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1.3《庖丁解牛》同步训练(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3《庖丁解牛》同步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朝济而夕设版焉
B.因其固然因击沛公于坐
C.吾见其难为为之踌躇满志
D.刀刃若新发于硎刑于寡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良庖岁更刀,割也
A.范增数目项王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既来之,则安之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下列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B.视为止,行为迟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构怨于诸侯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臣未之闻也D.技经肯綮之未尝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技盖至此乎盖:大概
B.批大郤批;击
C.如土委地委;卸落
D.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善刀而藏之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
(二)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自《孟子·梁惠王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道也,进乎技矣进:进入
B.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族:一般的地方
C.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侈:奢侈
D.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规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然后从而刑之
B.视为止,行为迟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仰不足以事父母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庖丁虽然达到了道境,但是每次解牛他仍没有把握,所以,“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生怕损坏了刀刃。
B.选文(二)主要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形象化阐述,包含了仁政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文末还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
C.选文(一)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了庖丁技艺的精湛;同时,从现象描述转入本质追索,起到了巧妙的过渡作用。选文(二)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D.两篇选文在写作上最主要的特色是善于生动地阐述道理。选文(一)主要是用对比、排比等手法,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气势。选文(二)主要运用寓言说理,生动形象的同时又极具启发性。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庖丁解牛
《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踦:依靠。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会合、接触。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进乎技矣②依乎天理
B.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②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①吾见其难为②怵然为戒,视为止
D.①方今之时②臣之刀十九年矣
1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乙)庖丁解牛(节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是罔民也____
(2)然后驱而之善____
(3)族庖月更刀____
(4)为之踌躇满志___
17.把(甲)文第6段,(乙)文第3段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8.孟子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保民而王”?庖丁认为如何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高超境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
D.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解:剖开、分割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事在人为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C.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部,导大窾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之解牛之时,(臣)所见无非牛者B.三年之后,(臣)未尝见全牛也
C.(王)为之四顾,(王)为之踌躇满志D.吾闻庖丁之言,(吾)得养生焉
2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B.小王下棋总数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有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C.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
D.品牌栏目《人民网评》扣准社会问题脉搏,切中肯綮,勇于发声,引发社会良性的反思和讨论。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B.《桑林》是传说中商汤乐曲名,《经首》是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C.“臣”是指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还可以是官吏对君主的自称。“臣之所好者道也”的“臣”含有“奴仆”的意思。
D.“硎”在这里是磨刀石的意思;“砥砺”也是古代对磨刀石的称谓,俗称砥石。
2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B.技盖至此乎C.而况大軱乎D.善刀而藏之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善:善良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击
C.动刀甚微,豁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D.莫不中音中:合乎
27.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2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木(节选)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选自《庄子集释》,有删改)
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3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深刻指出“以道阴阳”,“三籁”思想与三才之道相合。
B.竖子:旧称未成年的童仆,也指对人鄙贱的称呼。
C.道德:“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D.神农、黄帝:与伏羲氏同属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认为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
B.山木和雁的命运,给人的启示就是:人生于世,凶险太多,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出怎么做才能避免危险。
C.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D.人类与万物又有所不同,比如说贤能就可能受到谋算,无能又会受到欺侮,所以说不可能“得而必”。
3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阅读《齐桓晋文之事》,完成下面小题。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若:至于。
B.凶年免于死亡凶年:荒年。
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
D.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对父母的孝顺。
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论证了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的观点,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
D.这一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宣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节选自《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36.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这是基本的礼貌。
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即是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
C.“冠者”:成年人。古代的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在宗庙中进行,一般由父亲主持。
D.“舞雩”:台名。鲁国求雨的坛。古代求雨祭天,一般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
37.对选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他所表述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喟然”就形象表现了孔子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苦闷。
B.孔子对子路评志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哂之”是因为“为国以礼”而“由其言不让”,态度不够谦虚。
C.冉求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并表明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国,说明他既有抱负,又没有过高地估计自己,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D.文中写了师生在谈话时,曾皙却在一旁鼓瑟,曾皙提出疑问时,孔子又耐心给予解答,说明曾皙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也写了孔子的宽容。
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阅读《庖丁解牛》,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3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一般
D.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4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始臣之解牛之时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4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就算技艺再高超在关键地方也要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形有声有态;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收藏锋芒。简而言之,“依理--谨行--藏锋”。
D.文章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要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才能保养自身。但客观上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二、语言表述
42.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三、材料作文
4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庖丁解牛》讲述庖丁解剖牛的时候,游刃有余,轻松简单。庖丁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所解数千牛矣”。
庖丁解牛的智慧值得广大青年学子感悟和借鉴,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选择类
4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盖至此乎(大概)B.批大郤(击)
C.如土委地(散落,卸落)D.善刀而藏之(同“缮”,修治。这里是揩拭的意思。)
五、非选择类
45.解释下列加点词。
(6)赤也为之小()
(7)以无厚入有间()
(8)良庖岁更刀()
(9)如土委地()
(10)乃中《经首》之会()
46.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
(1)鼓瑟希()
(2)莫春者()
(3)砉然向然()
(4)技盖至此乎()
(5)技经肯綮之未尝()
4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族
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4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方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49.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归类。
①臣未之闻也。
②莫之能御也。
③何由知吾可也?
④牛何之?
⑤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⑥是诚不能也。
⑦构怨于诸侯。
⑧舆薪之不见。
⑨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⑩未之有也。
六、名著阅读
50.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内篇·齐物论》)
(1)写出从本文蜕化出的一个成语:。
(2)这个著名的故事表现了庄子的齐物论,请结合上文简要说明。
参考解析
1.A2.B3.D4.B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及用法的能力。
A.均为连词,表承接。
B.介词,顺着;介词,趁机。
C.动词,解;介词,因为。
D.介词,从;介词,给。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例句与选项都是作状语。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A.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B.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C.使动用法,使之安;
D.“内”通“纳”,使动用法,放他们进来。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天理,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B.行为,古义:行动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获得。
C.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副词,很,特别。
D.构怨,古今都是“结怨”。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大王来操何,意思是:大王来时带着什么?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意思是:如果舍弃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C.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臣未闻之也,意思是: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D.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未尝技经肯綮,意思是: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
故选B。
参考译文: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谨慎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5.A6.C7.C8.(1))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从不经过使刀口钝折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呢!
(2)每逢到了(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见它难以下刀,就谨慎地为之戒备,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因此而缓慢下来。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盖:通“盍”,何,怎样。句意: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替,给;介词,为了。
B.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不翻译。
C.两个“以”均为介词,凭,用。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将之作为实践的目标。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批,击入;窾,缝隙;因,顺着;“技经肯綮之未尝”是“未尝技经肯綮”的倒装句;况,何况。
第二句: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至于,到了;怵然,谨慎地;为,因为。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9.D10.C11.A12.(1)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到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头呢!
(2)重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背着、顶着重物在路上走了。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进:超过。句意: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B.族:交错聚结的地方。句意: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
C.侈:过度。句意: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B.为:介词,因为;动词,做到。
C.之:都是代词,这件事。
D.以:介词,用;连词,用来。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他仍没有把握”“生怕损坏了刀刃”理解错误,那是讲他达到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因,依照;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体本来的结构;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技经肯綮,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而,更。大軱:大骨头。
(2)关键词:谨,认真从事;申,反复陈述;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颁白:颁,通“斑”,头发斑白。
参考译文:
(一)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二)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13.A14.C15.C
13.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膝之所踦”的“踦”应解释为“支撑,接触”。
故选A。
1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相当于“于”;
B.连词,表转折,但,却;
C.动词,做;介词,因为;
D.助词,的。
故选C。
1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以探求“道”作为目标,即把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故选C。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述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述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述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16.陷害到、往一般这件事(指成功的解牛)。17.(1)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
(2)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18.孟子认为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保民而王”;庖丁认为只有反复实践,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游刃有余”。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这样做是陷害百姓。罔:陷害。
(2)句意: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之:动词,到、往。
(3)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族:一般。
(4)句意: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之:代词,这件事,指成功的解牛。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行,施行;盍,何不;反,通“返”。
(2)关键词:有间,有空隙;恢恢乎,宽绰的样子;游刃,运行刀刃。
18.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可知,这里的“本”指的是仁政;再结合“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可知,这就是孟子指出的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由此可知孟子认为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保民而王”。
结合“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可知每一项技艺的炼成都需要不断练习、反复实践;结合“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可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使技艺精进。
参考译文:
甲文: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徒弟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做到这种地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的(把王政之道)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却有长久不变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不遵守礼仪法度,无所不为。等到(他们)犯了罪,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假使一辈子都遇丰年,就一辈子都可以吃饱,在荒年也不至于饿死。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乙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谨慎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19.B20.D21.D22.C23.D24.C25.C26.A27.D28.B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导:顺着、循着。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为:介词,替、给;动词,做。
B.于:介词,从;介词,比。
C.而: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修饰。
D.以:两个都是介词,用。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句意: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
B.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句意: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C.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句意: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
D.未尝:古义相同,都是“未曾”。句意:三年以后,未曾见过完整的牛了。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C.“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是“庖丁”,故正确的补充应该是:(庖丁)为之四顾,(庖丁)为之踌躇满志。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游刃有余:意思是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句中形容歹徒,不合语境。
B.目无全牛: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句中形容小王下棋,而且技术并不高,不合语境。
C.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多有褒义。句中形容做事犹豫不决,错误理解了踌躇的意思,属于望文生义。
D.切中肯綮: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句中,“品牌栏目《人民网评》扣准社会问题脉搏”,符合词语使用的含义,符合语境。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此处的“臣”不含有“奴仆”的意思,而是庖丁的自称。
故选C。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向:通“响”,发出响声。句意: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豁豁地声音。
B.盖:通“盍”,何,怎样。句意: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D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擦拭。句意: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善:好。句意: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故选A。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为:介词,替、给;“为……所”表被动。
B.之:用于主谓之间,取独;结构助词,的。
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D.以:两个都是介词,用。
故选D。
28.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错,结合“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知,他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故选B。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29.B30.A31.A32.(1)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2)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
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翻译是: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
语段主要讲“材与不材之间”这种人生态度,所以“材与不材之间”后面可以停顿;“也”用于句末表停顿,“故”表结果,领起下一句,所以在“也”之后要停顿,排除C、D;“若夫”为句首发语词,在前面停顿,排除A。
故选B。
3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庄子: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错误,庄子是“战国中期人”。
故选A。
3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错,原文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免于累。
故选A。
3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其一,其中一只;请,请问;奚,何,哪一只。
(2)物物,役使外物,前一个“物”为动词;于,被;胡,何,怎么。
参考译文: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的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么办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和顺为标准,活动于虚无的境界;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的。你想聚合,别人就使你离;你想成功,别人就要破坏;你穷困,别人就压抑你;你尊贵,别人就非议你;你要有所作为,别人就要损害你;你贤,别人就会谋算你;你不肖,别人就欺负你:怎么能得到并一定如愿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只有天道无为的境界才是最美好的。”
33.D34.C35.(1)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2)一定要使他们上面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面足够养活他们的妻子儿女。
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故选D。
34.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不全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阐述的是教育百姓。
故选C。
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中,“焉”,哪,怎么;“仁人”,仁爱的君主;“罔”,陷害。
(2)中,“仰”,上面;“事”,奉养;“俯”,下面;“畜”,养活;“妻子”,妻子儿女。
参考译文:
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36.A37.D38.(1)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2)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3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说法错误。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故选A。
3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与“孔子的宽容”都不准确,应为:师生关系融洽。
故选D。
3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比及,等到;足,使……富足;俟,等待。
(2)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希,通“稀”,稀疏;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句,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撰,才能。
参考译文: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
39.B40.D41.C
3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B.导:顺着,循着,导入。
故选B。
4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替,给/介词,因为;
B.结构助词,的/取独;
C.表转接/表修饰
D.介词,用。
故选D。
4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强调对技术的追求”分析错误。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以探求“道”,也就是把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故选C。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42.(1)“家父”改为“您父亲或令尊”(2)“小有名气”改为“很有影响”(3)“犬子”改为“儿子”(4)“有幸”改为“应邀”。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得体能力。
(1)家父: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称呼对方的父亲不能说“家父”,应该说“令尊”。
(2)小有名气:稍微有点名声、名望;用作自称时通常有谦虚之意。结合此处是说被采访者的父亲。且结合前文“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表述不得体,可改为“很有影响”。
(3)犬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犬子”只能用于父亲对外人称呼自己的儿子。此处是表述不得体,可改为“爱子”,或“儿子”。
(4)有幸:意思是有运气、机会好。只能说别人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自己的采访,而不能用“有幸”。
43.例文:
尊重规律,成就精彩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耄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为什么庖丁解牛的技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我认为,他正确认识规律,科学运用规律,才成就精彩人生。
庖丁脱颖而出,靠的不是他的刀,而是他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
其他厨师处理一头牛,靠的是力气,讲究的是刀刃的锋利,因而时常换刀。而庖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干的是头脑活。凭着对牛生理结构的了如指掌,他摸准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整个过程不曾拿刀硬碰,演绎着“刀尖上的艺术”。从这说开来,不仅仅是牛,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规律。庖丁这类尊重规律的智者,正是在“变”之中找到了“不变”的规律,方能在事业上行稳至远。
违背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会导致事业失败。
当年开始建设三北防护林时,种植者们没有充分考虑客观规律,大面积栽种樟子松。结果不到几年,由于突发松毛虫害,所栽种的两亿多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学期学习进步承诺保证书
- 输送带安装手册协议
- 瓷砖购买销售合同模板
- 控制电缆采购招标条件
- 2024投资合同范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9)
- 2024建筑工程外架合同
- 2024游戏源码生成植入sdk服务合同
- 2021年注册会计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能源技术与智能电网建设考核试卷
- 党校培训处理结果汇报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模拟试卷(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 (5篇)国开2024年秋形策大作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
- 安全生产三个体系
- 研发物料管理制度
- 2024年中国木材链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民航飞行员技能大赛理论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供应链管理师(三级)认证备考试题及答案
-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模板)
- 高中数学必修一《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课件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法律实务赛项)考试题及答案
- 社群健康助理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