放水证考试题库
- JTS-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