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C20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C20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C20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C20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C20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安徽省C20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2023年3月1日,为认真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首届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

委员会成立。下列做法与“低碳”理念相符的是()

A.加高排放废气的烟囱B.增加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C.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D.大力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下列常见标识错误的是()

4.蹄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正逐步接近传统发电系统,会

成为未来主导的新能源之一。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

C.碎的元素符号为TeD.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5.某品牌牛奶营养成分表如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每100毫升营养素参考值%

能量267千焦3%

蛋白质3.6克6%

脂肪3.4克6%

碳水化合物4.7克2%

钠40毫克2%

钙122毫克15%

A.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钠、钙B.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C.牛奶提供的钙质可预防骨质疏松D.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6.乙硫醇(C2HsSH)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收录的最臭物质,通常添加在天然气中用来辨别燃

气是否泄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硫醇是有机物B.乙硫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乙硫醇中含有1个硫原子D.乙硫醇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7.钾、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着火时需专用灭火器灭火。灭火器

内物质以雾状喷射到可燃物表面立即发生燃烧,生成玻璃状液体覆盖在金属表面达到灭火目

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钾的保存要隔绝空气和水蒸气B.玻璃状液体能隔绝空气以达灭火目的

C.钠、钾着火可以使用高压水枪灭火D.雾状喷射增大覆盖面积,提高灭火效率

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名称性质用途

A石墨导电性作电极

B浓硫酸脱水性作干燥剂

C熟石灰碱性中和酸性土壤

D镁燃烧发光制作照明弹

A.AB.BC.CD.D

9.2022年国内氢燃料电池车累计销量3367辆,同比增长112.8%。2023年1月6日,国家能

源局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B.氢能源没有大规模普及受成本影响

C.化学反应不能实现能量转换D.使用新能源以解决化石燃料枯竭问题

10.水和二氧化碳在纳米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甲醇和氧气,该途径可有效促进碳平衡,其微

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反应后纳米催化剂的质量减少D.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11.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用硫粉或碳粉燃烧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用酚酥溶液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C.用碳和氧化铜或氧化铁反应证明碳有可燃性

D.用氢氧化钾溶液鉴别氮肥——氯化镀和硝酸铉

12.小明同学在家自制汽水(加入的白糖全部溶解),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下列分析合

温度/汽01020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g6.908.8510.35

A.①中溶液的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1:50B.②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C.③中加入的柠檬酸是为了让饮品呈酸味D.⑤放入冰箱一段时间后气泡逐渐减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3.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某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一一水”为主题开展

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学习水组成的发现史

(1)1783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实验发现氢气和氧气点燃后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00年,英国科学家尼克尔森和卡里斯特尔在常温下利用“伏打电池”给水通电

进行电解水实验,制得氢气和氧气,分析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填“混合物”或“化合物”)。

【任务二】模拟实验探究

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

(2)实验前,小明准备在水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增强导电性,若要检测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可取少量待测液滴加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若用

硫酸钠增强导电性,实验结束后,硫酸钠的质量(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3)电解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4)微观过程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模拟示意图如图,请补充完整。

•氢原子

o氧原子

(5)反思交流:学习小组记录了四组两管收集的气体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氢气体积(mL)氧气体积(mL)

甲52.3

乙104.8

丙157.3

丁209.8

同学们发现,每组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不同,随着气体量的增加,氧气体积始终比

氢气体积的一半少0.2mL,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将炉甘石(ZnC()3)和煤炭饼装入炼

锌罐,泥封后其底铺薪,发火爆红,制得锌后“冷定毁罐取出“。以下是模拟该过程的流程

图。

煤炭饼

|炉甘石产至,|反应区|—>|冷凝区]—►回

资料卡片

碳酸锌高温分解的反应原理

与碳酸钙相似

锌的熔点419℃,沸点907P

(1)流程中“粉碎”的作用是。

(2)反应区内碳酸锌先高温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3)冶炼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对环境的影响是o

(4)气态锌在冷凝区转化成液态锌,理论上该区应控制温度t的范围是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出锌,请解释其可能原因是o

四、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真空保鲜”“控氧保鲜”等多种冰箱的高科技保鲜手段,均是通过人为控制、调节气体,

抑制细胞呼吸,使之处于近休眠状态,从而能够较长时间的保存储物。

“真空保鲜”是利用真空泵抽掉部分空气,使保鲜库维持在0.8个大气压,营造低压密封环境。

一方面,储物细胞的呼吸作用让保鲜库里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抑制氧化作用达到保鲜

效果;另一方面,负压使水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可使储物迅速降温保鲜。

“控氧保鲜”可利用膜法富氧技术,空气中各组分透过膜时的渗透速率不同,在压力差驱动

下,使空气中氧气优先通过膜,留下氮气,食材保鲜时间可延长8倍左右.

(1)冰箱内储物的呼吸(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反应。

(2)膜法富氧技术中氧气通过膜相当于水净化操作中的操作,氮气能使食材保鲜时间

延长,主要是利用氮气。

(3)负压能迅速降温的原因是o

(4)生活中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多孔隔板

(1)仪器b的名称o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判断二氧化碳已经收

满的方法和现象是o

(3)选用装置(填字母序号)能达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效果。

(4)如图中既能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也能用于二氧化钵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和收集

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7.乙爵汽油是在汽油中添加10%的乙醇(C2H5OH),从而节约石油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

染。

(1)现有92g乙醇,若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

(2)用作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爵含量为75%,该含量是(填“体积分数”或“质量

分数”)o

答案和解析

I.【答案】D

【解析】解:A、加高排放废气的烟囱,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做法与“低碳”理念不

相符,故选项错误。

B、增加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能增加燃料利用率,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与“低碳”

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C、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等,做法与“低碳”理念不相符,

故选项错误。

D、大力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做法与“低碳”理念相符,故

选项正确。

故选:Do

低碳理念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

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

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2.【答案】A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回收标志,不是节能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B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C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D正确;

故选:Ao

根据图标表示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图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祛码与药品位置放

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操作,应在蒸发皿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各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A.根据碑的偏旁,碇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故碑的原子序数为52,故B错误;

C.右上角的符号是碑的元素符号,故硅的元素符号为Te,故C正确;

D.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单位应为“1”,不是“g",故D错误;

故选:Co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

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

解答。

5.【答案】A

【解析】解:A、钠、钙元素是常量元素,A错误,该选项符合题意;

B、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故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营

养素,B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缺钙会骨质疏松,C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为人体供能的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D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e

A、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C、预防骨质疏松除了需要摄入足够的钙,据此分析;

D、根据脂肪的作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六大营养素的作用,难度较小,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

实际问题,这就是所说的生活来源于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

6.【答案】A

【解析】解:A.乙硫醇含碳元素,是有机物,故A正确;

B.乙硫爵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x2):6:32=12:3:16,因此氢元素质量分数最

小,故B错误;

C.1个乙硫醇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故C错误;

D.乙硫醇由碳、氢、硫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Ao

A、根据乙硫醇含碳元素,是有机物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1个乙硫醇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进行分析;

D、根据乙硫醇由碳、氢、硫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A.钾、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钠、钾的保存要隔绝空

气和水蒸气,故A正确;

B.玻璃状液体覆盖在金属表面能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目的,故B正确;

C.钠、钾能与水反应,所以钠、钾着火不可以使用高压水枪灭火,故C不正确;

D.雾状喷射增大覆盖面积,提高灭火效率,故D正确。

故选:Co

A、根据钾、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玻璃状液体覆盖在金属表面能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目的进行分析;

c、根据钠、钾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雾状喷射增大覆盖面积,提高灭火效率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

知识进行解题。

8.【答案】B

【解析】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能作电极,故A对应关系正确;

B、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吸水性,而不是脱水性,故B对应关系错误;

C、熟石灰显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故C对应关系正确;

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制作照明弹,故D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o

根据已有的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的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能源没有大规模普及受成本影响,涉及氢气的制取、运输、储存等问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能实现能量转换,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使用新能源以解决化石燃料枯竭问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o

A、根据氢气朱伟燃料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能源没有大规模普及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了,该选项不正确。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没有单质参加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后纳米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D、该反应有氧气单质生成,所以氧元素化合价变化了,反应前为-2价,反应后为。价,该选项正

确。

故选:Do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和甲醇,

纳米催化剂

化学方程式为2c。2+4H20

=2CH3OH+3O2°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B

【解析】解:A、硫粉或碳粉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

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献溶液变红,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酥溶液变色,可以

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合理。

C、碳和氧化铜或氧化铁反应,碳夺取了氧化铜或氧化铁中的氧,证明碳有还原性,故选项实验

方案设计不合理。

D、氯化锭和硝酸钺都含有钱根离子,都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氨气,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

案设计不合理。

故选:Bo

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

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

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俊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12.【答案】D

【解析】解:A、①中加入的白糖全部溶解,所得白糖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0g:(500g+

10g)=1:51,故A错误;

B、2(TC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10.35g,则20。(:时500g水中加入1.5g碳酸氢钠,所得溶液为碳酸

氢钠的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③中加入的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误;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则⑤摇匀放入冰箱后温度降低气泡减少,故D正确。

故选:Do

A、根据溶液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C、根据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及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3.【答案】2H2+02誓2H20化合物有气泡产生不变电极有气泡产生,a管产生的气体和b

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合理即可)

【解析】解:(1)氢气和氧气点燃后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2,望2H2。;水通

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不变,得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故水属于

化合物;

(2)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

氧化碳,可取少量待测液滴加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若用硫酸钠增强导电性,硫酸钠不参加反应,实验结束后,硫酸钠的质量不变;

(3)电解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有电极有气泡产生,a管产生的气体和b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

为:2:1;

(4)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1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5)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为2:1,但实际的氧气体积始终比氢气体积的一半少0.2mL,

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氧气溶解的更多。

故答案为:⑴2H2+。2'92H2。;化合物;

(2)有气泡产生;不变;

(3)电极有气泡产生,a管产生的气体和b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4)

O:

(5)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合理即可)。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与检验方法、电解水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来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5)根据气体的性质以及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Zn(X)3.ZnO+CO2T引起温室效

应419℃<t<907℃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解析】解:(1)将炉甘石粉碎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碳酸锌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ZnCO3警ZnO+CO2户

(3)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4)锌的熔点是419?,沸点是907久,因此气态锌在冷凝区转化成液态锌,理论上该区应控制温度

t的范围是41TC<t<907℃;

(5)“冷定”后方能“毁罐”取出锌,原因是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高温

;

(2)ZnCO3ZnO+C02T

(3)引起温室效应;

(4)419℃<t<907℃;

(5)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1)根据将炉甘石粉碎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锌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进行分析;

(4)根据锌的熔点是419冤,沸点是907。(2进行分析;

(5)根据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

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5.【答案】属于过滤化学性质稳定呼吸作用属于氧化反应,放热,负压抽掉部分空气,抑制

了细胞呼吸作用,从而能迅速降温;另外由于负压使得水蒸发吸热,也能促进降温低温冷藏(合

理即可)

【解析】解:(1)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

(2)根据材料,膜法富氧技术中.当空气通过膜分离装置时,由于氧分子能透过膜而氮分子不能透

过膜,相当于净水操作中的过滤;利用氮气的稳定性能使食材保鲜时间延长;

(3)根据材料,负压能迅速降温的原因是呼吸作用属于氧化反应,放热,负压抽掉部分空气,抑制

了细胞呼吸作用,从而能迅速降温;另外由于负压使得水蒸发吸热,也能促进降温;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