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解析)_第1页
(天津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解析)_第2页
(天津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解析)_第3页
(天津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解析)_第4页
(天津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天津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5(解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天津专用)

第五模拟

(本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11题,共28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小题、6小题,每题2分;5小题、7~11小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瓦砾(shuò)租赁(lìn)悲天悯人(mǐn)

B.山涧(jiàn)踱步(duó)风雨如晦(huì)

C.斟酌(zhēn)簇拥(cù)自惭形秽(suì)

D.倔强(juè)体恤(xuè)草长莺飞(zhǎ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在工作时会产生一种被支配感,时间是不自由的,心理上是紧张的。如果再加班的话,剩余的放松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而人们在内心往往会工作与放松的平衡,睡觉在很多人眼中被视为占据自由时间的。报复性睡前拖延症就产生了。

A.急迫追求行动B.紧急追寻行动

C.急迫追求行为D.紧急追寻行为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古典诗词在诞生伊始,就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②《诗经》300余篇,几乎均可和乐歌唱。③这种“和诗以歌”的形式,从源头诗词所蕴含的韵律美、声调美、节奏美等。④与其说《经典咏流传》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毋宁说,它是在追寻并努力重现千百年前“歌诗一家”的文化。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有言:“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居于下位还无所忧愁的人没有长远的思虑,安身处世总想安逸的人往往志向不大。所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我们只是安逸地待在象牙塔中,甘做牢笼中的金丝雀,不知忧,不懂虑,那么又何来远大志向、光明未来可言

A.;。”B.;”。

C.,。”D.,”。

5.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阅读《植物也要睡觉》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植物也要睡觉。合欢树的睡态很美,叶片柔柔地低垂,奔拉着脑袋,不用酝酿,只要叶片低下来,它们很快就会入睡。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用叶子来睡眠。像睡莲,就是叶子醒着花儿睡。黄昏池塘边,白天还是昂首怒放的睡莲,随着晚风飞舞,它将花瓣儿慢慢收拢,紧紧闭合。一朵,两朵,后来所有的花朵全部闭合成了一个个小球儿。

②花儿不劳作,也不创造,它们为什么要睡觉呢?

③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发现了植物的睡眠现象。他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那些积满露水的叶片更容易受伤。他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④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印证了达尔文的观点。植物睡眠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像合欢树,不仅夜晚用睡眠保护自己,当遭遇狂风骤雨时,叶片也会逐渐合拢,以防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他用一根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发现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正是1℃的微小差异,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结论出来了:在相同环境中,睡眠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比不睡眠的植物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科学家还发现:某些植物不仅夜晚睡觉,白天竟然与人一样还要午睡。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增强它们的抗旱能力。

⑤植物夜晚睡眠,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侵袭,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湿度;白天睡眠,可减少水分蒸发,还可避免昆虫骚扰。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第二天再见时,一准儿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擞。

6.关于文章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达尔文认为,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

B.研究表明,温度高有助于植物睡眠,最佳睡眠时间是下午。

C.睡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强,因而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D.植物和人一样,也可能受到失眠的困扰。

7.对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B.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D.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植物为什么要睡眠(植物睡眠的意义)。

B.从第②自然段开始,用设问引出对植物睡眠原因的介绍。

C.本文总体上按照“现象——原理”的逻辑顺序展开,在介绍不同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时,也兼顾了时间顺序,这就使文章条理清晰。

D.本文说明准确,科学性强,这一点突出体现在文中加点的“睡觉”“入睡”“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等词语的使用上。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各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亲贤臣,远小人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择其善者而从之

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公将战,曹刿请见

11.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选文通过鲁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13题,共92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其一)》)

(2),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5)吏呼一何怒!!(杜甫《石壕吏》)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辛弃疾以“,”直抒胸臆,表述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①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亲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③趣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⑤。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中弹而亡。

①假:休假。②尼:阻止。③文檄: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④趣(cù):同“促”,催促。⑤勖(xù):勉励。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钱方假归省亲归:(2)及东炮台陷及: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15.请结合原文分析,钱金玉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延安交响》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交响

刘成章

①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②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

③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④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⑤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⑥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如今,延安削平了山头,填埋了沟壑,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人们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⑦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⑧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⑨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⑩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注]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在《回延安》中,贺敬之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此刻,母亲延安“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述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又面生。”

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注]攫(jué):抓。

(文字有删改)

16.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延安旧貌和新颜,填写在下列表格。

延安旧貌千山万岭,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②③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挡住去路

延安新颜①延安新区灿烂隆起楼丛林立人民幸福④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述作用。

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18.面对变化巨大的延安,说“又面熟,又面生”,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④段写故地重游,表述了看见延安变化时将信将疑的焦虑心理。

B.第⑤段写枣园的生机蓊然环境,为下文写延安的新变化做铺垫。

C.第⑩段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延安房舍、牌匾、小街等变化带给的感受。

D.第段引用《回延安》的诗句,意在衬托出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述对焕然一新的延安景象的惋惜。

E.文章描写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延安的新变化,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情感。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坚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项任务,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脱贫攻坚期内最后一个扶贫日。某班开展了以“我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调查表

区域2012年末2018年末累计下降幅度2020年末

东部1367万147万89.2%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部3446万597万82.7%

西部5086万916万8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人均消费支出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1.4%。不断缩小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

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从居住条件看,已经实现960多万贫困民众乔迁新居;家庭耐用消费品也是从无到有,产品升级换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不仅实现了通电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比重同样大幅提高;道路硬化、交通运输、孩子就学便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我国通过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和大规模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主要内容。

21.请结合材料二、三、四的内容,探究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二)名著阅读(8分)

22.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文段

《(1)》我把托盘放在桌子上,拍拍派洛特,轻声说:“躺下!”罗切斯特先生机械地转过身来,想看看这阵骚乱是怎么回事。可是由于什么也没看见,便又转过身去,叹息了一声。

《朝花夕拾》到夏天,睡觉时(2)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海底两万里》鱼捕完了,空气调换了,我想诺第留斯号又要作海底旅行了:当我正准备回房的时候,(3)向我回转身来,没有什么客套,直截了当地对我说:“您看这海洋,教授,它不是赋有真实的生命吗?”

《(4)》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著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2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极力称赞的人物,他淡薄功名,反对八股科举;傲视权贵,尚义任侠,他的情况和小说中的范进截然相反。请结合相关情节对范进这个人物进行分析。

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美好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许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好、坚韧与顽强;也许是亲人的关爱叮咛,朋友的鼓励安慰;也许是陌生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一句名言;也许是自己的奋斗历程……生活中充满美好,种种美好点缀我们的生活。对此,同学们,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解析:

1.B

本题考查字音。

A.瓦砾(shuò)——lì;

C.自惭形秽(suì)——huì;

D.倔强(juè)——jué,体恤(xuè)——xù;

故选B。

2.C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急迫:马上需要应付或办理,不容许迟延,形容心情;紧急:形容形势紧迫,时间短促,没有缓冲的余地。与“心理”搭配的应该是“急迫”。

第二空:追求:尽力寻找、探索。侧重点是表述的主体对某一结果产生的内心期望以及努力;追寻: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是对动作的表述。与“平衡”搭配,用“追求”更恰当。

第三空:行动:为达到某种目的进行的活动;行为:有意识表现出来的行动。“睡觉”应该是“行为”。

故选C。

3.C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③处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应在“从源头”后加上“奠定了”;

故选C。

4.A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一处“思不远”与下文“志不广”是并列关系,因此用分号;

第二处的引文是完整引用,句号应该在引号里面;

第三处“何来远大志向、光明未来可言”是一个问句,用问号;

故选A。

5.C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有误,“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一个人只要心里平静虽然身处闹市仍然会有远离尘嚣的效果,只需要“心”“静”,不需要“境”,所以C项的说法有误;

故选C。

6.A7.A8.D

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B.由第3段“达尔文由此断定,叶片睡眠可以保护其不受伤害,并可以抵御夜间寒冷”可知,植物睡眠是为了抵御夜间寒冷,所以选项中“温度高有助于植物睡眠”的说法有误;

C.由第4段“它们中午11时至下午2时,关闭叶子气孔,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可知,植物睡眠光合作用明显降低,所以选项中“睡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强”说法有误;

D.由第5段“让人类羡慕的是,人有时候会受情绪或疾病的困扰而失眠,植物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到了该睡觉的时间,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它们都能准时入睡”可知,植物睡眠时不会受到失眠干扰,所以选项中“植物和人一样,也可能受到失眠的困扰”说法有误;

故选A。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

A.由“美国科学家恩瑞特还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由“1℃”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由“不睡眠的叶子温度总比睡眠的叶子温度低1℃”可知,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选A。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文中加点的“睡觉”“入睡”“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等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所以选项中“说明准确,科学性强”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9.C10.D11.A

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信:实情/信用;

B.远:深远/远离;

C.从:跟随/跟随。

D.作:鼓起/做。

故选C。

10.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古义:案件;今义:监狱,监牢;

B.古义: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今义:指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C.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D.都是“请求”的意思;

故选D。

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理解不正确。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详写了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略写了战争过程。

故选A。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2.拔剑四顾心茫然海内存知己到乡翻似烂柯人此之谓失其本心妇啼一何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本题考查古诗词背诵默写能力。注意“拔”“己”“柯”“柯”“啼”“赢”的正确书写。

13.回家(太守归而宾客从《醉翁亭记》)等到,到……时候(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14.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15.钱金玉尚在休假期间,听闻国家有难,便主动参战,说明他爱国,有责任;守西炮台是,与部下士兵同吃同住,说明他爱护下属,平等待人;战中坚守一线,身受重伤仍不肯避难,最终以身殉国,说明他舍生忘死,不畏生死。

13.考查文言词语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1)句意: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归:回家。

(2)句意:到了东炮台陷落后。及:等到,到……时候。

14.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重点词语有:焉,哪里。食,享用。之,的。而,表转折。其,国家。

15.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人物的言谈举止及故事分析作答。

根据句子“性刚果,尚廉节(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可知,他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根据句子“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可知,他爱国。根据句子“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可知,他他爱护下属,平等待人。根据句子“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未几,中弹而亡(不一会,钱金玉中弹身死)”可知,他舍生忘死,不畏生死。

参考译文: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当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一会,钱金玉中弹身死。

16.①翠绿延安水意溶溶②群山环抱着延安③千百条沟壑,冷清无人④处处隧道风光无限17.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今日延安街市的蓬勃景象,表述了对延安的赞美之情。18.不矛盾。“面熟”是因为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河水依旧,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延安精神一直都在;“面生”是因为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眼前的景象焕然一新,变化巨大,今日延安精神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19.AD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题干可知,②③空需结合原文概括延安的旧貌,①④空需仿照示例将延安的新颜概括为两组四字词语的形式。

①空,由题干“千山万岭,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可定位第⑤段“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结合此句中“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可概括为:翠绿延安水意溶溶;

②空,由题干“延安新区灿烂隆起”可定位第⑥段“如今,延安削平了山头,填埋了沟壑,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联系前文“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可概括为:群山环抱着延安;

③空,由题干“楼丛林立人民幸福”可定位第⑧段“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联系前文“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可概括为:千百条沟壑,冷清无人;

④空,由题干“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挡住去路”可定位第⑨段“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联系后文“今日之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可概括为:处处隧道风光无限。

17.本题考查重点句子修辞的赏析。

该句中“喘息”一词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古延安以人的动作情态;“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如今发展迅速的延安比作一飞冲天的大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今日延安街市的蓬勃发展势头强劲,表述了对延安的赞美之情。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观点,再联系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联系第④段“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可知,之所以觉得面熟是因为延安的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河水依旧存在,当年的延安精神也一直在;联系第⑦段“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及第段“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可知,现在的延安“面生”是因为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眼前的景象焕然一新,变化巨大,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今日延安精神也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9.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分析。

A.联系第④段“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及第⑤段“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可知,是为延安的变化感到震惊,没有焦虑,选项中“看见延安变化时将信将疑的焦虑心理”理解有误;

D.联系第段“此刻,母亲延安‘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可知,引用《回延安》的诗句是为了表现对焕然一新的延安景象的赞叹,选项中“表述对焕然一新的延安景象的惋惜”理解有误;

故选A、D。

20.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都呈大幅下降趋势,至2020年末实现全部脱贫。21.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解析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就抓住我国区域农村贫困人口调查表中“012年末与2018年末”中东部、中部、西部数据比较看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都呈大幅下降趋势,至2020年末实现全部脱贫。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述。从材料二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可得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材料三中“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不仅实现了通电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比重同样大幅提高;道路硬化、交通运输、孩子就学便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可得出:贫困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从材料四中“我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得出: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2.《简爱》阿长(长妈妈)尼摩船长《儒林外史》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和记忆。

①罗切斯特是小说《简·爱》的男主人公,为桑菲尔德庄园主。派洛特是罗切斯特先生养的狗。从“拍拍派洛特”“罗切斯特先生机械地转过身来”可知,作品为《简·爱》。

②《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根据“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可知这是照顾幼时鲁迅的女工阿长,出自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

③《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尼摩船长是主人公之一,根据“您看这海洋,教授,它不是赋有真实的生命吗”可知,说这段话的人即是尼摩船长。

④范进,出自《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出自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3.(1)范进热衷功名富贵,痴迷科举一生,多年应试,一直考到了50多岁。甚至,为了参加科举测试竟不顾家人的死活。

(2)范进中举前后性格不一。范进中举前老实愚懦,待人唯唯诺诺。中举后虚伪圆滑范进摆出官老爷的架子,坦然接受乡邻的财物,招待从没有交往过的张乡绅应对自如,并结为世兄弟。

考查名著阅读的人物形象。从作品第三回可以看出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测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2)范进中举前后性格不一。中举前怯懦麻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