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通史建构专题整合专题十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课件_第1页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通史建构专题整合专题十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课件_第2页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通史建构专题整合专题十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课件_第3页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通史建构专题整合专题十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课件_第4页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通史建构专题整合专题十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专题十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历史内容索引宏观把握•特征概览通史学习•高频突破真题高仿•课堂验收宏观把握•特征概览[阶段特征]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期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在对峙中共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总趋势是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共存、竞争与调整,世界向着区域化、多极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知识概览]通史学习•高频突破知识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世界[考点重组]1.政治: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②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③美苏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西欧和日本衰落。(2)序幕: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反苏、反共演说。(3)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③军事上:美国推动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

组织。(4)冷战中的“热战”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5)影响①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2.经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②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③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

汇率。④影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2)关贸总协定①背景:贸易保护主义妨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②成立:1947年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旨在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③作用: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

发展。3.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2)现代主义文学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②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③影响: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3)现代主义美术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工业化的推动;科技的发展;艺术家的创新。②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表现复杂的心理特征。(4)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5)电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艺术被称为“第八艺术”。[高频突破]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的对外政策1.美苏对抗的特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美苏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2.美国的对外政策(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2)对中国:战后初期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封锁孤立。(3)对西欧:战后初期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和西欧逐渐走向政治同盟关系。(4)对日本:战后初期独占和扶持日本,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谋求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例题1(经典真题)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以图片材料作为命题载体,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②知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题思路:①找题眼:“又是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②核选项,辨正误:根据材料“苏联时期”可确定时间范围,由此可排除A项;根据“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无法确定是否“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害,故C项错误;遏制政策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漫画的内容突出了“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即苏联的经济建设逐渐恢复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对点演练1(1)(2019课标全国Ⅲ,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解析: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故A项错误;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故D项错误。(2)(2017北京文综,22)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C解析:从图片看,欧洲人在骑自行车,美国纳税人在一边喊加油,结合“上道”和“1949年”,可知欧洲被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所以①处应填写马歇尔计划,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1949年”这一时间信息,排除。(3)(2022四川泸州三模)1949年,美国、英国等12国建立北约,希腊于1952年、联邦德国于1955年加入该组织,苏联和东欧国家对此作出强烈反应。据此可知,该组织(

)A.保障了欧美国家安全B.有利于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C.缓和了冷战紧张局势D.增加了欧洲安全的不确定性D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美国、英国等12国建立北约,希腊于1952年、联邦德国于1955年加入该组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约成立后成员国逐渐增加,并且向东扩张,这不利于欧洲局势的稳定,增加了欧洲安全的不确定性,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的扩张加剧了美苏争霸,并不能保障欧美国家安全,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北约属于美苏冷战中军事方面的措施,而欧洲复兴计划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的扩张加剧了冷战紧张局势,排除C项。知识点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考点重组]1.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①原因:两极格局下维护欧洲安全的需要;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

密切。②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③作用: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日本的崛起①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②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③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开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原因: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美苏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它们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斗争。②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③影响:形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4)中国的振兴: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空间的开拓和苏联的经济改革(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③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①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②概况过程内

容评

价赫鲁晓夫改革农业:以农业为突破口,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改革重点,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农场的经营自主权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3.文化(1)科技: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2)电视: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高频突破]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就必须联合起来。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5.地域因素:欧洲国家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例题2(经典真题)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②知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解题思路:①找题眼:“世界银行”。②联所学,辨正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或帮助是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而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正是西方殖民体系最终走向崩溃的时期,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关税变化与世界银行的贷款项目和总额无关,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C对点演练2(1)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1970年:《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1973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宣言》1976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1979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B解析:材料中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几乎都包含经济或者政治的内容,而且“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不结盟”等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所以说明其目标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选B项;材料中的文件有关于经济的,也有关于政治的,所以不能说明其目标只是经济合作,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件的名称中只有两个文件涉及“民族独立”的相关信息,C项表述过于片面,排除;材料中的文件表达出的目标是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且不结盟运动不属于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排除D项。(2)(2022四川德阳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非洲国家青年学生开展了持久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根据一份1967年的美国政府统计报告,在“曾参加过交流项目的非洲精英中,已出现两位首相、两位总统、一位副总统、87位部长和5位国务卿”。此类交流活动(

)A.改变了非洲教育文化落后的面貌B.提高了非洲国家领导人的素质C.意在向非洲国家输出美式价值观D.促使美非建立正式的同盟关系C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非洲国家青年学生开展了持久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开始,意识形态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依据,美国为加强对非洲的控制,对非洲青年学生开展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输出美式价值观,故选C项;非洲目前教育文化依然落后,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美国进行教育文化交流的目的是维护美国利益,而进行教育交流的是非洲的精英青年,这些精英中出现了部分首相、总统等领导人,不能说明提高了非洲国家领导人的素质,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许多非洲国家实行不结盟运动,不与大国结盟,故美非结盟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知识点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世界[考点重组]1.政治: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①东欧剧变: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和平与动荡并存①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②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3)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军事实力可与美国抗衡;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2.经济(1)戈尔巴乔夫改革①内容:国家用经济管理方法取代行政命令,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领域。②评价: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①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其成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加、墨三国组成,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增强了各自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③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及经济技术合作。(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①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条件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有利条件)。②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③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④评价:能够有效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加大,世界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4)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①含义: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②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③原则: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④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⑤影响: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有利于成员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5)“新经济”的出现: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3.文化: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影响: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地的交流、传统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真题高仿•课堂验收1.1955年初,美国正式在亚洲地区实施海外教育项目,强调通过分享知识、技能和技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要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增进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相互了解。该项目(

)A.旨在促进亚洲地区经济发展B.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C.表明美苏冷战重心转向亚洲D.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D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分享知识、技能和技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增进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可知美国实施海外教育项目是为了拉拢受援助的国家,服务于其全球战略,故选D项;促进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是客观作用,而非主动目的,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崛起,排除B项;美苏冷战的重心不在亚洲,排除C项。2.(2022云南昆明模拟)里根上台以后,着手实施“民间倡议”和“真理工程”两个计划,积极推动国会的财政拨款。从1983年起,美国新闻署的预算扭转了下降的趋势,财政拨款连年增加。充足的经费支持和总统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美国公共外交的开展。美国此举(

)A.使媒体成为政治宣传的附庸B.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需要C.开启了和平演变战略的先例D.确保对西方世界的控制B解析:根据材料“积极推动国会的财政拨款”“充足的经费支持和总统的高度重视,推动了美国公共外交的开展”,可知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美国政策的调整都是服务于冷战对抗的需要,故选B项;媒体是政治宣传的手段,不是附庸,排除A项;“开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随着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国不能实现对西方世界的控制,排除D项。3.下面为某一时期苏联政府统一收购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化图,由此可知这段时期苏联(

)A.集体农庄的弊端得到了纠正 B.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C.将农业领域作为改革的重点 D.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改善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曲线图,可知图中现象出现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根据曲线图中农产品价格指数上升的现象,可知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故选D项。4.“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A.关贸总协定纵容贸易保护主义B.经济全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