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练习卷7(Word)_第1页
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练习卷7(Word)_第2页
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练习卷7(Word)_第3页
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练习卷7(Word)_第4页
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练习卷7(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练习卷7(Word)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练习卷7

语文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析,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将广义的文学缩小到叙事文学的范围内来专门加以观察。

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它并非历来如此。事实上,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与音乐和绘画一样,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于宗教和权贵的巨大阴影之下。

同时,文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他们作品中个人经验的呈现和表述都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在中世纪,薄伽丘和乔叟的写作表明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按照雷蒙·威廉斯的描述,悲剧的重点已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苦难”转向世俗社会的“成功与失败”,而“命运越来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而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的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

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西方悲剧常见的形式中,威胁的解除和欲望的满足都由于最后上帝的出现或暴力政权的更迭而获得解决。

在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代偿性安慰机制的重要性。在假托谢赫拉扎德讲述的故事中,不管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如何充满凶险,曾经出现过怎样的挫折、失败和幻灭,到最后,绝大部分结尾总是以和解结束。在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夸父逐日的结果显然是悲剧性的,但夸父被烧死之前所投出的手杖却变成了一个森林,因此这种失败未尝不可以被描述为一次胜利。

问世于17世纪的《聊斋志异》为我们考察这种超越机制提供了一个范本。为什么《聊斋志异》会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非江南,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陈寅恪的解释是:《聊斋志异》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压抑的结果,从而假托于狐女灵怪,对自身的经验和欲望进行宣泄、超越。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繁荣,特别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吴越名流已经可以在世俗社会中与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来,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

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其功能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

发轫于18世纪末的欧洲文学变革,与其说是对文学功能的重新发现,还不如说是对文学的强行“征用”。而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则毫无疑问受到这一变革的影响,尽管两者之间的出发点、具体进程和后果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文学作用的过分强调。小说这样一个形式,从“街谈巷议”的微末小技,一跃而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

(摘编自格非《记录与超越》)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在不同时代承担的社会职能从来都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文学的功能在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B.在中世纪,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但从总体上来说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

C.晚明时期,江浙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政治空间有相当的自由度,所以吴越名流不再需要梦幻的作品。

D.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的诞生,既是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文学神秘性消解的一种表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想了解十八世纪以前宗教和权贵对文学的束缚及影响,《荷马史诗》应是可供参考的书目。

B.文学作品的内容无须都要获得理性的证明,其中超越现实的创作往往能给予读者心理上的和解和满足。

C.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受到欧洲文学变革的影响,过分强调文学的作用,放大了文学的功能。

D.小说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取得重要的社会地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作品不是以反映“世俗生活”或“个人经验”为主一项是()(3分)

A.薄伽丘的《十日谈》B.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C.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D.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1.B2.D3.C

A.“文学在不同时代承担的社会职能从来都是不一样的”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析,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可知,原文说的是“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析”,并没有说“文学在不同时代承担的社会职能从来都是不一样的”。

C.“政治空间有相当的自由度,所以吴越名流不再需要梦幻的作品”错误。由原文“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繁荣,特别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吴越名流已经可以在世俗社会中与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来,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可知,原文说的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吴越名流“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而不是“不再需要梦幻的作品”。

D.“也是文学神秘性消解一种表现”错误。由原文“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可知,原文说的是“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文学概念的诞生”不是“文学神秘性消解的一种表现”。

D.“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错误,于文无据。由原文“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文学作用的过分强调。小说这样一个形式,从‘街谈巷议’的微末小技,一跃而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可知,原文并没有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

根据原文“文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他们作品中个人经验的呈现和表述都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可知,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不是以反映“世俗生活”或“个人经验”为主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

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固守传统的“模仿”“再现”原则的固然不是少数,而追求叙事的诗性价值也是一些作家的自觉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更多地是与历史发生密切的关联。早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就是以“稗官野史”“正史之余”“六经国史之补”的面貌出场的。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人们更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小说不断地从讲故事的原始形态向诗性叙事的现代形态发展。许多现代优秀小说,借用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话说,是“浸透了诗的”。在中国,第一部充分诗化的叙事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在这部不朽之作中,诸如“顽石幻形入世”“绛殊还泪”“木石姻缘”“风月宝鉴”等审美意象奇幻而丰盈,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层出不穷,超言绝象的不尽内涵对人的心智有着永恒的吸引力。曹雪芹将人间严酷的现实世界充分诗意化了,因此他的作品达到了叙事艺术的巅峰。

(摘编自孙春吴《论现代小说的诗性叙事》)

材料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在孙犁的小说世界里,大量的农村青年妇女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系列画廊。《老胡的事》里的小梅、《丈夫》里的媳妇、《芦花荡》里的两个女孩、《荷花淀》与《嘱咐》里的水生嫂、《正月》里的多儿、《蒿儿梁》里的女主任、《吴召儿》里的吴召儿、《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对这些青年妇女,孙犁不是穷形尽相、面面俱到地刻画描写,而是重在发掘她们的灵魂美、人情美,把这些人物当作“美的极致化身”,而不是借她们来展示广阔复杂的社会人生。在孙犁的笔下,她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她们因包蕴着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例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手指的震动分明是内心的震动:是依恋丈夫?还是担心丈夫?还是因为想见独身持家的艰辛?或者这些心绪兼而有之?对此不着一字,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主人公的动作细节去想象。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性是所有文学形式共有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形式的普遍追求,是提高文学作品艺术品位的首要因素。

B.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事性越强则诗性越弱;反之,故事性越弱诗性就越强。

C.小说是否具有诗性的特质,取决于能否将传统诗歌营造意境的技法灵活自如地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来。

D.文学的“异质化”意指对客观现实人生所做的情态化和心灵化艺术加工,不同于传统的“模仿”“再现”。

5.材料三在说理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举例说明。(6分)

6.如何提升中国当代小说的“诗性”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4.D(A“本质特征”表述错误,“首要因素”于文无据;B说法绝对,故事性和诗性可以适度兼容;C“取决于”表述不当,小说与诗歌在营造意境方面存有差别,且小说的诗性不仅仅体现在营造意境这一个方面。)

5.①对比论证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将孙犁与一般小说家的创作方法进行对比,说明他重在发掘人物的灵魂美、人情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

②引证法。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指出小说意境常常借助场景来营造。

③例证法。运用《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时手指震动了一下的细节,论证孙犁善用白描手法表述丰富意味。(每少一个要点扣掉1分。)

(答出两点得4分,一点2分,其中论证方法1分,分析1分。)

6.①端正心态:反对过度沉迷故事性、通俗化、商业化,摈弃浮躁,淡泊名利,自觉追求。②生活诗化:对客观生活进行艺术提炼加工,改造成诗意的生活。③表述诗化:运用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寄托深层意蕴。④形象诗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发掘灵魂美、人情美,使人物形象富有诗意。⑤意境诗化:移情入景,物我交融,描摹创设别有韵致的意境。⑥语言诗化:锤炼语言,使其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每个要点1分。)

(材料一:端正个人心态或者抵制社会环境的浮躁、商业化,2分;材料二:以诗意的态度改造生活或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改造,2分;材料三:文学创作过程中,对人物、意境、语言等方面诗化,使作品充满诗意,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那些消逝的歌

王开岭

“很多歌消失了。有些歌只有极少人唱,别人都不知道。比如一些学校的校歌。”

这是汪曾祺《徙》的开头。接下来,他提到了一首家乡校歌,很感人。当时我就想,后人再写不出这样的歌了。

“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

看吾校拖拖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

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

桃红李白,芬芳馥郁,

一堂济济坐春风。

愿少年,乘风破浪,

他日毋忘化雨功!”

这是首了不起的歌,区区几十字,竞把学校地理、风物美景、男女平等的新潮、传统师道、成长励志和抒情——全收进去了。用今话说,即是爱本校、爱故里、爱国家、爱传统、爱时代……远近虚实,一首校歌应有的精神之义,尽在其中。

这是真正的校歌——本土本校之歌,我甚至想,一个外国人若懂汉语,单凭此歌在中国找到这家小学是可能的,汪先生说:“学校东边紧挨一个寺,叫承天寺。‘神山爽气’是该县‘八景’之一……‘爽气’是什么样的气,小学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很美。”

不懂词没什么,重要的是唱,唱它时的那股劲——那股昂首挺胸、热血沸腾的劲,那种亢奋和鲜美的精神状态。我想,那个叫汪曾祺的孩子在大幅度张合嘴巴时,或许常抬望天边的云,想象在很远很远之外、很久很久之后,自己和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一首天天住在嘴边、响在耳畔的歌,终究是一粒种子,会在幼小的心里长出什么来的。就像江苏高邮的县立第五小学,孵出了汪曾祺。

邂逅汪曾祺的歌后,我即有个心愿,能否再遇几首老的小学校歌?从而让汪先生“玻璃般的童音”不那么孤单,我想给它配上几位“发小”。

不久前,去江苏海门,此地是鼎鼎大名的张謇故里。

张謇,何许人也?晚清立完运动的骨干;民国政府的实业总长及农商总长;农工商俱全的大生资本集团之,老板;大量慈善公益机构和数百家学校的捐资人……

1901年,张謇组建了中国首家股份制管理、资本化经营的大农业拓荒集团——“通海星牧公司”。眷念佣工子弟的成长,张謇不惜重金,于荒滩上创办“垦牧乡高等小学”。我读到了该校校歌——

“噫艰哉恳牧乡,

苇蒿螺蛤今粢梁……

崛兴兮千辛而万苦,

相劝兮日就而月将。

耕田读书兮百世良,

海有旭兮校有光。”

这首词既有沧海桑田的今昔对照,又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劝学励志;既激越明亮,又不失忧患和督导。可谓贫贱之上的高贵,荒野之上的雅风。

“狼之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遥。

风云开张师范校,兴我国民此其兆。

民智兮国牢,民智兮国牢,

校有誉兮千龄始朝。”

这首在南通传唱了百年的歌,隶属于我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即张謇。和前面的歌相比,除“少年中国”的使命感,它更强调“师范”与启智的关系,百年来的南通教育,直接受益于这栋孕育师资的母体。王国维曾在此授国文,陈师曾、欧阳予倩曾来此教绘画和曲艺。杨乐、李大潜、巢纪平等数十名院士,赵无极、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便是在这歌声的薰风中成长起来的。

“教育为母,实业为父”,乃张謇一生的精神向导。

他不仅重视基础教育,还倡导职业技术培训,先后办了大生纱厂职工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铁路学校、吴凇商船学校,此外,还设女子学校、幼稚园、盲哑学校。其实,张謇还有着更大的乌托邦梦想,即把南通建成一个理想社会的试验区,用其自己的话说:“新新世界的雏形”。这么大的开支从哪儿来呢?自然是实业,1922年,张謇70岁时,大生集团有四个纺织厂,资产达900万两白银,同时还拥有近20家盐垦公司,这些都充当了他那些伟大构想、高尚事业的提款机和孵化器。

我忍不住感慨:“自古以来,中国人往往不是太实就是太虚,要么只顾坐而论道,要么忙于低头走路。文人往往思想力很强,行动力太弱……而张謇不,他知道怎么赚钱,知道为什么赚钱,知道怎样把钱花得精彩……他是文人的榜样,是商人的榜样,更是理想主义者的榜样!”

那晚,当地朋友陪我乘船夜游南通城,一路桨声,导游不断指指点点,每过一个桥孔,每逢一处旧式建筑,她都会轻轻说出那个人的名字……

不错,这座城市,是一个人的作品。

深夜,回到下榻的宾馆,打开新闻频道,看时代的今天又上演了什么,不出所料,依然是诡异的股市、疯长的,房价、城市拆迁和钉子户、和高考有关的争吵……

关掉电视,当世界的喧哗变回一面安静的黑屏,我突然特别怀念那个人,张謇。

有些人不该在光阴中消逝,有些歌不该在空气里失踪。

打开窗,海风特有的清凉袭来,楼下是万家灯火,是被张謇叫作“新新世界的雏形”的后来。

离开海门前,当地报纸采访:对海门有什么建议?

我笑笑说,希望海门的每栋中小学,都有一支自己的校歌,好一点的校歌。那种在风雨操场上天天唱的校歌,那种当成精神功课、晨钟暮鼓的校歌……

(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汪曾祺《徙》中的一段感慨开头,自然引出对美好校歌的寻觅,与文末“我”的期望前后呼应。

B.校歌之美不仅在于歌词的精神内涵,还在于唱歌时所体现的鲜美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孩子的熏陶渐染。

C.垦牧乡小学校歌既激越明亮又不失忧患,以“贫贱之上的高贵,荒野之上的雅风”高度赞颂了其精神和艺术价值。

D.通州师范学校孕育了无数栋梁之材,张謇创作这首学校的校歌意在向社会表述自己以“启智”为己任的人,生理想。

8、文章花了较多笔墨叙述张謇的事迹,请谈谈这样写的用意。(6分)

9、题目“那些消逝的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解析:

7、D

8、①突出张赛的报国情怀和人格魅力,他饱满的生命能量和社会担当精神给后人以激励。②将张謇的事迹与后文“世界的喧哗”形成对比,引导读者对教育的本质、文化的传承进行反思。③丰富校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加深读者对校歌精神意蕴的理解。

9、①欣赏赞美之情。对于饱含精神内涵的校歌,用“了不起”“激越明亮”等语言表述了欣赏和赞美之意。②伤感留恋之情。寻见那一首首鲜活的校歌,面对这类校歌的消逝,有着无限伤感和留恋。③殷殷期盼之意。反思现实的喧器并忧虑教育的本质、使命的实现,期望中小学能出现更多值得晨钟暮鼓、发扬光大的校歌。

解答:

7、D.“意在向社会表述自己以‘启智’为己任的人生理想”理解不当,通州师范学校的校歌寄托了张謇对“师范”的期望——启智,而非他以“启智”为己任的个人理想。

8、“较多笔墨叙述张赛的事迹”,从结构、手法和主旨来说,张赛的事迹与后文“世界的喧哗”形成较为鲜明地对比,引导读者对文化的传承进行反思,展现出历史沧桑的厚重之感,也进一步阐释出对历史对文明的深刻反思;从人物形象和写作目的来说,突出张赛的人格魅力,激励后人勇挑教育重担;而“较多笔墨”在内容上还有“丰富校歌的历史文化内涵,加深读者理解”的作用。

9、“那些消逝的歌”是全文的线索,其中承载的情感态度可以从文章议论句、抒情句中感知到。如“这是首了不起的歌”“贫贱之上的高贵,荒野之上的雅风”等句子表述了欣赏赞美之情,“当时我就想,后人再写不出这样的歌了”流露出伤感留恋之情,“当世界的喧哗变回一面安静的黑屏”蕴含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之情,“希望海门的每栋中小学,都有一支自己的校歌……晨钟暮鼓的校歌”则直接表述殷殷期盼之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

B.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

C.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

D.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籍”意思是地图和户籍,“籍”与司马迁《鸿门宴》“籍吏民”中的“籍”含义不同。

B.“不听”意思是不听从、不服从,“听”与《苏武传》“今不听吾计”中的“听”含义相同。

C.“市朝”意思是市场和朝廷,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中的含义相同。

D.“从事”意思是行事、处理事务,与后来用作参与某项工作或职业的“从事”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认为,应趁魏、楚出兵三川之际诛杀有罪的周天子,得到象征王权的九鼎,从而令天下百姓服从,若只顾着和偏远的蜀地相争则会事与愿违。

B.司马错提出,君主想要富国强兵成就王业,就一定要扩充自己的领土、富裕百姓,并且还要在天下广施恩德,而当前秦国正有地小民贫的忧患。

C.司马错提出,攻取蜀国容易且有利,以平乱为由在舆论上站得住脚,而伐韩则存在引发诸侯联合抗秦的危险,最终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

D.张仪主张伐韩,司马错主张伐蜀,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己见。在论证各自的主张时,都紧紧扣住“利弊”二字,充分地阐明了观点、表述主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10.C

11.C“能谤讥于市朝”中的“市朝”是偏义复词,指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12.A“诛杀有罪的周天子”曲解原文。

13.(1)(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够用来树立名声,(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不能够用来谋得利益。(“弊”“劳”“成名”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蜀国归附以后,秦国更加强盛富足、实力雄厚,轻视其他诸侯国。(“属”“益”“轻”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争论,司马错想要攻打蜀国,张仪说:“比不上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的看法。”(张仪)回答说:“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韩国的)三川地区,堵塞住轘辕山、缑氏山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来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自身已经不能被拯救,一定会交出象征王权的九鼎这样的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九鼎:象征九州的传国之宝。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掌握了地图和户籍,(就可以)假借周天子的名义来号令诸侯,天下没有人敢不听从命令的,这才是霸王之业。如今的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够用来树立名声,(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不能够用来谋得利益。我听说:“争名的人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人要在集市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只去争夺戎狄所在的落后地区,这就距离帝王之业很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要想使国家富庶,务必扩张领土;想使兵力强大,必须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小国,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领,有像桀、纣一样的内乱。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好像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容易)。攻取它的土地就足够用来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资源就足够用来使我们的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自动归服了。所以(即使)秦国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会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西方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一来我们用兵一次但是能名利双收,而且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去攻打韩国、胁迫天子,胁迫周天子,是会招致坏名声的,而且不一定能得到什么好处,而又落得一个不义的坏名声。攻打天下人都不赞同攻打的国家,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由。周王室,是天下共尊的王室;齐国,是韩国、周国的同盟国。(如果)周天子知道自己要失去九鼎,韩王知道自己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齐心合力,来通过齐、赵两国,让楚、魏两国解除与他们的敌对关系。(周天子)会把九鼎送给楚国,(韩王)会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没有办法禁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比不上攻打蜀国可保万全。”秦惠王说:“好!我听取你的意见。”(秦国)最终出兵攻打蜀国,用了十个月占领了蜀地,然后控制了蜀国的局势。把蜀国君主的名号改称为侯,并且派遣陈庄去做蜀的相国。蜀国归附以后,秦国更加强盛富足、实力雄厚,轻视其他诸侯国。

(二)古代诗歌阅渎(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4-15小题。

开愁歌①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解释)①本诗为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③旗亭:酒肆。④贳(shì):抵押。⑤豗:冲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5.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14.C,“浮云悠闲”错误,诗中“壶中唤天云不开”的“云不开”应该是“浮云蔽日”的景象。

15.①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2分)②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2分)李白诗,狂放豪迈。(2分)

从诗歌的内容看都有“同销万古愁”“壶中唤天”等类似的词句,可以看出都有“借酒消愁”“志不得申”的情感,再从换就的物品“五花马、千金裘”“秋衣”看出一个“狂放不羁”,一个“穷困潦倒”。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一弦一柱的弹奏中听出了琵琶女平生遭遇。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抒发了生命短暂、人类渺小的感慨。

(3)《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上描绘出战争的激烈残酷,烘托出战士们英勇作战的悲壮气氛。

①.弦弦掩抑声声思②.似诉平生不得志③.寄蜉蝣于天地④.渺沧海之一粟⑤.角声满天秋色里⑥.塞上燕脂凝夜紫

第Ⅱ卷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广阔无边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着一个_______的名称——“海斗深渊”。这里终年无光、温度低寒、缺乏氧气、食物资源_______,有着巨大的海水压力,化学环境也非常,对常规生命来说,这里是地狱一般的禁区。然而,大自然的神奇依然在这里显现。事实上,在这样的“地狱禁区”,研究人员仍然发现了数百种物种,狮子鱼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在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它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处于超深渊食物链的顶端,可承受700千克力/平方厘米的压力。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为适应超深渊,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狮子鱼在皮肤、骨骼和细胞等方面经历了的演变。超深渊狮子鱼的皮肤色素和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超深渊狮子鱼中一个与骨骼钙化相关的基因——骨钙蛋白被截短了,而骨钙蛋白调控骨骼钙化和发育,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深海鱼中出现了扩张,这使得在高压和低温下,此类生物能够保证它们的细胞膜的流动性。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令人心悸匮乏独特脱胎换骨

B.令人心寒匮乏奇特改天换地

C.令人心悸贫乏奇特脱胎换骨

D.令人心寒贫乏独特改天换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为适应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

B.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

C.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

D.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为适应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视力丧失,而且通体透明

B.这使得它们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而且看起来通体透明

C.这使得它们看起来通体透明,而且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

D.这使得它们通体透明,而且看起来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

17.A18.C19.C

第一处,令人心悸:让人感到害怕。令人心寒:让人感到失望而又痛心。此处是说那片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着一个的让人感到害怕名称——“海斗深渊”,选用成语“令人心悸”。

第二处,匮乏:(物资)缺乏。贫乏:缺少,不丰富。此处是说在那片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海域终年无光、温度低寒、缺乏氧气、食物资源缺乏。选用词语“匮乏”。

第三处,独特:独有的,特别的。奇特:跟寻常不一样,奇怪而又特别。此处是说在那片深度在6000米以下的海域,其化学环境也非常特别、独有,对常规生命来说,这里是地狱一般的禁区。选用词语“独特”。

第四处,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改天换地:比喻彻底的大规模的变革。常用来指自然或社会的根本变革。此处是说狮子鱼在皮肤、骨骼和细胞等方面经历了彻底的演变。选用成语“脱胎换骨”。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与介词“在”呼应的词“里”,在“2000万年的时间”后加“里”;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与“适应”想搭配的宾语,在“超深渊”后加“的环境”;

D项,句子杂糅,“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句子杂糅,可删去“据”;介词残缺,应是“在……里”。成分残缺,缺少与介词“在”呼应的词“里”,在“2000万年的时间”后加“里”。

根据括号前的内容,先说皮肤,再说视觉,排除A、B项;“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不是“看起来”所能知道的,排除D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①__________________。读书能够实现“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到一种超然忘我的乐趣。读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提升自己的境界高度。耶鲁大学教授布鲁姆认为,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的确,②______________。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③________________。

①.取决于他读过的书(从他读过的书能看出来)②.阅读是一种“独行”③.阅读社会、阅读时代、阅读人生

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是一段说理性的文字,主要是分析读书对人的价值。

第一处,前面说“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后面应该说“人抵抗逆境‘精神资本’丰厚”的条件,结合后面来看,应该与“读书”有关;

第二处,结合前面“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和后面“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灯而已”可知,中间应是强调阅读的孤独性;

第三处,从“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可知,考生需要结合前面的内容确定阅读的本质性,即阅读社会、时代、人生。

21、某学校语文组要举行经典文言文教学大赛,赛前有一个经典课文推介广告,请你从三篇经典古文中任选一篇,用对联的形式为赛课教师准备一个课文推介广告。所写对联要与经典古文内容吻合。(5分)

示例:郑庄公思前想后求贤士烛之武能言善辩退秦师

供选篇目:①《烛之武退秦师》②《荆轲刺秦王》③《鸿门宴》

选篇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篇目:《鸿门宴》拟对联:鸿门设宴,项羽优柔寡断放虎归山留后患;新丰请罪,刘邦包羞忍耻趁机脱逃得江山。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你对联的题目,对联一般要注意结构相同,词性相同,上联三四声结尾,下联一二声结尾,所选内容要和所选文章的内容对应。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篮球比赛中常见这样一种现象:在比赛关键时刻或是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教练常常通过“叫暂停”布置针对性战术,或者给队员鼓劲加油,以图达到扭转态势、改变局势甚至奠定胜势的目的。

同篮球比赛一样,很多事情随着事态的发展,势态会有变化,过程会有起伏,需要适时按下“暂停键”,及时作出调整,有效进行调节。

上述材料能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静中待发,止中寻路

静中待发,冷观态势稳抉择;止中寻路,调整状态再出发。

在团队参与的体育竞技中,“叫暂停”战术,总是令人津津乐道:在多少关键性的比赛中,教练通过暂停修整队伍,重新部署,从而一挽颓势,甚至大获全胜。人生的道路上,不乏静水流深,也难免惊涛骇浪,适时按下暂停键,不仅为自己赢得喘息时机,也提供冷静的时机,在调整中发现新出路。

适时暂停,勇敢重振旗鼓迎击新挑战。一杯水的重量,微不足道,任何人都能轻易举起,但倘若让他托举一整天,恐怕就有些勉为其难了,然而如果允许他放下休息一会儿,哪怕每次只有几分钟,便能坚持得十分长久。暂停不是放弃,不是失败,而是在紧绷的状态中谋求一丝喘息的机会,在有限的放松中恢复元气,舒张身心。当我们在纷繁芜杂的俗杂中无路可走,在马不停蹄的焦虑中心猿意马,不妨鼓起勇气,对自己说:“停下来吧!”敢于在危难中暂停,及时缓解压力,调整状态,从而在接下来的行动和决策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收获更大成效。

适时暂停,静待柳暗花明解构新局势。身处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被迫落入名为“内卷”的漩涡中,受制于他人的行动。而此时,如果能自我暂停片刻,从残酷的角逐中脱身,用一双冷静的旁观者的眼睛看待当前的处境,做出相应的正确抉择,往往能转危为安,逆风翻盘。正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最艰难的战略相持阶段批评“党八股”,纠正文风问题。看似一步闲棋,实际上,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的军民关系,端正了党政作风,为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山重水复之时跳出包围圈,冷眼观事变,或许就能发现柳暗花明,进而找准契机,游刃有余。

适时暂停,力争实事求是突破新方向。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身处千变万化的局势中,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必须要在关键时刻适当改变方略,确保时时处于潮流的风口浪尖。商鞅在进行改革时劝告秦王“治世不一道,强国不法古”。事实上,这种“暂停”恰是最为灵活的机动战略,是变局中战略定力的集中体现,是静中求动,稳中求进的大智慧。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西方国家大多躺平,与病毒共存,而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以灵活的防疫措施保证长期的社会正常运行。一时封城换取长久安宁,这正是实事求是,灵活调整的生动范例。

大到治国理政,小到个人学习成长,我们都应该看到,当事态发生改变,局势风起云涌的时候,不妨适时按下暂停键,做自己的教练。在暂停中休整,在暂停中观察,在暂停中抉择,最终,在暂停后以全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练习卷7

语文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解析,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将广义的文学缩小到叙事文学的范围内来专门加以观察。

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它并非历来如此。事实上,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与音乐和绘画一样,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于宗教和权贵的巨大阴影之下。

同时,文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他们作品中个人经验的呈现和表述都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在中世纪,薄伽丘和乔叟的写作表明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按照雷蒙·威廉斯的描述,悲剧的重点已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苦难”转向世俗社会的“成功与失败”,而“命运越来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而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的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

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西方悲剧常见的形式中,威胁的解除和欲望的满足都由于最后上帝的出现或暴力政权的更迭而获得解决。

在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代偿性安慰机制的重要性。在假托谢赫拉扎德讲述的故事中,不管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如何充满凶险,曾经出现过怎样的挫折、失败和幻灭,到最后,绝大部分结尾总是以和解结束。在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夸父逐日的结果显然是悲剧性的,但夸父被烧死之前所投出的手杖却变成了一个森林,因此这种失败未尝不可以被描述为一次胜利。

问世于17世纪的《聊斋志异》为我们考察这种超越机制提供了一个范本。为什么《聊斋志异》会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非江南,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陈寅恪的解释是:《聊斋志异》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压抑的结果,从而假托于狐女灵怪,对自身的经验和欲望进行宣泄、超越。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繁荣,特别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吴越名流已经可以在世俗社会中与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来,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

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其功能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

发轫于18世纪末的欧洲文学变革,与其说是对文学功能的重新发现,还不如说是对文学的强行“征用”。而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则毫无疑问受到这一变革的影响,尽管两者之间的出发点、具体进程和后果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文学作用的过分强调。小说这样一个形式,从“街谈巷议”的微末小技,一跃而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

(摘编自格非《记录与超越》)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在不同时代承担的社会职能从来都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文学的功能在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B.在中世纪,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但从总体上来说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

C.晚明时期,江浙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政治空间有相当的自由度,所以吴越名流不再需要梦幻的作品。

D.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的诞生,既是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文学神秘性消解的一种表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想了解十八世纪以前宗教和权贵对文学的束缚及影响,《荷马史诗》应是可供参考的书目。

B.文学作品的内容无须都要获得理性的证明,其中超越现实的创作往往能给予读者心理上的和解和满足。

C.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受到欧洲文学变革的影响,过分强调文学的作用,放大了文学的功能。

D.小说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取得重要的社会地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作品不是以反映“世俗生活”或“个人经验”为主一项是()(3分)

A.薄伽丘的《十日谈》B.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C.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D.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蔽或者丧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庸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繁荣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

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造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蔽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须是充满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经验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上述思想作为一种创作理念,与传统的强调文学与生活同质性的“模仿”和“再现”理论,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代小说创作中,固守传统的“模仿”“再现”原则的固然不是少数,而追求叙事的诗性价值也是一些作家的自觉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样式,更多地是与历史发生密切的关联。早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就是以“稗官野史”“正史之余”“六经国史之补”的面貌出场的。因此,可以说早期的小说主要是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和刻意模仿,并以此来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这样的小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人们更多地关心它所叙之“事”,而不关心它是如何“叙”事,其社会历史价值远远大于艺术价值。但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小说不断地从讲故事的原始形态向诗性叙事的现代形态发展。许多现代优秀小说,借用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的话说,是“浸透了诗的”。在中国,第一部充分诗化的叙事文学作品是《红楼梦》。在这部不朽之作中,诸如“顽石幻形入世”“绛殊还泪”“木石姻缘”“风月宝鉴”等审美意象奇幻而丰盈,隐喻、象征、反讽、复义等诗性手法层出不穷,超言绝象的不尽内涵对人的心智有着永恒的吸引力。曹雪芹将人间严酷的现实世界充分诗意化了,因此他的作品达到了叙事艺术的巅峰。

(摘编自孙春吴《论现代小说的诗性叙事》)

材料三: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集中反映一个作家的审美追求,决定着作品基本的审美品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孙犁的小说表现出很强的诗化品格。一般来说,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一般的小说作家往往通过立体多面的人物性格来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但是由于特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孙犁不喜欢表现生活中丑恶的、悲观的一面,而喜欢写人生美好的、欢乐的东西。在孙犁的小说世界里,大量的农村青年妇女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人物系列画廊。《老胡的事》里的小梅、《丈夫》里的媳妇、《芦花荡》里的两个女孩、《荷花淀》与《嘱咐》里的水生嫂、《正月》里的多儿、《蒿儿梁》里的女主任、《吴召儿》里的吴召儿、《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对这些青年妇女,孙犁不是穷形尽相、面面俱到地刻画描写,而是重在发掘她们的灵魂美、人情美,把这些人物当作“美的极致化身”,而不是借她们来展示广阔复杂的社会人生。在孙犁的笔下,她们的性格无一例外都是凝定的、单纯的,但她们因包蕴着的丰厚情感和美好理想而显得富有诗意,可以称之为诗化的人物。

孙犁抒情绝少像五四时期郁达夫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间接传达的方式,将情感充分客观化,融感情于景物和人物描写之中,移情入景,物我交融,因而他的小说生成了一个又一个别有韵致的意境。小说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文体,在营造意境方面二者是有差别的:诗是抒情文体,在一首诗中,意境是统一的、自足的;而小说是叙事文体,人事过程的展现必须以场面的递进为背景,小说的意境是通过场面来显示的。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意境不仅指一种深善的情旨,同时还要配合一个活生生的场面,使那情旨化为可以感觉的。”孙犁的许多小说往往就是由几个场景连缀而成,而意境就是在一定的场景中刻意创造的。正是内在于小说深层的诗情诗境,将缺少时间规定性的生活片段连缀贯穿起来,使得孙犁小说呈现出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之美。

孙犁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也像写诗一样锤炼语言,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味。例如,《荷花淀》里水生嫂听说丈夫要随队出征: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手指的震动分明是内心的震动:是依恋丈夫?还是担心丈夫?还是因为想见独身持家的艰辛?或者这些心绪兼而有之?对此不着一字,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主人公的动作细节去想象。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是孙犁小说语言诗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朱光潜认为:小说的功用在于叙事说理,而诗则着意于抒情遣兴,“事理可以专从文字的意义上领会,情趣必从文字的声音上体验”。由于诗的渗透,孙犁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大大增强,语言的内在节奏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靳新来《孙犁小说的诗性特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性是所有文学形式共有的本质特征,是所有文学形式的普遍追求,是提高文学作品艺术品位的首要因素。

B.小说的故事性和诗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故事性越强则诗性越弱;反之,故事性越弱诗性就越强。

C.小说是否具有诗性的特质,取决于能否将传统诗歌营造意境的技法灵活自如地移植到小说创作之中来。

D.文学的“异质化”意指对客观现实人生所做的情态化和心灵化艺术加工,不同于传统的“模仿”“再现”。

5.材料三在说理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举例说明。(6分)

如何提升中国当代小说的“诗性”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那些消逝的歌

王开岭

“很多歌消失了。有些歌只有极少人唱,别人都不知道。比如一些学校的校歌。”

这是汪曾祺《徙》的开头。接下来,他提到了一首家乡校歌,很感人。当时我就想,后人再写不出这样的歌了。

“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

看吾校拖拖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

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

桃红李白,芬芳馥郁,

一堂济济坐春风。

愿少年,乘风破浪,

他日毋忘化雨功!”

这是首了不起的歌,区区几十字,竞把学校地理、风物美景、男女平等的新潮、传统师道、成长励志和抒情——全收进去了。用今话说,即是爱本校、爱故里、爱国家、爱传统、爱时代……远近虚实,一首校歌应有的精神之义,尽在其中。

这是真正的校歌——本土本校之歌,我甚至想,一个外国人若懂汉语,单凭此歌在中国找到这家小学是可能的,汪先生说:“学校东边紧挨一个寺,叫承天寺。‘神山爽气’是该县‘八景’之一……‘爽气’是什么样的气,小学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很美。”

不懂词没什么,重要的是唱,唱它时的那股劲——那股昂首挺胸、热血沸腾的劲,那种亢奋和鲜美的精神状态。我想,那个叫汪曾祺的孩子在大幅度张合嘴巴时,或许常抬望天边的云,想象在很远很远之外、很久很久之后,自己和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一首天天住在嘴边、响在耳畔的歌,终究是一粒种子,会在幼小的心里长出什么来的。就像江苏高邮的县立第五小学,孵出了汪曾祺。

邂逅汪曾祺的歌后,我即有个心愿,能否再遇几首老的小学校歌?从而让汪先生“玻璃般的童音”不那么孤单,我想给它配上几位“发小”。

不久前,去江苏海门,此地是鼎鼎大名的张謇故里。

张謇,何许人也?晚清立完运动的骨干;民国政府的实业总长及农商总长;农工商俱全的大生资本集团之,老板;大量慈善公益机构和数百家学校的捐资人……

1901年,张謇组建了中国首家股份制管理、资本化经营的大农业拓荒集团——“通海星牧公司”。眷念佣工子弟的成长,张謇不惜重金,于荒滩上创办“垦牧乡高等小学”。我读到了该校校歌——

“噫艰哉恳牧乡,

苇蒿螺蛤今粢梁……

崛兴兮千辛而万苦,

相劝兮日就而月将。

耕田读书兮百世良,

海有旭兮校有光。”

这首词既有沧海桑田的今昔对照,又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劝学励志;既激越明亮,又不失忧患和督导。可谓贫贱之上的高贵,荒野之上的雅风。

“狼之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遥。

风云开张师范校,兴我国民此其兆。

民智兮国牢,民智兮国牢,

校有誉兮千龄始朝。”

这首在南通传唱了百年的歌,隶属于我国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即张謇。和前面的歌相比,除“少年中国”的使命感,它更强调“师范”与启智的关系,百年来的南通教育,直接受益于这栋孕育师资的母体。王国维曾在此授国文,陈师曾、欧阳予倩曾来此教绘画和曲艺。杨乐、李大潜、巢纪平等数十名院士,赵无极、袁运甫、袁运生等艺术家……便是在这歌声的薰风中成长起来的。

“教育为母,实业为父”,乃张謇一生的精神向导。

他不仅重视基础教育,还倡导职业技术培训,先后办了大生纱厂职工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铁路学校、吴凇商船学校,此外,还设女子学校、幼稚园、盲哑学校。其实,张謇还有着更大的乌托邦梦想,即把南通建成一个理想社会的试验区,用其自己的话说:“新新世界的雏形”。这么大的开支从哪儿来呢?自然是实业,1922年,张謇70岁时,大生集团有四个纺织厂,资产达900万两白银,同时还拥有近20家盐垦公司,这些都充当了他那些伟大构想、高尚事业的提款机和孵化器。

我忍不住感慨:“自古以来,中国人往往不是太实就是太虚,要么只顾坐而论道,要么忙于低头走路。文人往往思想力很强,行动力太弱……而张謇不,他知道怎么赚钱,知道为什么赚钱,知道怎样把钱花得精彩……他是文人的榜样,是商人的榜样,更是理想主义者的榜样!”

那晚,当地朋友陪我乘船夜游南通城,一路桨声,导游不断指指点点,每过一个桥孔,每逢一处旧式建筑,她都会轻轻说出那个人的名字……

不错,这座城市,是一个人的作品。

深夜,回到下榻的宾馆,打开新闻频道,看时代的今天又上演了什么,不出所料,依然是诡异的股市、疯长的,房价、城市拆迁和钉子户、和高考有关的争吵……

关掉电视,当世界的喧哗变回一面安静的黑屏,我突然特别怀念那个人,张謇。

有些人不该在光阴中消逝,有些歌不该在空气里失踪。

打开窗,海风特有的清凉袭来,楼下是万家灯火,是被张謇叫作“新新世界的雏形”的后来。

离开海门前,当地报纸采访:对海门有什么建议?

我笑笑说,希望海门的每栋中小学,都有一支自己的校歌,好一点的校歌。那种在风雨操场上天天唱的校歌,那种当成精神功课、晨钟暮鼓的校歌……

(有删改)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汪曾祺《徙》中的一段感慨开头,自然引出对美好校歌的寻觅,与文末“我”的期望前后呼应。

B.校歌之美不仅在于歌词的精神内涵,还在于唱歌时所体现的鲜美的精神状态,以及对孩子的熏陶渐染。

C.垦牧乡小学校歌既激越明亮又不失忧患,以“贫贱之上的高贵,荒野之上的雅风”高度赞颂了其精神和艺术价值。

D.通州师范学校孕育了无数栋梁之材,张謇创作这首学校的校歌意在向社会表述自己以“启智”为己任的人,生理想。

8、文章花了较多笔墨叙述张謇的事迹,请谈谈这样写的用意。(6分)

9、题目“那些消逝的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

B.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

C.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

D.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及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籍”意思是地图和户籍,“籍”与司马迁《鸿门宴》“籍吏民”中的“籍”含义不同。

B.“不听”意思是不听从、不服从,“听”与《苏武传》“今不听吾计”中的“听”含义相同。

C.“市朝”意思是市场和朝廷,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能谤讥于市朝”中的含义相同。

D.“从事”意思是行事、处理事务,与后来用作参与某项工作或职业的“从事”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