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眼睑病诊疗规范诊疗规范2023版_第1页
眼科眼睑病诊疗规范诊疗规范2023版_第2页
眼科眼睑病诊疗规范诊疗规范2023版_第3页
眼科眼睑病诊疗规范诊疗规范2023版_第4页
眼科眼睑病诊疗规范诊疗规范2023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科眼睑病诊疗规范诊疗规范2023版第一节眼睑水肿、充血和出血 第二节眼睑皮肤病 第三节睑缘炎 第四节睑腺病 第五节眼睑与睫毛位置异常 第六节眼睑痉挛 第七节眼睑皮肤松弛症 第八节眼睑先天性异常 第九节眼睑肿瘤

第一节眼睑水肿、充血和出血一、眼睑水肿【概述】眼睑水肿又称眼睑肿胀,为局部或全身疾病所致的眼睑皮下组织内液体积聚。眼睑水肿可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水肿两类。前者由眼睑本身或邻近组织炎症所致,常见于眼睑部疗肿、睑腺炎、丹毒、皮下蜂窝织炎、皮炎、湿疹、急性泪囊炎、泪腺炎、眼眶或眼内炎症、夕版等。后者由眼部或全身静脉和淋巴循环障碍、血液状态异常酶,常见于心脏病、肾病、贫血、营养不良、血管神经功能失调等疾病。【临床表现】1.眼睑皮肤紧张、光滑、界限不清、睁眼困难等。2.炎症性水肿时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皮温升高,有时有硬结和压痛,甚至剧烈疼痛、体温升高等。3.非炎症性水肿时眼睑皮肤苍白、发凉、光滑、肿胀,无疼痛感。有时出现局部皮肤干燥、发痒或伴有全身其他部位水肿。【诊断要点】1.根据病史、症状、局部体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2.判断性质,寻找原因。【治疗方案及原则】1.炎症性水肿积极抗炎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加以热敷、理疗等辅助治疗。2.非炎症性水肿针对原发病治疗。二、眼睑充血【概述】眼睑充血可分为自动性和被动性充血两种。前者是由于动脉扩张和血流过于旺盛所致,可见于各种高热疾病,眼睑皮肤、皮下组织、睑板、眼睑各种腺体及结膜的急性炎症,热辐射,虫咬,过敏和其他理化物质刺激,邻近组织或器官炎症。后者是指静脉过度充盈或回流障碍而扩张,可见于全身性疾病,如心、肺疾病或恶病质后,或眼周围组织严重损害,如眶静脉栓塞、海绵窦血栓、眼动静脉瘤、眼内肿瘤、搏动性眼球突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等。【临床表现】1.自动性充血时眼睑皮肤呈鲜红色,血管扩张。2.被动性充血时眼睑皮肤呈深紫色,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双眼被动性充血大多与全身病变有关,单侧性被动性充血常与局部血循环障碍有关。【诊断要点】根据患者眼睑皮肤发红、血管扩张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积极寻找原因。2.如因急性炎症引起的充血应积极抗炎,早期足量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炎症蔓延,加以热敷、理疗等辅助治疗。3.如因全身疾病引起的充血,应针对全身疾病进行治疗。三、眼睑出血【概述】眼睑出血指眼睑血管破裂后发生的血液外溢。常见于眼睑外伤、眼睑和邻近组织手术后,或出血性疾病、血液恶病质、维生素C及维生素K缺乏、剧烈呕吐、百日咳、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胸部机械性挤压伤后。眼眶、鼻部或颅底骨折引起的出血也可渗透到眼睑皮下。【临床表现】眼睑呈现暗红色、紫色、青蓝色等。【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待其自然吸收。2.大量出血时,在出血24小时内可局部冷敷,超过24小时可局部热敷。3.如因全身疾病、颅底或鼻部骨折引起的眼睑出血,应请有关科室会诊处理。第二节眼睑皮肤病【概述】一、眼睑湿疹眼睑湿疹又称眼睑湿疹性皮炎,是由于眼睑部慢性炎症或致敏物质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眼睑皮肤炎症,也可为全身或面部湿疹的一部分,或单独出现在眼聆。【临床表现】1.有致敏物质接触史。2.患处奇痒、烧灼感。3.急性者眼睑突然红肿,继而出现丘疹、水疱、糜烂、结痂、脱屑等。4.亚急性者表现为眼睑皮肤暗红斑块,伴有结痂、鳞屑、少量丘疹、渗出等。5.慢性者起病缓慢,眼睑皮肤增厚,表面鳞屑脱落,也可伴有结膜和角膜炎症表现。6.多见于过敏体质者,有反复发作倾向。【诊断要点】根据致敏物质接触史、患处奇痒及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仔细询问病史,寻找致敏原,去除病因,避免接触外界刺激因素。2.急性期可应用生理盐水或2%--3%硼酸溶液湿敷,每次30分钟。待炎症控制后改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氧化锌油剂或糊剂局部涂用,每日3、4次。3.全身应用抗组胺药物,如口服苯海拉明、息斯敏、敏迪等,可减轻局部反应。4.严重病例可口服或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以便迅速控制症状。5.如有继发感染应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二、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概述】本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睑部病变。多发生于感冒、高热或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易复发,也可并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表现】1.常有感冒发热史。2.自觉眼睑患处刺痒和烧灼感。3.病变多发生在下眼睑三叉神经眶下支分布的范围内。4.皮损为眼睑或睑缘部出现多个或成簇分布、针尖大小、半透明的疱疹,多在1.-2周后结痂脱落,通常不留痕迹。5.鼻翼皮肤以及口唇部也可出现疱疹。6.严重者耳前淋巴结肿痛。【诊断要点】1.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眼部表现可做出诊断。2.实验室检查,如疱液涂片检查、疱液病毒培养与接种、间接荧光抗体检查、血清抗体测定等,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2.结膜囊内滴用抗病毒滴眼液。皮损处涂敷3%无环鸟甘眼膏或0.5%疱疹净眼膏。3.支持疗法多饮水,适当休息。4.可酌情选用干扰素。三、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概述】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所致,多见于老年人或体弱者。【临床表现】1.多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的前驱症状。2.随后病变区出现剧烈的神经痛,皮肤知觉减退或消失。3.数日后相应部位如额部和眼睑皮肤潮红、肿胀,出现成簇的透明小疱。小疱基底有红晕,疱疹间可见正常皮肤。随之水疱破溃、结痂、色素沉着及皮肤留有永久性瘢痕。病程一般持续7--10天。4.病变通常局限于单侧,以颜面正中为分界线。5.带状疱疹除侵犯眼睑前额皮肤外,常合并角膜炎、虹膜炎等。6.炎症消退数月后皮肤感觉才能恢复。【诊断要点】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眼部表现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必要时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2.疱疹未溃破时,局部无须用药治疗。3.疱疹破溃无继发感染时,患处可涂敷3%无环鸟昔眼膏或0.5%疱疹净眼膏。4.患处如有继发感染,加用抗生素滴眼液湿敷,每日2--3次。5.滴用0.1%无环鸟昔滴眼液,防止角膜受累。6.对重症患者应全身应用无环鸟首、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7.伴有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患者,除抗病毒治疗外,应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四、眼睑丹毒【概述】眼睑丹毒是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眼睑皮肤及皮下组织急性炎症,常因眼睑擦伤、伤口感染、面部或其他部位丹毒蔓延而来,常同时累及上、下眼睑。【临床表现】1.发病前常有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2.眼睑局部剧烈疼痛和压痛。3.眼睑皮肤呈鲜红色,充血、肿胀、隆起、质硬,表面光亮、紧张,病灶边缘与正常组织之间分界清楚.周围有小疱疹包围。严重者皮肤呈黑色,深部组织坏疽。4.炎症可向眶内或颅内蔓延,导致疏松结缔组织炎、视神经炎、海绵窦炎或脑膜炎。5.耳前和颌下淋巴结常肿大。6.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升高。【诊断要点】根据急性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可以确诊。【治疗方案及原则】1.积极抗感染治疗,早期、足量、有效使用敏感的抗生素。首选青霉素静脉点滴,或用先锋霉素类药物静脉点滴或口服。2.眼部热敷或理疗,涂抗生素软膏,局部紫外线照射。3.炎症控制1周后,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但仍需继续给药,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4.支持疗法尽量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5.寻找眼睑附近的原发病灶,如对鼻窦炎、咽炎、口腔疾病等进行治疗。五、眼睑脓疱病【概述】眼睑脓疱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眼睑皮肤脓疱病。病变位于真皮内,为广泛的皮肤表层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1.眼睑出现鲜红色丘疹及水疱,水疱很快变成黄色脓疱,破溃后形成一层黄色的痂皮,痂皮脱落后不留瘢痕。2.新生儿的脓疱病称为新生儿脓疱病,多发生在颜面部,常伴有全身症状。3.成人眼睑脓疱病常波及眉弓、面颊及头部等。【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局部治疗用3%4%硼酸溶液或1:5000高钮酸钾溶液清洗局部,除去皮痂,涂抗生素眼药膏。2.全身治疗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较大的脓疱可切开排脓。六、眼睑疗【概述】眼睑疗又称毛囊炎,是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眼睑毛囊及毛囊周围急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皮肤有轻微擦伤或体质虚弱者容易发生。【临床表现】1.毛囊口发炎,其周围逐渐形成硬结。2.硬结周围皮肤肿胀充血,数日后疳的顶端形成脓栓。3.脓栓和坏死组织脱落、溃疡形成、结疤。4.眼睑患病处局部明显触痛。5.可伴有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局部热敷或理疗。有大脓点时可切开排脓,避免挤压以免感染扩散。局部涂抗生素眼药膏。2.全身应用抗生素、磺胺药物。3.给予支持疗法及局部超短波治疗。七、眼睑炭疽【概述】眼睑炭疽是炭疽杆菌经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入眼睑皮下组织所致的急性、无痛性皮肤坏疽性炎症。患者多为畜牧、屠宰场等工作人员。【临床表现】1.有畜牧类接触史,潜伏期2--3天。2.眼睑皮肤炎性丘疹迅速发展为含脓或血的大疱,周围组织红肿,中央部很快坏死形成黑色结痂,周围有珍珠样透明紫色水疱。3.数日后,轻者水疱结痂、痂皮脱落、遗留瘢痕,重者焦痂腐烂、化脓、肉芽性溃疡,逐渐缓慢愈合,形成较大瘢痕,常导致眼睑畸形、外翻,甚至眼睑闭合不全。4.耳前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诊断要点】1.根据畜牧类接触史、发病急和临床表现,可以诊断。2.局部病变组织或水疱涂片检查可找到炭疽杆菌。【治疗方案及原则】1.充分休息,隔离治疗。2.局部双氧水或1:5000高镒酸钾溶液洗涤,以保持创面清洁,涂抗生素油膏。3.严禁切开、挤压,以防炎症扩散。4.全身抗生素治疗,如应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原则为足量、长期(10天以上),待全身症状消失且皮肤局部反复查菌阴性后方可以停药。5.病情严重者同时可加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八、眼睑麻风【概述】眼睑麻风为麻风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的眼部表现,主要累及眉部及眼睑。【临床表现】1.全身性麻风感染可分为结核样型、界限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限类、界限类偏瘤型和瘤型5种。2.眼睑皮肤出现对称性边界不清的淡色斑或红斑。以后斑疹可转变为浅黄色或浅褐色圆形结节或肥厚斑块。晚期皮肤增厚,凹凸不平,使面貌丑怪,呈假面具状。3.眉毛发白、脱落,甚至脱光。4.早期眼睑感觉敏感,晚期感觉消失。5.瞬目运动减少。6.眼轮匝肌麻痹,眼睑闭合不全,睑外翻。7.可发生眼球萎缩。8.伴有面神经麻痹时可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甚至角膜穿孔等。9.眼睑及附近可有粗大的皮神经。【诊断要点】1.根据典型的皮肤改变、感觉障碍等临床表现,可以诊断。2.皮肤涂片查出麻风杆菌,可以确诊。3.组织病理的典型改变及发现麻风细胞。【治疗方案及原则】1.原则是终止麻风传播,有效治疗,防止耐药,减少复发。2.应用抗麻风药物,如氨苯确、醋氮苯碉、氯苯酚嗪、利福平等,通常联合应用两种以上药物。3.免疫治疗如麻风疫苗、转移因子等。4.局部治疗清洁眼睑,局部涂抗麻风药物。必要时清创、引流以清除溃疡组织。5.面神经麻痹者应做上、下眼睑缝合。九、眼睑结核及眼睑寻常狼疮【概述】眼睑结核及眼睑寻常狼疮均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慢性眼睑皮肤疾病。【临床表现】1.眼睑结核表现为结核性溃疡,多发生于睑缘,呈小结节,逐渐形成溃疡。溃疡底部凸凹不平,疼痛,溃疡逐渐愈合后形成瘢痕,导致睑外翻。2.眼睑寻常狼疮初期表现为皮肤小而软的结节,红色或褐色,半透明,周围有红圈,表面有细小鳞屑。结节逐渐扩大形成狼疮红斑,最终导致严重的瘢痕性眼睑外翻,甚至失明。【诊断要点】1.根据其缓慢的病程、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诊断。2.溃疡灶直接涂片找结核杆菌。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可辅助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2.辅助治疗口服或肌内注射维生素D,特别是维生素D。可服用钙制剂。3.病变周围皮下注射链霉素及普鲁卡因混合液。局部涂抗结核药物如5%链霉素软膏。十、眼睑真菌感染【概述】眼睑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引起的眼睑皮肤病变。由于真菌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临床上分为浅层型和深层型。浅层感染多由念珠菌、小抱子菌等引起。深层感染多由抱子丝菌引起。【临床表现】1.有眼部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史,或全身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史。2.皮肤表层感染时,表现为睑缘充血水肿、眼睑部皮癣,病变逐渐扩大,病灶互相连接成环形。炎症大多限于表层,个别病例也可由化脓转为溃疡。睫毛脱落后可逐渐再生。患处皮肤有瘙痒、烧灼感。3.皮肤深层感染时,表现为逐渐扩大的炎性结节,肉芽组织增生,溃疡形成。疼痛症状往往不明显,但感染可向深层如眼眶骨、眼球发展。4.刮取鳞屑直接镜检可发现大量假菌丝。真菌培养可鉴定出菌种。【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直接刮片或涂片检杳、真菌培养、真菌荧光反应、免疫试验及组织病理检查等,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尽可能停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2.局部涂碘酊及抑制真菌的软膏,0.05%洗必泰溶液局部湿敷后以0.01%克霉嗖霜涂患处。必要时全身抗真菌治疗,二性霉素B对于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伊曲康嘎或酮康嗖对深、浅部真菌都有抑制作用。3.支持疗法加强营养,适当休息,增强抵抗力等。十一、眼睑寄生虫感染【概述】眼睑寄生虫感染较少见,大多通过蚊虫叮咬或毛囊蠕螭造成眼睑感染,也可因阴虱侵犯而致眼睑感染。【临床表现】1.多无自觉症状。但少数患者可有眼睑红肿、奇痒、皮肤丘疹、眦部结膜充血、溃疡或泪道受累等。2.病程缓慢。3.镜下可见蠕蜻或成虫阴虱。【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和镜下找见寄生虫,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针对感染寄生虫治疗。2.去除病因,局部清洁。第三节睑缘炎【概述】一、鳞屑性睑缘炎本病为睑缘皮脂溢出引起的睑缘慢性炎症。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和长期使用劣质化妆品、纹眼线等,可能是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1.睑缘干痒、刺痛和异物感。2睫毛和睑缘表面附着上皮鳞屑,睑缘表面有黄色蜡样分泌物,干燥后结痂。3.睑缘充血、潮红,但无溃疡或脓点。4.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5.长期不愈者睑缘肥厚、后唇钝圆、泪小点肿胀外翻、泪溢。【诊断要点】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睑缘的改变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寻找并消除病因和各种诱因,去除刺激因素。2.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清洁睑缘,拭去鳞屑,涂抗生素眼膏。二、溃疡性睑缘炎【概述】本病是睫毛毛囊及其附属腺体的慢性或亚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和不良卫生习惯,可能是本病的诱因。【临床表现】1.睑缘干痒、刺痛、烧灼感和异物感明显。2.睑缘充血,睫毛根部散布小脓疱,有痂皮覆盖。去除痂皮后有脓液渗出,露出睫毛根端和小溃疡。3.睫毛被脓液和皮脂粘在一起呈束状,随痂皮剥落而脱落。如毛囊已被炎症全面破坏,睫毛脱落后不能再生。4.久病后可引起慢性结膜炎和睑缘肥厚、外翻、眼睑闭合不全、暴露性角膜溃疡、泪小点阻塞、泪溢。【诊断要点】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睑缘的改变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寻找并消除病因和各种诱因,去除刺激因素。2.每日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清洁睑缘1次,拭去痂皮及已松落的睫毛,充分引流毛囊中的脓液。3.清洁睑缘后涂抹抗生素眼膏。4.最好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5.炎症消退后持续用药2--3周,以防复发。三、眦部睑缘炎【概述】本病是一种主要累及外眦部睑缘的慢性炎症,致病菌多为Morax-Axenfeld双杆菌。维生素缺乏者好发本病。【临床表现】1.多为双侧,发生于外眦部。2.眼部痒、异物感、烧灼感、畏光和流泪。3.外眦部睑缘和皮肤充血、肿胀,并有浸渍糜烂现象。4.邻近结膜常伴有慢性炎症。5.偶尔伴有点状角膜上皮病变。【诊断要点】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睑缘的改变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眼部滴用0.25%0.5%硫酸锌滴眼液、0.3%庆大霉素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或0.25%氯霉素滴眼液等,每日4次;或滴用抗生素眼膏,每日2--3次,持续7--10日。2.适当服用维生素第四节睑腺病一、睑腺炎【概述】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多数致病菌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称外睑腺炎,睑板腺感染称内睑腺炎。【临床表现】1.患处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2.外睑腺炎(1)炎症主要在睫毛根部的睑缘处。(2)初起时眼睑红肿范围较弥散,剧烈疼痛,有硬结,压痛明显。(3)如病变靠近外眦部,可引起反应性球结膜水肿。(4)同侧淋巴结肿大和触痛。(5)一般2--3日后局部皮肤出现黄色脓点,硬结软化可自行溃破。随后炎症明显减轻、消退。3.内睑腺炎(1)受紧密的睑板组织限制,一般范围较小。(2)患处有硬结、疼痛和压痛。(3)睑结膜面局限充血、肿胀,2--3日后其中心形成黄色脓点,多可自行穿破睑结膜而痊愈。4.若患者抵抗力低下或致病菌毒力强,则炎症反应剧烈,可发展为眼睑脓肿。【诊断要点】根据眼睑的急性炎症表现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早期局部热敷,每日3次,每次1520分钟。滴用抗生素滴眼液或涂用抗生素眼膏。2.局部炎症反应明显或有全身反应或反复发作者,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3.脓肿形成时,切开排脓。外睑腺炎的切口须与险缘平行,内睑腺炎的切口与睑缘垂直。二、睑板腺囊肿【概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排出口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表现】1.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2.一般无明显症状,偶有患者开始时出现轻度炎症表现和触痛。3.一般不影响视力,但较大病变可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而使视力下降。4.囊肿大时可有沉重不适感。5.眼睑皮下无痛性近圆形硬性结节,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无压痛,与皮肤无粘连。其表面皮肤正常,相应的睑结膜面呈局限性暗红色充血。6.病程缓慢,硬结可停止生长或自行缩小,也可逐渐增大、变软后自睑结膜面破溃,其内容物排出后形成息肉样肉芽组织,称为肉芽肿。少数患者的睑板腺囊肿表面皮肤变薄、充血,从皮肤面破溃。7.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呈内睑腺炎的表现。【诊断要点】根据患者无明显疼痛的眼睑硬结可做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睑板腺囊肿小而无症状者,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2.睑板腺囊肿大或有症状者,可行热敷。3.对不能消退的睑板腺囊肿,应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切除。三、睑板腺梗塞【概述】睑板腺梗塞是睑板腺排泄管闭塞,分泌物积存日久钙化形成小结石。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1.睑结膜下可透见黄色沉着物。2.一般无不适。当小结石的尖锐棱角突出于结膜面时,则引起异物感。【诊断要点】根据睑结膜所见,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不引起症状的睑板腺内小结石,无须治疗。2.对突出于结膜面的小结石,应在表面麻醉下剔除。3.对位于睑板腺开口处的梗塞物,可用玻璃棒将其挤出。四、眼睑脓肿【概述】多为前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眼睑化脓性炎症。常因外伤后感染、睑腺炎、眶蜂窝织炎、眼眶骨膜炎、泪腺炎或鼻窦炎症扩散所致。个别病例是由全身感染转移而来。【临床表现】1.病变处可呈剧烈的跳动性疼痛。早期病变界限不清,数日后形成脓肿。2.眼睑和球结膜显著充血、水肿。3.同侧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4.全身反应较显著,畏寒、发热。5.少数病例的感染会蔓延至眶内深部或颅内。【诊断要点】1.根据眼睑的急性炎症,可以诊断。2.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有助于确定急性炎症。【治疗方案及原则】1.局部治疗脓肿初起和未成熟前可给予物理治疗,如局部热敷等,每日3次,每次15--20分钟。脓肿成熟后切开排脓、引流。若伴有结膜炎和角膜炎,应滴用抗生素滴眼液。2.全身治疗及早全身给予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选用抗菌药物和给药方式(口服或静脉给药)。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应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用药。第五节眼睑与睫毛位置异常【概述】一、倒睫与乱睫倒睫是指睫毛向后生长,乱睫是指睫毛不规则生长。两者都致睫毛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凡能引起睑内翻的各种原因均能造成倒睫,如沙眼、睑缘炎、睑腺炎、睑外伤或睑烧伤等。乱睫也可由先天畸形所引起。【临床表现】1.倒睫多少不一,少的仅1.-2根,多至全部睫毛受累。2.常有眼痛、流泪和异物感。3.睫毛长期摩擦眼球,导致结膜充血、角膜浅层浑浊、血管新生、上皮角化和溃疡。【诊断要点】肉眼下检查即可发现倒睫或乱睫。【治疗方案及原则】1.如仅有1.-2根倒睫,可用拔睫镶拔除。重新生长时,可予再次拔除。2.较彻底的治疗应采用电解法,破坏倒睫的毛囊,减少睫毛再生的机会。3.如倒睫较多,应予手术矫正,方法与睑内翻矫正术相同。或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倒睫根部,清除毛囊。二、睑内翻【概述】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睑内翻和倒睫常同时存在。睑内翻分为三类:1.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幼儿,大多由于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致。如果婴幼儿较胖.鼻梁发育欠饱满,可引起下睑内翻。2.痉挛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睑,常见于老年人,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脸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眼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3.瘢痕性睑内翻上、下睑均可发生。由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最主要是由沙眼引起。此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疮等病之后也可发生。【临床表现】1.先天性睑内翻常为双侧,痉挛性和瘢痕性睑内翻可为单侧。2.患眼有畏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等症状。3.睑板特别是睑缘部睑板向眼球方向卷曲。4.倒睫摩擦角膜,角膜上皮可脱落,荧光素弥漫性着染。5.如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角膜溃疡。6.如长期不愈,角膜可发生新生血管,并失去透明性,导致视力障碍。【诊断要点】根据眼睑改变和倒睫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先天性睑内翻随年龄增长可自行消失,不必急于手术。如果患儿已5--6岁,睫毛仍然内翻,严重刺激角膜导致流泪增多时,可考虑行穹隆部眼睑皮肤穿线术治疗。2.痉挛性睑内翻可行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如无效可手术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和切断部分眼轮匝肌纤维。如有结膜炎症,应加以控制。3.瘢痕性睑内翻必须手术治疗,可采用睑板楔形切除术或睑板切断术。三、睑外翻【概述】睑外翻指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睑结膜常有暴露,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睑外翻可分为三类:1.瘢痕性睑外翻系眼睑皮肤面瘢痕性收缩所致。2.老年性睑外翻仅限于下睑。发生原因为老年人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及外眦韧带也较松弛,使睑缘不能紧贴眼球,并因下睑本身重量使之下坠而引起下睑外翻。3.麻痹性睑外翻也仅限于下睑。由于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又因下睑本身重量使之下坠而发生睑外翻。【临床表现】1.轻者仅睑缘离开眼球,重者则睑缘外翻,部分或全部睑结膜暴露在外,使睑结膜失去泪液的湿润,局部充血,分泌物增加,结膜干燥粗糙,高度肥厚,呈现角化.2.泪溢。3.严重的睑外翻常有眼睑闭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护,角膜上皮干燥脱落,导致暴露性角膜炎或溃疡。【诊断要点】根据眼睑位置的改变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瘢痕性睑外翻须手术治疗,游离植皮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原则是增加眼睑前层的垂直长度,消除眼睑垂直方向的牵引力。2.老年性睑外翻可行整形手术,作“Z”形皮瓣矫正,或“V”、“Y”成形术。3.麻痹性睑外翻的关键在于治疗面瘫,可涂用眼膏或牵拉眼睑保护角膜和结膜,或做暂时性睑缘缝合。四、眼睑闭合不全【概述】眼睑闭合不全又称兔眼,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导致部分眼球暴露的情况。最常见的原因为面神经麻痹后导致眼睑轮匝肌麻痹,使下睑松弛下垂。其次为瘢痕性睑外翻。其他原因为眼眶容积与眼球大小比例失调,如甲状腺病性突眼、先天性青光眼、角巩膜葡萄肿和眼眶肿瘤引起的眼球突出。全身麻醉或重度昏迷时,可发生暂时的功能性眼睑闭合不全。少数正常人睡眠时睑裂也有一缝隙,但角膜不会暴露,称为生理性兔眼。【临床表现】1.轻度眼睑闭合不全时,下方球结膜暴露,引起结膜充血、干燥、肥厚和过度角化。2.重度眼睑闭合不全时,因角膜暴露,表面无泪液湿润而干燥,导致暴露性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3.眼睑不能紧贴眼球,泪小点也不能与泪湖密切接触,引起泪溢。【诊断要点】根据眼睑的改变和眼球暴露的状况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瘢痕性睑外翻者应手术矫正;甲状腺病性突眼时可考虑对垂体及眼眶组织进行紧急放射治疗,减轻组织水肿,制止眼球突出。否则可考虑眶减压术。2.在病因未去除前,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角膜。轻度患者可在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然后牵引上、下睑使之互相靠拢,再用眼垫遮盖。或用“湿房”保护角膜。3.针刺疗法可能对部分面神经麻痹患者有效。五、上睑下垂【概述】上睑下垂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轻者影响外观。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则影响视功能。上睑下垂可以是先天性的,主要由于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以是获得性的,其原因有动眼神经麻痹、提上睑肌损伤、交感神经疾病、重症肌无力及机械性开睑运动障碍,如上睑炎性肿胀或新生物。【临床表现】1.先天性上睑下垂常为双侧,但不一定对称,有时为单侧,常伴有眼球上转运动障碍。2.双眼上睑下垂明显的患者,眼睑皮肤平滑、薄且无皱纹。3.如瞳孔被眼睑遮盖,患者常有额肌紧缩,形成较深的横行皮肤皱纹,牵拉眉毛向上呈弓形凸起,以此提高上睑缘位置,或仰头视物。4.获得性上睑下垂多有相关病史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动眼神经麻痹可能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提上睑肌损伤有外伤史;交感神经损害有Horner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所致的上睑下垂具有晨轻夜重的特点,注射新斯的明后明显减轻。【诊断要点】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加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单眼患儿。2.获得性上睑下垂(因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睑下垂)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较为合乎生理和美容要求的手术方式为提上睑肌缩短术。六、睑球粘连【概述】本病指眼睑与球结膜、角膜的粘着状态。凡是能在睑结膜面和球结膜间形成创面的病变,如酸碱烧伤、热烧伤、重度沙眼、Stevens-Johnson综合征、结膜天疱疮及结膜手术等,都可导致睑球粘连。【临床表现】1.严重的睑球粘连可使眼球运动受限,产生复视,也可形成睑内翻或眦角畸形。如累及角膜,可导致视力障碍。2.根据粘连范围,可分为:部分睑球粘连,仅为索条状瘢痕造成的睑球粘连;广泛睑球粘连,常使睑球结膜全部破坏,穹隆部消失,眼睑大面积与角膜粘着;全睑球粘连,为上睑或下睑完全与眼球粘连,睑缘完全丧失,甚至眼睑部分缺损。【诊断要点】根据睑球结膜和眼睑的改变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手术治疗原则是分开粘连,切除瘢痕,在两个分离开的新创面上,各自植上一层健康的上皮组织,如羊膜、球结膜或口唇黏膜,使其不再愈着。2.决定手术前,应根据患者年龄、眼部情况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患者的要求。第六节眼睑痉挛【概述】眼睑痉挛是指眼轮匝肌的痉挛性收缩,是一种不随意的不断重复地闭眼。眼睑痉挛时常伴有眉弓下降,称为Charcot征。引起眼睑痉挛的原因有多种,眼病性痉挛是常见的一种,患者可因倒睫、结膜炎、角膜炎、眼外伤、电光性眼炎等疾病引起眼睑痉挛;特发性痉挛一般见于老年人,双眼受累,痉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逐渐延长,精神紧张可使痉挛加剧;反射性痉挛也称Fisher征,是脑干皮质束损害的释放现象;脑炎后痉挛为有意识闭眼引起的非意识性、双侧性眼睑严重痉挛;周围性面神经刺激性痉挛为眼睑及面部阵发性痉挛,患者可伴有基底动脉瘤、岩骨椎部肿瘤及面神经管内肿瘤等,也可见于无明显原因的中年女性。【临床表现】1.不能自控的眨眼、眼睑颤搐、闭眼,伴有视力下降,常双眼发生。2.眼轮匝肌非自主的间断性收缩。3.睡眠时眼睑痉挛可消失。4.可伴有不能自控的颜面、头部和颈部运动。【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治疗引起眼部刺激的眼病。2.针对病因治疗。3.可试用复方樟柳碱2号注射液,双侧颖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日1次,15次一个疗程。如果眼睑痉挛严重,可考虑对眼轮匝肌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第七节眼睑皮肤松弛症【概述】眼睑皮肤松弛症又称睑皮松弛症,是由于眼眶前部组织结构的慢性或复发性水肿之后,上睑组织松弛或萎缩。【临床表现】1.年轻人特别是青春期多见。2.发病缓慢。双上眼睑间歇性复发性水肿、微红,皮肤逐渐变薄、皱缩、松弛。皮肤变为暗棕色,小静脉怒张,提上睑力量减弱。3.严重者可发生泪腺或眶内脂肪脱垂,皮肤下垂超过睫毛,影响视力。4.下眼睑罕见。【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可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率较高。第八节眼睑先天性异常一、内眦赘皮【概述】内眦赘皮是遮盖内眦部的垂直的半月状皮肤皱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异常。在所有种族的3--6个月胎儿中常见。有些民族在胎儿出生前这种异常即已消失,但在蒙占人种中持续存在。病因可能是因颅骨及鼻骨发育不良,使过多的皮肤形成皱褶。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有的病例无遗传因素。【临床表现】1.常为双侧性,两侧可不对称。2.患者的鼻梁低平。3.内眦赘皮的形态分为:(1)眉型:赘皮起自眉部,向下延伸至泪囊区或鼻部。(2)睑型:赘皮起于上睑的睑板上区,向下延伸至眶下缘处。(3)睑板型:赘皮起自上睑,向下延伸至内眦稍下处。(4)逆向型:赘皮起自下睑,向上延伸至上睑。4.本病常合并上睑下垂、睑裂缩小、内斜视、眼球向上运动障碍及先天性睑缘内翻。少数病例泪阜发育不全。【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轻者及年幼者无须治疗。2.为美容可行整形术。3.如合并其他先天异常者,应酌情手术矫治。二、双行睫【概述】双行睫为正常睫毛根部后方相当于睫板腺开口处生长另一排多余的睫毛,也称副睫毛。为先天性睫毛发育异常,可能为显性遗传。【临床表现】1.副睫毛少则3--5根,多者20余根。2.常见于双眼上、下睑,但也有只发生于双眼下睫或单眼者。3.一般副睫毛短小细软,且色素少,但也有与正常睫毛相同者。4.如果副睫毛细软,对角膜的刺激并不重。如果副睫毛较粗硬。常引起角膜刺激症状,裂隙灯检查可发现角膜下半部荧光素着染。5.副睫毛排列规则,直立或向后倾斜。【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如果副睫毛少和细软,触及角膜不多,刺激症状不重,可常涂用眼膏或戴软角膜接触镜以保护角膜。2.如副睫毛多且硬,可电解其毛囊后拔除,或切开睑缘间部加以分离,暴露副睫毛毛囊后在直视下逐一拔除,再将缘间部切口的前、后唇对合复位。三、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概述】本症的特征为睑裂狭小,是一种先天性异常,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为胚胎3个月前后,由于上颌突起发育抑制因子增加与外鼻突起发育促进因子间平衡失调所致,因此本症还有两眼内眦间距扩大,下泪点向外偏位。【临床表现】1.睑裂左右径及上下径与正常相比明显变小,有的横径仅为13mm,上下径仅为1mm。2.同时有上睑下垂、逆向内眦赘皮、内眦距离过远、下睑外翻、鼻梁低平、上眶缘发育不良等一系列眼睑和颜面发育异常,面容十分特殊。3.偶有合并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或侏儒症。【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睑裂过小或合并上睑下垂影响视功能者可分期进行整形手术,如外眦切开或外眦成形术、上睑下垂矫正术。2.合并小眼球者应做眼部全面检查,以尽可能地保护其视功能。四、先天性眼睑缺损【概述】本症为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大多与遗传无关.怀孕妇女在孕期受X线照射及注射胆碱或蔡,第二代发生眼睑缺损、先天性白内障及小眼球的可能性大。有的患者家族有近亲结婚史。【临床表现】1.多为单眼。发生于上睑者较多见。2.缺损部位以中央偏内侧者占绝大多数。3.缺损的形状多为三角形,基底位于睑缘,也有呈梯形或横椭圆形者。4.眼睑缺损的大小很不一致,轻者仅为睑缘的一小切迹,严重者可缺损大块组织而暴露角膜,引起暴露性角膜炎。5.常伴有眼部或全身其他先天性异常,如睑球粘连、角膜浑浊、白内障、小眼球、虹膜与脉络膜缺损、颌面部畸形、唇裂、腭裂、并指(趾)、智力低下等。【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手术修补可达到保护角膜或改善面容的目的。第九节眼睑肿瘤一、眼睑色素痣【概述】眼睑色素痣属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同时与身体其他部位色素痣并存。色素痣是先天性扁平或隆起的病变,边界清楚,由痣细胞构成。可在幼年即有色素,或直到青春期或成人时才有色素。【临床表现】1.以睑缘多见,开始时肿物小,色素少,边界清楚,类似于乳头状瘤。2.青春期逐渐长大,色素增加,以后静止。3.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的交界痣,有少数会发生恶变。4.根据组织学,色素痣可分为:(1)交界痣:一般为扁平状,呈均匀的棕色,痣细胞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有低度恶变趋势。(2)皮内痣:最常见,一般为隆起状,有时为乳头瘤状。色素很少,如有则为棕色至黑色。痣细胞完全在真皮内,可能无恶性趋势。(3)复合痣:常为棕色,由前二型成分结合在一起。有低度恶性趋势。(4)蓝痣:一般呈扁平状,几乎出生时就有色素,呈蓝色或石板灰色。无恶性趋势。(5)先天性眼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又称太田痣,是围绕眼眶、眼睑和眉部皮肤的一种蓝痣。好发于东方人和黑人,无恶性趋势。如发生于白人,则有恶性趋势。【诊断要点】根据睑缘或眼睑带有色素的小肿物,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不需治疗。2.为美容可局部切除,但必须完整和彻底地切除。3.色素痣出现迅速增大、变黑及破溃出血等恶变迹象时,应立即彻底切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二、睑黄色瘤【概述】本病是很常见的眼睑良性肿物,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部分患者合并遗传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其他继发性血脂过高,但多数患者的血脂是正常的。【临床表现】1.病变位于上睑近内眦角皮肤面,有时下睑也可见,常为双侧。2.为黄色扁平状肿物,表面有皱褶。3.病理检查可见眼睑真皮内有含脂细胞聚集。【诊断要点】根据上睑内眦上方黄色扁平状肿物,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为美容可进行全层皮肤和肿物切除,如果切除范围大,则应植皮。2.冷冻治疗,但有复发可能。3.激光光凝治疗,有复发倾向。三、眼睑传染性软疣【概述】本病是由痘病毒(poxvirus)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眼睑疾病,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传染,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可呈暴发流行。【临床表现】1.眼睑或睑缘皮肤上一个或数个灰色或白色小的扁平状柔软结节。2.结节中央轻度凹陷,呈脐状。部分可被睫毛遮挡。3.对结节加压可挤出一堆灰黄色皮脂样物。4.结节一般在3--12个月吸收。5.如果软疣长入结膜囊内,可伴发结膜炎、角膜炎。【诊断要点】1.根据睑缘和眼睑出现的小结节可以诊断。2.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治疗方案及原则】1.激光光凝治疗,但有可能出现皮肤脱色素。2.烧灼病变区。四、睑鳞状细胞乳头瘤【概述】本病是常见的眼睑良性肿瘤。【临床表现】1.发生于眼睑皮肤,好发于睑缘。2.为圆形隆起的小肿物,常有蒂。3.肿物表面可有色素。4.表面常有角化蛋白痂。5.生长缓慢或静止。6.依据病理检查可分为二种类型:(1)鳞状细胞型。(2)基底细胞型(皮脂溢性角化)。【诊断要点】根据眼睑肿物的形态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手术切除,但过多切除可造成睑缘瘢痕。五、眼睑皮样囊肿【概述】本病为比较常见的眼睑良性肿瘤,因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引起。【临床表现】1.为发生于眼睑及内、外眦部的囊样肿块。多发于眼睑藏上方,邻近眶缘处。2.为圆形囊状隆起,大小不一,质软。3.部分病例伴有眶缘缺损,甚或与颅内相通。4.一般不与周围组织粘连,但可与骨膜粘附在一起。5.囊肿缓慢生长,少数自行破裂,导致炎症和肉芽肿形成。【诊断要点】1.根据自幼发生于眼睑的囊性肿物可以诊断。2.病理学检查显示囊壁有皮脂腺,囊腔内有角蛋白和毛发,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肿物较小时应随诊观察。2.手术切除。术中应注意囊肿与顿内的关系,避免发生意外。六、眼睑血管瘤【概述】血管瘤是眼睑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先天性血管组织发育畸形而引起。分为:1.毛细血管瘤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致,属先天性。2.火焰痣又称葡萄酒色痣,因先天性毛细血管壁薄弱、扩张而形成。肿物由扩张的窦状血管组成,出生时就已存在。3.海绵状血管瘤为发育性病变,其周围有纤维血管膜包绕,病变多在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由不规则的血窦组成。【临床表现】1.毛细血管瘤(1)出生时或生后26周出现,生长较快。1岁后生长变慢,逐渐停止生长。有时可于15岁时完全消失。(2)毛细血管瘤接近皮肤表面时为淡红色,因此又称“草莓痣”;病变位于深层时呈蓝紫色,可向眶内蔓延。(3)如果肿瘤大,压迫眼球,会造成散光性弱视。2.火焰痣(1)出生时即有,静止不变。(2)紫色扁平斑状肿物,边缘不规则,不像毛细血管瘤那样明显生长和退缩。常与SturgwWeber综合征有联系。3.海绵状血管瘤(1)患者年龄较大,约在10岁左右发生。(2)眼睑结节状淡紫色肿块,柔软,略具弹性,压之可消失,哭时迅速增大,颜色加深,有搏动感。【诊断要点】根据发生眼睑肿物时的年龄、肿物的颜色和形态,可以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由于血管瘤为良性肿瘤,一般不需急于治疗。2.毛细血管瘤有自行退缩的趋向,因此可观察一段时间,到5岁后治疗。如果因肿瘤所致眼睑不能睁开,阻挡瞳孔,则不能等待,以免造成弱视。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