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01(1-2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商务星球版)_第1页
清单01(1-2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商务星球版)_第2页
清单01(1-2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商务星球版)_第3页
清单01(1-2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商务星球版)_第4页
清单01(1-2章)-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商务星球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考点0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1、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观测月全食,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圆的)→卫星图片。“天圆地方”太阳及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照直觉阶段推测阶段实践阶段直观看到阶段【易错点】排序2、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站得高望得远;(2)麦哲伦环球航行;(3)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5)月全食。3、地球的形状:地球并非正圆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考点02】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平方千米。(拓展: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点拨: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坐在赤道。速记口诀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地球是个椭球图6371(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五点一亿表面积六三七一是半径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考点01】地球仪1、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的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2、地球仪基本要素: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要素概念地轴是人们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实际并不存在赤道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到北极点和南极点距离等长北极地球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点,表示地球的最北端南极地球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点,表示地球的最南端纬线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3、如果把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制成地球仪后,其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的差异微乎其微,所以地球仪就成了一个正球体。拓展:课标新增内容:地球仪模型的制作【准备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制作步骤】第一步如图①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代表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第二步把铁丝弯成图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度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第三步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该倾斜的铁丝代表地球自转中心地轴第四步在图③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和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以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ab两处分别代表北极和南极。第五步在图③中c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考点02】经线和经度1、经线:地球仪上许多连接南北两极的圆弧线(半圆),统称经线,也称为子午线。经线标注了度数,叫经度。2、经线的特点(1)形状:半圆(除极点外)。(2)长度:相等。(3)指示方向:南北。3、经度的划分(1)起始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2)度数范围: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3)表示: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4)规律: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称为180°经线。4、经线圈: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1)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为180°;(2)方向相反(一条为东经度经线,另一条则为西经度经线(0°和180°经线除外)。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5、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从20°W向东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拓展:东西半球的判断:(1)小小为东:东经小于160°,西经小于20°是东半球;(2)大大为西:东经大于160°,西经大于20°是西半球。即是如果已知地点是东经就同160°E进行比较,大于160°E就在西半球,小于160°E就在东半球;如果已知地点是西经,就同20°W作比较,大于20°W就在西半球,小于20°W就在东半球。6、赤道与本初子午线的标志(1)0°纬线(赤道)地面标志:基多赤道纪念碑。(2)0°经线(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考点03】纬线和纬度1、纬线:地球仪上有绘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圈,在其中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最大的圆圈是赤道,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统称为纬线圈,也称为纬线。2、纬线的特点(1)形状:圆(除极点外)。(2)长度: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3)指示方向:东西。3、纬度的划分(1)起始线:0°纬线(赤道)。(2)度数划分:从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90°。(3)表示: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4)规律: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5、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是北半球,以是南半球。【考点04】经纬网(1)经纬网定义: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形成。(2)经纬网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3)经纬度的判读方法:①判大小:按照经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找出大的数值;②画箭头:按从小到大的方向绘制箭头;③定方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箭头的指向:④写字母:按照箭头的指向写上相应方向的字母;(4)读经纬:最后读出所在点的经纬度。①一般情况下,表示某地点的经纬度,先写纬度再写经度。②纬度和经度的代号:N为North的首字母,S为South的首字母,E为East的首字母,W为West的首字母。③经度分东经和西经,纬度分北纬和南纬,写经度数时,必须说明度数是东经或西经。写纬度时必须说明是北纬还是南纬。第三节地球的自转【考点01】自转的方向和周期1、概念: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2、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考点02】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2、时间的差异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这给人们的交往、旅行和日常生活等会带来很多不便。2、为了使全球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作东时区和西时区。每个时区均采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归纳: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同一地区产生昼夜更替;②不同地点产生时间差异;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早)④一天中物影长短变化: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第四节地球的公转【考点01】公转的方向和周期1、概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3、周期: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4、特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考点02】公转产生的现象1、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日期节气阳光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现象3月21日前后春分赤道昼夜等长无6月22日前后夏至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9月23日前后秋分赤道昼夜等长无12月22日前后冬至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3、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相反)季节月份节气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4、五带的划分5、物影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1)一天之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影长度最短。(2)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长。(3)北半球一年之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长度最长。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最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物影长度最短。【考点03】活动课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1、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热量多;阳光斜射:地面获得热量少。2、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①清晨: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热量少。②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热量多。③傍晚: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热量少。3、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终年炎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少,终年寒冷。春季和秋季:正午太阳高度比夏季小,比冬季大,地面获得的热量比冬季多,比夏季少,气候温和。南180o南180o

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考点01】绘制校园平面图1、地图定义:把地球表面某一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绘制在平面上,并标注上相关的文字和数字,就成了地图。2、平面图定义:把地球表面小范围区域当做平面绘制而成的地图。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考点02】地图三要素1、地图上的方向(1)地图上的方向:辨别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不同的情况:①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地判断方向:离极点远近判断南北,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北逆南顺,北极房屋,四面朝南,南极房屋,四面朝北)】(2)阅读地图方法:①要首先判断地图上的方向。方法是:先看经纬线或指向标;如果没有经纬线或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法则确定地图方向。②如果有经纬线,但没有注明东经或西经、南纬或北纬,要根据变化规律加以判断。如:经度自西向东增大,属于东经,自西向东减小,属于西经;纬度自北向南增大,属于南纬,自北向南减小,属于北纬。2、比例尺(1)基本概念:表示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缩小程度,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2)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计算距离:如果是直线距离,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比例尺公式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再把单位厘米换算成米或者千米。(4)表示形式:(5)比例尺大小比较及与范围和内容的关系:分母比例尺范围内容简记小大小详细尺大围小内容详细大小大简略尺小围大内容简略(6)注意①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②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③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比例尺3、图例和注记(1)图例和注记①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②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2)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用文字来注记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的名称,用数字来注记陆高海深等,了解它们的特征。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考点01】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如图中甲地海拔为1500米。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3、等高线:(1)定义:地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的曲线称为等高线。(2)特点:同等高线海拔相同。4、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1)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①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小;②高原: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有崖壁;③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不大、坡度缓;④山地:海拔500米以上,高度、起伏大,多呈脉状分布;⑤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2)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统称山区。【考点02】等高线地形图1、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海拔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2、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判断地形部位:①山顶。②山脊:等高线呈明显弯曲,弯曲部分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凸出。③山谷:等高线呈明显弯曲,弯曲部分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凸出。经常会发育河流。④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可以开展攀岩运动。⑤鞍部:两山顶之间相对平缓、形似马鞍的部位。名称山峰盆地山脊景观图等高线示意图判断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闭合曲线,数值中间小四周大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名称山谷鞍部陡崖景观图等高线示意图判断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两个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等高线重叠的部分4、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的计算:(1)位于等高线上的点海拔为等高线的数值,即h。(如:h丙=600米,h丁=300米)(2)山顶海拔:假设数值最大的那条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M+d。(如:700<h甲<700+100)(3)乙的高度:300<h乙<4005、等深线:我们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作等深线。等深线地形图,可以表示水域底部地形高低起伏的状况。6、难点突破: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选择交通线: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免跨越太多的等高线,避开陡崖和易滑坡处;尽可能少的通过河流。(2)水库修建:水库应建在河谷、山谷地区的“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利于集水。水坝应建在工程量较小、坝身最短、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尽量少淹没良田,少迁居民,避开断层。(3)引水渠:遵循水可自流的原则,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流。(4)道路修建:山地道路多沿等高线修建。(5)户外运动选址①瀑布、蹦极、攀岩等活动:位于陡崖处;②露营地选择在两山峰之间的鞍部;③登山选择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的线路;④漂流活动适宜选在等高线密集且有河流流经的山谷处。(6)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向阳的一侧)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7)居民区的选址:尽量建在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向阳的地方。(8)交通指示牌选址:转弯处视野不佳的地方应设置凸面镜和转弯指示牌。【考点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