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时期的道路桥梁与邮亭
为了确保全国邮政系统的正常运行,它不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还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物流系统。邮驿所需的道路桥梁与传舍建筑由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承担。一、“月日:六月,为桥,至等人治道。”第42页秦汉时期,全国性交通干道及桥梁、邮亭的建筑由国家统一组织,所需人力、钱物向各地征派或由戍卒承担。如秦时“作阿房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徭戍无已。”(卷87,P2553)足证其费用源于赋敛徭戍。汉承秦制,“中国缮道馈粮,远者三千,近者千余里,皆仰给大农”;“当是时,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散币于邛僰以集之。……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受钱于都内”。(卷24下,P1173,P1158)于是“巴蜀之民罢焉”。区域性的道路桥梁及沿途馆舍的修治,由当地郡县政府负责。青川秦墓《为田律》云:“以秋八月修封埒,正彊(疆)畔,及殳(發)千(阡)百(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及阪险;十月为桥,修波(陂)堤,利津梁,鲜草离。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辄为之。”张家山汉简《田律》(P166)亦规定:“恒以秋七月除千(阡)佰(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阪险;十月为桥,修波(陂)堤,利津梁。虽非除道之时而有险败不可行,辄为之。乡部主邑中道,田主田道。道有险败不可行者,罚其啬夫、吏主者黄金各二两。”青川秦牍和张家山汉简分别反映了战国末和西汉初的情况,但有关“除道”之类的条文则如出一辙,可知战国秦汉时对修治道路的规定是前后相承的。九月“大除道”和十月“为桥”是根据农事和节气所作的一般规定,以不误农时为原则。但因路面易受雨雪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在大雨之后,都要及时整治。《国语》卷2《周语中》:“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三国志》卷4《三少帝纪》正始七年(246)八月己酉(七日)诏云:“吾乃当以十九日亲祠,而昨出已见治道,得雨当得复更治,徒弃功夫。”可见雨后修道乃为惯例。此外,,在皇帝巡幸、王侯守令出行或较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也经常调发刑徒、民夫或士兵治道。如汉武帝时,“公卿议封禅事,天下郡国皆豫治道桥,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卷30,P1438)王訢守右扶风,“上数幸安定、北地,过扶风,宫馆驰道修治,供张办。武帝嘉之,驻车,拜訢为真”。(卷66,P2866)光武帝东巡泰山封禅,“遣守谒者郭坚伯将徒五百人治泰山道。……遣虎贲郎将先上山,三案行。还,益治道徒千人。”(卷97,P3166)此皆为皇帝巡幸、封禅而治道。昌邑王“好游猎,驱驰国中……曾不半日而驰二百里,百姓颇废耕桑,治道牵马。”(卷72,P3058)曲阳侯王根“游观射猎……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卷98,P4028)。此为王侯游猎治道者。地方守、令也时常发民修道。如“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卷64上,P2793)《太平御览》卷266引华峤《后汉书》云:“长沙太守程徐二月行县,敕诸县治道”;敦煌悬泉汉简中县廷告诫下属“各缮治道桥”(P55)的敕令文书也可为佐证。修桥治道关乎地方长吏的升迁罢黜。前述守右扶风王訢由“守”为“真”,即为升迁之例。还有因治道不力而被贬秩夺爵乃至斩首者。如蓼夷侯孔臧“坐为太常衣冠道桥坏不得度”、江邹侯靳石“坐为太常,行幸离宫道桥苦恶”而被免。(卷16,P551、P606)《华阳国志》卷3《蜀志》“犍为郡”载,汉武帝建元中,僰道令因通僰、青衣道,“费功无成,百姓愁怨”而被斩首。各郡县衙署都设有专掌修桥治道的“道桥掾”,这在汉代碑铭中多有反映。(《隶续》卷15,p423;卷11,p393、p396);(《隶释》卷15,p160);(P292)《水经注》卷19《渭水》载,秦始皇为沟通渭水南北离宫而作渭桥,又称便门桥。“桥之南北有堤,激石立柱,柱南,京兆主之;柱北,冯翊主之。有令丞,各领徒千五百人。”据此,似京畿地区还设有专司道桥事务的令、丞。修桥治道及厨传所用人力、钱物由官府向当地民户征派,但并非所有民户都需服役。汉初《徭律》规定:“补缮邑□,除道桥,穿波(陂)池,治沟渠,堑奴苑,自公大夫以下勿以为繇(徭)。市垣道桥,命市人不敬者为之……若擅兴车牛,及繇(徭)不当繇(徭)使者,罚金各四两。都吏及令、丞时案不如律者论之,而岁上繇(徭)员及行繇(徭)数二千石官。”(P188~189)可知郡都吏及县令、丞每年要将所部应服役和实际服役人数上报郡守,违规征派者要受到处罚。汉宣帝时因“坐发民治驰道不先以闻”等事而“连贬秩”的黄霸,或即此类。(卷89,P3631)及至东汉,郡县长吏“或邪谄自媚,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多设储跱,征役无度”;(卷46,P1563)更有甚者,“乃挝垂老小,务崇修饰,疲困流离”。(卷4,P121)就连刘氏宗室也“为乡县所侵”、“责更算、道桥钱,役使不得安土业”。(P85~141)因此,汉代屡见有严敕郡县“不得辄修桥道”、(卷3,P143)“擅兴徭役,饰厨传”、(卷8,P256)之类的诏令。郡县修桥治道主要是就各自辖区而言。但许多道路交通建设都是跨州连郡的大型工程,仅靠一郡一县是难以完成的。在此情况下,大多由朝廷统一组织,汉通西南夷道即为其例,褒斜道的修筑也是如此。褒斜道自战国以来,就是连接汉中与关中、巴蜀的重要交通线。刘邦入汉中,乃“烧绝栈道”;汉武帝时,“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里。”但因“水多湍石,不可漕。”(卷29,P1681)东汉初鄐君再通褒斜道,因规模较大,汉中一郡难以承担,故由朝廷下诏,向邻近的广汉、巴、蜀等郡征调人徒。(P6~9)汉碑铭文有蜀郡守“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和“常徭道徒”(《隶释》卷4,P48、P52)之说。《盐铁论》卷6《水旱》:“县官以徒复作缮治道桥,诸发民便之。”汉章帝诏令所经道上郡县,“毋得设储跱,命司空自将徒支柱桥梁”(卷3,P147),足见郡守、令长亦可调发刑徒治道。在边郡地区,也常用戍卒或弛刑徒修桥治道。如汉“发巴、蜀、广汉卒,作者数万人”以通西南夷道,(卷117,P3046)光武帝“诏(王霸)将弛刑徒六千余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卷20,P737)孙权令“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卷47,P1146)等,均为其例。汉简中屡见有“送囚效谷”(P115)、“送囚龙勒”(P26)之类的记载,悬泉简中有张掖郡所属氐池县为押送刑徒到敦煌的传舍佐开具的过所(传信)。边郡“徒民”众多,并被广泛用于各种力役劳作,修桥治道自不例外。在大规模军事行动前,往往调拨士卒治道。如秦平岭南,使监禄“通渠治道”;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魏大举攻蜀,“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于是斩仪。”(卷28,P787)邮亭驿置的建造与道路桥梁的修治是同时进行的。秦汉王朝势力所及,修筑道路,列置邮亭。如秦取河南地、汉通西南夷、初开河西、进兵河湟等,莫不如此。(卷88,P2570、卷116,P2995);(卷87,P2876);(卷69,P2986)而且缮治邮亭也和修桥治道一样是郡守、县令(长)施政的重要内容。以致朝廷诏令地方郡国二千石官吏,凡“守寺乡亭漏败,垣墙弛坏、所治无办护者,不称任。先自劾不应法”。(P39)如“桥梁邮亭不修”,即被视为“不能”;(卷83,P3397)甚至有因此而被诛杀者。(卷30,P1438),(卷24下,P1172)东汉初,桂阳太守卫飒因当地交通不便、“传役”繁重,“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卷76吏,《循传·卫飒》)由此可见,秦汉时期区域性的道路桥梁和邮亭驿置等交通设施的建筑维修是由各地方政府承担的,至于战时或跨越数郡的重大工程,则另当别论。二、汉初,前引“旧法”诸注秦汉邮驿机构都备有一定数量的车马,凡“郡守二千石官、县道官言边变事急者,及吏迁徙、新为官、属尉、佐以上毋乘马者,皆得为驾传。”(P161)此就官员身份及其出行目的而言,但享受“驾传”还须有“节”、“传”为凭。汉初《户律》规定:“其献酒及乘置乘传,以节使。”(P175)《汉书》卷12《平帝纪》元始五年春正月诏注引如淳说:律:诸当乘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乘传参封之。参,三也。有期会累封两端,端各两封,凡四封也。乘置驰传五封也,两端各二,中央一也。轺传两马再封之,一马一封也。(P359~360)可见,使用邮驿车马需有“传信”为凭。传信封印的多少,与持传者的身份地位及其所用车马的等级有关,故有一封至五封之别。如无传信,则不能享受驿站提供的食宿与车马服务。传信一般要注明持传者的身份、事由、目的地、传信发放机构、时间等,此类例证在汉简中屡见不鲜。(P42),(P271)王莽规定“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颜师古注云:“旧法,行者持符传,即不稽留,今更令持布钱,与符相副,乃得过也”。(卷99中,P4122)可知王莽时“吏民出入”的“传信”与秦汉“旧法”不同。史载:“秦世旧有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汉初承秦不改。后以费广稍省,故后汉但设骑置而无车马”(卷30,P924)。这些车马、骑置均由官府配给。若“仓无见谷以给,传车马不能足,赋取道中车马,取办于民。”(卷99下,P4158)汉简有云:神爵二年三月丙午朔甲戌,敦煌太守快、长史布施、丞德,谓县、郡库:太守行县道,传车被具多敝,坐为论,易□□□□到,遣吏迎受输敝被具,郡库相与校计,如律令。/掾望来、守属敞、给事令史广意、佐实昌。(P80)入传马三匹,皆牡,受郡库。(P85)简文显示,敦煌郡邮驿所用车马等由郡库配发,此正可与前引文献记载相印证。但是汉时邮驿所用车马并非均由官府供应的。汉初《徭律》规定:“发传送,县官车牛不足,令大夫以下有訾(赀)者,以赀共出车牛及益,令其毋訾(赀)者与共出牛食、约、载具。”(P188)悬泉汉简的一份“传马名籍”中有两处提到以私人马匹“补悬泉置传马缺”。(P81)等,皆可为证。秦汉时期,对邮驿用车的维修与废弃处理也有严格的规定。秦代就设有专门维修传车、大车的铁工作坊,且只有车辆破损毁坏无法修缮时才可废弃;至于保养维修所需油脂、粘胶等物则由使用者自买或向官府领取。(P65,P83)如不及时维修而使车辆失控翻倒,扭曲车轱或折断车围、车盖等,主管车牛者、领用者及其长官都要治罪。(P81~83)汉初《金布律》也规定:“亡、毁、伤县官器财物,令以平贾(价)偿,入毁伤县官,贾(价)以减偿。县官器敝不可缮者,卖之。”(P191)故各县、置要对其所属传车马及其他器具进行详细登记,并以正式公文上报。即:“告县、置食传马皆为□札,三尺廷令齐一三封之。”(P18)悬泉简中的《传车亶(氈)轝簿》(P85~86)即属此类,可知书面上报传车马等情况的规定已付诸实施。秦《厩苑律》规定,如果传马牛死亡,要立即向县廷报告,由县将检验后的死马牛上缴;如不及时上报而使已死马牛腐败,要按未腐败时的价格赔偿。(P33)类似规定也见于汉简:“亡、杀、伤县官畜产,不可复以为畜产,及牧之而疾死,其肉、革腐败毋用,皆令以平贾(价)偿。入死、伤县官,贾(价)以减偿。”(P191)“传马一匹,?騂,乘,左剽,齿九岁,高五尺六寸,名曰蒙华。建昭二年十二月丙申病死,卖骨肉,受钱二百一十。”(P84~85)不仅如此,有关责任人还要依令赔偿。凡“传马死二匹,负一匹,直(值)万五千,长、丞、掾、啬夫负二,佐负一。”(P18)可见当时对传马、牛死亡的责任追究还是非常严格的。因此,各地对传马牛的毛色、性别、标记、年齿、身高、名号、病状、诊治过程及痊愈或死亡等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和报告。(P24)这些文书称为“驿马课”,(P533)也有的属于“驿马病死爰书”。(P163)如同“邮书课”、“驿马课”一样,各级邮驿组织定期(逐月、逐季或逐年)上报车辆“完”、“敝”状况的文书,或可称为“折伤车辆课”。三、秦汉的《田律》传马牛的草料多由官府配给,各部须将马牛数量和刍稾需要量及现存刍稾等情况书面上报:“官各以二尺牒疏书一岁马、牛、它物用、稾数、余见刍稾数,上内史,恒会八月望。”(P168)传马牛饲料的多少与其年齿大小、驾车次数、强度和路程远近及季节等都有关系(P47)(P189~190),有的诏令中还特别指出为“当空道”(即地处交通要道)者增加饲料(P5),这说明,根据距离远近和劳逸程度决定饲料多少的原则依然未变。牛马饲料须按规定及时领取,如超过期限就不再供应。(P29)为“补官马牛不足”而服役的私人马牛也可获得官府发放的饲料,汉简中诸如“高望部元始元年十月吏妻、子、从者、奴、私马稟致”(P55)和“承私马一匹,十一月食麦五石二斗二升,已稟官”(P36)之类的记载即为明证。马牛食除部分禾麦等精饲料外,主要是茭草。一般由各地大农部丞统一管理,故称“大司农茭”。大司农(秦及汉初称治粟内史)主天下田租刍稾及盐铁等事,汉武帝因桑弘羊奏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卷30,P1441)居延汉简有“大司农部丞簿录簿算”(P145),其中的“大司农部丞”当即设于居延一带“主郡国”事务者。刍稾为百姓所纳常赋,一般按田亩多少征收。“入顷刍稾,以其受田之数,无豤(垦)不豤(垦),顷入刍三石、稾二石。”(P38~39)汉初大体沿用秦制但更加细化。不仅区分土地肥瘠,剩余部分可折钱征收:“入顷刍稾,顷入刍三石;上郡地恶,顷入二石,稾皆二石。令各入其岁所有,毋入陈,不从令者罚黄金四两。收入刍稾,县各度一岁用刍稾,足其县用,其余令顷入五十五钱以当刍稾。刍一石当十五钱,稾一石当五钱。刍稾节贵于律,以入刍稾时平贾入钱。”(P165~166)除了按田亩数量计征外,自卿以下的民户还要承担按户征收的刍稾税。汉初《田律》云:“卿以下,五月户出赋十六钱,十月户出刍一石,足其县用,余以入顷刍律入钱。”(P168)《户律》规定:“卿以上所自田户田,不租,不出顷刍稾。”(P176)因此,汉代的刍稾税实际上比秦时更重。汉简资料显示,边塞邮亭驿置所需茭草多由士卒伐割。“省卒伐茭簿”(P97)、“省卒茭日作簿”(P231)之类的记载即为其证,而且象“守茭”、“载茭”、“运茭”、“积茭”(即将茭草堆积成垛)、“买茭”、“卖茭”、“出茭”、“入茭”、“受茭”之类与茭有关的事务也由士卒承担。如果主官不能及时派遣省卒或稽留邮书等,都可能受到为驿马运茭的处罚。(P107,P480)(P363,P364)茭草的发放各有定额,故有关部门对茭草的出入都有详细记录。如“·不侵部建昭五年正月余茭出入簿”(P234)即为其例,但更多的是分别记录“出茭”(P49,P348,P100)与“入茭”(P122)情况。有的则直接称为“出茭簿”。(P228)汉简中还见有“合符”领取茭草者,如:“合符,取茭六十束/合符,取茭六十束”。(P119)本简正反两面书写内容相同,其上注有“取茭”数量,应是领取茭草的凭证。由此推断,正如享受“驾传”须有“节”、“传”一样,领取茭草也需以“符”为凭。只要双方所持之符相合,即可按“符”所示领取相应数量的茭草,而无需另外付费。但是,很多情况下各驿置领取茭草则须付费,“缓[绥]和元年九月以来吏买茭刺”(P148)可以为证。就连本部门长官也不例外。如有一枚居延汉本简所记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7002-2025防伪技术产品生产管理规范
- 2025年应电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铁路人才智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poct血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妇产科医师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ct大型设备上岗证技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员甄选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美容美体专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农林专业试题及答案
- 村民协议书范本
- 药品安全科普知识课件下载
- 电力设计合同补充协议
- 村部出租合同协议
- 《颈椎疾病》课件
- 2025年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行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 2025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招聘(3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高考数学必刷题分类:第3讲、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教师版)
- 滤泡性淋巴瘤
- 固态锂电池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深度剖析
- DB12T 1315-2024城市内涝气象风险等级
- 果苗购销合同种苗购销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