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在谈论昌耀的诗歌之前,我翻阅了网页上可以查找到的关于昌耀先生的评论,有各大博士论文、昌耀先生的追捧者的文章等等,大多给他一个悲情诗人的称号。我觉得他们丝毫不懂昌耀先生。恰恰相反,他是一个那么热爱生命的人,不然面对父亲、母亲以及其他人的离世,要不然面对误读的诬陷,要不然面对两手空空无一物的家庭,以及家庭的烦恼、无回应的爱情,渴望生活而一再受挫的昌耀先生,早不知道要被杀死多少回,但他依然在不停向上。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他梵高式的磨难,也给了他流芳百世的桂冠,大诗人的荆冠。上天安排他来完成他应造就的诗歌使命。诗歌的句子不是与生俱来的,句子和词语,是依托在诗人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之中的。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在一次次打击中崛起,一次次忍受孤寂与他人的不解,那么谁能获得这些厚重的句子和词语呢?技法固然重要,但形式与内容是并重的,纵使有再高超的技巧,而内心是草包,也不过是炫技而已,那样的诗句,机器人就可以造就了,但那根本不是承载灵魂的艺术。

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他吝啬词语,也吝啬着词语的修辞艺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他这样的想法。他大部分的诗也在修改后面世,诗的裁剪的程度是一个正常人都不舍得的,但他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继续着。他的不分行的诗歌,其设想的走向又被如今大多被认为是“先锋”的诗人书写着。要读明白昌耀先生的诗,不能单从字面上去解读,更需要读上一读大西北的文化背景,中国193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昌耀先生不只是在写诗,他是在用生命记录着每一段经历。

(摘编自若小曼《浅谈诗人昌耀及其<斯人>》)

材料二

我们在读昌耀的诗集时,会发觉其选入的诗歌与网上的通行版本有些差异。

作为研究昌耀的专家,燎原当然更早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当涉及到如何看待昌耀早期的诗作--亦即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时,我们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发现,收入昌耀诗集中的很多早期诗作,都并非当年的原貌,而存在着1979年之后不同程度的改写。”

昌耀对其早期创作的“重写”,已构成一个不容忽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这种改写“带有根本性,涉及语言风格、修辞手段乃至价值观的调整”。在我看来,昌耀对于自己早期作品的否定和彻底改写,完全体现了他对诗歌标准新的认定,也体现了他重写自己一生的意志和决心。他要以他成熟期所确立的“尺度”来严格考量自己。不仅是重写旧作,他还要让那个一直带在他身上的年轻苦役犯重新出来说话,这就是诗集中那些落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实则明显写于80年代、并且“属于80年代”的一些作品。如果说这是一个一生都在寻求“救赎”的诗人,那么重写旧作就是他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他要留下一个他自己可以接受、也可以面向未来的一生。纵然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但这就是昌耀。他最终要奉献的,是一部他用全部生命铸就的“命运之书”,而非一部面目混乱、良莠不齐的全集或选集。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昌耀最重要和独特的,在我看来,是形成了一种卓越的和他的生命和美学追求相称的文体,这种孤绝超拔、沉雄遒劲、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昌耀体”。正是这种“昌耀体”使他的诗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存在。这种“昌耀体”当然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风格,而是和昌耀的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包括对早期的重写)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有着它独具的词汇学、修辞运作方式、意象系统,还有着它统摄性的精神风骨。更重要的,是有着足够的语言作品作为支撑。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全部创作,把这一切提升到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高度。

“昌耀体”的显著标志,正如人们看到的,首先来自昌耀高度自觉地与汉语言古典传统的接通,由此给我们的“新诗”带来了汉语本身的血质、底蕴、调性和文白之间的语言张力,带来了一个“文明之子”才具有的那种崇高感、历史感和文脉贯通之感,也形成了他那时而苍劲姿纵、时而雍容华贵、时而高峻幽秘的文体风格。诗论家胡亮也曾这样精彩地描述过他对昌耀的语言文体的印象:“他大量启用古字古词,粗粝,嶙峋,滞涩,狰狞,惊悚,硬语盘空,而又能透出个人的呼吸和血肉。如此讲究到极致,精雕细刻,穷物尽相,甚至连每个小局部都会有生动的乐感和画面感。”

(摘编自王家新《论昌耀诗歌的“重写”现象及“昌耀体”》)

材料三

在新诗如何用汉语发声的问题上,昌耀给我们作了示范。他不仅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汉语气质纯正,更主要的是,他凭一己之力,为汉语诗歌开辟了另一条路:用生命与脚下的土地建立起血脉联系。从土地的苦难生存直觉中滴出来的诗,必然是带着体温的诗,有生命痛感的诗,才能揭示自己和这片土地存在的真相。这样的诗,发出的必然是纯正汉语的声音。

昌耀固守青海高原,在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建立的语法关系,打通了汉语诗歌本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任督二脉。广袤的青海高原,因为有了钉子一样的诗人昌耀,将生命和语言持续有力地注入,已经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成为中国西部最有诗性意义的场域。

(摘编自谭克修《重建生命和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昌耀是一位热爱生命、有美学追求的诗人,他凭着敏感的情怀和敏锐的洞悉,在诗歌界达到了同梵高之于绘画领域的地位。

B.昌耀重返诗坛后,以他成熟期的风格与“尺度”,对其早期作品进行了大幅度重写,但并未使其早期创作发生质的变化。

C.“昌耀体”是一种具有“新古典”性质和青铜般色调的文体,其含义等同于材料一中“厚重的句子和词语”。

D.材料三认为昌耀在语言上有滞涩的古语化倾向,发出了纯正汉语的声音,同时重建了生命与脚下土地之间的语法关系。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昌耀被很多人冠以“悲情诗人”的称号,是因为那些写评论的博士与追捧者没有真正地读懂他。

B.昌耀先生的诗大多都是充满隐喻的,是与其生活经历、历史进程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C.昌耀十分重视对自己早期作品的修改与裁剪,他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诗皆在修改后才面世。

D.“昌耀体”不仅是昌耀创作的一种文体风格,更与其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创作实践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下列诗句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啸然一声/对我们红色的生活/作一次惊愕的眺视/而后/和我们一同欢呼”(昌耀《群山》)

B.“是的/在善恶的角力中/爱的繁衍与生殖/比死亡的戕残更古老/更勇武百倍”(昌耀《慈航》)

C.“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昌耀《良宵》)

D.“斜扫过这金属般凝固的铸体/消失于远方岩表的返照/遁去如骑士/极其凝重而又玄奥高古”(昌耀《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昌耀先生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野火季羡林

天寒风急,风沙击面,镐下如雨,地坚如石。北梁子上正展开一场挖坑田的大战。这地方是一个山岗,四面都没有屏障。从八达岭上扫下来的狂风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扑向这里,把人们吹得像水上的浮萍。而挖坑也十分艰难。地面上是松松的一层浮土,几镐刨下去,就露出了胶泥。这玩意儿软硬不吃,仿佛一块硬橡皮,一镐刨下去只显出一点浅浅的镐痕,却掉不下多少土来。刨不了几下,人们的手就给震出了血,有的人连虎口都给震裂了。

往年在这数九寒天,人们早已停了地里的活,待在家里的热炕头上,搓搓玉米棒子,干些轻活,等着过春节吃饺子了。最多也不过是到山上去打上几次柴,准备过春节的时候烧。这当然也不是什么重活。真没有想到,今年在这个时候,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干这样扎手的活。

可是,回想、埋怨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劳动情绪,他们个个精神抖数,干劲冲天。在飞沙走石中,他们沉着、勇猛,身上的热气顶住了寒气,手中的镐的敲击声压住了风声。北梁子上充溢着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蓦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野火!”

是的,是野火。在远处的山麓上腾起一股浓烟,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烟最初并不大,但很快就扩散开来,有的地方还冒出了火苗。隐隐约约看到,在烟特别浓的地方,有人在努力扑打。但是风助火势,火仗风威,被烧的面积越来越大。没有着火的地方是一片枯黄色,着过火的地方则是一片黑色。仿佛有人在那里铺开一张黑色的地毯,地毯镶着金边。只见金边迅速地扩展,一转眼,半个山麓就给这地毯铺满了。

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一个人说:“这火下了山岗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

“这火爬上另一个山岗了。”

再隔一会儿,又有人说:

“这火快到山沟了。”

他们以为沟会把火挡住,所以谁也没有动,仍然边包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

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

“火已经过了山沟!”

过了沟就是一片苹果园。野火烧山草,这是比较常见的事。但是,让野火烧掉人民的财产,却是大家不允许的。大家几乎是在同一秒钟,丢下手中的铁镐,扛起铁锹,向着野火飞奔而去。

山间地势崎岖不平,还不知道有多少山沟,多少沙滩。地边上、沟边上又长满了葛针,葛针浑身是刺,在那里等候着人们。衣服碰上,会被撕破;手碰上,会被扎伤。可是这一群扛铁锹的人,却不管这一切,他们跨涧越沟,来到了着火的地方。

这时候的风至少有七八级,这个山麓又正在风口上。狂风从山口蹿出来,从山岗上呼啸而过。疾风卷烈火,烈火焚枯草,一片黄色的草地一转眼就变成了一片黑。你看到的草尖上的一点火、草茎上的一点火、草根上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聚拢起来,形成一团火。你看到的脚下的一点火、身边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跑出去老远,像海滩上退潮那样,刚才在脚底下,冷不防就退了回去,要追也追不上。看样子,野火是下了决心要把山岗烧遍,把苹果树烧光。可是人们并没有被它吓住,一定不让它过沟。有人用铁锹扑打,有人用衣服扑打,有人甚至用自己的手脚扑打。人们衣服烧着了,鞋子烧破了,手烧伤了,脸烧黑了。但是,野火再快,也不如人的腿快;风再硬,也不如人的心硬。大片的野火终于被扑灭了,只是无可奈何地冒着轻烟。

大家擦了擦脸上的黑灰,披上了烧破的衣服,扛起铁锹,谈笑风生地走回北梁子。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所受的损失:工分减少了,衣服撕破了,身体受伤了。他们也没有感到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很平常的,像每天吃饭睡觉那样平常。

这时候,风更大了,天更冷了,飞沙更多了。但是,在雨点般的铁锹的作用下,胶泥似乎变软了,几锹就刨出一个坑来。成排成排的坑迅速地出现在田地上,好像有意要显示农民的英雄气概。对于同我共同劳动的这些农民,我是非常熟悉的。我知道他们的姓名、爱好,也曾在他们家里吃过饭。在平常日子里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今天,他们的形象在我眼内高大了起来。我想到毛主席的诗句:“遍地英雄下夕烟[注]。”我眼前站着的这样一群农民,不正是“遍地英雄”吗?1966年2月17日(有删改)

【注】遍地英雄下夕烟: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全诗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农民的四句话写火势,且单句成行,清晰地交代了野火的发展过程,也表明农民们有一定警惕性,持续关注火情。B.文章对农民救火的过程的叙述很有层次感,先写关注火情,再写发现险情并奔赴火场,然后写奋力扑火,最后写离开火场。C.文章末段自然而巧妙地引用了毛主席的诗句“遍地英雄下夕烟”,文章与这一诗句所表现的人物和所表达的情感高度吻合。D.文章不着意刻画某一位农民或某几位农民,而是塑造了农民的群体形象,突出了团结的重要性,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思想。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开头写农民们挖坑田进度慢,末段写农民们挖坑田干劲足,效果好,前后内容形成鲜明对比。B.“野火再快,也不如人的腿快;风再硬,也不如人的心硬”将野火、风与农民对比,突出了农民扑火的速度快,灭火的决心坚定。C.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如通过描写动作、外在形象等,展现了农民的英雄气概,语言简洁,人物形象鲜明。D.文章语言特色鲜明:从句式上看,文章多用短句,语言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从风格上看,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采。8.文章塑造的这群农民的形象具有立体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哪些妙处?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以平齐功,拜开府。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因平尉迟迥。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开皇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及陈平,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王甚不悦。及军还,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上幸并州,留颎居守。及上还京,赐缣五千匹,复赐行宫一所,以为庄舍。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帝大笑,时论嘉其有让。时荧惑入太微,犯左执法。术者刘晖私言于颎曰:“天文不利宰相,可修德以禳之。”颎不自安,以晖言奏之,上厚加赏慰。(选自《隋书·高颎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B.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C.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D.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11.下列对文中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言,古代官职名,职责是宣达帝命。史书记载:“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B.三军,我国古代指上、中、下或左、中、右或步、车、骑三军,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不同,亦可用于对军队的统称。C.幸,文中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幸”有“召幸”与“近幸”之分,前者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后者则多指帝王对官员而言。D.禳,消除灾邪。祈禳是佛教最富特色的法术,祷告神明以求平息灾祸,福庆延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颎聪明敏捷。高祖在执掌北周政权时,因其聪明能干、擅长军事又多有谋略而重用之。B.高颎有担当精神。朝廷危急,高颎辞母,仲方辞父,都体现了可贵的忠义与担当精神。C.高颎深为皇帝倚重。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D.高颎直言敢谏。高颎以妲己祸乱殷商为鉴,劝谏晋王,冒着被晋王记恨的危险斩杀了张丽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高颎辅佐隋文帝建立了隋朝,居功至伟,被后人称为“真宰相”,是难得的人才,那么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是否遇到过两难抉择呢?请在文中找出来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官居戏咏(其一)陆

游万里飘然似断蓬,桐庐江上又秋风。判余牍尾栖鸦①湿,衙退庭中立雁②空。灯火市楼知酒贱,歌呼村路觉年丰。谁言病守无欢意,也与邦人一笑同。【注】①栖鸦:比喻稚嫩拙劣的字。②立雁:指站立两边的衙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断蓬”为喻写出自己宦游之状,用江上“秋风”营造出凄凉的意境。B.诗人忙完公务后,文书上稚嫩拙劣的字迹未干,空荡的庭院内衙役早已散尽。C.颔联和颈联实现了空间变换,由空寂的衙内而至灯火通明的酒楼与丰收的乡村。D.全诗写诗人任所内外的常见之物、常见之事,语言生动自然,情感真挚动人。16.律诗讲究起承转合,清刘熙载《艺概》中说律诗“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起合也”。本诗的第三联“转”出了新境界,请对此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陶潜诗句,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联想,表现琵琶声清脆如珠玉的特点。(3)古代诗词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对举出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56年,袁隆平响应国家号召开始了科研生涯。因被“无性杂交”学说误导,袁隆平走了几年弯路,后转而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1961年7月的一天,他发现了一株“

”的稻株。这株稻株颗粒饱满、有10多个8寸长稻穗、长势犹如“瀑布”。袁隆平自认找到了“良种”,

地做标记、培育,期待来年亩产试验的大增收。怎知第二年,他满心期盼的“良种”,抽穗却

。“我很灰心,坐在田埂上,呆望着稻株百思不得其解。”袁隆平说。“发呆”中,他突然来了灵感:自花授粉的水稻,出现了杂种后代才有的“分离”现象,(

)他赶紧记载和反复统计稻穗参差不齐的分离比例。3:1!完全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袁隆平兴奋极了:他选到的植株,确为天然杂交稻!水稻也确实可能存在杂种优势!尽管当时学术界普遍否认水稻杂种优势的存在,但袁隆平还是坚信“眼见为实”。“实事求是,是做学问的态度。”袁隆平说。为此,他带着夫人、学生,一起寻找他“预测”的水稻雄性不育株。吃完早饭就下田,带两个馒头当午餐,忙到下午4点才回家。每天都要在几千、几万株稻穗里寻找,真的就是

。仅1964年、1965年,他们就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反复试验和积累,最终写出了世界杂交水稻历史上,截至目前也熠熠生辉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研究方向。

B.以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

C.以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为依据,选定了杂交水稻研究方向。

D.根据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理论,选定了杂交水稻方向研究。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超凡脱俗

如履薄冰

参差不齐

火中取栗 B.鹤立鸡群

小心翼翼

良莠不齐

火中取栗

C.超凡脱俗

如履薄冰

良莠不齐

大海捞针 D.鹤立鸡群

小心翼翼

参差不齐

大海捞针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自花授粉作物也有杂种优势。 B.是否说明自花授粉作物也有杂种优势?

C.说明自花授粉作物也许有杂种优势。 D.是否说明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只有会做事和不会做事之分,并无只做大事不做小事或擅长小事却不驭大事的差异。因为无论大事小事,往往都印着意料之外的标签。不会做事的人通常茫然无措、自乱阵脚,会做事的人常有泰然自若、情理之中的笃定。小事做好须保持细心,大事做好须掌握方向。一件事再大,也要从小处入手;一件事再小,

。甲君眼高手低,小事不屑做,大事做不了;乙君谦恭谨慎,小事求顺遂,大事求不败。久而久之,

​,终至天差地别。做事的始终是人,人才是决定一件事的根本。一个人将所有的事都当成小事,终会毁于事;把所有的事都当成大事,肯定败于事。成功后再大的事也看作小事,

​​​​​​​,只有生着这样的前后眼,拥有这样的是非心,才能真正掌控好事与人之间的关系。2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结合上述文字概括把事情做好要具备哪些因素,不超过4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作(本题共1题,共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月2日央视《朗读者》的舞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位嘉宾——程何,她身上贴着这些标签:90后、保送清华、生物系学霸、书香门第,然而她却在21岁的时候,放弃了清华推研直博的机会,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她成了全国唯一一个职业音乐剧译配。有人认为她选择这条路是“自毁前程”,有人认为如果她在生物学上有所建树更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