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地理2023.1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试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如图为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直播场景。完成下面小题。1.中国空间站在绕地轨道上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2.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A.石油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天然气3.可能会对“天宫课堂”正常向地球传输信号造成影响的是()A.昼夜交替 B.太阳活动 C.太阳辐射 D.地球运动【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在绕地轨道上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人造天体,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所属的天体系统层级与地月系的级别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中国空间站运行轨道距离地面遥远,不方便使用石油、潮汐能和天然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通过太阳能集热板将太阳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太空授课“天地互动”需要数据信号传输顺畅,昼夜交替、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对“天地互动”的数据传输没有明显影响,而太阳活动释放的物质有可能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使得穿过其中的数据信号受削减甚至中断,从而影响太空授课“天地互动”效果,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干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2023年8月1日,科学家在加拿大落基山脉发现世界最古老的水母化石,该水母距今约有5.05亿年,大约有90根触手,是一种掠食性水母,可捕捉体型巨大的猎物。完成下面小题。4.该水母生存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 B.中生代 C.早古生代 D.晚古生代5.该水母可能捕食的猎物是()A.早期鱼类 B.原始鲸鱼 C.两栖类动物 D.三叶虫【答案】4.C5.D【解析】【4题详解】由所学地质年代知识可知,古生代是距今5.41亿年至距今2.52亿年的地质年代,中生代是距今2.52亿年至距今6600万年的地质年代,新生代是距今6600万年至今的地质年代。由材料可知,此次发现的水母化石形成距今约5.05亿年,此时期为古生代的早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该水母可能捕食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D正确;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在晚古生代,原始鲸鱼出现在新生代早期,ABC错误。故选D。【点睛】动物界发展阶段: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海生藻类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读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①~⑥地层中,形成最早的最可能是()A.② B.③ C.④ D.⑤7.假如岩层③含中华龙鸟化石,则该岩层可能形成于()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答案】6.C7.B【解析】【6题详解】根据图中各岩层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判断,图中①、②、③、④成层分布,应为沉积岩层,先形成的沉积岩在下,后形成的沉积岩在下,因此①②③④岩层形成的时间从早到晚排序为④③②①;⑤、⑥岩体侵入到各岩层之中,应为侵入岩,⑤岩体侵入至①岩层之中,表明⑤岩体形成晚于①岩层,图中⑥岩体切断了⑤岩体,表明⑥岩体形成晚于⑤岩体,因此①②③④⑤⑥六个地层中,形成的时间从早到晚排序为④③②①⑤⑥,形成最早的最可能是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龙鸟出现于中生代,并在中生代末期灭绝。因此假如岩层③含中华龙鸟化石,则该岩层可能形成于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当地层因为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上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层老。当地层经剧烈的构造运动,层序发生倒转时,上下关系正好颠倒。地层层序律三定律:一是叠层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上新下老;二是原始连续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横向连续延伸并逐渐尖灭;三是原始水平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水平状。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①-地壳 B.②-软流层 C.③-地幔 D.④-地核9.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是()A.①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B.②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C.③圈层主要由铁镍组成 D.④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10.若横波(S波)和纵波(P波)从②进入①时,速度变化表现为()A.S波速度下降,P波速度上升 B.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上升C.S波速度上升,P波速度下降 D.S波、P波速度均明显下降【答案】8.A9.C10.D【解析】【8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①为地壳,位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A错误;②为地幔,岩石圈只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幔的大部分不属于岩石圈,B错误;③为外核,主要有铁镍组成,C正确;④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从②进入①为从地幔进入地壳,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减慢,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如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圈层①②③④依次()A.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3.在地球四大圈层中,由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而形成,反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的是()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答案】11.A12.B13.D【解析】【11题详解】根据图示圈层降水、供水、渗透和供氧的功能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落花”属于生物圈(③),“春泥”属于岩石圈(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范围是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生物圈是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其中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指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月球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因而地月距离不固定。当月相为下弦月时,月球运行至近地点附近,此时下弦月的视直径(天文学中常用视直径来计算星体的距离)大。下图示意月相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①~④月相与下列诗句中的描述相吻合的是()A.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B.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5.2023年4月13日,迎来本年度最大下弦月,4月28日可能出现()A.最小下弦月 B.最大下弦月 C.最大满月 D.最小上弦月【答案】14.B15.D【解析】【14题详解】①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背向地球,为新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描述的是满月,A错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夜间出现月落,符合上弦月的特征。图中②为上弦月,B正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残月指峨眉月,图中③为满月,C错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月相为峨眉月,④为下弦月,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2023年4月13日月相为下弦月,4月28日与4月13日相隔半个月,因此该日出现上弦月。4月13日为本年度最大下弦月,说明此时月球位于近地点,因此半个月后的4月28日月球位于远地点,月球看起来视直径较小,为最小上弦月。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月相记忆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上上西西”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16.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进入预定轨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A递增→递减→递增 B.递减→递增→递减C.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D.递增→递减→递增→递减17.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发射地文昌对流层厚度最接近()A.4—6km B.8—9km C.10—12km D.17—18km18.长征五号B遥三运火箭穿过的各大气层的特征是()A.对流层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 B.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平流层中可看到大雁南飞 D.平流层存在若干电离层【答案】16.C17.D18.B【解析】【16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经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到达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先减后增,所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进入预定轨道前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故选C。【17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厚度约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9千米,中纬度地区厚度位于二者之间,文昌处于低纬度地区,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8题详解】平流层中含有大量臭氧,可以强烈吸收紫外线,A错。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对流层的特点,B正确。平流层高度太高,空气稀薄,大雁很难到达并生存,在平流层不可能看到大雁南飞,C错。高层大气的物质呈不同程度的电离状态,因此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D错。故选B。【点睛】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中间层(高层大气底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热层(中间层顶之上),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辐射逆温是因地面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辐射逆温现象多发。完成下面小题。19.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20.考虑辐射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一天中,最不适合进行室外锻炼的是()A.清晨 B.中午 C.午后 D.傍晚【答案】19.D20.A【解析】【19题详解】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逆温发生时,大气对流运动减弱,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差,不适合室外锻炼。一天中清晨气温低,辐射逆温发生较多,不适合室外锻炼,A正确,中午、午后、傍晚气温均不太低,逆温发生概率较小,BCD错误,故选A。【点睛】逆温现象的概念: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加的现象,叫逆温现象。形成原因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图1的气压分布状况是()A.②地气压高于①地B.③地气压低于地④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低22.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A.a地风向为东南风 B.b为阴雨天气C.c地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23.若图1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可能为郊区 B.火电厂宜建在距离市中心16千米以内C.乙处房价比甲处低 D.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外【答案】21.D22.D23.A【解析】【21题详解】根据图2,甲地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差较大,乙地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差较小。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下沉气流使近地面气压更高,高空气压更低,垂直方向气压差增大。因此,甲地在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乙地在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即甲地近地面①地比乙地近地面②地气压高,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高,AC错误;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所以高空③地气压高于④地,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低,B错误,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b为下沉气流,为晴天,d为上升气流,B错误,D正确;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结合气压分布可知,a地风向为西北风,c地风向为东南风,AC错误。故选D。【23题详解】若图1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盛行上升气流,故乙处为城区,甲为郊区,乙处房价比甲处高,A正确,C错误;火电厂排放大量污染气体,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以外,以减轻城市大气污染,B错误;城市绿化带应建在城郊热力环流之内,可以净化城市空气,即离市中心16千米内,D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湖泊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图示该湖面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A.白天湖面气温高,空气上升,降水多 B.白天多湖风,水汽充足,降水多C.夜晚湖面气温高,空气上升,降水多 D.夜晚多陆风,降温明显,降水多25.若该湖泊的面积不断萎缩,则可能造成()A.湖风增强,湖泊周边降水增多 B.湖陆间气温差异不变C.陆风增强,湖泊周边降水减少 D.湖陆间气压差异减小【答案】24.C25.D【解析】【2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白天湖面比陆地升温慢、气温低,空气下沉,降水少;夜晚湖面比陆地降温慢,气温高,空气上升,水汽充足,降水多。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2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湖面积不断萎缩,导致湖面和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不断减小、湖陆间气压差异减小,湖风和陆风都减弱,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图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水循环环节是()A.大气降水 B.下渗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27.图示景观反映的水循环地理意义是()A.增加水资源 B.塑造地表形态C.促进能量交换 D.调节全球气候【答案】26.C27.B【解析】【2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主要是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即在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C正确;降水、地下径流和下渗不是导致区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故选C。【27题详解】图示地貌景观是在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反映了对地表形态的塑造,B正确。水循环可以维持区域水的动态平衡,不能增加水资源,A错。图示景观没有很好地反映促进能量交换和调节全球气候的意义,CD错。故选B。【点睛】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新情境]我国南海很多岛屿存在淡水透镜体(如下图)。淡水透镜体是因淡水和海水的密度差异,地表大量下渗的雨水排开内渗的海水,在地下形成的中央厚边缘薄的淡水水体。完成下面小题。28.与淡水透镜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与下渗 B.下渗与植物蒸腾C.降水与地表径流 D.蒸发与地下径流29.淡水透镜体能够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是基于()A.密度差异 B.水位高低 C.岛屿形状 D.海浪大小30.以下维持淡水透镜体的措施,合理的有()①合理开采地下水②增加地面硬化③适度扩大岛屿面积④降低植被覆盖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8.A29.A30.B【解析】【28题详解】我国南海地区水汽充足、降水多,雨水到达地表后,通过下渗作用进入岛屿地下,大量下渗的雨水排开内渗的海水,在岛屿地下形成了中央厚边缘薄的淡水水体,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与下渗,A正确。植物蒸腾主要是植物向外界大气释放水汽的过程,与淡水透镜体形成关系不大,B错误;淡水透镜体在海岛下发育,与地表径流关联不大,C错误;蒸发主要是向大气释放水汽的过程,与淡水透镜体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29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通过下渗到达地下,降水为淡水,密度小,漂浮于密度大的海水之上,因此淡水透镜体能够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是基于密度差异,A项正确,BCD错。故选A。【30题详解】合理开采地下水对维持淡水透镜体有帮助,①正确;增加地面硬化和降低植被覆盖率会减弱雨水下渗,不利于维持淡水透镜体,②④错误;适度扩大岛屿面积,雨水的下渗量会增加,有利于维持淡水透镜体,③正确。综上可知,①③正确,故选B。【点睛】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是水循环过程的四个最主要环节,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7年9月6日19时53分,太阳爆发超级大耀斑。下面两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左图)”和“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右图)”。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根据材料一,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层(填图中序号),黑子发生在____层(填图中序号),据图可以判断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____。(2)耀斑爆发之后的数天,是观看和拍摄极光的最佳时机,家住常熟的张先生想去拍摄极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提供几条地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____。(3)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____。(4)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是____,试分析其原因____【答案】31.①.②②.①③.11年32.地点选择在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选择在夜间进行拍摄;注意保暖。33.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34.①.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②.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太阳活动的类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即图中的②层,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即图中的①层,据图可以判断,黑子相对数两个相邻峰值的时间间隔约为11年,所以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张先生想去拍摄极光,地球上极光在两极地区更为常见,所以张先生应该选择在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的夜间进行极光的拍摄(白天受太阳光影响,难以看到),并且由于高纬度地区夜间温度低,张先生还需要注意保暖。【小问3详解】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不均,具体来说,大体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规律;极值分布方面,太阳总辐射量的最丰富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区域是四川盆地。【小问4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拉萨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原因: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气候类型为高山高原气候,降水较少,晴朗天气较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散失,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1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湖区周围风力较大且季节变化明显,湖陆风冬季明显弱于夏季。在湖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作用下,湖区a气象站检测该地雨季多夜雨(如图2所示),同时年内平均气温日变化随季节变化明显(如图3)。(1)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对纳木错冬季湖陆风弱的原因进行分析,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形成过程先后顺序填入相应的方框中。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②湖陆风弱③湖陆温差减小④冬季湖面封冻、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2)在图4中绘制a气象站与纳木错之间夏季夜间的热力环流图,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3)说出a气象站夏季白天、夜间的近地面风向分别为____和____。(4)结合图3比较a气象观测站8月与1月平均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大小____,结合图2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答案】32.④③①②33.见图34.①.西北风②.东南风35.①.1月>8月②.8月降水较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多云雨,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所以气温日变化小。(或1月多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所以气温日变化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南部纳木错湖泊的湖陆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近地面风向的判断、大气受热过程的应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形成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冬季湖陆风弱,说明冬季湖泊与陆地的温差小。结合区域知识可知,冬季纳木错所在区域的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纳木错湖面封冻,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④),导致湖陆温差减小(③),温差减小,近地面湖泊与陆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①),湖陆风弱(②)。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小问2详解】夜间主要考虑降温的快慢。纳木错湖泊降温慢,近湖面气温高,空气上升,近湖面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高空接纳来自湖面的上升气流,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气象站附近的陆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高空气流下沉至近地面,高空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垂直方向上,纳木错湖泊空气上升,a气象站空气下沉;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由气压较高的气象站吹向气压较低的纳木错,高空空气由气压较高的纳木错湖面上空吹向气压较低的气象站上空。如下图所示。【小问3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夏季夜间,近地面空气由气压较高的气象站吹向气压较低的纳木错。由图可知,气象站位于湖泊东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北半球近地面实际风向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为东南风。同理,夏季白天,近地面空气由气压较高的纳木错吹向气压较低的气象站,气象站位于湖泊东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北半球近地面实际风向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为西北风。【小问4详解】由图3可知,1月份气温日变化大,8月份气温日变化小。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气温日变化,主要考虑大气削弱作用对白天气温的影响和大气保温作用对夜晚气温的影响,大气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均与云量有关。由图2可知,8月降水较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