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产党员
在扶贫一线
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共产党员在扶贫一线》编写组编
新华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共产党员在扶贫一线/《共产党员在扶贫一线》编写组编.
--北京:新华出版社,2020.8
ISBN978-7-5166-5275-6
Ⅰ.①共…Ⅱ.①共…Ⅲ.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
②扶贫-研究-中国Ⅳ.①D267②F124.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145033号
共产党员在扶贫一线
编写:《共产党员在扶贫一线》编写组
选题策划:梁相斌 许 新责任编辑:赵怀志 马大乔 许兼畅
责任校对:刘保利封面设计:刘宝龙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邮编:100040
网址:http:///publish
经销:新华书店、新华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及各大网店
购书热线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p>
照排:六合方圆
印刷:三河市君旺印务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
印张:16.5字数:160千字
版次:2020年9月第一版印次:2020年9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ISBN978-7-5166-5275-6
定价:68.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联系调换/p>
初心赴使命热血写春秋
—记脱贫攻坚中的共产党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向贫困发起最后的冲锋。
无数共产党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克
服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跨越难以尽数的重重关卡,带领贫困群众走上向着
美好新生活的康庄大道。
读懂脱贫攻坚中的共产党员,就能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
密码。
尽锐出战
—面对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一批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奔赴
战场
9899万人—这是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总量。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历史、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短时间内让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纵观历史、放眼世界,均无先例。
打非常之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面对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一
批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毅然奔向一处处没有硝烟的战场。
2016年,在青海省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的“90后”共产党
员赵军章主动请缨参加驻村扶贫。
临出发前,他琢磨着,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农村情况,下去干扶
-1-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贫工作应该能比别人更快进入角色。
哪知道,到青海化隆县上吾具村报到第一天,赵军章就傻了眼。村里只
有一条路,村民房屋十分破旧,驻村工作队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最让
人失望的还是村民的精神状态,村委会旁不大的小卖部里挤满了打扑克的闲
人。
召集村里党员开会,好多人根本不来;宣传政策,赵军章在上面小讲,
村民在下面大讲;每次开会提出的事,村民大多反对。村民们经常对他说的
话是:“你这么年轻,你懂啥?你能办下啥事?”
怎么办?初来乍到的赵军章为了打开村民的心房,想到了个笨办法—
多跑腿。接下来的时间,他每天挨家走访。有的年轻人对他不理睬,他就拉
着老人聊天。走的次数多了,村民们终于不再抵触,逐渐对他敞开了心扉。
对村里情况和村里人诉求有了底后,赵军章带着村民一起努力:争取资
金进行危房改造,发展中药材种植、土鸡散养等特色产业,抓好党建激活人
心……慢慢地,村容村貌、村民心态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2018年底,上吾具村一举摘掉了贫困帽。村民们都说,是赵军章这样的
带头人凝聚了人心力量、改变了贫困命运。
“山里凉,来喝杯热茶,暖和一下!这是黑麋峰出产的拳头产品黄金
茶。”3月28日,湖南长沙桥驿镇在大山里开起了展销会,黑麋峰村第一书
记周若愚亮开嗓子吆喝着,将一杯杯香气扑鼻的黄金茶递到游客手中。
不到两个小时,周若愚带来的茶叶销售一空。
在长沙市国资委工作的周若愚,明年就要退休了。原本可以在机关里“退
居二线”的他,却主动来到黑麋峰村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挑起了104户
贫困户脱贫的重担。
“我来,就是啃硬骨头的!”工作经验丰富的他,深知贫困户最需要帮
助的就是扶智和扶志。采取合作社代养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手把手教村民
管理茶园、打造一支永远撤不走的工作队……在周若愚的不懈努力下,黑麋
峰村焕发出崭新面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为如山的责任、庄严的承诺。党的
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第一书
-2-
初心赴使命
热血写春秋
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名。他们坚守在全国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方,
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的冲锋。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生于斯长于斯的老支书、老党员初心不改、砥
柱中流,千里驰援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尽锐出战、不胜不归,更有思念故
土的农民工党员、“能人”党员响应号召、返乡“参战”。
安徽黟县塘田村,贫困一度如同延绵的大山,世代横亘在塘田人面前。
走出过大山的老兵黄忠诚,退伍后创业小有所成。2011年,黄忠诚不再
操持自己蒸蒸日上的木材生意,而是回到家乡挑起村委会主任的重担,“作
为一名党员,我要帮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他每天起早摸黑,把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民生、
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
让沉寂已久的荒山重焕生机。2016年9月5日,在黄忠诚的不懈努力下,塘
田村茶叶专业合作社首次分红,兑现了组建合作社时对贫困户的承诺。
手捧分红款,贫困户们却哭了—因积劳成疾,黄忠诚突发脑溢血倒在
了分红现场……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不辱
崇高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不懈奋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员啃硬骨、涉险滩,奋力向贫困堡垒
发起冲锋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缺水少电……
走进大山深处的贵州遵义播州区团结村,远远望去,一条绝壁上的“水渠”
仿佛蜿蜒的血管穿行在大山之间,向周边群众输送着生命之水。
村民们亲切地把水渠称作“大发渠”。正是在老支书黄大发的带领下,
村民们钢钎凿、风钻敲,硬是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近10公里的“天渠”。
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岩陡,雨水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
流走,根本留不下来。温饱更是奢求—有歌谣说:“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
-3-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
对于贫穷,黄大发有更深的体会,自幼失去双亲的他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
始终心系着这片土地和乡亲。带领群众开山修渠、走出贫困,成为他一生的
梦想。
擦耳岩—意为在这里站立,人的耳朵都要擦着岩石,其险峻可想而知。
修渠到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绝壁无法测量。黄大发二话不说,把麻绳系
在自己身上,让人拉着吊下悬崖。大家看不到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出。直到
黄大发在下面大喊了几声,证明自己没事,大家这才放了心。
“没有老支书黄大发带头,这个工程修不起来!”当前后历经30余年修
建的水渠终于完工,清亮的渠水第一次流进村里,大家捧着渠水喝不够:“真
甜啊!”
修一条渠,引来生命之水;筑一条路,驱散贫困之霾。
小坝村,四川江油市最偏远的村。群山阻隔、不通公路,让小坝人世世
代代受穷,村民用山货换袋盐,都要翻过几个山垭。
小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青方华,誓要为村民找出一条“出路”。
1992年,乡里筹措资金号召村民修路,时年24岁的青方华第一个站了
出来。他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村里8名青年成立先锋队,带头背炸药,用钢
钎凿洞、雷管炸山,硬是建成了小坝村第一条通村公路。
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只修通一条山路远远不够,必须整体提升基础设施
建设水平。当选村支书后,青方华开始规划通组联户的路网,并郑重向全村
群众承诺—“一定要修好村里的路,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为了实现这
个承诺,青方华一干就是18年。
一条条道路不断延长,一个个希望不断萌生……到2016年,小坝村终于
打通了所有入户路。
路通了,青方华又带领村民们种木耳、育香菇、养蜜蜂,想尽办法为村
民寻找致富门路。没想到,2016年12月,在走访贫困户的路上,青方华乘坐
的车意外坠崖,48岁的他再也没有醒来。
如今,小坝村已经脱贫,正一步一步迈向小康。村民们行走在一条条浸
透着青方华心血的路上,目光坚定、脚步不停……
-4-
初心赴使命
热血写春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牺牲与奋斗,换
来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地处中缅边界的云南瑞丽市勐秀乡,“村官鸡”品牌小有名气。创立这
个品牌的,正是一名昔日的大学生“村官”—段必清。
2009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段必清考上“村官”,来到勐秀乡户瓦村工作。
小山村贫困群众的生活,让在城市里长大的他深受震撼。如何找到适合这里
的脱贫产业?
经过调研,他发现山区生态环境好、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生态养殖业。
但是村民一直以来习惯了种植业,对土鸡养殖不感兴趣。思来想去,他决定
自己先“试水”,只有自己成功了,别人才有信心跟着一起干。
第一年养殖,从来没喂过鸡的段必清交了惨痛的学费:1000只土鸡苗死
了近一半,卖鸡的钱还了租金、饲料钱,不但没剩余,还欠下工人工资。
照书本学、上网查、多方请教养鸡技术……段必清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
作社,不断摸索前进,逐渐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鸡司令”。加入养殖合作
社的村民,户均年增收数千元。
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段必清没有离开。“通过养鸡带领村民脱
贫致富,我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尽管步履蹒跚,但我一直奋力
向前!”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那些浸透汗水的衬衫、沾满
泥点的裤腿、黝黑通红的面庞,是共产党员们留下的最美印记。
决战决胜
—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2020年3月6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
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
谈会。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
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习近平总书记话
-5-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语铿锵。
当前,我国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
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脱贫。”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生动概括了广西乐
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杨杰兴现在的工作状态。
乐业县是广西目前尚未脱贫的8个贫困县之一,对于扎根百坭村的杨杰
兴来说,脱贫攻坚不仅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更是他对已故同事—百坭
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沉甸甸的承诺。
“纪念文秀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扶贫工作做好,以实际成效告慰她。”
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杨杰兴成为百坭村脱贫攻坚路上的带头人。
受疫情影响,百坭村2000多亩砂糖橘滞销,眼看就要烂在地里。
“群众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最忙的时候,为了联系
销售渠道,杨杰兴一天打上百个电话,手机要充两三次电。长时间接打电话
导致耳朵发红肿痛,他就戴上耳机继续打。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方联系之下砂糖橘打开了销路,老百姓紧锁的眉头
舒展了,杨杰兴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砂糖橘之战”暂告一段落,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战斗”仍在继续。
帮村民干农活、了解村民家里的新情况、提醒大家做好疫情防控……杨杰兴
一刻也不曾放松。
“三区三州”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正是“三
州”之一。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让不少凉山州干部压力倍增,布拖县乐安乡
党委副书记木乃什古正是其中之一。
随着雨季来临,距离布拖县城仅30公里的洛恩村“遭了殃”,刚抹平的
水泥路面被夜雨打得坑坑洼洼。木乃什古硬是带人又干了一上午,才把被雨
水打烂的路面补了回来。
路面的问题解决了,各村贫困户安全住房的建设任务仍然艰巨。虽然村
子离县城不算远,但当地本就吃紧的建材仍然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
解决问题,木乃什古又带人从300公里外的会理县拉回了5万多块砖。
-6-
初心赴使命
热血写春秋
每天只睡3个小时,睁开眼就开始协调工作,就算感冒了也就是吃几片
药继续干……安全住房任务顺利完成,这个“80后”却平添了不少白发。
疫情之下,有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有的扶贫项目、扶贫车间复
工复产延迟……共产党员以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感和决战决胜的坚定意志,
争分夺秒、不舍昼夜,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奋力冲刺。
—宁夏西吉县涵江村,第一书记秦振邦一次次打开“脱贫清单”,确
认近期必须完成的任务:“3个村组4公里路面要硬化,3户村民因房屋附近
滑坡要搬迁”;
—云南贡山县双拉村,党总支书记王国才时不时到地里查看长势正好
的草果、魔芋、黄精,全力帮扶村里最后两个贫困户;
—甘肃临夏市王坪村,第一书记马兴文在村里一片烂草滩上新建成的
牡丹休闲苑里忙碌着,期望通过乡村旅游为村民进一步增加就业和收入;
……
在已经脱贫的地方,共产党员未雨绸缪、夙兴夜寐,尽最大努力不让一
户群众返贫。
在还未脱贫的地方,共产党员更是殚精竭虑、冲锋在前,想尽办法不让
一户群众掉队。
在决战决胜的最前线,党旗始终在高高飘扬……
(新华社北京2020年7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林晖、黄玥、孙少龙、谢佼)
-7-
目录
CONTENTS
初心赴使命热血写春秋
—记脱贫攻坚中的共产党员……………1
一、他们,奋战在集中连片特困区
干部责任在肩 群众内生动力
—罗霄山脉湖南片区扶贫攻坚观察……2
“小山沟”里的“大村官”
—央企高管刘满堂驻村扶贫记…………5
“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
—藏族女干部索朗央吉的扶贫路……11
党旗,飘扬在贫困歼灭战的最前线……………15
责任写就中冶扶贫攻坚路………19
以“千里跃进”的姿态决战贫困
—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见闻…………27
十八洞村三任扶贫队长的“接力棒”…………32
-1-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扶贫干部的这些“装备”,你见过几件?
—贵州脱贫攻坚一线采访见闻………35
秦振邦“返聘”:“只要村民需要,我就继续干”…………39
扶贫“夫妻档”…………………42
王国才:“带着大家拥抱美好未来”…………45
党员要冲锋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
—赛买提·艾买尔“战”贫记………48
从深度贫困村到集体经济示范村
—一个石漠化山区驻村第一书记的坚守……………51
“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带着母亲儿女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53
奋斗绘就“新天府”
—川蜀大地干群“战贫”轨迹扫描…………………57
二、他们,用行动诠释初心与使命
57个红手印留下的扶贫干部……………………66
梁文斌的8年驻村扶贫路…………72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全力以赴
—记新疆阿瓦提县委副书记、县长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75
奔忙在扶贫一线的一家人………79
“见证延安脱贫是我们的幸福”
—延安基层干部扶贫二三事…………81
带着娃娃去扶贫…………………84
-2-
目录
苗山脱贫影像志
—驻村第一书记和他的战友们………90
“接棒”黄文秀的第一书记:代她走完扶贫“长征路”……94
从“外来户”到“当家人”
—山东扶贫干部“硬法子”打造村庄“强身子”…98
“厅级村官”陈华………………100
战“疫”冲一线,扶贫力不松
—安徽驻村“第一书记”走访速写…………………103
情动高原
—青海玉树扶贫一线干部掠影………106
创“皂”新生
—记大凉山扶贫警察彭杨……………109
向天顺:让贫困村变成“小康示范村”………112
陈开枝:退休战贫不卸甲………115
扶贫相册
—藏族村寨的脱贫“贴心人”………117
亮身份 树形象 做表率
—记苏宁易购零售云党支部…………125
驻村第一书记王东宣:助力脱贫记录改变…………………128
加永尼玛:为了心中的“美丽乡村”…………130
三、他们,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绽放青春光芒
不负青春不负心落后村变先进村
—内蒙古一“80后”村支书的“逆袭”之路………134
-3-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画说扶贫”
—一个青年画家的别样扶贫故事……137
“不畏难、不畏烦、不畏苦”
—记“80后”扶贫干部李朝阳………142
不畏风雨,坚守扶贫一线
—记“90后”苏宁扶贫实训店党员店长马旭东……145
“圆梦村”里圆梦人
—记福建武夷山大渚村第一书记王丰伟……………149
八桂大地上的青春之歌
—记奋战在广西脱贫攻坚一线的“黄文秀式”干部………………151
“80后”北大毕业生苏勇力:第一书记的6年“扶贫路”…161
从不信任到事事都找他
—贵州“80后”“博士书记”的驻村帮扶故事……164
关庙村的年轻人
—乡村脱贫致富新动力………………166
香巴拉深处有个“留村硕士”…………………170
忙碌在脱贫攻坚一线 不负好时光……………173
四、他们,用生命书写扶贫责任担当
以生命赴使命 用热血铸忠魂
—记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英雄们………………178
用生命书写扶贫责任担当
—追记湖北省十堰市扶贫办副主任黄星……………197
-4-
目录
一心扶贫感动壮乡
—追记广西基层扶贫干部蓝标河……201
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
—追记重庆城口县明通镇金六村扶贫干部王华……205
芳华无悔
—追记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青年共产党员黄文秀……………210
“唯有多做事,才对得起别人叫一声老党员!”
—追记牺牲在脱贫路上的好支书周康云……………218
初心一片为脱贫
—追记殉职在决战脱贫路上的几位舟曲县干部职工………………222
“为脱贫而来,为脱贫而去”
—追记湖南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227
生命定格在深山邮路上的“狗不叫”扶贫干部………………231
检察官王才东的最后一班岗……………………235
长寄此身在沂蒙
—追记山东能源临矿集团驻沂水县沂蒙扶贫“第一书记”刘建光……238
编后记……………243
-5-
图为2020年5月13日无人机拍摄的大化瑶族自
治县七百弄乡弄腾村的进村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
七百弄片区,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地带,是我国14个集
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一他们,奋战在
集中连片特困区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干部责任在肩 群众内生动力
—罗霄山脉湖南片区扶贫攻坚观察
2月底,地处罗霄山脉的国贫县湖南桂东,山下已是春风和煦,而离县
城仅12公里、海拔1200多米的欧江镇青竹村却依然冰凌挂在檐下。一大早,
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村民们一如往常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不独在青竹村,记者近日在罗霄山脉湖南区域内的桂东、汝城、宜章、安仁、
炎陵、茶陵等扶贫攻坚重点县调研发现,脱贫攻坚密切了干群关系,百姓普
遍增收,脱贫信心十足。
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百姓幸福指数
作为湖南扶贫攻坚的两个主战场之一,罗霄山片区六县都是革命老区,
山多林密,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分布点多、面广、线长,扶贫攻坚难度极大。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要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为老
区人民尽早脱贫致富倾尽全力。”采访中,记者发现各级干部将扶贫当作头
等大事,责任上肩,行动落地,进村入户抓扶贫。
记者在汝城县边远少数民族山村旱塘调研时,郴州市分管扶贫工作的市
委副书记陈雪楚也正在村里新建的茶园与农民交谈。
建茶园资金从哪来,合作社有多少农户,茶园效益如何,采用什么工艺,
销路怎么样,能给农户人均带来多少收入,没有入社的贫困户如何增收,还
存在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合作社负责人何培生很感慨:“没想到市里领导
会问得这么细。”
-2-
他们,奋战在
一
集中连片特困区
扶贫要工作到村,责任到人。对于罗霄山片区扶贫,湖南省市县乡四级
除向贫困村派出了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外,还广泛发动党员干部与所有贫困
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找准原因,想好对策,抓实脱贫。以干部的“辛苦
指数”换百姓的“幸福指数”成为各级干部的共识。
2015年4月,湖南省畜牧水产局驻村帮扶干部唐湘北率队入驻桂东胜利
村帮扶,利用工作优势,发展出禾花鱼、朝天椒和黄桃、黄牛4个产业。全
村9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其中77户有增收产业,村集体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能参与扶贫这项千秋大业,让百姓认可,是我们难得的人生经历。”
唐湘北说。
要感恩政府帮扶,更要自己勤劳肯干
见到60岁的谭华时,他刚从茶陵县万樟园林基地干活回来。
2016年茶陵县政府与湖南万樟园林公司签订委托帮扶协议。由于务工时
间灵活,老谭夫妇既能照顾家里,每年还能挣3万元工资,收入比以前种田
高很多。虽然苗木种植辛苦,但谭华却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干活认真勤劳。“党
给了帮扶政策,我们很感恩。但不能依赖帮扶,我们更应靠勤劳脱贫致富。”
扶贫首当“扶志”,不少贫困村的带头人、能人,带领广大群众想方设
法找脱贫路子,营造勤劳肯干的氛围,激发了群众内心深处的脱贫意愿。
安仁县源田村离县城60多公里,全村859人中贫困户达350人。看到家
乡“贫穷、空心、脏乱”,从部队退伍的段华一边养牛创业,一边谋划带领
乡亲脱贫。2011年担任村支书后,段华深刻意识到要让村民脱贫,必须“党
员先动起来、群众跟着干”。
段华率领村里的党员,成立村级种养合作社,引导农户把土地整体流转
出去,一部分土地由合作社搞种植,年底集体分红;另一部分土地以竞标方
式租出去。青贮玉米、药物等种植的规模逐渐做起来,仅青贮玉米每年可增
收62万元。
随着源田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分红的“蛋糕”越来越大。2015年底,
全村350个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钱袋子鼓了,心也齐了,村民们开
-3-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始热衷“公益”,修路、挖沟、环境卫生、关爱孤寡残疾……
可持续脱贫,有希望更有信心
尽管屋外寒雨淅沥,汝城县大坪镇溪头村活动中心却暖意融融。78岁的
宋瑞林与乡亲们正在排队领上月种茶叶的工资,拿到1580元现金,他获得感
十足。
汝城县把678万元扶贫资金归集到鼎湘茶叶基地,5年内每年给贫困户
分红1000元,贫困户同时可把土地流转给基地并务工。务工收入加上土地流
转租金和固定分红,宋瑞林如今一年约有2万元收入,“茶叶基地给了脱贫
希望,也给了我信心。”
记者发现,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易地搬迁、教育培训,罗霄山片区的贫
困县均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确保稳固、长远脱贫。
炎陵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探索出“定业”举措,即把搬迁地点选在靠近
工业园的位置,以方便搬迁户到园区就业,确保他们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炎陵县鹿原镇易地搬迁贫困户张连军说,自己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125
平方米的新房,夫妇俩在工业园务工,两个女儿也享受“雨露计划”免费就
读技校,“现在年收入约4万元,等孩子学到技术,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为发挥金融扶贫作用,宜章县每年拿出1000万元建立政府风险补偿金,
建立扶贫贷款担保平台,与金融机构分摊风险,探索再保险。一时间办理贷
款业务的贫困户络绎不绝。
记者深入罗霄山脉贫困片区采访最大的感受是,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基
层干部,已与“我要脱贫”意识日益增强的广大贫困户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贫困户墙上那一块块精准扶贫的公示牌,温暖了老区人民,也增强了老区人
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新华社长沙2017年3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邹云、陈文广、阳建)
-4-
他们,奋战在
一
集中连片特困区
“小山沟”里的“大村官”
—央企高管刘满堂驻村扶贫记
如果不是因为做了那个旁人颇为不解的决定,这个月,刘满堂就该年满
60周岁退休了。
一年前,他还是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却出人
意料地主动请缨,从北京“一沉到底”,来到秦巴山区一个贫困村担任第一
书记主抓脱贫攻坚。
以央企高管之职沉到小山乡当村官,刘满堂的履历,在陕西全省9000多
名驻村第一书记中仅此一例。
但这位如今的陕西省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第一书记,似乎对身份转换
并无不适,甚至从外表看,皮肤黝黑、衣着朴素、谦和质朴的他,已然像个村官。
这一年,他更是以李家台为家,带领乡亲们铺道路、修水利,发展产业精准脱贫,
很快成为群众眼中的贴心人。他还准备再干两年,让贫困村变成富饶乡。
“回报农村,为群众办些实事,是我的一份心结。”谈及“下乡”路,
刘满堂如此说道。
“这个北京来的干部有点不一样”
王东对刘满堂的第一印象,是与几个问号连在一起的。
“首都来的,人家真能适应咱这穷山沟?能扎下根吗?到底能不能给村
里办些实事呢?”去年9月8日初次见面,这位李家台村支书犯起嘀咕。
这般疑虑并不奇怪。李家台位于山大沟深的旬阳县城乡接合部,8个村
-5-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民小组横七竖八分布在沿汉江绵延5公里、高低落差300多米的一座座山梁上。
尽管毗邻汉江,却不具备灌溉和吃水条件。到2015年底,全村人均收入仅为
5700余元,尚有贫困人口91户312人,是秦巴山区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落。
不过,短短几天后,王东不担心了。县里、镇里安排住处,刘满堂一概拒绝,
坚持在村头租了1间民房,为的是能和群众天天见面。到村第二天,他就开
始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情。进到贫困户家里,听到辛酸处,刘满堂也忍不住
红了眼眶。
乡亲们开始议论,“这位刘书记对农村很熟悉呀,不像是总坐办公室
的人!”
没过多久,刘满堂就对全村的贫困“家底”摸了个清:基础设施不足,缺水、
少路是基本村情,因病、因学、高龄丧失劳动能力是致贫主因。“李家台有句话,
叫‘水在江里流,人在山上愁’。村民们至今要么是从汉江里直接抽取没有
净化的江水,要么喝的还是山泉水。”刘满堂坐不住了,他和村干部一合计,
得先从最要紧的吃水问题干起。
时任旬阳县水利局局长的李瑞清,还记得去年秋天办公室里来的一位“不
速之客”:来者身材高大,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进门不喝水,只说自己是
李家台村新任的第一书记,便快言快语地说起村子里的吃水难题。架不住他
的软磨硬泡,第二天,李瑞清就赶到村里现场办公。
实际上,李家台的情况,县里不是不清楚,可饮水工程虽然纳入“盘子”,
却因为配套资金不足迟迟无法动工。于是,刘满堂就和水利局的干部们一起
跑项目,还从集团公司争取到一笔资金补足差额,解了燃眉之急。
到这时,李瑞清才知晓他的身份,“嘿,这个北京来的干部还真不一样!”
如今,总长5公里的饮水工程已近完工,260余户村民将吃上自来水,彻底告
别吃水难。
“到农村工作,我就像回家了一样”
五保户李武子正赤裸上身坐在老屋里。进入8月中旬,旬阳多日突破40
摄氏度,持续高温已使他家房子的顶梁柱腐朽加剧、摇摇欲坠。作为脱贫搬
-6-
他们,奋战在
一
集中连片特困区
★刘满堂穿过铁丝网查看李家台村污水净化情况(2016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
者 梁爱平 摄)
迁“交钥匙”工程的保障对象,政府为李武子建好的新家还在内部装修,“远
水不解近渴”,一连几晚,炽热难耐的他都躲进桥洞下避暑过夜。
8月16日清晨,刚从江苏常州为村里跑项目归来的刘满堂,提着米和油,
一头扎进了李武子家。“一个星期没在村里,不来看看放心不下。”
可刚一见面,李武子没急,刘满堂却急了,“老李,你这房梁已经不行
了,再一下雨就撑不住了,你今天必须搬走!”说话间,他立刻联系村干部,
将村里一处闲置房屋的钥匙交给李武子。
抓脱贫是第一书记的硬任务,对此,刘满堂有着自己的理解。前些年,
村里发展产业总在“翻烧饼”,今年种核桃、明年搞黄姜,乡亲们没少折腾,
钱却没赚来多少。现在政府又推行油用牡丹种植,群众不会种,更没积极性,
倒也不奇怪。可这个新产业究竟行不行,刘满堂心里也没底,他决定自己先
探探路。
说干就干。做完案头研究,刘满堂自费到山东菏泽、陕西白河实地考察
一番,发现油用牡丹浑身是宝,花可冲饮、籽可榨油、根能入药,是特别适
-7-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合陕南山区种植的高产经济作物。他带回牡丹油、牡丹苗到村里宣传,老乡
们到家里做客,他就先捧上一杯牡丹花茶让他们尝尝鲜。他还请来农业专家
进村培训,没承想,一下子就来了200多名村民。
“现在我家4亩地都种上了油用牡丹。大太阳天,刘书记还经常来辅导
我们种植。有他把关,咱心里踏实!”贫困户何功英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心为群众服务。”不少村民说,刘满堂的岗
位承诺不仅写在村委会门外的宣传栏里,也写在他的实际行动中。
68岁的贫困户高长群一家住在高耸的山梁上,数十年间只有一条羊肠小
道与外界相连。精准帮扶中,她家的危房将被改造,可建筑材料却只能靠人
背肩扛。在刘满堂的协调下,一条近3公里的通组路从门前经过,他还自掏
腰包1万元作为工程款,目前路基已经打通。高长群兴奋地给亲戚捎话说路
通了,对方甚至连呼“不可能!”
治理滑坡体、帮贫困户找寻失联的儿子、资助村里的贫困大学生、外出
考察项目……驻村一年间,刘满堂很少回京,他把李家台当成了自己家。王
东说,刘满堂整天忙得“不落屋”。到村里不到一年,村民们都把他当贴心人,
生活有困难、心里有疙瘩都愿意跟他说说,“现在刘书记比我的影响还大!”
“我生长在农村,22岁考上大学才离开。农村养育了我,到村里工作,
我就像回家一样。”刘满堂说。
不愿意被宣传的“义务宣传员”
刘满堂谦逊热情,毫无架子,但采访他却并不容易。记者多次恳请,他
再三婉拒,仅答应一起同行介绍村里的情况。
反复强调不愿意被宣传,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我的级别决定了能够调
动更多的资源,宣传我对其他的第一书记不公平,你们可以多了解了解村里
脱贫攻坚的困难。再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受党教育多年,给乡亲们办点实事,
不是应该的吗?”
而在外人眼里,“为什么要来李家台”,是刘满堂始终绕不过去的话题。
一年前,在59岁之际,他主动申请驻村,曾在集团公司引起不小震动,
-8-
他们,奋战在
一
集中连片特困区
甚至连妻子也大为不解。
“简单说,就是中央有号召、集团有名额、我符合条件。最重要的是,
我出身农家,了解农村,就是一个农民,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是我的心愿。”
面对一些人的质疑之声,刘满堂语气平和,“再有一年我就退休了,没
有必要作这个‘秀’。再说,旬阳也是集团对口支援的地区,有一个强大的
集团做后盾,可以做点事,为什么非要等到退休?我等不及了。”
按照当地部署,李家台村将在今年脱贫摘帽,但刘满堂却没打算离开。
驻村伊始,他就辞去了单位的所有职务,主动申请了最长的3年驻村期限,
“我能力有限,一年时间不足以让村里改变面貌。”结合县里的定位,他为
李家台勾画了一幅“蓝图”—精准脱贫之后,成为陕南地区美丽乡村的示
范村。
为实现这个目标,刘满堂自费2.5万元从当地修理厂买来一辆二手越野车。
到了节假日,他不打招呼,自己驱车到邻县去学习脱贫攻坚的经验。白河县
的教育脱贫举措、平利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他边学边思考,手机里更记满了
学习心得和体会。
★刘满堂查看李家台村的排污管线(2016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爱
平 摄)
-9-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驻村工作,刘满堂从没把自己当作一个“京官”。他每天自己在出租屋
里生火做饭,还告诉城关镇党委书记周优存,“我是你的下属,有工作你就
直接安排给我,千万别客气。”
刘满堂确实这般低调和谦逊。事实上,多数村民也只知道他从北京而来,
并不知晓他的身份。他不定期将自己的工作思考写给镇里、县里。在他看来,
农村要想脱贫,不能只把目光盯在土地上,一定要让农民转变身份,发展特
色农业、来料加工、观光旅游等产业,在二三产的协调发展中致富。
如今,他最心旷神怡的时刻,是闲暇时爬上山顶,俯瞰被群山环抱、汉
水围绕的旬阳县城。每到这时,他总不忘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几张照片,并附
上几句“广告”:汉水三面环绕的美丽李家台,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欢迎您
来旅游观光指导!
“现在,我是李家台的义务宣传员。”刘满堂笑道。
(新华社西安2016年9月1日电 新华社记者陈晨、梁爱平)
-10-
他们,奋战在
一
集中连片特困区
“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
—藏族女干部索朗央吉的扶贫路
高原初春,缓缓的拉萨河水从“四季吉祥村”边流过,阳光洒在绿、红、白、
蓝四色藏式民居上,鲜红的国旗和五彩经幡飘扬在屋顶上,田野里杨柳吐翠、
桃李待放,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53岁的藏族大姐阿妮吃过早饭,坐在织机前,伴随双脚踩踏的“咔嗒”声,
木梭在细软的羊毛线间划过。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索朗央吉站在旁边,看着阿
妮手中的氆氇越织越长,带领全村人脱贫的信心更强了。
索朗央吉在乡村工作已经16年了,基层工作尽管充满酸甜苦辣,但她始
终不忘初心:“群众不脱贫,我就不离村!”
贫困印象—终生难忘的冲击
索朗央吉从小在一个小康家庭长大,没有感受过“贫困”的滋味。1996年,
从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男同学身上,她对贫困有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不足
20平方米的小屋子,除了两张床和一条板凳、一张桌子,再没有其他家具。
有些日子没用的锅碗上,布满了灰尘。”同学家的窘境,至今留在索朗央吉
的记忆里。
“同学接过全班捐赠的米、面、油,哭着感谢大家。”索朗央吉说,她
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难受,“从那时起,我就想着,一定要为贫困同学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11-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索朗央吉站在“四季吉祥村”前(2018年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2002年,索朗央吉从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拉萨市
曲水县茶巴拉乡,成为一名乡镇干部。她跟着乡党委书记、乡长走村串户,
接触到更多贫困群众。
茶巴拉乡地处雅江中游峡谷地带,土地“悬”在半山坡上,春天种进土
里的种子,要等到下过第一场雨后才发芽,是曲水县西部最贫困的乡。
每次下乡,索朗央吉都能从一些贫困群众话语和眼神里,感受到他们对
美好生活的期盼。索朗央吉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
自己的热情温暖他们。
扶贫济困—扎根基层的初心
心中时时念群众疾苦,才能事事为百姓解忧。索朗央吉把群众的期待,
化成工作的热情,“只要是群众来办事,我都会热情接待,尤其是贫困群众,
我会更加热情”。
-12-
他们,奋战在
一
集中连片特困区
有一年,嘎宗大姐哭着来找索朗央吉说,刚考上大学的妹妹交不齐学费,
办不了入学手续,请她帮忙想想办法。索朗央吉一边和学校联系反映学生的
家庭贫困情况,一边把应急的钱凑齐汇到学校,帮孩子顺利入学。随后几年里,
她还和朋友每月资助这位同学。
“每年寒暑假,这名学生都会找我聊聊在内地的学习生活。”索朗央吉说,
他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自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党的十八大后,西藏自治区为了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派出大量
优秀干部进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2012年,索朗央吉担任达嘎村党支部第
一书记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索朗央吉接触过的贫困户,大多是因为家里有病人、缺少劳动力、自身
发展力不足等。为了帮助他们早日脱贫,她东奔西走跑项目,无数次入户走访,
为他们加油鼓劲。
“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谋划乡村旅游开发……”
在一系列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索朗央吉带领村民致富的步伐,一年比一年快。
精准脱贫—许给群众的诺言
近两年来,索朗央吉先后担任“拉萨河畔·三有村”和“四季吉祥村”
两个易地扶贫搬迁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在三有村,为了让搬出“穷窝”的群众拔掉“穷根”,索朗央吉带领村
里的党员一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群众培训就业,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成为群众的主心骨。2017年,三有村184户、712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
“四季吉祥村”同样在空白的基础上起步,但索朗央吉的信心很足,上
级制定的产业扶持、就业、政策兜底等一系列扶贫举措很快落地了。
索朗央吉说,精准扶贫是帮群众找出贫困的病因、找准发展的路子、找
对致富的方向,鼓起群众脱贫的勇气和志气。
阿妮从小就学会了传统纺织技术,但从未想过靠这个致富:“在索朗央
吉的帮助下,我到其他县传授技术,不到一年就挣了6000元。”
-13-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索朗央吉(右)与村民商量编制规划(2018年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索朗央吉每天都在想着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感谢党派来这么好的干
部!”听到北京的设计公司要把藏族传统手工纺织产业做大的好消息,阿妮
脸上笑开了花。
过去五年,西藏自治区贫困人口由86万人下降到去年底的33万人。索
朗央吉说:“只要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新华社拉萨2018年3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薛文献、白少波)
-14-
他们,奋战在
一
集中连片特困区
党旗,飘扬在贫困歼灭战的最前线
7月盛夏,清晨的朝阳照亮了大凉山的谷克德湿地,青草上的露珠还未
散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马天又开始
走村入户了。
从四川大凉山到云南怒江大峡谷,再到新疆和田,虽然骄阳似火,但脱
贫攻坚的一线处处可见像马天这样忙碌的身影。自精准扶贫以来,一名名共
产党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个个党支部扛起鲜红旗帜,组成战斗堡垒,
为打赢贫困歼灭战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党组织
“满山花儿在等待,美酒飘香在等待,要是不走不行了,明年今日早早
来……”夏日的火普村,熟悉的《留客歌》又回荡在山间。
说起今年2月11日群众依依不舍送别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景,火普村村民
吉地尔子依然激动不已。“为什么我们这么感恩共产党、依恋总书记?那是
因为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彝族老百姓今天的生活。”
他说。
在他的记忆中,过去家里的房子“不仅从里面可以看到外面,从外面也
可以看到里面。”除了住房条件差,不少村民家人畜不分居,卫生条件很差。
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在昭觉县吹响的时候,吉地尔子发现村子里热闹起来,
县里领导来了,帮扶单位来了,农技员来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全
部住在了村上。
-15-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2018年,火普村已摘掉“贫困帽”。图为2018年12月28日无人机拍摄的火普村。(新
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党组织。
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普那克村,自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
村党支部每天雷打不动地召开研判会。“贫困户麦麦提艾力家土地有多少?
劳动力有几个?家里有没有患重大疾病的?有什么致富门路?”在这样的讨
论中,支部党员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村党支部还积极整合驻村工作队力量,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在每一户
贫困户家里,都做到了住一晚、吃顿饭、唠家常、帮学习。通过汇总研判群
众点滴心声,村党支部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深挖致贫根源,因户因人制定“一
户多策、一人一策”,瞄准靶心,对症下药,带领群众共同脱贫。
身先士卒,党员是决战贫困的“排头兵”
基础设施差、气候地理条件恶劣、群众观念保守落后……几乎每个深度
贫困地区,都有这样的“顽疾”。要取得贫困歼灭战的全面胜利,这些地区
-16-
他们,奋战在
一
集中连片特困区
的基层党支部都有哪些“绝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每一个脱贫家庭的背后,都凝聚着基层党组织的苦
干与实干,他们是这场贫困歼灭战的“排头兵”。
记者还记得2016年秋天到火普村采访时的情景—刚一进村,就看到“党
员突击队”的红旗迎风招展。修公路、修排水沟、修新房、拉材料同时进行,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与时间赛跑的扶贫攻坚战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这支党员突击队的带动下,当年11月,全村村民从1公里多外的老村
搬到了现在的新村。如今,村里家家户户住着白墙灰瓦的新房,沥青公路、
光纤宽带也进村入户。
坐落在云南怒江大峡谷深处的鹿马登乡鹿马登村,25度以上的坡地占到
全村土地的70%,户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从2015年起,结合当地气候土壤、
发展前景等因素,村党总支确立了连片种植草果的发展模式。
草果连片种植项目涉及撑杆、铁丝、遮阴网的架设以及草果苗的验收、
种植等,每一个环节都关乎草果产业项目的成败。为了确保种下去、能成活、
有成效,村党总支坚持技术先行,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翻地、播种、管理等
种植步骤手把手地进行现场讲解和示范。
在普那克村,村党支部探索实施投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产业
精准脱贫模式,在村子里指导开办起红柳签加工厂。
贫困户苏来曼·奥布力艾散家有7口人,家中4名劳动力都没读过高中,
也没有什么手艺。自从红柳签加工厂开办起来后,家人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
示范引领,战斗堡垒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采访中,许多贫困村的党员干部都告诉记者,贫穷真正可怕的地方不是
物质上的缺乏,而是精神上的贫瘠。
“房子建好了,路修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但长期的贫穷落后导致许
多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如何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养成好习惯、
形成好风气,成为村党支部抓好精神脱贫的关键。”马天说。
目前,火普村党支部正利用“三会一课”、党建月会、农民夜校等平台,
-17-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鼓励引导党员在发展产业、勤劳致富、参加合作社、整治房前屋后环境等方
面发挥带头作用。
为了改变当地彝族群众红白事大操大办、高额聘礼等陈规陋习,火普村
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修订村规民约等形式,推进厚养薄葬,
治理高价彩礼。
在鹿马登村,由于大部分群众受教育水平低,对现代的生产生活理念接
受较慢,村党总支就利用讲习所、党群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文明素质和专业
技能培训,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提升脱贫致富技能。为了提升乡村环境卫生,
村党总支还在小组之间开展环境卫生大比拼,家庭妇女们也积极参与到“扮
靓我家我最行”的活动中。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个支部都
是一个战斗堡垒。他们的冲锋陷阵让一个个凋敝的村庄改换了容颜,让曾经
贫穷的人们张开双臂,迎接美好生活的到来。
(新华社成都2018年7月1日电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关俏俏、赵珮然)
-18-
他们,奋战在
一
集中连片特困区
责任写就中冶扶贫攻坚路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是我们党向世界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
承诺。作为中央企业,中冶集团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并以帮助贫困地区
脱贫奔小康为己任,坚决执行党中央相关扶贫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央企业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冶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
自承担新一轮定点扶贫阶段任务以来,中冶先后派出三批六名挂职干部与两
名驻村“第一书记”,举全局之力,集全局之智,精准发力、砥砺前行,为
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时代新篇章贡献智慧与力量。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
底中冶定点扶贫县之一贵州省德江县已率先宣布“摘帽”出列。目前中冶集
团正在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的堡垒,全力以赴帮助沿河县做好最后的脱贫
冲刺工作。
贵州省沿河县,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有着68万人口的深度贫困县,地处
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属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经济欠发达,群众
生活水平不高。2019年4月,中国二十冶挂任沿河县副县长的冷绪中来到沿
河县的第一天,便对县区各村镇进行走访调研。为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稳定增
收问题,他采取“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精选扶贫产业,援建产业项目,
针对性开展产业扶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冷绪中组织援建了花椒加工厂房,
为新景镇4000多亩花椒产业解决了加工问题。同时,因地制宜地实施开展短
效产业,从帮扶资金中安排30万元,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
发展模式,在花椒基地套种香瓜80亩,作为产业扶贫新的增收来源。除此之
外,他还多次带队赴外地宣传推介沿河农特产品,今年5月,他带领县商务局、
农业局、“洲州茶”公司拎着沿河农特产品到上海的中冶各骨干子企业拜访
-19-
共产党员GONGCHANDANGYUANZAIFUPINYIXIAN
在扶贫一线
★图为中国二十冶挂任沿河县副县长冷绪中(左一)疫情期间去新景镇柑橘产业基地看嫁
接柑橘新芽。
推介,拜访后中冶各骨干子企业及其他单位大量订购了防暑降温茶,打开了“洲
州茶”在上海地区的销售市场。对于冷绪中来说,家是他最大的牵挂,也是
他最大的亏欠:“我外出工作12年来,一直没有陪过孩子,今年孩子高考,
我也没在身边陪伴,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孩子。”
贵州省德江县,地处国家级特困地区的武陵山区腹地,山高谷深,土壤
石漠化,下雨不蓄水、太阳晒掉渣。德江腾溪村老百姓种植作物,基本依赖
雨水灌溉,收成毫无保障。2019年4月,中国十七冶贵州分公司副经理郭晓
春被选派到贵州省德江县挂职任副县长,开展定点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工程测试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光伏组件销售合同范本
- 果园分包合同书模板
- 合同编第十九条法条解读
- 2024上海市电视广播广告发布合同(示范文本版)
- 2024化妆品品牌加盟合同
- 2024建筑委托合同协议
- 沈阳理工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24表演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开店双方入股合同协议范文
-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 LTC流程介绍完整版
-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一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11课-花儿寄深情-▏人教新课标
- 植物的象征意义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5章 西周文化(1、2节)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去远航 -冀教版
- 装配图画法及要求课件
- 翻译实习教学大纲
- 心力衰竭-英文版课件
- 邀请回国探亲邀请函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