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许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解析)许昌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测验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哲学有助于提升引领性科技创新能力吗?哲学能够为促进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贡献一份力量吗?2020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哲学研究所,这一举措不禁令人深思: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
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不少科学学科脱胎于哲学。在牛顿所处的时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在西方还被称为自然哲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挣脱哲学母体,努力谋求其自身成为科学学科的独立地位。哲学与科学具有许多共同的旨趣,力求以合理化、理论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说明各种感官经验所及的现象,涵盖宇宙、自然、生命、社会和人性,近乎无所不包,但二者在研究方法和评判标准上也有着显著差别。随着哲学与科学各自独立门户,甚至有渐行渐远之势,哲学对于科学的作用和影响也没有那么清晰明了。物理学家费曼曾讥讽科学哲学对于科学家的作用就如同鸟类学之于鸟儿:鸟儿不必接受鸟类学的指导,却可以飞得很高,活得很好。
1962年,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颠覆了此前广为接受的关于科学发展的累积渐进式图景。按照库恩对科学发展历史的解读,一门科学或其中某个分支领域得以确立或成熟的标志是进入他所谓的常规科学,而常规科学的根本特征是形成了对日常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具有明确指导性的范式。在常规科学时期,接受了某一范式的科学共同体成员往往不会纠结于范式中偏哲学的部分,而是不加怀疑地通盘接受。然而,随着在范式指导下的解题活动的深入和扩展,常规科学活动将会遭遇到逐渐增多的反例,这些是在范式的理论框架内始终得不到解决的难题。随着反常事例的增多,常规科学及其范式进入危机阶段,逐渐有科学家开始怀疑范式的适用性,并反思和质疑其中偏哲学的部分。倘若旧范式被抛弃,新范式出现并取而代之,科学革命就此发生。
参与发起和推动科学革命的科学家,通常具备哲学思考头脑和禀赋;他们勇于怀疑和挑战旧范式的概念基础和理论体系,进而开辟新的科学探索路径和视域。这一类型的科学家可称为哲人科学家。大多数哲人科学家并未受过正规的哲学训练,对哲学学说和术语的掌握不一定是准确可靠的,但他们热衷于思考和探讨具有鲜明哲学色彩的基本问题和方法论问题,富有反思和怀疑精神,勇于尝试新的思路。他们的哲人特质可以令其在科学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质疑和挑战旧范式,开启和推动新范式。
正如1944年,爱因斯坦在写给一位青年学者的回信中谈到的那样:“如今许多人——甚至专业的科学家——在我看来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历史和哲学背景方面的知识可以赋予人一种独立性,使其脱离同时代人的偏见,而这是大多数科学家难以摆脱的。这种由哲学洞见所造就的独立性——在我看来——是区分单纯的工匠或专家与真正的真理追寻者的标志。”
(摘编自朱菁《哲学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助产士”吗?》)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任务是结合物理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宇宙、生命、意识的本质这些正酝酿革命性突破的问题上开展哲学研究;通过吸收科学与哲学的优秀成果,发挥中国传统的科学、哲学思想的独特优势,为独创性的科学研究开辟新的思维空间。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并不只是中国科学院新建的一个研究单元,更为重要的是,希望以此为基础,加强科学界与哲学界的联系,加强国立科研机构与高校的联系,加强与国外同类型研究机构的联系,推动科学家与哲学家新型联盟的建立。
(摘编自白春礼《架构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思想桥梁,为人类科技事业贡献新智慧》)
材料三:
现实的问题是哲学建设尽管是“良药”,但却是一个需要多方推动的复杂系统工程,而且是无法立竿见影的“慢功夫”,需要长期的文化哲学濡化才能形成影响,甚或在未来30年科技强国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一定能显现“疗效”。哲学建设的这种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滞后效应可能使得各个层面都缺乏推动实施的动力,进而陷入“难以落地”和“系统失灵”的境地。这种情况与《孟子·离娄上》关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的比喻很类似。一个人犯了7年的病,而他的病却非要储藏了3年之久的艾才能灸治,而这时一般面临3种选择困境:“一是不惜重价访求别人家藏的三年之艾,恳求出让,但未必靠得住;第二个办法是自己从今藏起尚待三年,这三年内,病况是否可待,还是没把握;第三个办法是舍却艾灸,姑试他种治疗,但是更无把握,而且医药杂投,或许转促其死。”
(摘编自张月鸿等《哲学建设: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理学、天文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都脱胎于哲学,它们虽旨趣相同,但研究方法和评判标准差别显著。
B.科学飞速发展,“独立门户”,从形式上摆脱了对哲学的依赖,但并没有割裂科学活动和哲学思维之间的必然联系。
C.如果一门科学的所有成员都能对某一范式不加怀疑地通盘接受,我们才可以说这门科学得以确立或成熟。
D.科学革命青睐哲学家,他们有望摆脱原有范式的羁绊,取得更具颠覆性、革命性的突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托马斯·库恩认为科学发展的历程并非累积渐进式,而是经历常规科学、危机阶段、科学革命这样的三个阶段。
B.中国科学家要能够紧扣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的概念体系和研究路径上跟踪国际上的工作。
C.爱因斯坦认为大多数科学家难以摆脱历史和哲学等知识的束缚,这一看法正好与物理学家费曼对科学哲学的讥讽完全相反。
D.要让科学家和哲学家真正结合起来,活跃科学研究的创造性氛围,不仅需要科学家个体的自我修养,更需要制度和环境的促进和保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科学革命”的一项是()(3分)
A.“日心说”取代“地心说”
B.牛顿物理学取代亚里士多德物理学
C.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达尔文和华莱士分别提出生物演化论
4.请结合材料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个比喻,具体解说我国“科技创新”与“哲学建设”面临的选择困境。(4分)
5.围绕着“中国科学院组建了哲学研究所”一事,三则材料的思考角度和表述重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祖父
汪曾祺
我的祖父名嘉勋,字铭甫。他的本名我只在名帖上见过。我们那里有个风俗,大年初一,多数店铺要把东家的名帖投到常有来往的别家店铺。初一,店铺是不开门的,都是天不亮由门缝里插进去。名帖是前两天由店铺的“相公”(学生)在一张一张八寸长、五寸宽的大红纸上用一个木头戳子蘸了墨汁盖上去的,楷字,字有核桃大。我有时也愿意盖几张。盖名帖使人感到年就到了。我盖一张,总要端详一下那三个乌黑的欧体正字:汪嘉勋,好像对这三个字很有感情。
祖父中过拔贡,是前清末科,从那以后就废科举改学堂了。他没有能考取更高的功名,大概是终身遗憾的。功名道断,他就在家经营自己的产业,他是个创业的人。
我们家原是徽州人(据说全国姓汪的原来都是徽州人),迁居高邮,从我祖父往上数,才七代。祠堂里的祖宗牌位没有多少块。高邮汪家上几代功名似都不过举人,所做的官也只是“教谕”“训导”之类的“学官”,因此,在邑中不算望族。我的曾祖父曾在外地坐过馆,后来做“盐票”亏了本,甚至把家产都赔尽了。听我父亲说,我们后来的家业是祖父几乎是赤手空拳地创出来的。
创业不外两途:置田地,开店铺。
祖父手里有多少田,我一直不清楚。印象中大概在两千多亩,这是个不小的数目。但他的田好田不多。一部分在北乡,北乡田瘦,有的只能长草,谓之“草田”。年轻时他是亲自管田的,常常下乡。后来请人代管,田地上的事就不再过问。
祖父所开的店铺主要是两家药店,一家万全堂,在北市口,一家保全堂,在东大街。这两家药店过年贴的春联是祖父自撰的。万全堂是“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保全堂是“保我黎民,全登寿域”。祖父的药店信誉很好,他坚持必须卖“地道药材”。药店一般倒都不卖假药,但是常常不很地道。尤其是丸散,常言“神仙难识丸散”,连做药店的内行都不能分辨这里该用的贵重药材,麝香、珍珠、冰片之类是不是上色足量。万全堂的制药的过道上挂着一副金字对联:“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并非虚语。我们县里有几个门面辉煌的大药店,店里的店员生了病,配方抓药,都不在本店,叫家里人到万全堂抓。
祖父是很有名的眼科医生。汪家世代都是看眼科的。他有一球眼药,有一个柚子大,黑咕隆咚的。祖父给人看了眼,开了方子,祖母就用一把大剪子从黑柚子的窟窿里抠出耳屎大一小块,用纸包了交给病人,嘱咐病人用清水化开,用灯草点在眼里。这一球眼药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据说很灵。祖父为人看眼病是不收钱也不受礼的。
中年以后,家道渐丰,但是祖父生活俭朴,自奉甚薄。他爱喝一点好茶,西湖龙井。饭食很简单。他总是一个人吃,在堂屋一侧放一张“马杌”——较大的方凳,便是他的餐桌。坐小板凳。他爱吃长鱼(鳝鱼)汤下面。面下在白汤里,汤里的长鱼捞出来便是酒菜——他每顿用一个五彩釉画公鸡的茶盅喝一盅酒。没有长鱼,就用咸鸭蛋下酒。一个咸鸭蛋吃两顿。上顿吃一半,就把蛋壳上掏蛋黄蛋白的小口用一块小纸封起来,下顿再吃。他的马杌上从来没有第二样菜。喝了酒,常在房里大声背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汪铭甫的俭省,在我们县是有名的。
但是他曾有一个时期舍得花钱买古董字画。他有一套商代的彝鼎,是祭器。不大,但都有铭文。难得的是五件能配成一套。我们县里有钱人家办丧事,六七开吊,常来借去在供桌上摆一天。有一个大霁红花瓶,高可四尺,是明代物。我小时候天天看见,放在“老爷柜”(神案)上,不过我们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名贵,和老爷柜上的锡香炉烛台同等看待之。他有一个奇怪古董:浑天仪。不是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观象台的那种大家伙,只是一个直径约四寸的铜的溜圆的圆球,上面有许多星星,下面有一个把,安在紫檀木座上。就放在他床前的小条桌上。我曾趴在桌上细细地看过,没有什么好看。是明代御造的。其珍贵处在一次一共只造了几个。祖父不知是从哪里买来的。他还为此起了一个斋名“浑天仪室”,让我父亲刻了一块长方形的图章。祖父有两件宝。一是一块蕉叶白大端砚。据我父亲说,颜色正如芭蕉叶的背面。是夏之蓉的旧物。一是《云麾将军碑》,据说是个很早的拓本,海内无二,这两样东西祖父视为性命,每遇“兵荒”,就叫我父亲首先用油布包了埋起来。
我弄不清祖父的“思想”是怎么回事。他是幼读孔孟之书的,思想的基础当然是儒家。他是学佛的,在教我读《论语》的桌上有一函《南无妙法莲花经》。他是印光法师的弟子。他屋里的桌上放的两部书,一部是顾炎武的《日知录》,另一部是《红楼梦》!更不可理解的是,他订了一份杂志:邹韬奋编的《生活周刊》。
我的祖父本来是有点浪漫主义气质,诗人气质的,只是因为所处的环境,使他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发展。有一年,为了避乱,他和我父亲这一房住在乡下一个小庙里,即我的小说《受戒》所写的菩提庵里,就住在小说所写“一花一世界”那间小屋里。这样他就常常让我陪他说说闲话。有一天,他喝了酒,忽然说起年轻时的一段风流韵事,说得老泪纵横。我没怎么听明白,又不敢问个究竟。后来我问父亲:“是有那么一回事吗?”父亲说:“有!是一个什么大官的姨太太。”老人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大概他的尘封的感情也需要宣泄宣泄吧。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汪家在高邮本不算望族,后来曾祖父又因做“盐票”而赔尽家产,突出了祖父赤手空拳创立家业的不易。
B.文中所写祖父喝酒背唐诗的场景,塑造了一个苦闷又无奈的读书人形象,与上文“功名道断”的“终身遗憾”相呼应。
C.文中运用对比,既写祖父生活节俭,又写他很舍得花钱买古董字画,通过表面的矛盾表现祖父轻物质、重精神的特点。
D.“我”弄不清祖父的“思想”是怎么回事,是因为祖父既学儒、佛,又关注新思想,他的思想新旧间杂,很难说清楚。
7.下列对文中所录药店三副对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副对联对仗工整,语言雅致,且前两副运用藏头的手法,暗合“万全”“保全”堂名,突出了祖父富于才华的特点。
B.“万花仙掌露,全树上林春”,以“万花”“全树”显药材的齐全,以“仙掌露”“上林春”显药材的名贵和药效的显著。
C.“保我黎民,全登寿域”,表现了祖父对百姓健康长寿的美好期待和医药济世的情怀,塑造了其善良仁爱的儒商形象。
D.“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既表现了万全堂对药材加工品质和信誉的追求,也暗含对同行药材不地道的批评。
8.文末划线句“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原因。(6分)
9.汪曾祺曾谈到自己追求的散文风格是“淡而有味”,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竅,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狐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节选自《庖丁解牛》)
材料二: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巳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节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10.下面各项中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彼节者有间②道芷阳间行
B.①謋然已解②隆然伏行
C.①不抑耗其实而已②其实害之
D.①视为止②视驼所种树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指解牛的厨师的名,与《陋室铭》中“往来无白丁”的“丁”意思不同。
B.肯綮,文中指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其比喻义与成语“切中肯綮”的“肯綮”意思相同。
C.名,指名字,与《石钟山记》中“而此独以钟名”的“名”字意思不相同。
D.生枯,在文中指活着,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的“公姥”同为偏义复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般厨师分解牛时,使用刀具或割或折,刀具的使用寿命很短;庖丁分解牛时,巧妙避开了复杂的筋络和骨头,所以他的刀具使用多年还光亮如新。
B.橐驼即骆驼,乡人称人为橐驼,原带有玩笑甚至嘲讽意味。但郭橐驼不以为忤,欣然接受,表现了他朴实善良、乐观豁达的个性特点。
C.他植者暗中观察仿效郭橐驼的种植方法,种出的树却是始终比不上郭橐驼,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虚心,而是因为他们没学习到郭橐驼种树本领的精髓。
D.从郭橐驼的种树经验来看,想要让树木孳长茂盛,在树种下去后,就不要惦念它,不要再动它,要顺应树木天性,听任树木自由生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14.材料一和材料二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应该如何对待外物。请结合文本,分析两则材料观点的异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
陆游
寄迹人间梦已长,新年脱帽始微霜。
坐中使气如秦侠,陌上行歌类楚狂。
扫榻欲招贫与语,杜门聊以醉为乡。
稽山刻曲虽堪乐,终忆祁连古战场。
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陆游在山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寄迹人间梦已长”中“梦”被寄寓深意,内涵丰富,给人意味深长之感。
B.颔联“陌上行歌类楚狂”中“楚狂”用了《论语》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的典故。
C.颈联“扫榻”指打扫床榻,表示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最终还是关门饮酒自娱自乐。
D.诗歌主要以抒情为主,叙述为辅,表述了新年到来之际,内心的复杂情感变化。
16.有人说,《书愤》的情感在《新年》中都有呈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一句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一句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
(2)李商隐在《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3)《逍遥游》中,庄子举朝菌、蟪站、冥灵和大椿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这个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①_______,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
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②_______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
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多得③_______。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坡、吟咏苏东坡,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述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猹在咬瓜了”“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成为T恤上的印花,“你是个好人”“从来如此,便对么?”成为书签上的slogan……当与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作家都已被年轻人敬而远之时,鲁迅依然①________。
一个“梗”的诞生,首先要有广泛的认知基础和认同度,这也从侧面说明,鲁迅的文本②________。这一届年轻人,与鲁迅的亲密接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语文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那是一个③________的“鲁迅”;一个是网络段子,很多话都可以是鲁迅先生说的,闰土与猹也成为一种CP,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1.有人认为,文中年轻人对鲁迅的解构看似“亲密”,实则“远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00字以内)(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篇关于“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这8位2019年应届毕业的顶尖博士生,最高年薪201万,最低年薪89.6万。其中有两位出身寒门,一位来自乡村。这引得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人感叹说:“知识就是力量,值!”也有人说:“华为牛,正是因为它拥有了一群实力超群的牛人。”也有人说:“没伞的孩子啊,你当努力奔跑,真正的实力是你拼命的努力!”也有人质疑说:“博士能拿高薪,普通人就不能拿高薪吗?”
这些留言,也许会引发你对“真正的实力”进行深入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分享给网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以及解答
1.解析:B
解答: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四门学科同属于科学,评判标准差别不大,文中是说哲学与科学这二者在研究方法和评判标准上有着显著差别;C项,进入常规科学,形成明确指导性的范式才是一门科学得以确立或成熟的标志;D项,不是“哲学家”,应是“哲人科学家”。
2.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爱因斯坦认为大多数科学家难以摆脱的是同时代人的偏见。
3.解析:C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属于政治思想。
4.解析:①依靠直接移植西方的哲学的方法行不通。②从现在开始革新发展自己的哲学理念,恐怕短期难以见效。③舍却哲学建设这一奠基之举,另寻他法,风险更大。
解答:本题考查理解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过题干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要理解比喻的本体的内容,“访求别人家藏的三年之艾”即移植西方的哲学,“未必靠得住”说明这样做是行不通的。“自己从今藏起”即从现在开始革新发展自己的哲学理念,但是恐怕短期难以见效。“舍却艾灸,姑试他种治疗”即舍却哲学建设这一奠基之举,另寻他法,结果会是“更无把握”。
5.解析:材料一从“建设可行性”(“必要性”)的角度,重点讨论了哲学能不能为科学助力的问题;材料二从“建设目的性”(“方向”)的角度,回答了哲学研究所成立以后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材料三从“建设现实性”(“现实环境”)的角度,重点指出了哲学建设可能面临的困境。
解答: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材料一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结合给出的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材料一重点讨论了哲学能不能为科学助力的问题。由材料二的标题以及材料二中的第一句话,可知论述的是哲学研究所成立以后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材料三运用比喻论证,重点指出哲学建设可能面临的困境。
6.解析:B
解答:B项,“苦闷又无奈”错误,从文中来看,主要是突出祖父的洒脱。
7.解析:D
解答:D项,“暗含对同行药材不地道的批评”错误,没有暗含批判的意思,选项过度解读。
8.解析:①因为祖父身上有着“普通人”的真性情。谈起风流韵事,老泪纵横,虽历经沧桑,但真性情不曾泯灭。
②因为此时的祖父与我的距离拉近。祖父一直是我崇敬的对象,我和他有距离感。而此时祖父向我倾诉情感往事,这拉近了祖孙二人的距离。
解答:这句话的关键在于“是个人”怎么理解。联系上文,祖父“是幼读孔孟之书的”,信奉儒家,也是学佛的,但却也读《红楼梦》《生活周刊》,在说起年轻时的风流韵事时,说得老泪纵横,可见祖父身上有着“普通人”的真性情。从文中所写的几件事来看,在“我”的印象中,祖父是一个高大的形象,也是“我”的偶像。例如“我”对“汪嘉勋”这三个字很有感情,他的药店信誉好,坚持卖“地道药材”等都可以看出。但是这样一个高大的偶像,却向“我”倾诉他的情感往事,宣泄他尘封的感情,让“我”觉得祖父与“我”的距离拉近了。
9.解析:①选材“淡而有味”,虽是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但“祖父看眼病”、“祖父喝酒背唐诗”等这些事例典型而有味地表现祖父丰满形象。
②人物“淡而有味”,祖父性情散淡,但也是一个文雅有内涵的儒商。
③主旨“淡而有味”。虽然写的是平凡普通的祖父,但却表述了对祖父肯定且崇敬的深厚情感。
④语言“淡而有味”。语言平实简约,但文白相间,气韵生动,真实有情。
⑤文章看似平铺直叙,但将浓烈的感情蕴于平淡的叙述中,含蓄深厚。
解答:解答本题也就是要弄明白“淡而有味”的散文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可以从选材、人物、主旨、语言等角度考虑。选材和人物形象上,选取祖父日常生活中平淡琐碎的事情,如“祖父开药店”“祖父看眼病”“祖父喝酒背唐诗”“祖父向‘我’讲情感往事”等,却刻画了正直、不慕名利、有真性情的鲜明的人物形象。祖父幼读孔孟之书,信奉儒家思想,他学佛,是印光法师的弟子,性情散淡;却喝酒背唐诗,讲自己的情感往事,“有点浪漫主义气质,诗人气质”,体现了“淡而有味”。主旨上,刻画一个平凡普通的祖父,却通过“祖父开药店”“祖父看眼病”等情节表述了“我”对祖父赞扬和敬佩的情感,浓烈的感情蕴于平淡的叙述中,体现了“淡而有味”。语言上,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却韵味无穷。例如文末“老人家不知为什么要跟他的孙子说起他的艳遇,大概他的尘封的感情也需要宣泄宣泄吧。因此我觉得我的祖父是个人”,这也体现了“淡而有味”。
10.解析:B
解答:A项“间”分别意为“空隙”和“秘密地”:B项“然”的意思均为“……的样子”:C项“实”分别意为“果实”和“实际上”:D项“视”分别意为“视觉、眼睛”和“看、观察”。
11.解析:D
解答:“生枯”意为“生死”,不是偏义复词。
12.解析:D
解答:“听任树木自由生长”有误。
13.解析:(1)时至今日,我宰牛时用精神和牛体接触,而不用眼睛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或:心神还在运行)。
(2)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并且孽长茂盛,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
解答:(1)“方今之时”,时至今日;“神遇”,精神和牛体接触;“行”,运行,活动。(2)“寿且孳”,活得长久并且孳长茂盛;“天”,天性;“性”,本性。
14.解析:①两则材料都主张要顺应、遵从外物自身天性(规律)。
②材料一更重视外物的自然本性(规律),要求人应物而变,对自然规律保持敬畏谨慎之心。
③材料二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给外物必要的帮助,保证外物能依照本性更好地发展。
解答:结合“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可知,两则材料都主张要顺应、遵从外物自身天性(规律)。材料一,“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顺着牛身天然的生理结构,避开筋骨,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可见他更重视外物的自然本性(规律),要求人应物而变,对自然规律保持敬畏谨慎之心。材料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郭橐驼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种树,种树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均,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之后就不要再动,让树的习性得以实现。可见郭橐驼种树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给外物必要的帮助,保证外物能依照本性更好地发展。
材料一: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围。我开始宰牛时,所见到的都是整头的牛;过了三年之后,再看牛就可以看到牛体的结构部件而不是整头牛了。时至今日,我宰牛时用精神和牛体接触,而不用眼睛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或:心神还在运行)。我顺着牛身天然的生理结构,把刀劈进筋骨相连的大缝隙,再在骨节的空隙处引刀而入,刀刀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去,牛体中经络筋骨纠结的容易碍刀的地方,我的刀都绕开走而从未碰到过,何况那些巨大的牛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那是他们用蛮力硬割的结果;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那是他们硬砍把刀砍断的。
我手头这把刀都已经用了十九年了,用它宰过的牛也有几千头,可是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完好无缺。牛的骨节间有缝隙,刀刃却薄得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缝隙的骨节,那宽宽绰绰的地方运起刀刃来还有很多余地呢!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每次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看到它很难下手,还是十分警惕,目光盯住那一点,慢慢动手,运在刀上的力气很轻很小。最后哗啦一声,整头牛立刻解体了,就像泥土被堆积在地上一般。然后我提刀站起,环顾四周,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材料二: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他。观察案驼种的树,有的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郭案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并且孳长茂盛,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依照本性生长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损伤它的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新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是又养护太过,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活着还是枯死了,摇晃树根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树)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15.解析:D
解答:D.“诗歌主要以抒情为主,叙述为辅”分析错误。应是“诗歌主要以叙述为主,抒情为辅”。故选D。
16.解析:①《书愤》中“衰鬓先斑”与《新年》中的“脱帽微霜”都表述了年华空老、理想不得实现的感伤。
②《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最终落空,与《新年》想如“秦侠使气”却只得“楚狂行歌”,都表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③《书愤》中回忆“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过去,与《新年》中“终忆古战场”都表述出诗人关心国事,渴望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解答:在《书愤》中,在表述自己对年华空老、理想不得实现的感伤时写到“镜中衰鬓已先斑”,是说自己功业未成,但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本诗中也表述了这一情感,在首联“新年脱帽始微霜”中,在新年摘下帽子后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不仅感慨,流露出年华空老、理想不得实现的感伤。其次,陆游终其一生都对收复故国抱有强烈的愿望。他文武兼修,一直梦想到前线去杀敌报国。在《书愤》的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中,以“塞上长城”自许,想报国杀敌,但“空自许”表明诗人对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而本诗颔联“坐中使气如秦侠,陌上行歌类楚狂”中,表述自己虽然有侠客般的英雄气概,但却只能像楚国的狂人般在街市上狂歌,报国无门。所以也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最后,在两首诗中还表述了关心国事,渴望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陆游曾有在前线作战的经历,还曾经在前线射杀过一只猛虎。在《书愤》一诗的颔联中,回忆曾经的军旅生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蕴含着真挚的爱国之情。而本诗中,尾联中“终忆祁连古战场”一句,让回忆起早年的战场生活,表述了诗人渴望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17.解析:(1)潦倒新停浊酒杯,往往取酒还独倾;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8.解析:①脱颖而出;
③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②宠辱不惊。
解答:第①处,结合前文“近来,苏东坡又火了”“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苏东坡在众多文人中凸显出来,故此处可填“脱颖而出”。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时机而显露本领,超越众人。第②处,结合后文“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苏东坡在深受恩宠和遭受贬谪时能够超然物外,乐观洒脱,故此处可填“宠辱不惊”。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后形容对得失不在乎。第③处,结合“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可知,追随他的人很多,故此处可填“不计其数”或“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极多,难以统计。
19.解析:示例: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
解答:划线句语病有:①语序不当,分句主语相同,“虽”放在“苏东坡”的后面;②成分残缺,“秉持”缺少宾语,应在“经世济民”后面加上“的立世准则”。
20.解析:未“躺平”写出了苏轼面对贬请的乐观旷达的精神,“抬起袖子加油干”写出了苏轼不受自身遭遇的影响,一心为民。“一地鸡毛”写出了苏轼不幸的经历。这些现代化的口语用来描写苏轼,通俗易懂,让读者更明白苏轼的经历和精神,富有时代气息,也使苏轼在不幸的生活经历中积极乐观的形象更为鲜活。
21.解析:①走在时尚前沿;②依然被年轻人阅读;③被教科书建构
解答:第①处,由前文“当与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作家都已被年轻人敬而远之时”可知,与鲁迅同时代的很多作家已经不受年轻人欢迎了,而“依然”一词含转折意,说明鲁迅和被年轻人“敬而远之”的同时代作家是不同的,他依然受年轻人欢迎。因此此处可填“走在时尚前沿”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由第一段可知,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元素成为时尚。再由第②处前文“首先要有广泛的认知基础和认同度”可知,成为时尚的前提是被广泛熟知,可想而知这是基于作品被广泛阅读。而阅读的主体应是前文提到的“年轻人”。因此此处可填“依然被年轻人阅读”之类的内容。第③处,前文提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都是语文课本中的,因此,此处应填和教科书(语文课本)有关的内容。再结合后文“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可知,必须先建构,才能解构。因此此处可填“被教科书(语文课本)建构”之类的内容。
22.解析:示例1:我认为这是一种“亲密”。首先,任何作品都不止一种解读,年轻人也拥有阐释经典的权利;其次,这扩大了鲁迅及其作品的群众认知基础,提升人们对鲁迅的认同度;再者,拓宽了鲁迅作品在当下的阅读广度。示例2:我认为这是一种“远离”。首先,这种解构十分浅薄,未必能触及鲁迅的深刻;其次,这种解构是对鲁迅的泛娱乐化,容易损害鲁迅的战斗力;再者,这种解构是对鲁迅不加节制的误读,容易削弱鲁迅的批判性。
解答:对于题干中“看似‘亲密’,实则‘远离’”这一观点,可以有两种看法,一是赞同(认为是“远离”),二是不赞同(认为是“亲密”)。只要摆事实,讲道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如果赞同(认为是“远离”),可以抓住被广泛地娱乐化是对经典的不尊重这个角度进行论述。结合材料第二段提到的“一个是网络段子,很多话都可以是鲁迅先生说的,闰土与猹也成为一种CP,那是一个被亚文化解构的‘鲁迅’”分析,CP一词是近些年的网络流行词,大多为网友臆测的,是一种非健康的“亚文化”,是对经典作品的浅薄构建,是对原作品的不尊重。如果不赞同(认为是“亲密”),可以抓住能够提升经典作品的阅读广度和认知基础这一角度进行论述。随着网络的发展,快餐式文化不断涌现,年轻人关注经典作品越来越少,而对经典作品进行新的构建,是扩大这些作品的群众认知基础的极好方式。
23.解析:
实力与凭借
“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引发我们思考,这些顶尖博士生拿高薪,凭的是实力!什么成就了实力?凭借的是出类拔萃的学习、凭靠的是真正的知识!他们顶尖博士的身份就是明证!华为凭什么有很牛的实力?靠的是一群实力超群的牛人!
故实力需要凭借努力,获得学识、成为人才等,而这些凭借可以增强实力!
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高薪,而严峻的现实却阻断了人们想要朝前飞跃的梦想。面对优胜劣汰的社会,如何让自己成为成功者?实力和凭借!
实现成功需要有所凭借,比如扎实的功底、比如良好的学识。
话剧《父亲》是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名作,中国版由赵立新执导,金星在当中饰演一位与丈夫“较量”20年,最后为争夺女儿抚养权不择手段的妻子……面对世人的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广州市海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保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2025-2030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研发创新策略与发展趋势洞悉报告
- 2025-2030中国可印刷热转印膜市场产销分析与发展态势展望报告
- 2025-2030中国半导体工艺过滤器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洞察报告
- 2025-2030中国冷轧板(卷)行业运行概况与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干杯草莓音乐节招商方案
- 太阳油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天津西青某国企物业公司招聘电工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娄底竹产品项目申请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 特性设备安全培训课件
- 儿童版心肺复苏课件
- 桌游店创业初期计划书
-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建筑工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2024版
- 道路维修施工安全措施
- 2025年中国操作系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
- 2025年氢溴酸行业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