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套路练习的道德教育_第1页
论武术套路练习的道德教育_第2页
论武术套路练习的道德教育_第3页
论武术套路练习的道德教育_第4页
论武术套路练习的道德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武术套路练习的道德教育

1武术材料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是中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武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武术是以具有攻防技击价值的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它和格斗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武技。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武技。而就武术的运动形式而言,它可以分为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这样两大部分,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共同组成了武术的全部技术内容。并且套路练习这样一种运动形式,在武术中不仅存在,而且还相当发达,是武术的重要运动形式。所以从武术的运动形式来看,套路练习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武术套路练习是将许多武术动作按一定顺序编排来进行演练的运动形式。如果仅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套路练习是为了便于传授、记忆和训练而产生的。可是这并不是武术套路练习产生的全部原因,其中显然还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舍此则无法得出更为深刻的结论。首先,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虽然早期各民族间缺乏文化交流,但随着各个民族生存竞争的发展,都产生了各自的攻防技击技术,并且也都因此而产生了各自以这些攻防技击技术为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武技。仅从这种意义上看,这些武技和中国武术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虽然不同人种的人在其人体结构上各有其特点,可人体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所以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也相同。这种共同的人体运动基本规律,决定了不同人种和民族的人都必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攻防技击技术。同时,在世界各民族的武技发展、沿革的过程中,也必然都有传授、记忆和训练的问题,其间也许流传过一些将动作相对固定编排,用以进行演练的运动形式。可是为什么世界其它民族,特别是西方各民族,却没有产生像中国武术那样完整、那样丰富的套路练习并流传至今呢?这是一个颇为引人注意的现象。可见,武术套路是否产生和流传,除了便于传授、记忆和训练的技术原因外,还有各民族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内在原因。再则,我们从武术套路本身来分析,武术套路并不是仅仅将一些武术动作按一定顺序进行简单的编排和堆砌,而是遵循一定的编排原则进行编排的,并且每个动作都有其严格的规格要求。这实际上是一种程式。程式的本义是法式、规章或格式。立一定的准式以为法,谓之程式。武术套路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运动形式。其实重视程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各种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毫无例外都表现了一种立一定准式以为法的程式性。无论是中国的诗词歌赋、章回小说、戏剧、舞蹈、音乐、书法、绘画;还是园林、建筑都是如此。除此以外,上至国家的典章、制度,下至黎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礼节、仪式、民俗、习惯,可以说在各种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程式化的表现无处不在。它既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说这种程式化的现象决非仅体现在武术套路练习这种运动形式之中,而是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武术套路这种程式化的运动形式的产生、发展和流传并非一种偶然现象,它只不过是和各种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相互适应,随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此我们就有必要把武术套路放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去考察,探讨究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什么因素,是如何促使武术套路这种程式化的运动形式产生和发展的。2武术材料中“道”的追求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是非常重要的,它包含有“天道”和“人道”。“道”的本义是道路。《说文解字》说:“道,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其中即有一定规律过程的意思,后又引申为人们所必须遵循的规律。韩非在《解老》中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中国的哲学家们认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中国哲学的目标在于‘闻道’”;而“中国哲学之所谓‘道’是包括真与善的,志在‘闻道’即以求真求善为目的。”所以在中国人人都知道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话,可见其影响之深。道已成了中国古人刻意追求,一时也离不开的东西。用孔子在《中庸》中的话说,就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由于中国人把“闻道”做为追求的目标,所以中国人就强调凡事都要合乎道,合乎规律,要有规矩。也正因如此,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所说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也同样成了人所共知的俗语。有学者认为“道”还包含有程式的意思:“中国人讲究程式,确有所见,用传统名词来讲,这即所谓“道”。道有原则、方法、方式路数之义。道亦称为‘方’,方即一定程式。”正是这种对道的追求,而至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合乎道,使之“不可须臾离也”,决定了人们讲究规矩,又决定了人们讲究程式。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讲究程式,甚至表现为对程式化追求的思想基础。武术套路的形成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在《吴越春秋》中记载了春秋时代精于剑术的越女和越王之间关于剑术的一段著名对话。越女说:“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在这里越女说剑的技术是比较容易的,但其中还有更为深邃的内涵,反映了阴阳变化的规律,内外的关系。而这些内容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甚微而易”的技术。在《庄子·说剑》中所说的“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也同样反映了剑法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可见古人在研究剑法时,更注意带有规律性的“道”的追求并把它放在了较一般技术更为重要的位置。也正因如此,这些早期的武术理论对后世武术技术和理论的发展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吴殳所著的《手臂录》是研究武术的重要史料,其中也有关于武技和道的关系的记述。他说:“(一般人比试枪法)气力愤发,殆同牛斗,绝无名士风流。石师(吴殳的老师石电)交手,意思安闲,如不欲战。俄焉,枪注人喉,不敢动而罢。微乎微乎,进于道矣。”在张海鹏为本书所写的跋中说:“盖修龄(吴殳)留心击刺三十余年,手臂纯熟,技进乎道。”这里先后两次出现“进于道矣”“技进乎道”,语出于《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中庖丁所说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即说明当枪法纯熟,十分高明时,所追求的已不再仅是枪法的技术,而是要从这些具体的技术中进一步追求“道”了。即所谓对真与善的追求,以“闻道”。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也决非易事,只有先求规矩,而后“枪道大备”。《手臂录》中有不少这类记载,如“且传一法,练未熟,不教第二,第二法未熟不教第三。半载中所学不多”;“下死功夫于根本者二年”等。可见前人都是先在根本、规矩上下功夫,再逐步提高技术,自然得心应手。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门路最正,工力最深,手臂最熟”,继而“枪道大备”,使之“技进乎道”。在此过程中,套路则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手臂录》中虽未详细记述有关的套路,但文中仍有其意。如说“曾得其青田二三套”,可见不以散势传,而常是以成套的形式练习的(以上均引自《手臂录》)。明人程宗猷所著《耕余剩技》,无论是少林棍法,还是枪法、刀法,都不仅记述了有关的技术和理论,并以相当完整的套路形式加以记载,当时对此即有高度的评价。在《少林棍法阐宗·跋》中,对程宗猷所传记的少林棍法有如下的阐发:“夫事一也,有理气之殊。循理则批却异窾,动奏玄机,而能以人制人。所谓得一毕万是也。”程宗猷所传记的技艺多为套路,并绘成图谱。而跋则认为这些图谱“挑未发者饵其势,克既发者顺其机,得非以理为窾窍乎?”并进而认识到程宗猷的技术”高人者,非棍也,理也”,其“匪直精以棍,而实精以理也。语曰见庖丁解牛得养生,观大娘舞剑知书法,信哉。”在中国古人看来,道和理是既相关而又有区别,道是事物的普遍规律,而理则是具体的事物的规律。可见程宗猷的高明之处已不仅是棍法,更重要的在于规律,在于理,从而“得一毕万”。在《少林棍法阐宗·序》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弈小数耳,纵横阖辟之变,犹有图谱,相受无穷。矧事关人国之大者哉。称戈立矛,引弓击剑,由来有人巧乎?有道乎,其技可复按也”;“复精思悟会,更为阐发,图绘成帙,各缀以诀。”围棋有棋路,故记以图谱,武技也有其路数,故也记以图谱。这种套路的出现、记录和流传也就是必然的了。前人也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满足以理、对道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手臂录》和《耕余剩技》中都引用了庖丁解牛的典故。这是因为庖丁对梁惠王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解牛时“依乎天理,批大却,道大窾,因其固然。”有学者认为“天理”在此是指牛的解剖结构,指事物自身的固有规律,也指自然界聚而生,散而死的事物发展的过程。而要真正掌握这种规律,又须经过长期的实践。庖丁的“技”之高超已进入了“道”的领域。中国人在许多方面都表现了求技之精,要使其达到神化的程度,因为技和道是相通的。如吴殳就将枪分六品,最高境界是“神化”。《庄子》也是以技喻道,以小喻大。这一切都和习武以求“道”使“技进乎道”是同一道理。所以在此引用这个典故是极自然而贴切的。当然,即使已“技进乎道”,但它仍要以一种技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武术套路是一种理想的形式。这不仅由于它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套路,更便于表现出演练者对“道”的追求,同时“道”本身就有程式的意思。《耕余剩技》中所记的套路,不仅有图、有谱、有动作说明,还有路线图。按图索骥,我们至今还能将其大体还原出来。在对《耕余剩技》深表感佩的许多序跋中所发的议论,也多是有感于其套路的图谱。在戚继光、唐顺之的著作中,也都是用类似的方法记录了枪法套路。而戚继光所说的习枪而至“熟则心能忘手,手能忘枪,圆神而不滞,又何异于解牛之庖丁?3重礼轻节的文化传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礼”。从广义上讲礼是指某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从狭义上讲,礼则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仪节等。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礼仪、民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所谓“克己复礼以为仁”,凡事都要合于礼,因为按崇礼的观点看,“不合礼就不合做人的道理。”用荀子的话说就是“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在封建社会里,礼确实被抬高到了一个吓人的高度。所以有学者说:“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从礼仪制度与风俗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广泛影响着眼,中国文化又可视为一种礼文化”,它“具有社会政治规范和行为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内涵。‘礼’的宽泛的覆盖面使它得以成为中华文化高度浓缩、抽象的概括。”而这种礼构成了中国等级社会中全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外部框架,构成了传统伦理学的核中国古代礼的内容非常庞杂,汉代以后发展为礼学,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礼最初是各种祭礼活动的仪式,特别是在祭祖的活动中。这反映了中国古人敬祖亲子、祖先崇拜和重视血缘关系的思想。在“商代已有着十分发达和庞大的祖先祭礼制度”;至周代,中国的祖先祭礼已经制度化,“祭礼时所用的器具、摆设、祭者的服饰、仪仗与祭礼的程序等等,都依主祭人的身份与祭礼各目的不同有着详细、严格的规定。”以后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典章制度和各种繁文缛节。《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在十三经之列。“《仪礼》记的是冠、婚、丧、祭、饮、射、燕、聘、觐的具体仪式;《周礼》是通过记述三百多种职官的职务,从而展开对社会政治制度的设想;而《礼记》的作用则侧重于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这些内容异常繁杂,上至国家大典,下至人们生活中的细小仪节,都有一定的程序,是高度程式化的活动和规定。它表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习惯之中。所以说“礼最具中华文化的原初性和普遍意义……成为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模式。”在远古,早期的武术和舞蹈很难截然分开,以后才逐渐分离。其多在各种祭礼活动中出现,包括各种祖先祭礼和宗教祭礼,后又常用于各种宴饮和庆典。这些活动的各方面都必须依礼而行,十分严格。作为这种高度程式化活动的一部分,必然也是高度程式化的。即使当时技术水平较低,较粗糙,但程式化的特点已深深地存在于其中了,并影响着后世武术运动形式的发展。在吴殳的《手臂录》中有这样一段活,颇能说明这种崇礼思想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特豚一物而已,四剔之,则为肩、为髀、为脂、为蹄、为脊、为脾,种种登载。若唯用一物而不四剔,则唯有前齐郊禘之礼,而立饫房俎燕饮肴蒸皆废,岂可谓之礼哉?唯枪亦然。总用之则为一圈,剖此圈而分用之……而后枪道大备。”用整猪作为祭品,或分成若干部分,分放在礼器中使用,是不同的祭礼或宴会所规定的,只有按规定才“可谓之礼”。而吴殳则用这个例子说明枪法中“圈”的重要,并要根据具体的用法,将一个整圈分成多个部分使用,并作图说明。这表明吴殳在研习枪法时,总也离不开礼给他在思想方法上的影响。这种一豚四剔本身就包含有程式化的因素,且只有用这种方式来研习枪法,才能“而后枪道大备”,礼的影响在此可见一斑。这种见诸于文字的例子并不很多,而礼对武术套路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之中。除套路的出现在产生之外,如过去老拳师们表演,不仅上下场时常向四方行抱拳礼,而且套路的起收势动作往往也是由抱拳礼,或其它类似的动作改造而成。起收势的姿势往往也一致,且常在相同的位置,以相同的方向完成起收势。同一个拳种常有一系列套路,多为八路、十路、十二路等,绝少有以奇数为终的。这些细节和套路一样,也表现了一种程式化,并可看到崇礼的一些痕迹。这和许多其它形态的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对程式的追求。既然中国人因崇礼而追求程式,而武术是一种具有攻防技击价值的技术,在二人格斗或进行对抗性的实战练习时,除开始和结束时二人相互行礼外,其间总是以散势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于使用固定的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