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课件6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荷塘月色》课件6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荷塘月色》课件6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荷塘月色》课件6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荷塘月色》课件64张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朱自清

清华园水系共两湖一河(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就是指近春园荷塘。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近春园荷塘近春园荷塘近春园荷塘近春园荷塘近春园荷塘近春园荷塘自清亭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祖籍浙江绍兴。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当时诗坛,1929年出版诗文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并致力于散文创作。代表作《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匆匆》《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等,其散文写景委婉细腻,语言清新秀丽,感情真挚朴实,富有艺术感染力。有《朱自清文集》。走近作者

走近作者

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为以散文为主。1927年“四·一二”政变给朱自清思想带来极大的震撼,其思想和创作发生很大转折。他的作品不再限于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转向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清华时光清华时光

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拒绝“美援”和“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名。6月19日平津各大报纸刊登朱自清等一百一十名教师签名的严正声明。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诞辰一百周年题诗晨鸣共北门,谈笑少时情。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题词

课文字词xièpìduówěngmí

煤屑路幽僻

踱着蓊郁弥望niǎonuóshà

chàncēncī

袅娜霎时颤动参差斑驳

qiànyuànzhàoliǎnjū

zhuì

倩影媛女櫂敛裾点缀

fànshāoxìhānwǎn梵婀玲树梢空隙

酣眠宛然听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重点朗读分析。第4段:月光下的荷塘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色品味赏析写景段落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光下的荷塘荷叶荷叶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比喻荷叶呢?

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它亭亭玉立,灵动飘逸的状态正好表现出了荷叶柔美的风姿。荷

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拟人比喻(博喻)荷花为什么要用“袅娜”和“羞涩”来形容荷花?

将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花身上,赋予了荷花以灵动的生命力。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荷花:高贵、淡雅、清新、纤尘不染、冰清玉洁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意境,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荷香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也叫移觉。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2)人靓歌甜。(听觉转为味觉)通感

“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郭风《叶笛》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结合刚才所讲的通感造句。

看到眼前金黄的麦田,我仿佛闻到了馒头的香味。

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言有尽而意无穷。

荷波

荷波闪电比喻(突出快速凝碧,以静写动)流水月下的荷塘田田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袅娜羞涩星星明珠美人(拟人、博喻、排比)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通感)颤动闪电凝碧(比喻、拟人)脉脉(拟人)

静动幽雅宁静()()()

()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情景交融)描写顺序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静而动。全段文字表现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虚实相生。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美。荷塘上的月色月光树影薄雾叶花光影月光、薄雾、叶、花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了月光的一泻无余,轻柔,有流动感薄薄的清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了雾的轻柔、动态,迷朦在牛乳中洗过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色下荷叶荷花的纯洁素淡,轻柔弥漫树影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荷塘上的月色()()

月光月影如流水静静地泻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灌木的黑影杨柳的倩影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实虚实虚朦胧优雅意境美荷叶清纯,荷花素洁,荷香清淡,月色如水,月光如雾,月景如歌……素雅、朦胧、静美小结景物美荷塘的四周杨柳树上树梢树缝水里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的乍看像烟雾般整体的风光杨柳树梢远山树缝灯光树上蝉声水里蛙声由远及近、由静及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言平实自然。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

叠词叠字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二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叠词的使用语言美修辞的美叠词的美炼字的美比喻具体形象拟人灵秀动人通感迷离精妙动词精当生动叠词节奏鲜明本文的三“美”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本文写了作者的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作者为什么深更半夜的时候去月下散步呢?----心里颇不宁静本文文眼2.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3.朱自清月下散步走近荷塘的目的是什么?寻找宁静

他是否找到内心的宁静?请画出文中揭示情绪变化的词语,看看作者的情感经过了一条怎样的变化轨迹。行踪之线带上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览四周想采莲赏月色不静求静得静出静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④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⑥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情感之线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说法一:对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愤懑。说法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说法三: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你觉得呢?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徬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原因是什么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自立自强自爱自重清正清贫清白清廉知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知人论世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

——

(朱自清,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

近来广州的事变,杀了那么些人,烧了那么些房屋,也许是在恐怖的开始吧!”

“在歧路之前,我只有彷徨罢了。”

“那里走”这个问题,“只要有些余暇,它就来盘据心头,挥也挥不去”。——《那里走》论世探究主旨“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不过是自然界的客观景物,但在作者眼里,它们都成了寄托自己思想感情和理想人格的载体。不满现实向往光明李国平苦闷彷徨与寂寞吴周文内心矛盾与冲突钱理群彷徨苦闷却无不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