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第二册)课件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教案_第1页
中职数学(第二册)课件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教案_第2页
中职数学(第二册)课件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教案_第3页
中职数学(第二册)课件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教案_第4页
中职数学(第二册)课件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8.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能力目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介绍两个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计算能力.【教学重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理解【教学设计】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教材采用“知识回顾”的方式给出这两个公式.讲授时可结合刚学过的向量的坐标和向量的模的定义讲解,但讲解的重点应放在公式的应用上.例1是巩固性练习题.题目中,两个点的坐标既有正数,又有负数.讲授时,要强调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特点特别是坐标为负数的情况.例2是中点公式的知识巩固题目.通过连续使用公式(8.2),强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例3是本节两个公式的综合性题目,是知识的简单综合应用.要突出“解析法”,进行数学思维培养.【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8.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创设情境兴趣导入【知识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则.介绍质疑引导分析了解思考启发学生思考015*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新知识】我们将向量的模,叫做点、之间的距离,记作,则(8.1)总结归纳思考记忆带领学生分析25*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求A(−3,1)、B(2,−5)两点间的距离.第1题图解A、B两点间的距离为第1题图说明强调引领讲解说明观察思考主动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30*运用知识强化练习1.请根据图形,写出M、N、P、Q、R各点的坐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下列各点:、、.并计算每两点之间的距离.提问巡视指导思考口答反复强调38*创设情境兴趣导入【观察】练习8.1.1第2题的计算结果显示,.这说明点B是线段AB的中点,而它们三个点的坐标之间恰好存在关系,质疑引导分析思考参与分析引导启发学生思考43*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新知识】设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为和,线段的中点为(如图8-1),则由于M为线段AB的中点,则即即解得.yyOxA(x1,y1)M(x0,y0)B(x2,y2)图8-1一般地,设、为平面内任意两点,则线段中点的坐标为(8.2)总结归纳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归纳理解记忆带领学生总结52*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2已知点S(0,2)、点T(−6,−1),现将线段ST四等分,试求出各分点的坐标.分析如图8-2所示,首先求出线段ST的中点Q的坐标,然后再求SQ的中点P及QT的中点R的坐标.解设线段ST的中点Q的坐标为,则由点S(0,2)、点T(−6,−1)得,.图8-2即线段ST的中点为图8-2Q.同理,求出线段SQ的中点P,线段QT的中点.故所求的分点分别为P、Q、.例3已知的三个顶点为、、,试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长度.解设BC的中点D的坐标为,则由、得,,故即BC边上的中线AD的长度为.说明强调引领讲解说明引领分析说明观察思考主动求解观察思考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65*运用知识强化练习1.已知点和点,求线段AB中点的坐标.2.已知的三个顶点为、、,求AB边上的中线CD的长度.3.已知点是点和点连线的中点,求m与n的值.启发引导提问巡视指导思考了解动手求解进一步领会知识点75*理论升华整体建构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结论:设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点、,则、的距离为(证明略).设、为平面内任意两点,则线段中点的坐标为质疑归纳强调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80*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引导回忆*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已知点,点,求线段MN的长度,并写出线段MN的中点P的坐标.提问巡视指导反思动手求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86*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教材(2)书面作业:教材习题8.1A组(必做);教材习题8.1B组(选做)(3)实践调查:编写一道关于求中点坐标的问题并求解.说明记录分层次要求90【教师教学后记】项目反思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关知识;是否能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是否参与有关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是否认真、积极、自信;遇到困难时,是否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学生思维情况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思维是否有条理、灵活;是否能提出新的想法;是否自觉地进行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