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归真,柳柳相长亡国之君的凄惶李煜词《虞美人》试析_第1页
降水归真,柳柳相长亡国之君的凄惶李煜词《虞美人》试析_第2页
降水归真,柳柳相长亡国之君的凄惶李煜词《虞美人》试析_第3页
降水归真,柳柳相长亡国之君的凄惶李煜词《虞美人》试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降水归真,柳柳相长亡国之君的凄惶李煜词《虞美人》试析

风回庭院,庭院已被柳眼春取代。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是作于亡国前还是亡国后,历来有争议。依我之见,此词当作于南唐亡国之后,反映亡国之君李煜的凄惶生活与心境。此词以“风”领起。“风”,在大自然中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精灵。春荣秋凋,往往受制于“风”,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草拂之(指秋风)而色衰,木遭之而叶落”(欧阳修《秋声赋》)。“风”又是沟通人与自然的最佳触媒,换言之,“风”是通过触觉——人对外界最直接、最切身、最敏锐的感受,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直接刺激、触发人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所谓“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临风谁更飘香屑”(李煜《玉楼春》)便是这方面的例子。李煜就是一个对“风”很敏感的人,尤其是国破家亡、为人臣虏之后,试看他后期词中的表现:“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相见欢》)“深庭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捣练子》)“昨夜风兼雨,帘帷飒飒秋声。”(《乌夜啼》)“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浪淘沙》)“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而此词后面所写的作者所见、所思、所感,亦皆缘“风”而起。“风”即“春风”,常言道:“春回大地”,此词却云:“风回小院”。“小院”,意味着空间的异常狭小,其视野范围不再是南唐极盛时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无限江山”(《浪淘沙》),也不再是李煜深居帝位寻欢作乐之际的“上苑”(《忆江南》)“春殿”(《玉楼春》),也就是说,“小院”表明李煜当时所处的环境已受到极大限制与约束,同时也透露出一股冷落衰微的气息,这应是李煜臣虏生活所特有的环境气氛。从首二句看,“庭芜”指庭院里的荒草,“柳眼”指柳树的叶芽,柳叶初生,其形状似眼,故称“柳眼”。二句的意思是:春风再次回到小院,庭院里的荒草转绿了,柳树冒出了叶芽,意味着又一个春天降临。“风回”与“春相续”意思相类,在两句之中复迭出现,造成一种回还往复、前后呼应的效果,借以强调时间的流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可见,这二句虽然是写春天,却没有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而是营造了一种寂寥孤凄的氛围。这也就是此词的情感基调。在寂寥孤凄的环境气氛中,主人公登场:“凭阑半日独无言”——一个凄惶孤独的形象,与前二句的气氛完全相契。类似的形象,在李煜其他词作中亦有:“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独自莫凭阑”(《浪淘沙》)。这二例,皆为李煜后期词,因此,“凭阑半日独无言”亦当是亡国之君李煜凄惶形象的写照。独自凭阑,半日无言,不仅刻划了主人公凄惶孤独的形象,还透露出主人公在这漫长的、近乎凝滞的时间与气氛中,心乱如麻,思绪万千的内心活动:“: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的“竹声新月”跟“当年”的情景多么相似,主人公的情思又回到了往年的春天。“似当年”语,在结构上再次回应了前面的“春相续”。至此,我们似乎更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冬去春来”的客观季节的自然承续,而要强调时空大跨度的“春春相续”?这“春春相续”,其实就是一种主观的季节相续,作者的用意,不在表现物理的时间流逝,而在突出心理的空间回归。这不正是“故国梦重归”(《菩萨蛮》)吗?“新月”这个意象很值得注意。月,在中国古曲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传统的意象。它有丰富多样的表现与蕴涵。在李煜词中,有“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的飘逸,也有“花明月黯笼轻雾”(《菩萨蛮》)的浪漫,还有“笛在月明楼”(《忆江南》)的清幽。但更多的是用来表现李煜在亡国前夕及亡国之后或惆怅、或寂寞、或凄苦、或悲哀的种种情怀:“晓月坠,宿云微”(《喜迁莺》),“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待月池台空逝水”(《浣溪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而“新月”,即新出之月,也就是尚缺未圆之月,在李煜词中,更是与哀愁之情紧密相连:“……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临江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由此可见,此词的“新月”意象,也正蕴涵着哀愁孤寂的意味,与前几句的情绪气氛是相承贯通的。上片末既然情寄“当年”,下片便应展开对当年往事的追忆。但并不尽然:“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笙歌,即李煜前期词《玉楼春》所描写的“笙歌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冰初解,意指初春时节,上承“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更遥接“春相续”。细辩之下,这二句的意象关系颇为模糊,可作三种理解:其一,人们沉迷于笙歌酣乐之中,时值池面冰初解的新春季节。这纯碎是对往事的追忆。其二,池面的冰已经融解,而人们仍沉迷于笙歌酣乐之中。这表明人们只一味沉迷歌舞声色,而不管时间流逝、世事变迁,颇有“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之意。其三,当年笙歌酣乐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但眼下却是“池面冰初解——又一个春天的来临,即是将今与昔联系起来作对比。这就有了“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虞美人》)及“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的含义。上述三种理解皆通,难以认定何解为佳。或许这二句意象关系的价值就在模糊多义,给人以似梦似醒、亦真亦幻的感觉,造成一种迷离恍惚的境界。最具争议的还是“烛明香暗画堂深”句。此句表现的寂寥景致与气氛,跟前文的“小院庭芜”“凭阑半日独无言”颇契合。除此之外,另有四首李煜词写到“画堂”,皆为写实:“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菩萨蛮》)“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菩萨蛮》)“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喜迁莺》)“庭院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临江仙》)前二例写的是早期李煜与小周后幽会,彼情彼景,当与此词相异,后二例是描写亡国前夕的景况,其情绪气氛与此词倒是相似的。那么,“烛明”句是追忆还是写实?我认为是写实。是亡国前的写实还是亡国后的写实?我认为是亡国后的写实。李煜现存词中涉及“画堂”的,除此词外皆作于亡国以前。或许正因为如此,有人将此词亦列为李煜前期的作品。的确,“画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煜前期纵情声色的生活场景。李煜的同时代人欧阳彬在《生查子》词的上片中写道:“竟日画堂欢,入夜重开宴。剪烛蜡烟香,促席花光颤。“一派纵情声色的景象。詹幼馨认为“烛明”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从承前看,‘池面冰初解’是自然现象,也是在‘笙歌未散尊罍在’的热闹场合中,人们洋溢着暖意的象征写法。就在这暖洋洋的情绪中,回到‘烛明香暗画楼深’处去,再听笙歌,再倾尊罍,继续欢饮。”此解似乎是受到欧阳彬词的启发。按此解,“烛明”句便是对李煜前期纵情声色生活的写实。然而这么一来,“烛明”句的情调,往上不能承“凭阑半日独无言”,往下不能启“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从“暗”“深”等字眼看,“烛明”句的情绪气氛不应该是欢愉热闹的,而是寂寥冷清的。李煜现存的其他后期词中,虽然未见“画堂”之语,但相类的描写却不少:“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捣练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秋风庭院藓侵阶,一行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浪淘沙》)这些庭院的景色气氛都是寂寥荒凉冷清的。从《虞美人》看,“烛明香暗画堂深”就是承续首句“小院庭芜”的写实,前后呼应,共同表现了李煜臣虏生活的孤寂荒凉冷清的环境气氛,其冷寂的氛围与哀惋的情调,是“庭院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等亡国前夕的词所不及的。詹幼馨对“烛明”句的另一解释是:“从启后看,‘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是回到‘烛明香暗画堂深’处以后,揽镜自照的写照。”此解强调二句的关系是对的,但“回到”一词含义未明。是从欢宴的现场回到住所,还是从追忆中回到现实?詹说似乎包含了二者,因此他认为:“这一句依然迷离恍惚。唯其迷离恍惚,才足以显示人物的情态。”④其实不然。我认为,“烛明”句并不迷离恍惚,而是十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已经从对往事的追忆中回到了现实。如果说“笙歌”二句写得似梦似醒、亦幻亦真,显示“作者正处于迷离恍惚的境界中”⑤,那么,到了“烛明”句,作者已经从迷离恍惚中清醒过来,回到了“烛明香暗画堂深”的孤独冷寂的臣虏生活。因此,它才会深深感慨自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的惨状。“满鬓清霜残雪”就是“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破阵子》)的形象写照,这也正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凄惶形象,此情此境,能不令作者“思难任”——思绪万千?“思”,上续“凭阑半日独无言”。如前所析,作者凭阑无言,思绪万千,触景生情,追忆往事。而末句的“思难任”,则又表明作者从对往昔的追忆中清醒过来,仍然思绪难平。此时之“思”,已不尽是追思往昔,更是哀思今日!与“凭阑半日独无言”比较,“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更进一步描写出作者在凄惶难堪中哀思不尽的情状。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先抑后扬、由隐而显的抒情特征无庸置疑,这首词是抒发作者愁苦凄惶之情的。然而,在末句之前,其情感的抒发却一直是压抑、隐伏的。首二句写春天来临,却无春光明媚的描写,而是强调“小院”“庭芜”。一个“小”,一个“芜”,隐约透露出冷清的气息,也由此隐伏了作者寂寥的情绪。三、四句,作者现形了,但只是一个凭阑无言的剪影;也点出追忆往昔,但情感抒发仍然未明朗;尤其是“独无言”,虽表明作者有愁苦之情,却是抑而不发。五、六句,以模糊的意象关系,造成扑朔迷离的效果,作者矛盾复杂的情绪亦隐约其间。至“烛明”句,寂寥沉郁的气氛忽然增强,作者的情怀也呼之欲出了。到了末句,作者的形象再次出现,但已经不是淡淡的剪影,而是清晰的特写——满鬓清霜残雪,以形现情,作者愁苦凄惶的情状跃然纸上。“思难任”,更是径直显露出作者哀思难平的情怀。二回还往复、前呼后应的结构特征这个特征在前面分析时已经不时提到,现在再归纳述之:首二句,“风回”与“春相续”意思相类,在两句中复迭出现,以造成回还往复、前呼后应的效应,而第四句的“似当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