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星港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星港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星港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星港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星港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星港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A.大力削减燃煤污染 B.深化治理工业污染C.精准管控扬尘污染 D.集中焚烧塑料垃圾2.0.1%的高锰酸钾可消毒杀菌,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A.+1 B.+2 C.+4 D.+73.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类观:冰水混合物和矿泉水从组成上都属于混合物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C.微粒观: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4.“分子足球”C1发现之后不久,科学家相继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1.一定条件下N1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则N1属于()A.混合物 B.化合物 C.金属单质 D.非金属单质5.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6.用如图装置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锥形瓶引燃红磷B.红磷下方细沙的作用是隔热C.系有气球的玻璃管可缓冲气压,保证安全D.实验后天平指针右偏可能是橡胶塞未塞紧7.实验基本操作练习时,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下面对实验操作要求解释不正确的是A.向试管装入粉末状药品时,药品用纸槽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打破试管底部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以免加热液体沸腾喷出伤人C.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将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爆炸D.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加热产生水分倒流引起试管炸裂8.最新公布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291g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液体变成红色D.加热碳铵,固体变为黑色,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0.进一步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A.单独点燃制作烛芯用的棉线,棉线很快燃尽,说明蜡烛燃烧时不仅是棉线在燃烧B.固态石蜡很难被点燃,说明燃烧可能需要一定的条件C.由于空气几乎不含碳元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元素来自石蜡D.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11.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継,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测定溶液的pH D.稀释浓硫酸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点表示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C.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D.将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其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可能发生变化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通过近期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A.电解水B.分离空气C.加热高锰酸钾D.分解过氧化氢E.__________________(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2)实验室一般不用方法A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若用下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4)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14.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1.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1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1。[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1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1与NaOH发生了反应。[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方案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两个充满SO1的100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1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_____(填序号)。a.15mLb.8mLc.5mLd.3mL方案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两个充满SO1的300mL集气瓶中分别加入6mL水和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1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_____。15.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1)写出仪器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__。(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3)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的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实验前可以在装置B中先注入部分水使长颈漏斗形成液封后,在导管口连接一个注射器来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当注射器往外拉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气密性好。(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装置。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干燥气体的常用装置(1)制取气体实验时,首先要对发生的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装置不漏气,装置C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_________(按先后顺序填字母),若导管口有气泡,放手后导管内上升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A]用手捂住试管[B]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资料)浓硫酸能吸收氨气,具有强吸水性;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来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发生、干燥和收集装置可选用A—F中的_______________装置。(3)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填装置编号)。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硫酸铜(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2)硫酸铜中铜、氧元素质量比=_____。(3)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18.松油醇(C10H18O)是一种调香香精,多存在于松节油、芳樟油、玉树油、橙花油中,请回答:(1)松油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2)松油醇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3)15.4g松油醇所含碳元素质量与_____g葡萄糖(C6H12O6)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1)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但若不充分燃烧可发生以下反应:2C2H5OH+5O2点燃2CO2+2CO+6H2O,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求9.2g乙醇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A、因为煤燃烧时排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烟尘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所以大力削减燃煤污染,属于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不符合题意;B、深化治理工业污染,可以减少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不符合题意;C、精准管控扬尘污染,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降低PM10、PM2.5的含量,属于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不符合题意;D、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白色污染”,集中焚烧塑料垃圾,可以减轻“白色污染”,当然如果集中焚烧过程中处理不当,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还可能造成大气污染,故集中焚烧塑料垃圾,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符合题意。故选D。2、D【解析】

在高锰酸钾(KMnO4)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1)+x+(﹣2)×4=0,则x=+7。故选D。3、A【解析】

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只是水的状态不同,故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错误;B、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天然气才可以用来作为燃料,正确;C、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正确;D、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正确。故选A。4、D【解析】

N1是由非金属元素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从物质的组成先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若是纯净物再从元素的组成判断是单质或化合物,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5、B【解析】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图中“a”代表的是氮气,故选B考点:空气的成分6、A【解析】

A、不能加热锥形瓶引燃红磷,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红磷下方细沙的作用是隔热,以防止锥形瓶炸裂,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系有气球的玻璃管可缓冲气压,以防止瓶塞飞出,保证安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实验后天平指针右偏,可能是橡胶塞未塞紧,红磷燃烧产生白烟逸散到集气瓶外,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7、A【解析】

A、向试管装入粉末状药品时,药品用纸槽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染到试管中部内壁,造成药品浪费,影响实验;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以免加热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将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爆炸;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加热产生水分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

A、由图可知元素符号为UUO,第1个字母大写,第2个字母小写,故错误;B、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故正确;C、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质子数是118,故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能带g,故错误。故选B。9、C【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A不正确;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属于实验结论,故B不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C正确;D、加热碳铵,固体物质逐渐消失,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D不正确。故选C。10、D【解析】蜡烛燃烧是利用棉线引燃,石蜡蒸气在燃烧,正确;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主要来源于石蜡,正确;D、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只能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有氧元素,错误。故选D。11、D【解析】A、过滤液体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操作错误;B、木炭燃烧生成物是气体,集气瓶中的气压不减小,不能形成气压差,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中,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图中操作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要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或胶头滴管滴加在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图中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图中操作正确。故选D。12、C【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详解】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溶液中溶质质量不能确定,故A错误;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ga,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物质次之,c物质最小,所以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液中溶剂质量c>b>a,降温至t1℃,溶剂质量不变,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c>b>a,故C正确;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t2℃,c物质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消耗大量的电能试管集气瓶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为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试管口没放一团棉花甲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实验室还可以使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2)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实验室中不用此方法制取氧气;(3)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实验结束后为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必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为防止高锰酸钾颗粒沿导管进入水槽,水变成了紫红色,应在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4)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注射器可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的快慢,便于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从长管进入。点睛: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就要液体滴加速率均匀。14、【反思与改进】SO1溶于水,也会出现塑料瓶变瘪的现象。方案一:10mL水和10mL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将100mL的SO1完全吸收d方案二:有水倒吸入集气瓶,会使余下的二氧化硫全部被吸收防止水倒吸入装置A中【解析】试题分析:(1)SO1溶于水,气体的消耗而使瓶内的气压减小,因此瓶子会变瘪。(1)两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全部被吸收;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1这一资料进行计算。因此3mL的水最多溶解约110mL的SO1气体,而此时3mL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将二氧化硫全部吸收,这样变瘪的程度不同便可达到实验目的。(3)由于气体的消耗会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此水槽中的水会倒吸到集气瓶中。考点:实验探究题。点评:探究两种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可以通过对比试验达到目的。化学实验要求操作步骤必须严密,不允许有其它因素的干扰。15、酒精灯水槽用水润湿AF2KMnO4K2MnO4+MnO2+O2↑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F【解析】

(1)仪器a的名称的酒精灯;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2)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为了减小摩擦,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故选固固加热型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难溶于水,故可以选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为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故可以选排水法收集装置F。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4)当注射器往外拉时,锥形瓶中的气压降低,故长颈漏斗的下端由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5)一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故不能选排空气法收集,只能选排水法收集,故选F。16、BAAHFCaCO3+HCl→CaCl2+H2O+CO2BGE(CGE)【解析】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BA;(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来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可以用碱石灰进行干燥(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浓硫酸能吸收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极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制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