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调研​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嘉兴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调研​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嘉兴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调研​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嘉兴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调研​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嘉兴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调研​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掠夺从未间断,内忧外患、山河破碎,使得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打倒“孔家店”,立“西学”之新、破“中学”之旧,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严重贬值。20世纪30年代,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提出并实验了“乡农学校”“博士下乡”“文艺教育治愚”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而同样在这100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断拉大。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历史证明,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摘编自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有删改)材料二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生活用具、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古村落是农村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古村落,要处理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尽可能地保留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特色,传承好文化根脉。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开发要杜绝“千篇一律”的开发模式,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要在以保护文化和生态的前提下,适度控制开发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要注意有文化特色,要能体现出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分门别类,将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资料逐一进行数字化采录、存储,以便长期保存。通过调查、采访,将各类非遗项目以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记录下来。(摘编自李长庚《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材料三乡贤是乡村社会教化的启蒙者,是乡村内外事务的沟通者,是造福桑梓的引领者。在传统社会,皇权止于县,乡贤则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权威主导和推动着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新乡贤既包括传统村落精英、返乡创业者和退休还乡者等“本土化”社会群体,也涵盖非政府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村官等“非本土化”社会群体。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这些新乡贤的作用。村落空间布局与形态是传统村落的“筋骨肉”。保护传统村落要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修复”和“再造”。这一方面需要新乡贤利用新思想、新理念启蒙和引导民众,让他们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对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传统等进行普查、整理,认识到传统村落是迥异于城市聚落形态的,具有宝贵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居形态,重新树立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新乡贤指导村落民众修复传统村落中的山水、田园、道路、建筑等基本格局,保护村落中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特色民居等传统建筑,恢复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精气神”,只有发挥新乡贤的“燎原”作用,示范和带动村落民众依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恢复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生活,复苏传统村落的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历史传统和文化记忆,才能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传统村落的特色和魅力。村落共同体是基于“乡、土、人”三者关系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重塑传统村落共同体,需要发挥新乡贤独特的“聚合”功能,推动村落民众把村落传统礼治秩序与现代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提升传统村落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让村落民众在村落发展和村落事务管理中掌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赢得发展权,在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以及现代城市的“互动”中增强对传统村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聚合”为新的村落共同体。(摘编自王院成《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有删改)1.下列对“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A.近代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和文化掠夺,使我国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损失惨重。B.打倒“孔家店”等文化运动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这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乡村文化严重贬值。C.解放初期,我国为了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大。D.近10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中国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B.古村落、文化名镇的建设,要以保护文化和生态为前提,适度控制开发规模,既要体现地方风情、风俗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又要融入现代文化气息。C.传统村落保护呼唤新乡贤,在新乡贤的引领下,我们就能有效地安顿好过去,从容地赢得未来。D.保护和修复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形态,不需要拆建和开发,但要着眼于传统村落文化,确保传统村落既有“筋骨肉”,又有“精气神。”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湖南省永州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工作。B.陕西省榆林市动员新乡贤回乡捐资办厂。C.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号召村民们收集老物件。D.山西省晋中市发动群众发掘梳理遗留下来的老传统。4.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提出建议。(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段一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7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8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文段二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节选自夏衍《包身工》)6.对文段一中加点的“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理解最恰当的是(

)(3分)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7.下列两篇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纪念刘和珍君》属于写人纪事为主的回忆性散文,《包身工》是报告文学,两者同为非虚构文学。B.《包身工》一文围绕包身工制度,选取看似散乱却很典型的材料,用集中穿插的办法安排思路,结构分明,主线清晰。C.鲁迅探究这次事件对于将来的意义,概括为“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D.文段二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8.

理解语段中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1)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段二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乙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螯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节选自苏轼《六国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B.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C.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D.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合,文中指天地四方,即天下,与《过秦论》中的“宇内”“四海”意思相同。B.七庙,古代以天子的宗庙来代指国家,与《短歌行》中以“杜康”代指酒用法相同。C.失职,文中是指失所、失去常业的意思,和现在多指不尽职守的“失职”含义不同。D.归田亩,意思是回归乡间,“归”与《论语》中“天下归仁焉”的“归”含义相同。12.下列对甲乙两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贾谊认为秦国能凭借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一统天下的盛势,却快速走向灭亡,是因为秦王不施仁政而导致形势发生变化。B.苏轼认为,因为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都不愿意自食其力,而是靠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所以帝王要与他们共享富贵,社会才能安定。C.历代国君都会根据习俗来制订相应法律,统一人才选择的途径,但不同的时代选拔途径不一样,隋唐至北宋的选拔途径是科举考试。D.苏轼强调虽然秦朝灭亡发生在秦二世,但秦始皇在其一统天下之后,坚持依靠法律而不任用人才,这才是加速秦王朝灭亡的原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听筝①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②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注】①当时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陲海涯。②啼鸟:这里指杜鹃鸟。古代常有“杜鹃啼血”之说。1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抽弦促柱”形象地展现了弹筝者动作的娴熟。“听”是此诗的“题眼”,后面的内容均从“听”字而来。B.颈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连连发问,较上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能激起读者想象的翅膀。C.尾联以“离别恨”直接抒发离别之苦,“江南歧路洛阳城”,写出南北远离、两地之思。D.本诗重点写“声”,既直接描写筝声,又着力刻画各种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

16.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效果上和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有何异同?请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伶官传序》中,作者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沉迷于所钟爱之事的句子是:,。(2)一个人在病痛忧伤时,常常会呼叫自己的父母。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用来描述这种情况的两句:,。(3)《老子四章》中以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共3小题,11分)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太平洋岛国①

的好朋友、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并肩前行的好伙伴。中国是如何对待每一个太平洋岛国的?我们始终尊重岛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岛国人民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从不干涉岛国内政,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谋取所谓“势力范用”,真心换取真心,尊重赢得尊重。中国对岛国朋友以诚相知、以礼相待、以心相交。中国同岛国拥有相似历史遭遇、深厚传统友谊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有着天然亲近感。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对岛国的友好政策始终如一,对岛国的合作承诺

。双方关系越走越近。从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到开展中国——太平洋岛国旅游年系列活动:从斐济中国文化中心揭牌,到举办中国——所罗门群岛“妇女与减贫”视频对话会:从开展

的体育交流与合作,到结成22对友好省(州)市关系……中国同岛国心相通、情相亲、意相融。为了维持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捍卫中小国家正当发展权利,使中国和岛国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汇聚并放大一致声音,协调并强化共同立场,坚定并持续地反对强权霸凌。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3分)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并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修改文中画波浪线的病句。(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几千年历史证明,在宗法等级制度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它剥夺了人的一切“财产权”,包括人的思想。这种高度专制的制度既使人失去说话的自由,也失去了不说话的自由。荣宁二府是18世纪中国社会中的典型宗法森严世家,贾家的祠堂就是这个宗法世家的一个象征,而族长是这个宗法世家的代表者。因此,在荣宁二府高墙之内就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在这个大家族中,主子们可以任意妄为,鸡鸣狗盗,无法无天,但是就大多数人来说在家庭内部还必须按礼制行事,这是社会的现实。曹雪芹对荣宁二府的描写,一方面再现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写出他们的奢华靡费、腐朽不堪,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另外,一方面又要为以宝黛钗等青年男女创造一个符合他们天性需要的“理想乐园”,让他们在人生中品尝另一种甘甜,于是他借省亲事创造了一个与贾府相对独立的大观园。在大观园中,贾宝玉纯真浪漫的天性,再也不受空间位序的拘谨,摆脱了礼制的种种束缚。园内的自然景色、山水树木的随情适性,给贾宝玉和他的姊妹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天性宣泄场。当然,如此一来,自然构成对礼制的消解。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甘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三国演义》之类的历史小说,是在事实和想象之间摆渡。B.青年人需要通过不断阅读鲁迅来获得前行的力量。C.他不过是个传声筒,制造谣言的不是他。D.这个故事的主角经历了上至庙堂下到江湖的惊涛骇浪。22.

请联系《红楼梦》和本段文字,分条概括“大观园”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在意他人的看法,关注外界的评论,沉迷冗杂的信息。日积月累之下,渐渐地把自己的一生,从一条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拥有屏蔽力,才是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嘉兴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调研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1.D【解析】答非所问,题干问的是“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选项说是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开启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及取得的成果。2.A【解析】B项“又要融现代文化气息”错,文中“要注意有文化特色”是指传统文化特色,不是“融现代文化气息”;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原文“修复传统村落的格局与形态,而非自鄙自毁,大拆乱建,盲目过度开发”并非“不需要拆建和开发”。3.B【解析】B项强调的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问题,而非“推行乡村记忆工程”,故B项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4.

材料三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1分)首先提出“要破解传统村落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须发挥好新乡贤的作用”的观点。(1分)然后从三方面论述新乡贤保护传统村落的作用:启蒙、引导和指导作用,“燎原”作用,“聚合”作用。(2分)5.①国家层面:要把振兴乡村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②各地政府层面:做好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大力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发挥新乡贤的作用,保护好传统村落。③社会个人层面:每个公民要以振兴乡村文化为己任,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反哺乡村,助力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每点2分)6.D7.B(分散穿插)8.(1)“苟活者”会从这次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在殉难烈士的精神感召下,逐步觉醒,增长勇气;真的猛士会更坚定地奋勇前进。(2)用反讽的手法形象的语言讽刺中外反动派刽子手恬不知耻的行径。(省略号表示中外反动派的历史与现实的罪恶罄竹难书,举不胜举。)9.①通过列举翔实数据,并以芦柴棒的真人真事为例,说明资本的疯狂扩张和包身工遭受的深重剥削,体现了报告文学讲究客观真实的新闻性;②生动描述包身工的劳累、衰弱、带病工作的状态,记叙带工老板的冷酷言语,饱含作者的同情和控诉,体现了报告文学写人记事讲究文学性;③作者聚焦包身工的遭遇,揭露东洋厂迅速扩张背后对包身工的残酷压榨,化用索洛的话直接表达愤怒,体现了报告文学针砭时弊的政论性。10.B句意:虽然不完全是这样,但就大多数而言是这样的。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秦二世,然而在那个时候,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去常业。“虽不尽然”的“尽”修饰“然”“然”指代前文“先王”的做法,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以客”做“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11.D“归“含义不相同,“归田亩“中“归”是回归,句意:回归乡间“天下归仁”中“归”是“赞许”句意: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12.B.“都不愿意自食其力”错,根据原文“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可知,意思是: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别人的,原文表达的是“不能自己吃穿不好而去奉养他人”。13.(1)因有罪而被征调去守边的士兵,并不能匹敌九国军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2)那些努力耕作来奉养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作为的人,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做他们的领导,这是六国之所以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1)“谪戍”,因有罪而被征调去守边(1分);“抗”,匹敌、相当、抗衡(1分);“道”,方法、策略(1分);“乡时”,先前、以前(1分)。(2)“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判断句(1分);“椎鲁”,愚钝,愚蠢(1分);“先”,先导,领导,表率(1分);“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判断句(1分)。14.

①甲文通过陈涉与山东之国力量的对比,秦灭实力雄厚的六国与秦被实力单薄的陈涉所灭的对比,强调统治者施行仁政的重要性。②乙文通过六国久存与秦朝速亡的对比,阐述重视人才的重要性。15.D【解析】“直接描写”错,诗中没有直接描写16.相同点:(2分)两首诗都运用通感(比喻)手法写声音,把听觉和视觉沟通起来,用视觉获得的形象美来形容听觉所体会的音乐美,把无形的音乐描绘得有形可感。(手法1分,分析1分)不同点:(4分)①柳诗侧重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诗人想象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绕着落花,啁啾啼血,巧妙地将悲怨的乐声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渲染了筝声中传递的惜别伤春之悲。②李诗侧重表现音乐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昆山”句写音乐时而清脆像玉碎,时而柔和像凤凰鸣叫,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写乐声像带露的芙蓉像绽放的兰花,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每点2分)17.(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8.18.

①志同道合

②坚定不移

③丰富多彩19.排比。三个“从不”结构相同、语气相同;三个“从不”都是中国对待岛国的基本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