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革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检测
病毒位于黄毒科,分为四种类型(den4型)。引起登格热、登格出血热和登格休克综合征的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病毒基因组全长约11kb,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RF)。该ORF编码一个聚蛋白前体,经蛋白酶裂解加工成3种结构蛋白(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在3种结构蛋白中,E蛋白为病毒包膜糖蛋白,在病毒感染早期其氨基酸序列决定了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决定病毒不同的乳鼠神经毒力。该蛋白的变异可能导致毒力变化,并引起疾病症状的变化。本研究收集广州地区登革热病人的血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并对其中2分离株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其基因位点的改变。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表面1.1.1标准物质采集临床初诊为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液,离心分离出血清,-70℃冻存,待用。1.1.2细胞和培养基白蚊伊蚊传代细胞C6/36、Vero细胞(本室保存),营养液用含15%的小牛血清RPMI1640加青,链霉素100U/mL。1.1.3rt-pcr检测1、2、3、4型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羊抗鼠IgG荧光抗体购自鼎国公司。一步法RT-PCR试剂盒为QiaGen公司产品;pGEM-T载体、T4DNA连接酶为Promega公司产品。1.2方法1.2.1分离阴性细胞将病人血清作1∶10稀释,取100μl接种到长成单层C6/36细胞,吸附1h后弃去上清并加入2%维持液,置34℃温箱培养,每代培养7d并观察病变情况,连续传代3次阴性则判断为分离阴性。1.2.2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当感染细胞传代后,在细胞病变达++~+++时收集细胞、点片,37℃烘干,预冷丙酮固定,用登革病毒1、2、3、4型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一抗体,羊抗鼠IgG荧光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判定:在感染的C6/36细胞浆(胞核周围)中可见绿色荧光颗粒为阳性;阴性、正常细胞染成橘红色。1.2.3病毒毒力分析1.2.3.1.启动大鼠脑取第6代病毒液,脑内接种2d龄乳鼠(约为100pfu/只)。感染后每日观察动物的发病情况。用DEN1标准株(Hawaii株)作对照。1.2.3.强化内培养液制备取第6代病毒液从10-1~10-8进行10倍递增稀释,各取0.2ml接种于单层生长的Vero细胞,37℃吸附1h后,洗去病毒液,加入含1%甲基纤维素,2%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1ml/孔。待出现CPE不再发展时,结晶紫染色,计数空斑,计算病毒滴度。1.2.4基因片段的制备利用DNASTAR软件设计引物。取200μL病毒液,用TRIZOL小量提取病毒核酸RNA,一步法RT-PCR扩增E基因片段。反应条件为:50℃逆转录30mim,95℃预变性15min,94℃60s、55℃50s、72℃100s,32个循环后,72℃延伸10min。将扩增产物纯化回收目的片段,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E.coliDH5α,涂布含氨苄青霉素的LB选择平板,37℃培养后,挑取菌落,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将阳性克隆委托上海英骏公司进行测序。1.2.5预测及分析方法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的PROTEIN程序进行氨基酸序列预测、MEGALIGN程序对两分离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与标准株进行比较分析。2结果2.1细胞结构变化共收集91份血清标本,分别接种于C6/36细胞,其中8份标本出现细胞肿胀、堆积融合,并出现空泡、网状结构。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为8.79%。2.2单克隆抗体分型病毒分离阳性的8株病变细胞制成抗原片,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登革1、2、3、4型单克隆抗体分型检查,1型单克隆抗体可将感染登革病毒的C6/36细胞的胞浆染出明显的荧光颗粒,其余型别均为阴性(见图1)。2.3不能吃奶的病用相同剂量的病毒分别感染昆明鼠乳鼠,接种DEN-1/Hawaii的1组小鼠分别于3~4日不能吃奶,进一步发展呈不能直立,有耸背、颤抖等脑炎症状,最终死亡。接种此次分离株的乳鼠组与接种DEN-1/Hawaii株的乳鼠相比,发病的时间较晚,约9~10d才开始出现上述症状,最终死亡。分离株对单层生长的Vero细胞产生噬斑,但所形成的噬斑较小,且不十分透明。2.4蛋白基因序列及序列分析测序结果表明两分离株E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485bp,编码495个氨基酸。两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达99.4%,仅有个别碱基的差异。与标准株DV1Hawaii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2.5%、92.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3%、96.8%。基因序列未见插入或缺失,核苷酸的差异广泛分布在整个序列中。E蛋白是登革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登革病毒的毒力基因大多在E区。目前认为登革病毒E蛋白中影响毒力的3个区段是:①Ⅲ区(残基303~395),此区的突变影响病毒进入细胞和细胞嗜性;②Ⅱ区(残基52~136和190~284),此区的改变会影响病毒的促融合活性;③Ⅱ区/Ⅲ区分界面之间的区域(294~305)。两分离株在影响毒力的3个区段中有3处存在变异,E88由Ala→Thr、E297由Met→Val、E339由Thr→Ser。3den-1感染病毒分离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国自1978年在广东佛山市流行以来,20多年间发生12次流行,其中登革病毒1、2、3、4四个血清型都曾有过流行。1993年佛山市流行过DEN-2型,少数合并DEN-2、DEN-4型感染;1981年番禺流行过DEN-3型;1997年8~11月潮州市暴发登革热流行,证实为DEN-1型感染。本次收集广州地区登革热患者血清91份,共分离到8株病毒,经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为DEN-1型,推测此次广州地区流行登革热为DEN-1型感染引起。病毒分离是流行病学、病原学证据最可靠的方法。本次将91份患者血清接种于C6/36细胞,分离出8株登革病毒,分离的阳性率不高,可能与标本的采集时间、标本处理有关。另外,在实验过程中,也观察到部分血清接种后大片细胞发生萎缩/破碎现象,可能是病人血清对蚊细胞的毒性作用。对于接种血清后大片细胞脱落/破碎的接种孔,补加一些细胞,以提高病毒分离阳性率。由于登革病毒的感染至今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大多数的研究以乳鼠神经毒力及体外标志作为鉴别毒力的依据。此次分离的8株病毒乳鼠脑内接种后发病较晚,感染Vero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肌痉挛的临床护理
- 商师高二联考试卷及答案
- 山东高一月考试卷及答案
- 2025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信银行企业贷款合同英文翻译
- 稀有金属加工中的质量改进方法研究考核试卷
- 礼仪用品行业品牌法律保护与品牌维权策略考核试卷
- 砖瓦制品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机在电动轮椅及助行器的助力技术考核试卷
- 2025建筑工程水电施工劳务分包合同允许分包给个体工商户
- GB/T 21567-2008危险品爆炸品撞击感度试验方法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卫生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 产业发展理论-第七章-产业政策课件
- DB64-T 1684-2020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高清可复制)
- 婚丧嫁娶事宜备案表
- 幼儿园教学课件小班社会《孤独的小熊》课件
- “三级”安全安全教育记录卡
- 风生水起博主的投资周记
- 赛艇赛事活动推广方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