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与练-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与练-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与练-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与练-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导与练-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夯实基础——知识提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粮食产量增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2)经济结构变动: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突破。(3)棉纺织业发展: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元朝推广植棉,棉纺织业快速发展。(4)边疆开发: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都有显著进步。(5)户口增长:北宋末年人口突破一亿。2.手工业:(1)制瓷业①宋朝:五大名窑(汝、哥、定、官、钧);②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红;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提高。(3)印刷业: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推动文化普及,带动造纸业的发展。毕昇活字印刷术(4)纺织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宋朝开始: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官府也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1)特点: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表现①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②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③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1)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3)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2.城市繁荣:①出现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市场活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如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及元代杭州、元大都;②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③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三、经济重心南移1.主要原因: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②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③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④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⑤其他条件: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较快发展。2.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经济中心开始南迁,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②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③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江南”)。④元朝,南北差距继续扩大,南粮北运:①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②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③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运输江南的粮食。3.影响:①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进步及文化重心的南移(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制度;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②推动南方城市的迅速发展;③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④促进南方户口的增长,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⑤促进南方各民族的交融;⑥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社会的变化1.门第观念的变化(1)原因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②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③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2)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人身关系松弛(1)人身不完全自由的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2)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控制逐渐松弛(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变化的主要原因:①经济的发展;②世家大族的衰落;③科举制的实行。五、儒学的复兴(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2)兴起: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3)内容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②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4)结果: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2)主张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②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③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④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3)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六、文学艺术(1)宋词①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②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③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2)元曲①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更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②杂剧: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七、科技(1)概况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2)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1)沈括:代表作是《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2)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3)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农书》,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八、少数民族文字1.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2.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3.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1)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巩固基础——备学考1.(2023春·广东学考)北宋时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交子的出现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减缓了贫富分化的趋势2.(2022秋·广东学考)在唐代的官方祭祀体系中,孟子没有被正式列入。直到宋代,官方才正式承认并确立孟子配享孔子的地位。这反映了A.孟子在宋代地位大大提高B.唐代思想文化控制严密C.孔子在宋代地位有所下降D.唐代儒学不如宋代发达3.(2021秋·广东学考)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对商业进行严格管理B.仍然保持坊和市的界限C.交易已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D.海外贸易发展受到压制4.(2023春·北京学考)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①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③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④门第观念日趋淡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2023秋·四川学考)《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甚至有的通宵营业。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B.城乡差距逐渐减小C.商业服务设施完备D.商业突破地域限制6.(2021秋·内蒙古·高二统考学业考试)宋代蔡襄曾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对蔡襄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C.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D.宋代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7.(2023春·江苏学考)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据此可知,宋朝时期A.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B.经济重心南移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基层市场涌现8.(2023春·浙江学考)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代开始出现了如此情形:科举发榜之日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由于情状激然,坊间称之为“榜下捉婿”,这表明当时人们的婚姻择偶观念是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这个时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9.(2022秋·福建学考)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必要依据。若研究北宋东京的发展状况,可选择的史料是A.甲骨文 B.《汉书》 C.唐蕃会盟碑 D.《清明上河图》10.(2022秋·河南学考)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多民族政权的并立B.南方经济的发展C.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D.士族阶层的衰落1.(2023春·广东学考)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下列属于朱熹的思想主张是A.“君权神授”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经世致用”12.(2020春·广东学考)有学者论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思想家,说,“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这位思想家是A.董仲舒 B.韩愈 C.朱熹 D.王阳明13.(2019·广东学考)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其中“第一种”东西指的是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14.(2019春·广东肇庆学考)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引用的文学作品分别属于A.唐诗、宋词、汉赋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15.(2019春·广东学考)南宋文天祥就义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A.道家学说B.佛家思想C.程朱理学D.阳明心学16.(2016春·广东学考)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A.蔡伦B.祖冲之C.毕昇D.李时珍17.(2022秋·陕西学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理学家张载的这一名言强调了A.男女平等 B.心外无物 C.民主法治 D.社会责任18.(2022秋·江苏学考)宋代理学在社会普及以后,一些民间俗语也广泛流传开来。如“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即回家要学会八件事一一孝、悌、忠、信、札、义、廉、耻,而忘记这八种做人的根本被叫“忘八端”。这些俗语的流行反映出A.理学思想的僵化B.宋代文化平民化C.儒学思想生活化 D.理学重社会责任19.(2022春·浙江学考)元朝推行重农政策,曾大力组织编撰农书,倡导农业生产经验的推广。下列农书编撰于元代的是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20.(2023春·河北学考)促使宋词、话本和元杂剧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阶级矛盾的尖锐化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商业和城市的繁荣21.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A.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 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 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2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23.“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苏州、常州)熟,天下足。’”该史料能印证宋朝A.政治中心的东移 B.经济重心的南移C.长途贩运的兴盛 D.商品经济的繁荣24.“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25.北宋初年,苏舜钦的《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记载:“地占三乡,户率三千,环四十里……皆以树桑栀甘柚为常产。”这数千家果农以果园为“常产”,“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出当时苏州地区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农产品开始商品化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D.雇佣关系日益普遍26.宋代四川转运使张若谷等人奏称:“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主要可以用来研究A.四川农业生产的状况 B.宋代纸币诞生的原因C.四川工商业发达的原因 D.古代抑商政策的影响27.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为了加强和辽夏金各政权的经济交往,宋设置了A.市 B.夜市 C.坊 D.榷场28.宋代街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侵街”现象,指商铺突破坊墙,占用公共街道搭建铺面。宋仁宗年间,谕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但至宋徽宗年间,陕西转运使李稷开始收取“慢街钱”。这一变化说明A.政府对商业的管理强化 B.抑商政策限制经济发展C.政府政策适应商业发展 D.商业活动不再受到限制29.在宋代,铁矿从开采到冶炼出品有一套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人协作。一个铁矿作坊要有不少工人同时进行劳动,实行内部分工,才能完成生产。这反映出当时A.冶铁技术水平已领先世界 B.铁器不进入民间市场C.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关系 D.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大30.有学者指出,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A.重农抑商观念更加坚固 B.社会流动倾向较为显著C.坊市制度已被打破 D.国家控制日益松弛31.《宋会要辑稿》记载:“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榷场的设置A.增加了宋朝财政负担 B.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C.结束了宋与辽夏金敌对状态 D.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32.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33.在宋代以前妇女再婚、寡妇改嫁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但是宋代以后类似的事情就很少发生,更多的妇女选择守节。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B.血缘宗法观念的削弱C.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

D.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34.朱熹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见,要保存“天理”,就必须A.通过严刑峻法压抑人们的欲望 B.以否定人们的正常欲求来实现C.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D.通过“格物”来求得真正天理35.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36.辽夏金元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民族文化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制文字。在科举考试中开设进士科并用本民族创制的文字答题的政权是A.辽 B.西夏 C.金 D.北魏参考答案:北宋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宋代程朱理学的出现,提升了孟子地位。材料反映的是宋代打破市坊制度,交易已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四选三的题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的时代特征,排除②,故选C北宋都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甚至有的通宵营业。材料反映的是宋代打破市坊制度,交易已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体现商品经济的繁荣。“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苏湖熟,天下足”体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科举发榜之日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由于情状激然,坊间称之为“榜下捉婿”,这表明当时人们的婚姻择偶观念是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体现宋代社会流动性增强。《清明上河图》反映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10.B南北分卷制度体现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给文化带来的影响。11.B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四书集注》作者是朱熹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应是活字印刷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当时弘扬这种气节的思想学说是程朱理学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了社会责任把力学推广到每个家庭体现儒学思想生活化促使宋词、话本和元杂剧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据材料宋代政府出台法律规范土地交易的契约关系,实际上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配置,这一做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土地立法,不是商业立法,排除B项;中国古代政府以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自耕农是个体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固,排除C项;宋代时期,政府允许土地流转,承认和保护土地私有,并不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苏常(苏州、常州)熟,天下足。’”该史料能印证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体现了精耕细作.“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出当时苏州地区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主要可以用来研究宋代纸币诞生的原因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侵街”现象,收取“慢街钱”说明政府政策适应商业发展在宋代,铁矿从开采到冶炼出品有一套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人协作。一个铁矿作坊要有不少工人同时进行劳动,实行内部分工,才能完成生产。这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大宋代出现了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社会流动加强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宋明理学影响宋代以后类似的事情就很少发生,更多的妇女选择守节。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受程朱理学影响存天理,灭人欲。能力提升——备高考1.(2023.新课标全国甲卷高考.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2.(2023.新课标全国乙卷高考.26)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3.(2022.新课标全国甲卷高考.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4.(2021.新课标全国甲卷高考.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5.(2021.新课标全国乙卷高考.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6.(2020.新课标全国I卷高考.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7.(2019.新课标全国II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8.(2018.新课标全国I卷高考.26)北宋前中朝,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拥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9.(2015.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10.(2015.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11.(2014.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12.(2014.全国新课标卷II文综.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13.(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4.(2023·湖北卷)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年份数据户别政区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15.(2023·山东卷)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16.(2023·浙江·6月统考)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启 D.沈括17.(2023·海南卷)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18.(2022·浙江卷)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十三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来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②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③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④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2·山东卷)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异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20.(2021·湖南卷)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21.(2021.1·浙江卷)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22.(2021.6·浙江卷)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23.(2021·广东卷)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24.(20201·浙江卷)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25.(2020.7·浙江卷)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6.(2019年江苏卷)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27.(2018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8.(2022·湖南卷)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29.(2022·湖北卷)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30.(2021年海南卷.5)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31.(2020·江苏卷)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32.(2019·海南卷)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参考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这一经济形态才在夹缝中逐渐萌芽。到了北宋时期,坊市制终于成为过去,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夜市的产生。历史上夜市的真正开放并形成规模是在宋代。据《宋代商业史研究》载: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太祖赵匡胤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所以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B项正确;玉米在1531年最早传到广西,红薯进入中国约为1593年,而北宋的存续时间是960年—1127年,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大量使用银子做货币开始于明朝中期,此时欧洲殖民者携带这海量白银从美洲来到中国沿海,这些银子的涌入才让中国市场上白银的储量达到了可以支持日常交易的地步,排除C项;宋朝仁宗之时规定不准一般人身着黄色为底色和配图花样,排除D项。故选B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歌唱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歌唱和基本以江南为主题,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项正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没有崩溃,排除B项;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时期,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因为安史之乱,排除D项。故选A项。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商品多为手工业制成品,而输入产品多为奢侈品,最终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意味着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说明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项正确;进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产资料,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外贸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排除C项。故选D项。由材料“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可知,当时的理学家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婚姻论财的做法,试图维护维护原有的宗族伦理纲常,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B;材料显示当时的理学家仍非常重视婚姻中的宗族观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学家的这些主张试图维护原有的封建伦理观念,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非背离,排除C;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理学家是主张维护原有的婚姻习俗的,他们是反对婚姻习俗发生变革的,排除D。材料信息是,宋代官府强调重农抑商,而苏辙则强调舍农工商贾而为士、郑至道则强调士农工商皆本业。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社会阶层流动较为增强,故C正确;这一情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国家的国策,故B错误;“四民社会地位相同”的说法错误,故D错误。把福建的水稻推广到江浙一带甚至北方,同时广南和四川都种植水稻,这反映出宋代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各地都已经能种植水稻,故A正确;曹魏时已经有翻车,故B项排除;仅从水稻种植的推广不能得出区域经济的均衡,区域经济不仅仅包含农业,排除C项;水稻种植推广会对饮食习惯的改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孟子和庄周思想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分,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实质类试题。解题关键词,“宋代,东南沿海,民间崇拜,官方认可”。民间(社会)影响朝廷(政府)。大妈的广场舞都引起中央重视哦,“国标广场舞”知道唔知道?材料的核心是民间风俗影响到官方并得到其认可,与A、B无关(宋代女性地位受理学影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比前朝有所降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坊市分离和海外贸易是商品经济的一种体现,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故A、D选项不选;土地问题一直是封建社会的重要问题,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因此B选项错误。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明显错误,材料反映出的商业纠纷是在交子使用之后出现的。CD两项为无关项,所以排除这两项。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的证明就是“私为券”。王安石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活动和人的形体联系在一起,突出了“形”的存在;B、C、D三项均突出了“天地”或“万物”这一“形”的存在。A项是宋明“心学”的观点,“心学”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这明显与王安石的思想相对立。阅读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三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的客户(没有土地的农民)比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趋势表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增多,反映了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客户比率的变化,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差异,排除B项;客户比率的增加,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客户比率的增加,反映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根据材料“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可知,张载认为,若一切都由中央朝廷来管,必有许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实行“封建”,扩大地方的权力,这与北宋时期地方的边防无力有一定的联系,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权力过大,而非主张恢复郡国并行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没有体现中央机构的健全以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根据材料“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郭守敬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还改制、发明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A项正确;魏晋时期的裴秀著作是《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排除B项;明朝的徐光启修订了《崇祯历书》,排除C项;北宋的沈括代表作是《梦溪笔谈》,排除D项。故选A项。据材料可知,宋代识字率较高,即便是农村地区的村落,文化风气依然浓厚,因此可以推断宋代整个社会形成崇文风气,C项正确;材料仅显示宋代形成崇文风气,材料没有讲明是因书院制度完备而形成的,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雕版印刷术相当普及,排除B项;D项表述基本符合史实,材料中虽然有“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的信息,但是材料重点不是强调宋代南方文化重心南移,材料整体上突出宋代崇文的社会风气,排除D项。故选C项。根据材料“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现象说明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①③④表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表述不正确,不是从宋朝开始的,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项;宋朝的衣料材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根据“田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正确;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排除。故选A。材料信息是,宋代禁止官员“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这说明宋代加强了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故D正确;秦代就已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故A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不能说明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故B错误;材料和“市的设立废止”没有关联,故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